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臟為相對特異性免疫病理損傷器官的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S)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以及這三種疾病中任何兩者之間的重疊綜合徵,常同時合併肝外免疫性疾病。其診斷主要依據特異性生化異常,自身抗體及乾組織特徵。隨著認識及診斷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報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因而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 主要表現為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壞,在肝臟組織可見免疫反應的特徵性細胞學改變,即T細胞浸潤。T細胞的靶抗原被認為是細胞色素P450ⅡD6、線粒體丙酮酸脫氫酶(mitochondrial pyruvate dehydrogenase,MCPD)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蛋白(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proteins,ASGP—R蛋白),這些蛋白均為肝細胞特異性抗原。
病因
潛在的激發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發病機制自身免疫性肝病(AIH)的發生必須有抗原的激活。環境因素誘發AIH的發病機制也未闡明,病毒(如HBV、HCV、EB病毒、麻疹病毒等)在激發免疫反應方面比較肯定。病毒抗原表位通過“分子模擬”(molecular mimicry)和某些肝臟抗原具有相同的決定簇而導致交叉反應,導致自身免疫性肝病。如HCV感染的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多種非特異性自身抗體。據推測很可能HCV的感染刺激了HIA在肝細胞膜表面的表達,改變了肝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成分所致。生物、物理或化學因素也能激發自身抗原的改變。藥物甲基多巴、呋喃妥因、雙氯酚酸、米諾環素、干擾素等藥物導致肝損傷類似AIH。
遺傳易感性
對遺傳易感性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免疫球蛋白的超家族上,包括位於MHC編碼HLA的基因,以及編碼免疫球蛋白和T細胞受體(TCR)分子的基因。
抗原被抗原呈遞細胞呈遞到細胞表面與HLA-Ⅱ類分子結合,進而被T細胞受體(TCR)識別並激活T細胞的過程受編碼HLA分子的MHC等位基因多態性的影響。位於HLA一Ⅱ類分子抗原結合槽上DRβ多肽鏈第67~72位胺基酸序列,尤其是第71位胺基酸的位置與AIH的發生有重要關聯,因為第71位胺基酸位於抗原結合槽的頂端,其位置決定HLA與抗原結合以及進而被TcR識別的能力。編碼該胺基酸序列的MHC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間存在著差異,具有AIH遺傳易感傾向的北歐及北美人第67~72位胺基酸序列為Leu-Leu-Glu-G1n-Lys-Arg,其中第71位胺基酸為賴氨酸(Lys),編碼該序列的MHC等位基因為DRBl.0301、DRB3.0101和DRBl.0401。具有AIH遺傳易感傾向的DR4陽性日本人的第71位胺基酸為精氨酸(Arg),其編碼基因為DRBl.0405。其他不同地域人群也有各自的HLA遺傳易感特點。
除HLA外,TCR、維生素D受體(VDR)、T01l樣受體一4(TLR一4)、TGFβ、CD45等在遺傳上的差異也都可能影響著AIH的易感性。與TNF-α基因多肽性也有關。
自身免疫反應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壞,在肝臟組織可見免疫反應的特徵性細胞學改變,即T細胞浸潤。T細胞的靶抗原被認為是細胞色素P450ⅡD6、線粒體丙酮酸脫氫酶(mitochondrial pyruvate dehydrogenase,MCPD)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蛋白(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proteins,ASGP—R蛋白),這些蛋白均為肝細胞特異性抗原。
由於免疫耐受的破壞,激活的CD4+T細胞(包括Thl和Th2)通過T-B細胞膜的直接接觸以及釋放細胞因子刺激B細胞產生針對自身抗原的抗體,啟動免疫損傷反應。此外細胞因子還通過激活CD8+T細胞介導ADCC效應殺傷肝細胞,激活TNF或Fas系統介導肝細胞凋亡,激活星狀細胞促進肝纖維化的發生。
AIH的免疫性所介導的肝細胞損傷機制
肝細胞膜的正常成分在抗原呈遞細胞(APc)或肝細胞本身幫助下被輔助T細胞(Th和Th2)識別為“異己抗原”,這一識別在HLA一Ⅱ類分子的參與下進行。如抑制性T細胞(Ts)不予干預,勢必啟動多種免疫效應機制損傷肝實質細胞.
兒童和年輕AIH患者的抑制性T細胞水平低,其功能也有障礙。免疫調節機制的缺陷使得對輔助T細胞的免疫反應性失去控制。這一損害也表現為肝特異性,與HLA分子產物B8/DR3的顯性表達有關。肝細胞表達HLA一Ⅱ類分子及免疫調節的紊亂,構成了針對肝細胞自身免疫的基礎。
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自身免疫的各種表現,如黃疸、發熱、皮疹、關節炎等各種症狀,並可見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血中自身抗體陽性。 約20%~25%患者的起病類似急性病毒型肝炎,表現為黃疸、納差、腹脹等。
易感人群
臨床表現以女性多見,主要見於青少年期。另外,絕經期婦女亦較多見。起病大多隱襲或緩慢,可有關節酸痛、低熱、乏力、皮疹、閉經等。
本病的特點:
有肝外表現,有時其他症狀可掩蓋原有的肝病。
本病的肝外表現有:
(1)對稱性、遊走性關節炎,可反覆發作,無關節畸形;
(2)低熱、皮疹、皮膚血管炎和皮下出血;
(3)內分泌失調、痤瘡、多毛、女性閉經、男性乳房發育、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等;
(4)腎小管性酸中毒、腎小球腎炎;
(5)胸膜炎、間質性肺炎、肺不張、纖維性肺泡炎;
(6)潰瘍性結腸炎、乾燥綜合徵。
併發症
肝癌,肝原性糖尿病。
檢查
化驗病毒的抗原、人體的抗體和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
診斷
自身免疫性肝病作為一種發病機理不明的疾病與許多疾病有關聯,且由於最初的臨床症狀與病毒性肝炎症狀相似,臨床上診斷比較困難。因此,準確及時地監測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異性自身抗體無疑對診斷以及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治療
1.藥物治療
主要用藥為糖皮質激素或聯合免疫抑制劑。
2.手術治療
若患者已發展為非活動性肝硬化失代償期則適合行肝移植手術。
疾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免疫科 消化內科 內科 感染中心 肝病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治療
治療周期:間歇性終身治療
治癒率:65%
常用藥品:硫唑嘌呤片 利肝隆顆粒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
最大限度地長期HBV,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預防護理
預防
可以提高B肝提高免疫力中藥
①能增強巨噬細胞功能的有。白花蛇舌草、女貞子、金銀花、雞血藤、山豆根等。
②能增強B細胞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由的有。菟絲子、黃精、鎖陽、仙茅等。
③能增強T細胞功能的有。黃芪、人參、黨參、白朮、靈芝、桑寄生等。
④能清除免疫複合物的有。生地、大黃、桃仁、紅花、益母草、丹參、赤芍。
⑤能活血化淤、增強免疫功能的有。丹參、雞血藤、桃仁、紅花、鬱金、葛根等。
護理
1.適宜的食物: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熱量、增進肝臟的解毒功能,五穀雜糧等含澱粉類食品以及各種水果類、蜂蜜等,也可補充蛋白質的食品。
2.不適宜的食物:酒精,刺激性食物,如姜、蔥、辣椒等,油膩煎炸之品,生硬、帶刺或帶骨的肉類,以及含植物纖維素過多的蔬菜。
飲食保健
患者飲食結構要合理,每日攝入營養要均衡,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少量的脂肪。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可幫助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 。
肝臟疾病匯總
病毒性肝炎 | 肝膿腫 | 肝結核 | 肝吸蟲病 | 阿米巴肝膿腫 | 良惡性腫瘤 | 肝囊腫 | 肝膿腫 | | 肝包蟲病肝血管瘤 | 肝內膽管結石 | 脂肪肝 | 中毒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黃疸 | Gilbert綜合徵 | 多發性肝囊腫 | 肝海綿狀血管瘤 | 酒精性肝硬化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 肝癌 | B肝 | A肝 | C肝 | 膽汁淤積 | 肝腫大 | 門脈高壓症 | 腹水 | 肝性腦病 | 肝功能衰竭| 脾大| 膽管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