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老砦人正以飽滿的熱情,十足的幹勁,努力建設“農業強鄉、工業強鄉、財政強鄉”。農業結構調整日趨合理,已形成種植、養殖、經濟林等特色產業;招商引資、民營經濟邁出較大發展步伐,宏達洗煤、薛焦洗煤、啟隆冶煉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已正式投產或加速建設;工業經濟園區、煤礦服務園區已進入實施階段;小城鎮建設高標準規劃、高起步已拉開老砦蓬勃發展之框架。
行政區劃
後六村、老西村、許樓村、盛莊村、城東村、城西村、後姚村、仁南村、仁北村、東里東村、東里西村、雙合村、獨山村、四合村、小砦村、劉寨村、晁莊村、魏莊村、老東村、邊莊村、張埝村、沙河村、前六村、義和村、老北村、閆集村、李集村、王莊村
區位優勢

全鄉總面積36.8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行,總人口2.93萬。全鄉四周被四條河流所包圍,溝渠縱橫,土地肥沃,擁有13處排灌站,水澆條件便利,基本達到旱澇保收。小麥、水稻、棉花等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已形成了反季節蔬菜、白蓮藕、元蔥等高價值種植模式。依據沿湖優勢,畜牧養殖業特色明顯,已形成1.2萬隻小尾寒羊、1.6萬隻波爾山羊、1萬頭豬、11萬隻微湖麻鴨的養殖規模。沿湖低洼地開發取得顯著成績,全鄉養殖水面達到6500畝,螃蟹、大口胭脂魚、鯰魚等一批名特品種養已成規模之勢。
地下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厚、煤層多,投資4.6億元建設的、年設計能力120萬噸的、法務部屬大型礦井湖西煤礦,去年已可正式投產。一批依託煤礦建設的洗煤化工項目及服務項目正在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
圍繞“農業強業、工業強鄉、財政強鄉”目標,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人民創新思路、比學趕超、紮實苦幹,努力在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等重點工作上求突破,全鄉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
特色農業

老砦鄉在種植上重點發展了棉花、冬暖式大棚菜、露地菜、小弓棚菜、圓蔥、大蒜、冬棗等;
在養殖上重點發展了坑塘養蟹、豬、雞、小尾寒羊、鴨等。全鄉棉花發展到1萬畝,圓蔥大蒜7000餘畝,大小弓棚和露地菜近5000畝,冬棗300畝,經濟林和紙漿林近5000畝;
發展大型養殖園區2個,養殖專業村9個,小尾寒羊、波爾山羊達到2.1萬隻,豬2.5萬頭,養魚4500畝,特色農業形成規模。
民營經濟

穩定原有項目,保持持續發展。蛟龍紡織在原有兩條生產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引進資金400多萬元,新上了5000紗綻高檔紗生產線和四台精梳設備,產品通過溫州客商打入國際市場。美晶米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現已形成日加工350噸精米的能力,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證書並已打入國內眾多超大型超市。
篩選了9大成規模項目進行重點建設和招引,突出三個力度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一是突出抓在建項目的建設力度。投資1000萬元的湖西實驗學校,年內建成教學標準化、設施現代化、管理科學化,面向農村民眾子弟的封閉式實驗學校。兗州客商賈中魯投資1200萬元,利用李集村廢棄農場建設大型洗煤煉焦廠,年設計能力達標準焦10萬噸。濟寧新興礦山機械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設立的魚台新興礦山機械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遼河石油集團客商劉衛紅投資1000萬元建設的集加油、餐飲、住宿、修理等服務為一體的湖西綜合服務加油城的項目,位置已選在前六村南。

三是突出抓在談項目的洽談力度。德農超市項目利用該鄉糧所場地投資1500萬元建大型農資、農機超市。
在充分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加大了政策的優惠力度,努力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外來客商和民營企業創造一個最優、最佳的發展空間。在政策上,凡是引資100萬元-200萬元的,我們對引資人獎勵引資額的3%,凡是引資200-500萬元的,我們對引資人獎勵引資額的2.5%;凡是引資500萬元以上的,對引資人獎勵引資額的2%。凡是當年完成投資100-200萬元的民營企業,對業主獎勵投資額的2%;凡是當年完成投資200-500萬元的民營企業,對業主獎勵投資額的1.5%;凡是當年完成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對業主獎勵投資額的1%。為鼓勵創稅,凡當年完成投資、新增稅收在10-50萬元的,鄉財政返還納稅人新增稅額的8%;凡是新增稅收在50-100萬元的,鄉財政返還納稅人新增稅額的10%;凡是當年新增稅收在100萬元以上的,鄉財政返還納稅人新增稅額的12%。

搞好工業園區建設,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載體。該鄉本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四高並舉(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開發、高質量服務、高效益動作)”的原則,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努力推進新辦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原則上不允許園區外再辦工業項目。對進園區企業,我們將採取三項優惠:一是鄉制定的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在園區一律適用。二是對園區將免費進行“四通一平”。三是達到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項目,投資人除交納一定的土地徵用手續費外,土地的占用補償由鄉政府承擔。規劃在湖西礦以南、鄉政府駐地北3000畝以的土地建設工業園區。整個園區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計畫占地1500畝,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均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計生工作

社會事業發展

老砦鄉在“雙進”、“雙建”活動中,以村級人口文化大院建設為抓手,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工作中狠抓了三個關鍵環節:一是強化領導,落實責任。鄉黨委、政府把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建設總體規劃,把建設人口文化大院當作用先進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證來抓,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創建標準和任務目標,落實了創建工作責任制,建立了嚴格的獎懲制度。二是培植亮點,循序推進。把民眾基礎好、工作基礎好、經濟條件好、幹群關係好、地理位置好作為創建人口文化大院的先決條件。對計畫生育模範村或計生工作有創新的村,著力培育,重點扶持,打造成“精品”人口文化大院。其中,邊莊村不僅在全鄉率先建設了高標準的人口文化大院,而且探索建立了村級“七六”工作運行機制,是老砦鄉人口文化大院的“品牌”。積極帶動了全鄉人口文化大院創建活動的開展。三是加大投入,確保質量。鄉黨委、政府出台政策規定:凡是創建人口文化大院並以市、縣評估驗收達標的村,根據建設規模,分別給予2至5萬元的資金補助。
招商引資

水利建設

該鄉科學制定農建統一規劃,確定實施以閆集灌區、晁莊灌區為重點,實行骨幹溝路渠綜合治理。以濟徐公路以北為主戰場,帶動和輻射其他灌區;突出治理六縱七橫大型骨幹溝路渠工程。通過治理,形成了能灌能排、全鄉貫通的農村灌排水網,高標準的集砼U型防滲渠道、橋涵閘、二級提水節能灌溉站、水田林路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排灌設施,全縣目前僅有的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省工、抗旱、除澇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灌排體系。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的同時,不斷創新機制,廣開投入渠道,充分發揮政府、民營和民眾三個積極性,從資金投入上為農田水利建設增添新的活力。2007年以來,該鄉共爭取上級專項資金63萬元,鄉政府投入達30多萬元。在激勵政策和政府資金的引導下,鄉村民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中,民眾自籌配套資金多達115萬元。
該鄉積極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各村召開村民大會,民主決策,由村理財小組在鄉里的指導下,管好用好農建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為確保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2003年,該鄉就大膽探索和嘗試,在全縣率先進行了鄉鎮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將灌排水費從鄉財政中折出,成立了鄉水利服務中心,自主運營,獨立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