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漂族爸媽](/img/0/1e8/nBnauM3XwMTM0YTN0QjM1UTMwMTM3gzMwEDMwADMwAzMxAzL0I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不知不覺間,中國的大城市里,除了年輕的“漂一代”,又多了一群年老的“漂一代”。為了孩子和孫子,老人們從家鄉“漂”到城市,卻因為城鄉差異、生活習慣等不適應,而與周圍格格不入。這些老人在自己的晚年,背井離鄉漂泊在外,被稱為“漂族爸媽”。
在中國,絕大多數老人都是願意在自己家鄉終老此生的。然而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老年漂”並不是個案現象,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海“老年漂”人口已近16萬人。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11年針對316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8%人表示身邊存在“老年漂”現象,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見。受訪者中,“80後”占36.8%,“70後”占40%。
類型
中國移居老年人按照移居意圖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支援子女類型、投靠子女類型、落葉歸根類型、追求生活品質類型,其中以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類型為主,約占78%。
特點
主要特點有:從農村或者較小城市轉移向較大較發達的城市,因其子女在城市安家立業而移居,這樣一方面是為了輔助照顧子女兒孫,同時又可以接受子女們的照料。
“老年漂”的首要目的並不是賺錢獲得自己經濟地位的提高,主要是緩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為子女料理家務或幫助照顧兒孫。
原因
![老漂族](/img/7/a72/n5GcuM3X1EjN0gTN4QDO1kDNyQTM3cTN4QjMxADMwAzMxAzL0g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中國,幼兒社會教育歷來被認為是為3-6歲兒童提供的幼稚園教育,沒有提供對0-3歲嬰幼兒的託兒服務,基本以在家庭中散養為主。年輕的父母雖然通過打拚將工作和生活的基礎最後都落在了城裡。但是,他們的“家業”畢竟還很脆弱,既要為工作竭盡全力,又要為養兒育女耗盡心血,這使他們力所不逮。
在親情的召喚之下,老一輩只能再次出山。
中國文化強調家庭價值觀,“老年漂”其實也是空巢老人和離鄉年輕人共同的需要,“所謂‘漂’,是指家庭成員長期分離和沒有根的狀態,老人來到子女身邊,倒正好使家庭團聚在一起”。
貢獻
從國家層面來看,“老年漂”對社會的貢獻更加值得關注。雖然在中國,家務勞動通常不如職業工作一樣被重視(即使是涉及養兒育女、繁衍後代這么重要的有關國家前途的大事也一樣)。但實際上,正是這些“老年漂”無私奉獻,不僅緩解鄉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矛盾,更填補本應由政府花極大精力和財力去組織和構建的育幼等公共服務。
問題
![“看病難看病貴”是“老年漂”們的心頭病](/img/4/aa2/n5GcuM3X4IjM5IjM4UDO1kDNyQTM3cTN4QjMxADMwAzMxAzL1g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不管是主動要求,還是被動接受,“老年漂”從一個熟悉的環境“漂”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老人們一方面享受到兒孫團聚的天倫之樂,另一方面也面臨語言溝通、生活方式、城鄉習俗、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差異所帶來的種種困惑。
2.規定戶籍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同樣各種保障制度也就印上了戶籍色彩,很多保障制度或福利政策都是只針對當地的戶籍人口或就業人口。而老漂族既沒有居住地的戶籍,又沒有自己的職業,被排斥在社會保障政策之外,所享受的只能是戶籍所在地的社會保障政策,面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係無法轉移等困難。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1年03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