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漂母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婦人,今江蘇淮陰人(現淮安區)。書中記載,韓信少時家裡很窮,他雖然有些才能但卻一直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還有人說他品行不太好。韓信既不會做生意,又沒什麼手藝,所以只好寄人籬下,在別人家裡吃閒飯,時間長了周圍的人都討厭他,給他臉色看。他只好選擇到淮陰城旁的河邊釣魚來維持生計。
一次,韓信釣魚時,河邊的一位漂母見他一副飢餓的樣子,就把自己帶的飯給韓信吃。就這樣,漂母漂洗了數十天的絲絮,為韓信帶了數十天的飯。韓信對漂母說:“吾必有以重報母。”韓信的意思是不會忘記漂母的恩惠,他會報答漂母的。沒想到漂母卻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漂母的意思是因為可憐韓信才給他飯吃,哪裡是希望得到回報啊!“大丈夫”、“王孫”是漂母對韓信的尊稱,由此可見,漂母的話語其實是暗含激勵的,她希望韓信能夠振作起來,有所作為!有學者考證說,漂洗絲絮在當時是一個行當,這個行當很辛苦、很勞累,經常會弄裂雙手,並且也賺不了幾個錢。漂母能夠在收入極其微薄的情況下幫助韓信,確實難能可貴!
漂母的無私大愛不僅影響了韓信,還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歷代學者多有詩文對其讚頌,歷朝官府也紛紛建祠樹碑以示褒揚。至今,漂母墓、漂母祠仍巍然屹立在淮安境內,成為國內著名的母愛文化教育基地。
史書記載
【原文】

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嘗從人寄食,人多厭之。嘗就南昌亭長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覺其意,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邊批:信之受禍以責報故。〕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既貴,酬以千金。
【譯文】
有一次,韓信在淮陰城下釣魚,眼看已到中午吃飯的時候,他還沒有地方可去。河邊有一些老年婦女在漂洗棉絮,有位善良的老人看見韓信飢餓難耐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菜拿出來給韓信吃,這樣連著十幾天,韓信非常感激,發誓以後定要重報這位老大媽。老人聽了這話後,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根本沒有指望你來報答。”
任伯年書畫作品

漂母
作者: 任伯年
創作年代:1885
規格:298.3×18.4cm
材質:
詩文
1 漂母祠
上聯:進食拯英雄,詎知鹿逐秦郊,開炎漢四百年基業;
下聯:辭金明義利,又見鳩工淮浦,報賢母千萬祀馨香。
——牽 勖
2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韓信少年落魄時,有個洗衣服的老太太時常給他些飯吃,韓信後被封楚王后專程拜訪,以千金相謝。李白出遊五松山下,遇到姓荀的老太太殷勤招待,他認為荀媼的善良好客超過了當年的漂母,但自己又沒本事像韓信那樣報達,因此感到慚愧而不好意思吃人家的飯。個人認為,李白的慚愧除了無以回報,也是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浪跡天下至今,也未能像韓信那樣建立一翻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