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英語: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簡稱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是美國進行獨立政策研究的學術中心。自從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詹姆斯·鮑登及其他的建國先賢於獨立戰爭期間創立人文與科學院以來,當選為其院士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最高榮譽之一。

簡介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成立於1780年,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學術和院士機構之一,歷屆院士均是多個領域的“思想家和實幹家”,包括18世紀的美國前總統華盛頓和富蘭克林、19世紀的美國政治家韋伯斯特和文學家艾默生、20世紀的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和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等。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共有院士4000多名,外籍榮譽院士600多名。他們中有250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普利茲獎獲得者。

人文與科學院的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

名稱

人文與科學院建立之時,美國正在法國等國的協助下與英國作戰,所以美國的創立者選擇比照包括作家、人文學人、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在內的法蘭西學院,而不是僅涵蓋自然科學的英國皇家學會,建立新大陸的學術院,並在正式名稱中選用“ArtsandSciences”一詞表示其覆蓋全部學術和專業領域。“ArtsandSciences”有多種中文譯法,包括“藝術與科學”、“人文與科學”、“文理科學”等。

比照英國皇家學會、主要涵蓋自然科學的美國院士機構是成立於1863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

歷史

1780年5月4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由麻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准成立。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62位創始院士分別在政治、專業、商業等各領域擁有廣泛的興趣以及崇高的地位。

1781年選舉首批院士,其中包括班傑明·富蘭克林喬治·華盛頓以及多位外籍院士。其最初的紀要出版於1785年,院刊則於1846年起出版。在20世紀50年代,人文與科學院推出學刊《代達羅斯》,以表現其對更廣泛的知識與社會導向問題的承諾。

貫穿於其歷史,人文與科學院頒發一系列獎項。其中,第一個獎項由班傑明·湯普森(朗福德伯爵)於1796年設立,用於獎勵“光和熱”領域的傑出成就,並為相關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其它的獎項則分別用於獎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重要貢獻。2000年起,人文與科學院開始頒發愛國學者獎,用於表彰對人文與科學院做出重要貢獻,並且在言行中體現出美國國父們服務社會的精神的個人。

自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政策研究成為人文與科學院的關注重心。在1950年代末,軍控問題是人文與科學院最關注的問題,人文與科學院也推動成立了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國家人文研究中心。在1990年代末,人文與科學院制訂了新的戰略規劃,聚焦於四大領域:科學、技術與全球安全;社會政策與教育;人文與文化;教育。在2002年,人文與科學院與哈佛大學共同啟動了訪問學者項目。目前,全美已經有54所大學成為這一項目的聯合機構。

宗旨

根據其憲章記載,該院宗旨為:“弘揚學術,以增進自由、獨立、良善之公民德行”。

研究領域

從科學、人文、商業、政治、藝術等領域選舉每個世代最優秀的學者及最具影響力的領袖成為其院士,以及針對社會的需要進行政策研究。 目前人文與科學院的主要研究計畫聚焦於高等教育與科研、人文與文化研究、科學與技術進展、美國政治、人口與環境、兒童福利等。其主辦的季刊《代達羅斯》被廣泛的認為是國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之一。

院士

創院院士

1780年5月4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由麻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准成立。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62位創始院士分別在政治、專業、商業等各領域擁有廣泛的興趣以及崇高的地位。

人文與科學院的創院院士包括:
SamuelAdams,JohnAdams,JohnBacon,JamesBowdoin,CharlesChauncy,JohnClark,DavidCobb,
SamuelCooper,ThomasCushing,NathanCushing,WilliamCushing,TristramDalton,FrancisDana,
SamuelDeane,PerezFobes,CalebGannett,HenryGardner,BenjaminGuild,JohnHancock,JosephHawley,
EdwardAugustusHolyoke,EbenezerHunt,JonathanJackson,CharlesJarvis,SamuelLangdon,
LeviLincoln,DanielLittle,ElijahLothrup,JohnLowell,SamuelMather,SamuelMoody,AndrewOliver,
JosephOrne,TheodoreParsons,GeorgePartridge,RobertTreatPaine,PhillipsPayson,SamuelPhillips,
Jr.,JohnPickering,OliverPrescott,ZedekiahSanger,NathanielPeasleeSargeant,MicajahSawyer,
TheodoreSedgwick,WilliamSever,StephenSewall,DavidSewall,JohnSprague,EbenezerStorer,
CalebStrong,JamesSullivan,JohnBernardSweat,NathanielTracy,CottonTufts,JamesWarren,
SamuelWest,EdwardWigglesworth,JosephWillard,SamuelWilliams,AbrahamWilliams,NehemiahWilliams,
andJamesWinthrop.

院士

從最初開始,院士均由現有院士提名及選舉產生,並且不僅僅包括科學家及人文學人,也包括作家、藝術家以及其它所有職業及政治領域的傑出代表。在科學院的歷史上,共選舉產生約10,000位院士,其中包括約翰·亞當斯、托馬斯·傑斐遜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約瑟夫·亨利華盛頓·歐文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奧古斯都·聖高頓、羅伯特·奧本海默威拉·凱瑟艾略特愛德華·默羅、喬納·沙克、尤多拉·威地、以及艾靈頓公爵。外籍院士則包括歐拉、拉法耶特侯爵、亞歷山大·馮·洪堡利奧波德·馮·蘭克達爾文尼赫魯海森堡、以及亞歷克·吉尼斯等。天文學家瑪麗亞·米切爾是第一位入選人文與科學院的女性,她當選於1848年。

目前人文與科學院共有約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超過60位普利茲獎得主。

學部與學組

人文與科學院共分為五個學部及二十四個學組:

數理科學部 1.數學組
2.物理組
3.化學組
4.天文及地理學組
5.工程科學與技術學組
6.計算機科學組
生命科學部 1.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組
2.細胞生物學、發展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基因學組
3.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行為生物學組
4.演化生物學、種群生物學、生態學組
5.醫學、生理學、藥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學組
社會科學部 1.心理學、教育學組
2.經濟學組
3.政治學、國際關係、公共政策學組
4.法律(包括法律實踐)學組
5.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地理學、人口學組
藝術與人文科學部 1.哲學、宗教學組
2.歷史學組
3.文學及語言學組
4.文學創作學組
5.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組
公共事務、商業與行政管理學部 1.公共事務、新聞與傳媒組
2.商業組
3.教育、科學、文化與慈善組

人文與科學院院長列表(1791-現在)

• 1791–1814JohnAdams
• 1814–1820EdwardAugustusHolyoke
• 1820–1829JohnQuincyAdams
• 1829–1838NathanielBowditch
• 1838–1839JamesJackson
• 1839–1846JohnPickering
• 1846–1863JacobBigelow
• 1863–1873AsaGray
• 1873–1880CharlesFrancisAdams
• 1880–1892JosephLovering
• 1892–1894JosiahParsonsCooke
• 1894–1903AlexanderAgassiz
• 1903–1908WilliamWatsonGoodwin
• 1908–1915JohnTrowbridge
• 1915–1917HenryPickeringWalcott
• 1917–1919CharlesPickeringBowditch
• 1919–1921TheodoreWilliamRichards
• 1921–1924GeorgeFootMoore
• 1924–1927TheodoreLyman
• 1927–1931EdwinBidwellWilson
• 1931–1933JeremiahD.M.Ford
• 1933–1935GeorgeHowardParker
• 1935–1937RoscoePound
• 1937–1939DugaldC.Jackson
• 1939–1944HarlowShapley
• 1944–1951HowardMumfordJones
• 1951–1954EdwinHerbertLand
• 1954–1957JohnElyBurchard
• 1957–1961KirtleyFletcherMather
• 1961–1964HudsonHoagland
• 1964–1967PaulA.Freund
• 1967–1971TalcottParsons
• 1971–1976HarveyBrooks
• 1976–1979VictorFrederickWeisskopf
• 1979–1982MiltonKatz
• 1982–1986HermanFeshbach
• 1986–1989EdwardHirschLevi
• 1989–1994LeoLeroyBeranek
• 1994–1997JaroslavPelikan
• 1997–2000DanielC.Tosteson
• 2000–2001JamesO.Freedman
• 2001–2006PatriciaMeyerSpacks
• 2006–2009EmilioBizzi
• 2010–presentLeslieC.Berlowitz

華人院士

歷史上,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華人包括:

王佑曾,資訊科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前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前副校長,1999年當選為院士。
李文雄,演化生物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1999年當選為院士。
李太楓,天文學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前所長,1999年當選為外籍院士。
姚期智,計算機科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教授,2000年圖靈獎得主,2000年當選為院士。
余國藩,人文學人,芝加哥大學教授,2000年當選為院士。
崔琦,物理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00年當選為院士。
姚鴻澤,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01年當選為院士。
蕭蔭堂,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04年當選為院士。
謝宇,社會學家,密西根大學教授,2004年當選為院士。
林芳華,數學家,紐約大學教授,2004年當選為院士。
田剛,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04年當選為院士。
陳怡,音樂家,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教授,2005年當選為院士。
錢煦,生物醫學工程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2006年當選為院士。
哈金,作家,波士頓大學教授,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2006年當選為院士。
施春風,力學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前校長,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創校校長,2006年當選為外籍院士。
詹裕農,生物學家,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當選為院士。
葉公杼,生物學家,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當選為院士。
袁鈞英,生物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07年當選為院士。
巫鴻,藝術史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2007年當選為院士。
謝曉亮,化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08年當選為院士。
雷干城,理論物理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2009年當選為院士。
戴宏傑,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2009年當選為院士。
胡玲,微電子學家,哈佛大學教授,2010年當選為院士。
陳長謙,化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2010當選為院士。
翁玉林,天文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2011年當選為院士。
張首晟,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2011年當選為院士。
張壽武,數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11年當選為院士。
王映真,醫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011年當選為院士。
侯一釗,數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套用數學系主任,2011年當選為院士。
楊培東,化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2012年當選為院士。
駱利群,生物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2012年當選為院士。

2013年院士名單出爐 包括4華人

2013年4月26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2013年院士名單出爐,198人成為新一屆院士。本國院士包括莊小威、郁彬、安德魯·羅(音譯)等3名華人教授,外籍榮譽院士包括中國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