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溯源
普利茲獎(PulitzerPrize)亦稱普利茲新聞獎,是於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匈牙利裔美國人約瑟夫·普利茲的遺願設立的獎項。約瑟夫·普利茲(JosephPulitzer),1847年4月10日生於匈牙利一個猶太人家庭。17歲時從家中出走,本想從軍,但因視力差、身體弱而被拒絕。後被美國軍隊招募,成為一名騎兵,1867年加入美國籍。1868年當了德文《西部郵報》記者。他憑藉強烈的求知慾和充沛的精力,不知疲倦地挖掘各種新聞,後成為該報的全資經營者。
到1878年,普利茲熟練地掌握了英語,於當年12月9日出價2500美元買下了聖路易斯的《電訊報》,後與當地《郵報》合併為《聖路易斯郵訊報》。1883年,他以34.6萬美元買下《紐約世界報》。他創造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
普利茲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他強調報紙發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
他的一生對美國報紙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被人們譽為創辦現代美國報紙的先驅者和示範者。1903年,普利茲寫下遺囑,決定出資興辦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和建立普利茲獎金,由哥倫比亞大學董事會掌管他遺贈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茲逝世。根據他的遺囑,1912年開辦了哥倫比亞新聞學院,1917年起設立了普利茲獎。
普利茲逝後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茲獎,獎勵新聞界、文學界、音樂界的卓越人士,該獎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特別是新聞獎,更是美國報界的最高榮譽,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茲新聞獎作為奮鬥的目標。
普利茲獎具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新聞,一類為文學、戲劇及音樂,下設21個獎項。普利茲獎的評審由有成就的名記者組成,當年的優勝者由評審審查、挑選,但評選結果需經哥倫比亞大學顧問委員會通過,並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布。
普利茲攝影獎獲獎作品具有重要意義,不少美國人對於許多重大事件的深刻印象是由當年普利茲獎獲獎照片形成的。事實上許多美國人是通過回憶他們第一次看到這些影像時正在做什麼來記錄自己的一生的。
普利茲文學獎歷來被美國作家視為一種榮譽,但也有例外,辛克萊·劉易士在1926年,威廉·薩洛揚在1940年都曾拒絕領獎,以示藐視。
評選制度
當年4月中的一天公布結果,並於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每年有兩千多件入選作品參加普利茲獎的競爭,但通常只頒發21個獎項,其中14項是新聞獎。這些獎項是長達1年過程的終結。它始於每年年初,受委派的102名傑出的評審員,分成20個評審團。
評審團的成員們要緊張工作3天,提名前認真篩選每件作品。自從設立這些獎項後,委員會擴大並多次重新核定了新聞類的項目,使其能夠和美國新聞業的演變同步。漫畫獎是1922年設立的。攝影獎設立於1942年。1968年又被分為現場報導新聞或突發新聞和特寫。隨著計算機修改照片技術的發展,委員會於1995年規“任何內容經過處理或改動的作品,除了慣常的報紙裁剪和編輯之外,將不予接受”。
評獎項目
普利茲獎分為兩類,新聞界和創作界。普利茲獎也是一個鼓勵美國的獎。新聞界的獲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但是獲獎條目必需在美國周報(或日報)中發表的。創作界獲得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唯一例外的是歷史獎。只要是關於美國歷史的書都可獲獎,作者不必是美國人。評選程式
1、參與競逐者將其作品提交單項獎評審會。
2、評審會將提名名單交給普利茲獎委員會的秘密小組委員會審議。
3、小組委員會向全體委員會提出獲獎者名單。
4、全體委員會向哥大校長“推薦”最終獲獎者。
5、校長公布獲獎者名單。
獎項分類
新聞界獎
普利茲優異公眾服務獎
普利茲普通新聞報導獎
普利茲國內報導獎
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普利茲調查性報導獎
普利茲釋義性新聞獎
普利茲專業性新聞獎
普利茲社論寫作獎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1922年開始)
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1942年開始,1968年分為現場新聞和特寫)
普利茲特寫攝影獎(1942年開始,1968年分為現場新聞和特寫)
普利茲評論獎
普利茲批評獎
普利茲特稿寫作獎
創作界獎
普利茲小說獎
普利茲戲劇獎
普利茲歷史獎
普利茲傳記獎
普利茲詩歌獎(1922年開始)
普利茲非小說類作品獎(1962年開始)
普利茲音樂獎(1943年開始)
美國普利茲獎的獎金為7500美元,但獲得公眾服務貢獻獎的報導不得獎金,獲獎的報社將得到一枚普利茲金牌。普利茲當初遺贈的基金為50萬美元,後來基金管理機構又籌措了100多萬美元。該獎由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內的16人組成的普利茲獎金評選委員會評選,每年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布,5月份頒獎。
首屆普利茲攝影獎是1942年頒發的。此後,除1946年外,每年頒發一次。從1968年開始,攝影類增設了專題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通常由一組照片組成。
創始人物
約瑟夫·普利茲(JosephPulitzer),1847年4月10日生於匈牙利一個猶太人家庭。17歲時從家中出走,本想從軍,但因視力差、身體弱而被拒絕。後被美國軍隊招募,成為一名騎兵,1867年加入美國籍。1868年當了德文《西部郵報》記者。他憑藉強烈的求知慾和充沛的精力,不知疲倦地挖掘各種新聞,後成為該報的全資經營者。到1878年,普利茲熟練地掌握了英語,於當年12月9日出價2500美元買下了聖路易斯的《電訊報》,後與當地《郵報》合併為《聖路易斯郵訊報》。1883年,他以34.6萬美元買下《紐約世界報》。他創造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
普利茲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他強調報紙發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
普利茲於1911年去世。他生前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茲獎,該獎後成為美國新聞最高獎。
普利茲1868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他的一生對美國報紙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被人們譽為創辦現代美國報紙的先驅者和示範者。1903年,普利茲寫下遺囑,決定出資興辦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和建立普利茲獎金,由哥倫比亞大學董事會掌管他遺贈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茲逝世。根據他的遺囑,1912年開辦了哥倫比亞新聞學院,1917年起設立了普利茲獎。
管理方式
每年有兩千多件入選作品參加普利茲獎的競爭,但通常只頒發21個獎項,其中14項是新聞獎。這些獎項是長達1年過程的終結。它始於每年年初,受委派的102名傑出的評審員,分成20個評審團。
評審團的成員們要緊張工作3天,提名前認真篩選每件作品。自從設立這些獎項後,委員會擴大並多次重新核定了新聞類的項目,使其能夠和美國新聞業的演變同步。漫畫獎是1922年設立的。攝影獎設立於1942年。1968年又被分為現場報導新聞或突發新聞和特寫。隨著計算機修改照片技術的發展,委員會於1995年規“任何內容經過處理或改動的作品,除了慣常的報紙裁剪和編輯之外,將不予接受”。
獲獎網站
分別是非營利新聞調查網站和《舊金山紀事報》的網站。
新聞調查網站記者謝麗·芬克與《紐約時報》周末副刊合作采寫的紐奧良一家醫院醫生在卡特里娜颶風期間經歷的報導獲得了調查性報導獎。《舊金山紀事報》網站刊載的由馬克·弗洛爾創作的關於全球變暖的動漫作品獲得社論漫畫獎。
評選委員會
該委員會最初由13人組成,從1990年起增為18人,成員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其他高校及報界,其中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是委員會的成員。起初,委員會成員的任期沒有限制;1954年限為3屆,每屆4年;1979年又將每屆任期減至3年。
普利茲獎的評審會具有絕對的獨立性,每年在對獎項開始評選之前,都會對評審名單進行審核。評審直接對作品負責,不受任何人的領導。委員會的成員中,有一多半來自學術界,且本身和評獎人沒有任何利益關係。這樣一種評選機制,決定了這個獎同純粹由媒體自行評選的新聞獎有著根本的區別。也正是“學院獎”的獨立性與公正性,奠定了普利茲新聞獎的權威地位。
依照普利茲遺囑成立的“普利茲獎委員會”(ThePulitzerPrizeBoard)具有調換作品獎項、更換和撤銷獲獎人的權力,但前提是這樣做有益於公共利益。自從設立這些獎項後,委員會擴大並多次重新核定了新聞類的項目,使其能夠和美國新聞業的演變同步。
分類定義
1、由報紙通過利用其新聞資源如社論、漫畫和攝影以及報導而提供的值得讚許的傑出公眾服務;2、傑出的突發性地方新聞報導;
3、由個人或團體以單篇或系列報導方式所做傑出調查性報導;
4、闡明一個有意義並複雜的主題,展示了對主題的上佳把握,文筆流暢,表述清楚的傑出解釋性報導;
5、對特定主題或活動進行持續、富有知識性傑出專題報導;
6、全國性事務傑出報導;
7、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事務傑出報導;
8、別關注文學的高質量和獨創性的傑出特寫報導;
9、傑出的評論文章;
10、傑出的文藝批評文章;
11、清晰,有道德目的,推理紮實,在作者認為導向無誤時,具有能夠影響公眾輿論的能力的傑出社論;
12、度出版的,有獨創性和有評論效應,繪畫水平高,具有形象化效果的傑出漫畫或漫畫選輯;
13、彩色,單張或多張,相關組照或像集組成的傑出突發性新聞攝影;
14、或彩色,單張或多張,相關組照或像集的傑出特寫攝影。
金質獎章將授予公共服務獎獲得者。其他類別的獲獎者除證書外,還有於2001年提高至7500美元的現金獎勵,原來為5千美元。每年向新聞學院教授推薦的4個名額各提供5千美元普利茲獎學金。這些獎學金可使3名優秀的畢業生旅行、寫報告並在國外學習,另一份獎學金頒給一名從事戲劇、音樂、文學、電影或電視評論的畢業生。
對大多數獲獎者來說,相對普利茲獎給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帶來的聲望而言,現金獎勵只是次要的。有許多獎金更多的競爭,但它們在公眾的心目中都無法與普利茲獎相提並論。
與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行的精心準備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和皇家宴會不同,每年5月在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LowLibrary)的圓型大廳里,普利茲獎獲得者只是在一個中午便宴上,從該校校長手裡接過獎金和獎狀。到場的也只有家屬、專業同行、委員會成員和新聞學院的老師們。委員會拒絕了將這項活動在電視上進行大肆宣傳的請求。
獲獎名單
2006年
公共服務獎: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太陽先驅報》(卡特里娜颶風)
《紐奧良平民報》(紐奧良)
突發新聞獎:《紐奧良平民報》(卡特里娜颶風)
調查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披露說客阿布拉莫夫的醜聞)
解釋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戴維·芬克爾有關葉門的報導)
獨家報導獎:《華盛頓郵報》(達納·普瑞斯特,中情局秘密監獄)
國內報導獎:《紐約時報》(詹姆斯·里斯恩、埃里克·萊特布,國家安全局竊聽事件)
科普利報系、聖迭哥聯盟-論壇報(對眾議員蘭迪·寧漢姆的調查)
國際報導獎:《紐約時報》(尤瑟夫·卡恩和吉姆·亞爾德利報導中國司法制度演變的情況)
特寫獎:《落基山新聞》(吉姆·希勒,“最後的敬禮”)
評論獎:《紐約時報》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
批評報導獎:《華盛頓郵報》的羅賓·吉萬恩,時尚類。
社論寫作獎:里克·阿提格、多格·巴特斯有關精神疾病的報導,波特蘭《奧勒岡州人報》
社論漫畫獎:麥克·盧克維奇,《亞特蘭大憲法日報》
突發新聞攝影獎:《達拉斯晨報》(卡特里娜颶風)
特寫攝影獎:《落基山新聞》(最後的敬禮)
7項文學藝術獎全名單:
小說獎:《前進》,作者:格拉爾德納·布魯克斯
戲劇獎:空缺
歷史獎:《脊髓灰質炎:一個美國人的故事》,作者:戴維·奧辛斯基
傳記獎:《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奧本海默的勝利和悲劇》,作者凱·比爾德 馬丁·謝爾文
詩歌獎:《故妻》,作者:克勞迪·埃米爾森
普通非小說獎:《帝國報復:肯亞英國古拉格秘史》,作者:卡奧利娜·埃爾金斯
音樂獎:鋼琴協奏曲Chiavi in Mano' ,作者:懷納 (春風)
2007年
新聞獎
普利茲公眾服務獎:《華爾街日報》記者
普利茲突發新聞報導獎:《俄勒岡人報》記者,俄勒岡州波特蘭
普利茲調查報導獎:《伯明罕(阿拉巴馬)新聞報》的布雷特·布萊基(Brett Blackledge)
普利茲釋意新聞獎:《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偉斯(Kenneth R. Weiss)、Usha Lee McFarling和里克·魯密斯(Rick Loomis)
普利茲當地報導獎:《邁阿密先驅報》的德比·森斯普(Debbie Cenziper)
普利茲國內報導獎:《波士頓地球報》的查里·薩維奇(Charlie Savage)
普利茲國際報導獎:《華爾街日報》記者
普利茲特稿寫作獎:《紐約時報》的安德利亞·艾利略(Andrea Elliott)
普利茲評論獎:《亞特蘭大憲法報》的莘西婭·泰科(Cynthia Tucker)
普利茲批評獎:《洛杉磯周報》的約翰森·格德(Jonathan Gold)
普利茲社論寫作獎:《紐約每日新聞》的編輯委員會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Newsday》的華特·韓德斯曼(Walt Handelsman),紐約長島
普利茲突發新聞攝影獎:美聯社的奧迪·巴利提(Oded Balilty)
普利茲特寫攝影獎:《薩克拉門托蜜蜂》的雲妮·C·拜耳(Renee C. Byer)
藝術獎
單身母親與被病魔擊潰的兒子的照片
普利茲小說獎:《路》,科瑪·麥卡錫(Cormac McCarthy)(Alfred A. Knopf出版社)
普利茲戲劇獎:《兔子洞》,大衛·林德塞-阿貝爾(David Lindsay-Abaire)
普利茲歷史獎:《驅策歷史的鞭子:新聞媒體、民權運動、國家覺醒》,吉恩·羅伯茨 (Gene Roberts)和漢克·可利班諾夫(Hank Klibanoff)(Alfred A. Knopf出版社)
普利茲傳記文學獎:《美國最有名的人:亨利·瓦得·畢奇爾傳記》,德比·阿佩蓋特(Debby Applegate)(Doubleday出版社)
普利茲詩歌獎:《本土衛士》,娜塔莎·特斯維(Natasha Trethewey)(Houghton Mifflin出版社)
普利茲非小說類作品獎:《逼近的堡壘:阿蓋德和911之路》勞倫斯·賴特(Lawrence Wright)(Alfred A. Knopf出版社)
音樂獎
《聲音語法》奧涅·高門(Ornette Coleman),2006年9月12日發行唱片
2008年
新聞獎獲獎名單
公共服務獎:華盛頓郵報
突發新聞獎:華盛頓郵報
調查性報導獎:紐約時報記者
調查性報導:芝加哥論壇報全體
解釋性報導獎:紐約時報記者本地新聞報導獎:密爾沃基新聞哨兵報記者
國內新聞報導獎:華盛頓郵報記者
國際新聞報導獎:華盛頓郵報記者
特寫報導獎:華盛頓郵報記者
最佳專欄獎:華盛頓郵報記者
“搖滾詩人”:鮑勃·迪倫
評論獎:波士頓環球報記者
社論漫畫獎:投資者商務日報記者
突發新聞攝影獎:路透社記者
圖片故事獎:康科德箴言報記者
文化藝術獎獲獎名單
特別提名獎:鮑勃·迪倫
小說獎:朱諾特·迪亞茲(《奧斯卡·沃精彩小傳》)
戲劇獎:特雷西·萊茨(《八月:奧色治郡》)
歷史類文學獎:丹尼爾·豪爾(《上帝創造了什麼》)
自傳類文學獎:約翰·馬特森(《伊甸園的驅逐者》)
詩歌獎:羅伯特·哈斯(《時與物》)
詩歌獎:菲利普·舒爾茨(《失敗》)
非小說類獎:索爾·弗里德蘭德(《種族滅絕的歲月》)
音樂獎:大衛·朗(《賣火柴小女孩的激情》)
2009年
公共服務:《拉斯維加斯太陽報》,尤其是其記者亞歷山大·伯松的勇敢報導。
突發性新聞報導:《紐約時報》全體員工。
調查性新聞報導:《紐約時報》的大衛·巴斯陶。
解釋性新聞報導:《洛杉磯時報》的貝特娜·博斯奧及朱莉·卡特。
當地新聞報導: 《底特律自由新聞報》的員工,尤其是吉姆·謝弗及M.L·艾力克。
亞利桑那州梅薩市《東谷論壇報》的懷恩·加比爾松及保羅·吉比林。
全國新聞報導: 《聖彼得堡時報》的員工。
國際新聞報導: 《紐約時報》的員工。
特別報導:《聖彼得堡時報》的連·德格高利。
實況報導:《華盛頓郵報》的尤金·羅賓遜。
評論:《紐約時報》的荷蘭·科特。
社論:紐約州格倫斯福爾斯市《The Post-Star》的馬克·瑪霍尼。
社論漫畫: 《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的史蒂夫·布林。
突發新聞攝影:《邁阿密先驅報》的派克·法瑞爾。
特別報導攝影:《紐約時報》的達蒙·溫特。
文學、戲劇及音樂類別:
小說類:伊莉莎白·斯特勞特的《奧利芙·吉特里奇》(蘭登書屋出版社)
戲劇類: 琳·諾塔奇的《毀壞》
歷史類: 安涅特·戈登·瑞德的《赫敏斯的蒙提切羅:一個美國家庭》(W·W 諾頓出版社)
傳記或自傳類:約翰·米查姆的《美國之獅:傑克遜總統在白宮》(蘭登書屋出版社)
詩歌類: W.S.默溫的《天狼星之影》(銅峽谷出版社)
非小說類: 道格拉斯·A·布萊克蒙的《換了名字的奴隸制:美國黑人從內戰到二戰期間遭受的再奴役》(雙日出版社)
音樂類: 史蒂夫·里奇的《雙重六重奏》(布西與霍克斯公司)
2010年
美國普利茲獎評審會2010年公布了2010年普利茲獎獲獎名單。
《華盛頓郵報》獲得4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兩家新聞網站各獲一個獎項,開創了普利茲獎頒給網路媒體的先例,成為最大亮點。
還另外頒發了一個特別獎——音樂家終身成就獎。
在14個新聞獎項中,維吉尼亞州地方媒體《布里斯托先驅信使報》因其對維吉尼亞州天然氣稅費管理漏洞的揭露性報導而獲得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
《華盛頓郵報》記者安東尼·夏迪德憑藉對伊拉克局勢的一系列報導贏得國際新聞報導獎。這家報紙還贏得特寫新聞獎、新聞評論獎和批評評論獎3個獎項。
獲國內新聞報導獎的系列報導探討了駕車時使用手機、電腦等的危險性。
此外,《西雅圖時報》因其對華盛頓州4名警察在咖啡館遭槍殺事件的報導獲得突發性新聞獎,《密爾沃基哨兵報》的拉克爾·拉特利奇獲得地方報導獎,《達拉斯晨報》的3名人員獲得社論獎。
《得梅因紀事報》的瑪麗·欽德憑反映建築工人拯救落水女性瞬間的作品獲得突發性新聞攝影獎,特寫攝影獎被《丹佛郵報》的克雷格·沃克摘取,其作品刻畫了一名在伊拉克參軍的未成年兒童。
普利茲獎開始擴大評選範圍,所有獎項都允許網路媒體參評,網路媒體獲得了65項提名,但沒能獲獎。
在文學、戲劇和音樂類別下頒發了小說、戲劇、歷史、傳記、詩歌、非小說類文學作品和音樂共7個獎項。美國作曲家珍妮弗·希格登憑藉在2009年2月首演的小提琴協奏曲獲得了唯一一個音樂獎。普利茲獎頒獎儀式一般在評獎結果公布約一個月後,在普利茲獎誕生地哥倫比亞大學舉行。普利茲新聞獎項中,公共服務獎的獎品是一枚金質獎章,其他獎項得主可獲得一萬美元獎金和證書。
2011年
第95屆普利茲獎獲獎名單2011年4月18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公布。《洛杉磯時報》獲得公眾服務獎,突發新聞獎缺失,調查性報導獎為《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記者獲得,解釋性報導獎為《密爾沃基新聞衛報》一眾記者獲得,《紐約時報》分獲評論獎和國際報導獎,《芝加哥太陽報》記者獲得地方報導獎,特寫獎頒給了《明星紀事報》,新聞批評獎頒給了《波士頓環球報》,《華爾街日報》獲得社論寫作獎,《丹佛郵報》記者獲得社論漫畫獎,突發新聞攝影獎被《華盛頓郵報》記者獲得,特寫攝影獎頒給了《洛杉磯時報》記者。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
優異公眾服務獎:Public Service
獲獎者:《洛杉磯時報》
獲獎報導:曝光加州小城貝爾市官員挪用公款給自己發高額工資一事,該報導最終導致肇事官員被捕並促使貝爾市進行相關改革。
突發事件報導獎:Breaking News Reporting
突發新聞獎自普利茲獎設立以來首次空缺。普利茲獎評審會主任西格·吉斯勒表示,儘管2010年有許多重大事件發生,如海地地震和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等,但普利茲獎評審會最終決定在該獎成立95年以來首次將突發新聞獎空缺,不過他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原因。
調查性報導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
獲獎者:《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的佩奇-約翰。
獲獎報導:佩奇-約翰詳細披露了對佛羅里達州業主有重要影響的財產保險體系的黑幕,提供了便利的保險公司可靠度數據,並促使監管部門採取行動。
釋義性新聞獎:Explanatory Reporting
獲獎者:《密爾沃基哨兵報》的馬克·詹森、卡特利恩·加拉格爾、加里·波特、路·薩爾迪瓦爾、艾利森·謝爾伍德。
獲獎報導:他們用明白易懂的語言對使用基因技術來挽救患怪病4歲男孩的過程進行了報導,報導中使用了文字、圖表、視頻和其它多種呈現方式。
本地新聞報導獎:Local Reporting
獲獎者:《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弗蘭克-曼恩、馬克-科恩科爾、約翰-金。
獲獎報導:他們對芝加哥社區的暴力事件進行了詳細記錄,並綜合調查了受害者、罪犯及偵探們的生活。
國內新聞報導獎:National Reporting
獲獎者:民間新聞網站ProPublica的傑西-艾森格、傑克-伯恩斯坦
獲獎報導:他們披露了華爾街可疑的金融操作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經濟災難,報導中還很好地使用數字工具來向讀者解釋複雜的金融行為。
國際新聞報導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
獲獎者:《紐約時報》的克利福德-利維、埃倫-巴里。
獲獎報導:他們對俄羅斯不斷崩潰的司法制度的人性化解讀,極大影響了俄羅斯對此議題的討論。
特寫報導獎:Feature Writing
獲獎者:《明星紀事報》的艾米-艾里斯-納特。
獲獎報導:納特深入報導了一艘商業漁船在大西洋神秘沉沒致6人死亡事件。
評論獎:Commentary
獲獎者:《紐約時報》的大衛-萊昂哈特。
獲獎報導:他優雅而深入地就美國複雜的經濟問題進行評論,從聯邦預算赤字到醫療改革。
批評報導獎:Criticism
獲獎者:《波士頓環球報》的塞巴斯蒂安-斯米。
獲獎報導:他鮮明而生動地就藝術話題進行寫作,常常為生命帶來滿含愛和讚美的偉大著作。
社論寫作獎:Editorial Writing
獲獎者:《華爾街日報》的約瑟夫-雷戈。
獲獎報導:他的精緻而格格不入的社論挑戰了總統歐巴馬提倡的醫療改革。
社論性漫畫獎:Editorial Cartooning
獲獎者:《丹佛郵報》的麥克-基弗。
獲獎報導:麥克-基弗題材廣泛的作品使用了一種鬆散的、有表現力的的風格來傳達強烈的、風趣的信息。
突發新聞攝影獎: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
獲獎者:《華盛頓郵報》的卡奧爾-古茲、尼基-卡恩和里奇-卡里奧提。
獲獎報導:他們的作品充分反映了海地地震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絕望。
特寫攝影獎:Feature Photography
獲獎者:《洛杉磯時報》的芭芭拉-戴維森。
獲獎報導:她的作品對被困洛杉磯幫會暴力衝突的無辜受害者進行詳細描述。
2012年
2012年4月16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公布一年一度的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名單,具體名單如下:
公共服務獎
獲獎者:《費城詢問者報》
獲獎理由:因其對費城普遍存在的校園暴力的探究授予此獎,《費城詢問者報》以有力的書面描述及視頻材料詳細描述了校園內孩子欺負孩子的現象甚至罪行,激發了改善教師和學生安全的改革。
突發新聞獎
獲獎者: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新聞》記者。
獲獎理由:該報記者對一場致命的龍捲風進行了有膽識和魄力的報導,採用社交媒體及傳統報導方式提供了實時新聞更新,幫助定位失蹤人員,並在電力中斷迫使其前往50公里外印刷廠印刷時,仍作出了深度的印刷版。
調查性報導獎
獲獎者:美聯社記者馬特-阿普佐,亞當-高曼,艾琳-蘇利文,克里斯-霍利及《西雅圖時報》記者麥可J。貝倫斯、肯-阿姆斯特朗
獲獎理由:《西雅圖時報》記者麥可J。貝倫斯、肯-阿姆斯特朗揭露了華盛頓州一個鮮為人知的政府部門擅自更換脆弱病人的用藥,將便宜但危險的藥物替換了安全但稍貴的藥物,報導引發了美國全國範圍的衛生警報。
美聯社記者馬特-阿普佐,亞當-高曼,艾琳-蘇利文,克里斯-霍利揭露了紐約警方在秘密監視穆斯林社區的日常生活,報導引發了國會調查,並激起了關於國內情報蒐集的角色辯論。
釋義性報導獎
獲獎者:《紐約時報》記者大衛-科西恩尼維斯基。
獲獎理由:《紐約時報》記者大衛-科西恩尼維斯基以一系列清晰的報導,穿過複雜的法律叢林,清楚地揭露了美國最富裕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經常鑽法律漏洞、如何避稅的。
地方新聞報導獎
獲獎者: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的薩拉-加寧及《愛國者新聞》的記者。
獲獎理由:薩拉-加寧及《愛國者新聞》的記者勇敢揭露了涉及前足球教練傑里-桑達斯基的性醜聞。
國內報導獎
獲獎者:網路媒體《赫芬頓郵報》記者大衛-伍德。
獲獎理由:《赫芬頓郵報》記者大衛-伍德對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嚴重受傷的美國士兵們在身體和情感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國際報導獎
獲獎者:《紐約時報》記者傑弗里-蓋特曼。
獲獎理由:《紐約時報》記者傑弗里-蓋特曼不顧危險,對東非這個被人忽視但在戰略上越來越重要的地區的饑荒和衝突進行了生動的報導。
特稿寫作獎
獲獎者:西雅圖周刊《陌生人》的伊萊-桑德斯。
獲獎理由:西雅圖周刊《陌生人》的伊萊-桑德斯根據一名在殘忍攻擊中倖存的女子的勇敢證言及案件細節,以令人難忘的方式寫出了該女子及其不幸遇害男友的遭遇。
評論獎
獲獎者:《芝加哥論壇報》的瑪麗-施米奇。
獲獎理由:《芝加哥論壇報》的瑪麗-施米奇以其切實和內容廣泛的專欄文章,展現了芝加哥這座城市的性格及文化。
批評報導獎
獲獎者:《波士頓環球報》的韋斯利-莫里斯。
獲獎理由:《波士頓環球報》的韋斯利-莫里斯的電影批評智慧而又別出心裁,行文精確,其評論穿透於藝術影院與票房之間。
社論寫作獎
獲獎者:空缺
社論性漫畫獎
獲獎者:《政客》的馬特-伍爾科爾。
獲獎理由:《政客》的馬特-伍爾科爾的社論漫畫新鮮、有趣,並以令人難忘的形式諷刺了席捲華盛頓的黨派衝突。
突發性新聞攝影獎
獲獎者:法新社的馬蘇德-侯賽尼。
獲獎理由:2011年12月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處擁擠的宗教聖地遭自殺人彈襲擊,法新社的馬蘇德-侯賽尼拍攝了一張女孩在屍體上哭泣的照片。
特寫攝影獎
獲獎者:《丹佛郵報》的克雷格F. 沃克。
獲獎理由:《丹佛郵報》的克雷格F. 沃克以一組引人動容的圖片,記錄了一名伊拉克戰爭士兵回國後,經歷的創傷後遺症痛苦,這組圖片讓觀眾能更好地理解這樣一個國家問題。
2013年
《紐約時報》獲得獎項包括調查性報導獎、解釋性報導獎、國際報導獎和特稿寫作獎。其中包括John Branch關於雪崩的特稿《下雪了》;以及知名調查記者戴維·巴斯托(David Barstow)對沃爾瑪在墨西哥行徑的調查;《紐約時報》記者們就蘋果所做的解釋性報導,揭示了全球化過程中的黑暗面;以及David Barboza所做的國際報導。
當地時間2013年4月15日,2013年普利茲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揭曉評選結果。
突發新聞獎
獲獎者: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新聞報》的全體職員。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致命龍捲風襲來時的一系列敬業報導。
突發新聞圖片獎
獲獎者:法新社攝影記者馬蘇德侯賽尼。
獲獎理由:侯賽尼因記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的一起自殺炸彈爆炸事件的一幅新聞圖片獲得此獎。
小說獎
獲獎者:亞當·詹森(Adam Johnson)
獲獎理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作家亞當·詹森撰寫的描寫朝鮮居民生活的小說《孤兒院院長的兒子》(The Orphan Master's Son,又譯《孤兒領袖的兒子》),詳細描述了一個虛構人物的生活,這個人物從小生長在其父親運營的一家朝鮮孤兒院,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種種磨難,最後因與一名女演員相愛,心靈得到治癒的故事。
公共服務獎
獲獎者:《太陽哨兵報》。
解釋性報導獎
獲獎者:《紐約時報》
獲獎理由:因關於這個國家富人及集團如何尋找漏洞避稅的系列報導。
地方新聞獎
獲獎者:《愛國者新聞》
獲獎理由:賓州的《愛國者新聞》因為對於賓州州立大學橄欖球隊性醜聞的揭露性報導獲獎。
國際報導獎
獲獎者:《紐約時報》
獲獎理由:因對於東非饑荒的生動報導。
特寫獎
獲獎者:西雅圖周刊《陌生人》
評論獎
獲獎者:《芝加哥論壇報》
批評獎
獲獎者:《波士頓環球報》
社論獎空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16日公布一年一度的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名單,此次獎項名單中罕見出現了一家美國之外的媒體。
2014年
2014年4月14日揭曉2014度美國普利茲新聞獎,《衛報》和《華盛頓郵報》分享了最重要的獎項“公眾服務獎”。這兩家報紙的報導是以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所泄露的檔案為基礎的。
普利茲獎評選委員會在陳述頒獎理由時形容《衛報》“通過大膽的報導就安全和隱私問題激發了一場有關政府和公眾之間關係的辯論”。委員會還表示,《華盛頓郵報》“通過權威性和深入的報導,幫助公眾理解如何在國家安全的較大框架下看待泄露出的這些信息”。
此外,《波士頓環球報》由於報導2013年4月15日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炸彈攻擊事件而獲得了本年度的普利茲突發新聞報導獎。獲得美國國內報導獎的是《科羅拉多新聞報》,這家報紙的報導審視了在戰爭中負傷的老兵得到的不公正待遇。國際報導獎由兩名路透社記者獲得,他們的報導揭示了緬甸的一個穆斯林少數群體受到的迫害。
2015年
公共服務:The Post and Courier, Charleston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突發新聞:《西雅圖時報》員工
調查性報導: 《紐約時報》Eric Lipton以及《華爾街日報》員工
解釋性報導:彭博新聞社Zachary R. Mider
本地報導:Daily Breeze的Rob Kuznia, Rebecca Kimitch和Frank Suraci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全國性報導:《華盛頓郵報》Carol D. Leonnig
國際報導:《紐約時報》員工
專題寫作:《洛杉磯時報》Diana Marcum
新聞評論:Houston Chronicle的Lisa Falkenberg
批判:《洛杉磯時報》Mary McNamara
社論寫作:The Boston Globe的Kathleen Kingsbury
社論漫畫:Buffalo News的Adam Zyglis
突發新聞拍攝:St. Louis Post-Dispatch Photography員工
專題拍攝:《紐約時報》自由攝影師Daniel Berehulak
小說獎:All the Light We Can not See,Anthony Doerr
戲劇獎:Between Riverside and Crazy by Stephen Adly Guirgis
歷史作品獎:Encounters at the Heart of the World: A History of the Mandan People by Elizabeth A. Fenn (Hill and Wang)
自傳或傳記獎:The Pope and Mussolini: The Secret History of Pius XI and the Rise of Fascism in Europe by David I. Kertzer (Random House)
詩歌獎:Poetry: Digest by Gregory Pardlo (Four Way Books)
非小說類作品獎: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 by Elizabeth Kolbert (Henry Holt)
音樂獎: Anthracite Fields by Julia Wolfe (Red Poppy Music/G. Schirmer, Inc.)
2016年
新聞類
公眾服務獎-美聯社(AssociatedPress)
突發報導獎-《洛杉磯時報》(LosAngelesTimes)團隊
調查性報導獎-《坦帕灣時報》(TampaBayTimes)LeonoraLaPeterAnton、AnthonyCormier;《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SarasotaHerald-Tribune)MichaelBraga
釋義性報導獎–ProPublica的T.ChristianMiller和馬歇爾計畫(TheMarshallProject)的KenArmstrong
當地報導獎-《坦帕灣時報》(TampaBayTimes)的MichaelLaForgia,CaraFitzpatrick和LisaGartner
國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Post)團隊
國際報導獎-《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AlissaJ.Rubin
特稿寫作獎-《紐約客》(TheNewYorker)KathrynSchulz
評論獎-《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FarahStockman
批評獎-《紐約客》(TheNewYorker)EmilyNussbaum
社論寫作獎–佛羅里達州夏洛特港《太陽報》(SunNewspapers)JohnHackworth
評論性漫畫獎-薩克拉門托蜜蜂報(TheSacramentoBee)JackOhman
突發新聞攝影獎-《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MauricioLima,SergeyPonomarev,TylerHicks和DanielEtter;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攝影團隊
專題攝影獎-《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JessicaRinaldi
創作類獎項(文學、戲劇、音樂)
小說獎-TheSympathizer,作者:VietThanhNguyen(GrovePress)
戲劇獎-《哈密爾頓》(Hamilton),作者:Lin-ManuelMiranda
歷史獎-Custer'sTrials:ALifeontheFrontierofaNewAmerica,作者:T.J.Stiles(AlfredA.Knopf)
傳記文學獎-BarbarianDays:ASurfingLife,作者:WilliamFinnegan(PenguinPress)
詩歌獎-OzoneJournal,作者:PeterBalakia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非小說獎-BlackFlags:TheRiseofISIS,作者:JobyWarrick(Doubleday)
音樂獎-InforaPenny,InforaPound,作者:HenryThreadgill(PiRecordings)
2017年
新聞類獎項
公共服務獎:《紐約每日新聞》(NewYorkDailyNews)和ProPublica
突發報導獎:加州奧克蘭《東岸時報》的全體職員(StaffoftheEastBayTimes,Oakland,CA)
調查性報導獎:《查爾斯頓憲郵報》的記者埃里克·艾若(EricEyreoftheCharlestonGazette-Mail(WV))
地方報導獎:《鹽湖論壇報》的全體職員(TheSaltLakeTribuneStaff)
國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的戴維德·埃·法倫胡德(DavidA.FahrentholdofTheWashingtonPost)
國際報導獎:《紐約時報》的全體職員(TheNewYorkTimesStaff)
專題寫作獎:《紐約時報》的西·傑·切沃斯(C.J.ChiversofTheNewYorkTimes)
評論獎:《華爾街日報》的佩吉·努南(PeggyNoonanofTheWallStreetJournal)
批評獎:《紐約客》的希爾頓·奧斯(HiltonAlsofTheNewYorker)
社論寫作獎:《暴風湖時報》的阿特·丘倫(ArtCullenofTheStormLakeTimes(IA))
評論性漫畫獎:《邁阿密先驅報》的吉姆·莫林(JimMorinoftheMiamiHerald)
突發新聞攝影獎:《紐約時報》的自由攝影師丹尼爾·貝瑞胡拉克(DanielBerehulak,freelancephotographer,TheNewYorkTimes)
專題攝影獎:《芝加哥論壇報》的伊·傑森·沃姆伯斯甘斯(E.JasonWambsgansoftheChicagoTribune)
文學、戲劇和音樂類獎項
小說獎:科爾森·懷特黑德的《地下鐵路》。道布爾戴出版社發行。(TheUndergroundRailroadbyColsonWhitehead,Doubleday)
戲劇獎:林恩·諾塔奇的《汗》(SweatbyLynnNottage)
歷史獎:希瑟·安·湯普森的《水中之血:1971年阿提卡監獄的興起及其遺產》。萬神殿出版社發行。(BloodintheWater:TheAtticaPrisonUprisingof1971andItsLegacybyHeatherAnnThompson,Pantheon)
傳記或自傳獎:希沙姆·馬塔爾的《歸來:父親,兒子與中間地帶》。蘭登書屋發行。(TheReturn:Fathers,SonsandtheLandinBetweenbyHishamMatar,RandomHouse))
詩歌獎:梯也姆·巴·耶斯的《奧利奧》。浪潮出版社發行。(OliobyTyehimbaJess,WaveBooks)
非虛構獎:馬修·德斯蒙德的《驅逐:美國城市的貧與富》。皇冠出版社發行。(Evicted:PovertyandProfitintheAmericanCitybyMatthewDesmond,Crown)
2018年
公眾利益服務獎:《紐約時報》JodiKantor和MeganTwohey《紐約客》RonanFarrow
突發新聞報導獎:加州聖羅莎報紙《民主新聞》
調查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
解釋性報導獎:《亞利桑那共和報》和今日美國
地方報導獎:《辛辛那提探詢者報》
全國報導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
國際報導獎:路透社ClareBaldwin,AndrewR.C.Marshall和ManuelMogato
特稿寫作獎:GQ自由記者RachelKaadziGhansah
評論獎: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媒體集團JohnArchibald
文藝批評獎:《紐約雜誌》JerrySaltz
社論寫作獎:《得梅因紀事報》AndieDominick
社論漫畫獎:《紐約時報》自由撰稿人JakeHalpern和自由漫畫家MichaelSloan
突發新聞攝影獎: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每日進步》RyanKelly
特寫攝影獎:路透社
新聞故事
1971年普利茲獎
照片上是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的中國代表席。左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右一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
1971年10月25號,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關於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進行表決。
美國仍不肯認輸,最後一輪表決前,尼克森給布希打電話說:“我們要贏,我們要贏。”布希黑著臉跑上講台,要求刪掉提案中驅逐台灣國民黨當局的內容。布希神情嚴肅地講完,卻引來台下代表的起鬨和嘲笑,許多非洲國家代表在席位上敲打桌子,布希只好在一片“No!No!”聲中尷尬地走下台。
伊拉克代表走上講台說:“要是美國還是想給蔣介石保留一個席位的話,本人有一個建議,我們非常歡迎美國代表把他帶來,讓他坐在美國代表團席位中的一張椅子上。”辛辣的幽默引發了一陣笑聲。馬利克裁決,布希的提議不被接納。至此,經過幾輪較量,最後的投票結果已無懸念。
電子計票牌上顯示出結果: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提案以壓倒多數通過。頓時,會議大廳沸騰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終於被承認了!這是中國和諸多主持正義的國家長期鬥爭而取得的重大勝利。
11月15日,當風度翩翩的喬冠華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立刻成了第26屆聯大的焦點。記者們里三層外三層地把他團團圍住,有記者問:“喬團長,你能不能講講你現在的心情?”滿面春風的喬冠華仰頭大笑,他那自豪的、酣暢的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片刻後,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現在的表情不是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了嗎?”喬的大笑,被在場的攝影記者抓拍了下來,後來一舉摘得普利茲獎。
2016年普利茲獎
在2016年普利茲的各個獎項中,獲得“公共服務獎”的是美聯社的一組包括7篇長篇調查和兩則視頻的報導,就講述了一個驚天動地、可以拍成奧斯卡獲獎影片的真實故事。而這個故事,其實離你我並不遙遠,我們日常吃的每一條魚、每一隻蝦,都可能沾染著這個故事的主角們的鮮血和淚。
這組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冒著生命危險寫出來的報導,揭開了泰國海洋水產品捕撈行業里廣泛存在了幾十年的罪惡行徑,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禁、被虐待奴役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非法移民,讓美國和歐洲各國政府開始考慮立法。
2014年,美聯社的幾名記者得知,有一些泰國漁業公司在緬甸、高棉、寮國等貧窮的鄰國,採用連蒙帶騙乃至綁架的手段把當地的壯勞力帶到船上,強迫他們出海打漁。在經過繁瑣的情報蒐集之後,這些記者終於找到了一絲頭緒:一個叫班吉納(Benjina)的印尼漁村。於是記者們動身來到了這個孤懸在大洋之中的島嶼。親眼所見之後,他們驚呆了:這個島上生活著好幾百名被奴役的漁工,他們的生存狀況比想像得還要惡劣1000倍。
這個村子所在的島被一家叫做PusakaBenjinaResources的漁業公司控制,他們在島上有一座五層樓的辦公室,樓里有許多關著奴隸漁工的籠子。這個公司在印尼註冊登記,旗下有90艘打漁船,但船長和主要負責人都是泰國人,印尼政府正在調查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事實上,泰國漁業公司到緬甸、高棉和寮國等貧困的鄰國招工的做法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他們一開始許以高薪連蒙帶騙——所謂的高薪,其實是乾幾個月可以拿到幾百美元;但這筆錢已經足夠養活緬甸家庭一整年。
到了船上之後,他們發現當初許諾的高薪根本就拿不到,泰國漁老闆威脅他們要幹活贖身,每個月只能拿10美元,很多人甚至一分錢也拿不到。
因為泰國政府禁止沒有身份的非法勞工,所以漁老闆們給這些緬甸人辦了泰國的假身份,身份紙上除了照片,名字和其他信息都和他們自己完全沒有關係。
泰國海洋捕撈行業每年的產值高達70億,其中20%出口到美國;僱傭的外來漁工數量達到10萬名,班吉納村只是這個血跡斑斑的行業的一角。
在班吉納村,美聯社的記者除了採訪奴隸漁工之外,還記下了來這裡運魚回泰國的船的名字。然後,他們用衛星跟蹤著這些船的行蹤。
十幾天后,其中一艘名為“SilverSeaLine”的船到了一個泰國港口,於是記者們也跟到了這個港口。他們找了一輛卡車,在碼頭上停了四天,觀察著這批魚的去向。為什麼要躲在卡車裡?因為碼頭上有漁業公司僱傭的黑手黨拿著槍巡邏。
之後,這批魚被分裝到150輛卡車上,記者們又跟著卡車到了冷凍工廠和水產品加工工廠。
再之後,記者們通過查找資料庫,跟蹤到了分銷和出口水產品的貿易公司,再跟蹤到了美國的經銷商。
就這樣,記者們全程跟著這批沾染著血跡的魚完成了一次環球之旅,直到最後跟著他們到達沃爾瑪、Sysco等等這些著名的大型超市。
從班吉納村到沃爾瑪,這是一條長長的鏈條;而綁在這條鏈條上的每一家公司、每一個人,他們賺到的錢,都沾著那些緬甸漁工的血、汗和淚。
美聯社的記者隨後採訪包括沃爾瑪在內的這些美國公司。很多公司都拒絕了採訪;有些則發來冠冕堂皇的聲明,表示他們堅決反對奴役勞工,會對供應商施加壓力、要求確保不出現奴役勞工的現象;還有些公司則在私下裡承認,他們早就知道這些事的存在,但是很難保證100%的乾淨,也很難對發生在泰國的事進行控制。
美聯社的重磅報導發表後,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美國激起了激起強烈的反響。在這些壓力之下,美國國務院開始向緬甸政府施壓,要求他們出面接回滯留泰國的緬甸漁工。
為了確保緬甸漁工的人身安全,美聯社在報導完成後先沒有發表,而是直接聯繫了國際移民組織和泰國、印尼政府,要求他們前往解救。
泰國警方派人到班吉納村進行了調查。讓人吃驚的是,泰國警方的SaritchaiAnekwiang中將報告說,島上漁民的情況良好,他們都是泰國人,除了個別想家的人以外,其他人都過得很快樂,也不存在任何虐待現象。
非法奴役勞工現象之所以難以根絕,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其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泰國很多基層執法人員收受賄賂,甚至自己就牽扯其中。
在泰國警方離開的第二天,印尼政府再次來到了島上。印尼政府經過調查,確認了美聯社記者提供的信息千真萬確。他們宣布立即把這些遭受非人虐待的緬甸漁工接走。
訊息飛快地傳開,躲藏在密林中多年的緬甸勞工們,一個個地來到岸邊,帶著驚喜或者猶疑上了印尼政府的船。
第一批接走的緬甸勞工是320人,第二批560人……
先後一共有2000多緬甸勞工獲救,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已經回到了緬甸家鄉。
在確定緬甸漁工的安全之後,美聯社才發布了這組報導。
在美聯社採訪到的40多位緬甸漁工里,30歲的HlaingMin對記者說:“美國人和歐洲人,請你們在吃這些魚的時候記得我們。在海面之下有我們累積如山的屍骨……堆積起來可以形成一個島嶼,就是這么多。”
對普利茲新聞獎的理解
這個故事講完了,順便說一下我對“新聞”這兩個字的理解。
每年普利茲獎的獲獎作品,都是前一年整個美國新聞界出品的新聞報導里的佼佼者,它們輕則改變了一兩個或者一群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命運,重則可能讓政客下台、政府垮台、改變一個國家的軌跡。它們代表著新聞這個行業,最核心的價值。
英語裡常常把新聞報導稱為“story”,和“故事”是同一個詞。唯一不同的是,新聞報導是非虛構的故事,是實實在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出來的,是記者通過艱苦卓絕的深入調查後了解到的真實故事。
中國新聞界把“新聞”定義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中文報紙上也常常出現會議新聞和領導講話。但是嚴格說來,這些並不能算是新聞,因為它們沒有故事,讀者不關心也不愛看。
好的新聞報導,首先應該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美聯社的這組報導。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有意義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被講述出來之後,改變了2000多人的命運,改變了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
外國文學獎項
對諾貝爾文學獎大家都有所耳聞吧?那么,國外還有哪些文學獎項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下吧。 |
普利茲獎背景知識
2010年度普利茲獎獲獎名單12日公布,網路媒體首次捧得普利茲獎:《華盛頓郵報》獨攬4項大獎。網路媒體在傳播中,越來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此次網路媒體捧得普利茲獎,更是有力的說明了網路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引領著一場傳媒界的革命。 |
約瑟夫·普利茲| 普利茲獎| 普利茲優異公眾服務獎| 普利茲普通新聞報導獎| 普利茲國內報導獎| 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 普利茲調查性報導獎| 普利茲釋義性新聞獎| 普利茲專業性新聞獎| 普利茲社論寫作獎|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 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 普利茲特寫攝影獎 | 普利茲評論獎| 普利茲批評獎| 普利茲特稿寫作獎| 普利茲小說獎| 普利茲戲劇獎 | 普利茲歷史獎| 普利茲傳記獎| 普利茲詩歌獎| 普利茲非小說類作品獎| 普利茲音樂獎| POLITICO.COM| 吉姆·范德海 | 普利茲獎委員會|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西格·吉斯勒| 海恩斯·詹森| 西摩·托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