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5000天后

網際網路5000天后

“網際網路5000天后”將是生態網際網路。

解釋

《連線》創始人·凱利的演講:網際網路5000天后《連線》創始人·凱利的演講:網際網路5000天后
《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

網際網路5000天后”將是生態網際網路。我們生態體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科學家們將要把兩個系統更有機的結合,把生態系統更最佳化的東西引入到網際網路上。網際網路應該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來發展,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技術不僅僅是這個生態系統的支持,更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延伸。網際網路在整個演變的過程中,從最初的單一到如今的複雜多樣化以及更加的專業化,整個演進的模式和方式都是在不斷更新的,而技術在這其中起到的支持作用是巨大的。在網際網路演變的過程中,技術做為延伸同樣也變得更加複雜和專業化。

內容

凱文•凱利凱文•凱利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技術的成果都是中性的,比如人們生產一個榔頭或者一個錘子,二者都可以用來建造房子,也可以用來殺人,但人們並不會因為其帶來的負面可能性而拒絕使用這項技術。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不應該擔心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是不是人們想或者不想要的,作為技術的擁有者,需要做的就是毫不猶豫的向前走。

現在網際網路存在的種種的問題和麻煩,但不能否認人們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的逐步積累所帶來的積極效果,技術更多的都是在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整個歷史的長河,整個人類的演變是非常複雜的過程,整個技術上也是這樣的,整個機制應該說從一種從擴展到加速演變的過程,而且這樣的一種力量有一種力量永遠在所有的事物被不斷擴展和加速的模式在前進的。

任何技術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生態系統的延伸,真正把我們技術延伸更好,我們自己的生態系統也要更好的去理解。如果要知道技術發展的未來,我們只要看歷史就可以了。

整個生態的演變,我們看它整個進化的過程,最後越來越變得複雜,更加的多樣化,更加的專業化、專門化,我們總是有新的模式,它在演進中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在發展,有新的模式在不斷的發展。整個演進模式和演進的方式也是在更新,在變化的。我們作為技術人員,我們要做的事情要儘量的把增加我們可能會改進的模式來進行改造。

總體來說所有的技術的話,從進化的過程可以看出技術將造成的結果,我們所有的技術不會更加的簡單,只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專業化。

我們知道整個社會進程是加速度前進,我們通過對於歷史進程的觀察來看看我們做的這些是不是很融洽。我們所做的一切技術努力,最終給大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不管它跟專業化也好,跟多樣化也好,或者更加複雜化,一切的目標給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技術的成果都是中性的,價值是中性的,看你使用的人會使用它,比如我們生產一個榔頭或者錘子可以拿來造房子,也可以拿來殺人,所有的技術我認為每一種技術創造的好處和解決方案和它製造的麻煩一樣多。

我們一般認為技術是中性的,是中立的,沒有立場,我們從進化論,從進化的角度看,我們希望看的是積極的、正面的價值,我馬上給大家解釋。任何的新的發明創造可能是製造的麻煩和方便一樣多,但是提供的選擇是很積極,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儘量把這個選擇往積極的效果方面去做。我特別想講一下技術關,當我們的發明創造哪怕是1%,千分之一好處的時候我們積極去做它,隨著長時間的積累,這樣的優越性和好處都會積累起來,變成很大的進步。

所以我們很堅定說我們一點點的積累,通過積累的方式,通過儘量的讓技術產生積極的效果這樣的方式,我們朝著更革命或者更進化的光明的效果去努力。技術永遠給我們帶來積極的效果和積極的意義,今天很多問題和麻煩,可能是由於過去的技術所創造的,未來很多的技術問題也是我們今天所帶來的,我們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儘量的去解決,我們相信一點,技術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社會進步。

未來將要做的

我們創造的就是在5000天內出現的那個事物—所有的這些電腦手持設備手機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我們從中得到的一個統一體。本質上,我們在創建一個單一的全球機器系統。因此我開始思考,結果發現這台機器是人類迄今為止創造的最可靠的機器。它沒有崩潰,運行無阻,5000天以來從未受到干擾。這太不可思議了。我們創造出的機器中幾乎沒有能和它一樣運行這么久的。

在30年後就將相當於60億個人腦。到2040年,全世界所有的處理器將會超過所有人腦的處理能力。無論是位數據,還是其他數據。那時會發生很多事。其中將要做的其中的三件事。

第一,從本質上看,這個機器正在實體化。我們正在給這個機器一個實在的身體,這也是我們在未來5000天裡將要做的。

第二,我們將重組它的結構。

第三,我們將完全地和它結合在一起。

手裡的東西都是孤立的設備,其實世界上每個螢幕都連線著統一體。它們是通向了統一體的視窗。一些人稱我要說的第二件事為。你已經部分接觸到了雲,通過一個上網本。上網本沒有存儲空間無線總是線上。上網變得很簡單,你要做的基本上就是接觸這台機器,接觸雲。你通過這台機器在計算。某種程度上,像是回到了舊時的集中式計算,但是一切,所有這些攝像頭麥克風感測器汽車,所有這些東西都和這台機器聯繫在一起,所有的事情都將通過網路。

這樣的事情已經在發生了,比如手機。現在手機還不完全通過網路工作,但是已經開始了,將來肯定會。想像一下谷歌文檔谷歌電子表格,它們都將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現在,你在工作時使用的文檔表格都不屬於網路,但是將來都會是這台機器的一部分。我認為每個位元組都將被納入網路。它們使用的是網路語言,產生與統一體的對話。網路就像是個黑洞,將一切都吸收進去,一切都將成為網路的一部分。每個物品,我們製造的每個物品都將與之相連,都會成為這個機器的一部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物聯網”。這樣,你會把鞋子當作有鞋跟的晶片,把汽車當作帶輪的晶片。許多人認為新型經濟將是個無實體的虛擬存在,我們會保有舊的原子經濟,但事實上新型經濟是兩者的合一。我們把信息及事物的數字特徵嵌入到現實世界中去,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認為,結果之一就是我們目前所擁有的媒體電視電影視頻。它們有許多不同,也互相擁有越來越多的共同特徵。比如拷貝沒有價值,不能拷貝的東西才有價值、即時性、真實性和定製性。媒體希望自己富有流動性,事物自由的原因是因為你可以控制它們,媒體平台核心是自由,而不是免費。買第一台傳真機的人是個笨蛋,因為沒人能收到他的傳真,但是他成了開創者,並號召其他人也來買,因為這樣才能使他的購買有價值關注度就是金錢,這些效應正是我們將要看到的。另一方面,則是所謂的“麥克盧漢逆轉”。

麥克盧漢曾說,機器是人類感官的延伸。在某種意義上,人類將成為機器感官的延伸。通過數位相機攝像機,我們變成了以億萬計的眼睛、耳朵和觸感。我們可以使用Flickr或者Photosynth微軟的這個軟體能讓你用許多遊客拍下的不同照片拼接出一幅旅遊景點。但反過來也可以說,統一體正通過無數台數位相機仔細觀看著這個世界。

第二件事是重組,根據《連線》創始人·凱利的對語義網的解釋。首先,網際網路的第一階段是計算機的互聯,也就是網狀系統的網際網路。我們看到的是世界所有的計算機。你要是有印象的話,就是那種帶有游標的綠色螢幕。它確實沒多大能耐。如果你想聯網,你就把它和另一台計算機相連。如果你想參與進來,你必須共享很多信息,然後你可以被轉接到下一個主機,你沒有控制權。網際網路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我們現處的階段:頁面的互聯。在第一階段里,如果我想登入一個航空公司的網頁,需要從我的計算機登入到一個FTP網站,再到另一個航空公司主機。現在我們有網頁了,主機被分解成一個個頁面,然後一個頁面連結另一個頁面,如果我想一張機票,我會直接進入航空公司的航班頁面。我連結它的頁面,我們共享的是連結。因此你必須開放這些連結,你不能拒絕,如果某人想連結你,你無法阻止他們。你必須開放你的頁面。現在我們正踏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我正在談論的,數據互聯。我不知道該如何稱呼這個東西,暫且叫它“統一體”吧。

我們經歷了從計算機互聯、頁面互聯的階段,現在準備進入數據互聯時代。不再是頁面互聯,我們將一個頁面上的概念和另一個頁面上的概念互聯起來,一切概念項目名詞,都可以得到整個網路的支持。這個想法正在成為現實。舉個例子,我住在Pacifica。一開始,Pacifica在網上只是一個名詞,網際網路並不知道那實際上是一個城鎮,是我居住的地方。而現在,統一體能夠讀懂它,了解到那是一個地點。以後只要它看到“Pacifica”這個詞,它就知道那是一個地點,有經度緯度以及人口。我再給你們舉個例子,網際網路上有那么多社交網站,每當你在一個新的網站註冊,你都不得不再次告訴它你是誰、誰是你的朋友。為什麼你要這樣做?你只需要做一次就夠了。它就應該知道誰是你的朋友。這才是你想要的,你的所有朋友都被網路記錄了,你可以一直帶著這些關係自由衝浪,關於你的所有數據都應該被傳遞,你只需要告訴它一遍。那就是我們正要進入的,它能了解這些事物,語義網、Web 3.0全球圖景……我們正想方設法來給它命名。不管叫什麼,它正在做的就是共享數據。你共享關於自己的數據,這比共享你的頁面或者共享你的計算機意義更大。然而還有第四階段,我們只能望塵莫及。它在將來的10年或5000天時間裡也許不會出現,但我認為我們最終會走到那裡的:物聯網。在這個階段里,實物也會成為網路的一部分,我們自己也身處其中。它的細枝末節接著所有的事物。

我們與統一體的相互依賴。這種關係總是會存在,越是緊密越好。在你允許的情況下,Google會記錄你的搜尋歷史。我就發現我習慣在上午11點時搜尋。我認為在這個新世界裡,完全的定製要求用戶信息完全透明化,這就是代價,如果你想獲得完全的定製網路,你就必須完全地透明化。我想不起我的電話號碼時,就問Google。我對此如此依賴,以至於我已經不想記事了,忘了就用Google搜尋。這樣更加簡單。開始時我們還反對這種依賴,說這太可怕了,但想想我們對另一樣科技的依賴,也就是字母表和寫作,我們完全地依賴它以及因它而改變的文化。誰也無法想像沒有字母表和寫作。同樣,我也不能想像自己無法和其他主機互聯,而導致這種依賴的是某種人工智慧,但這並不是有意識的,像專家一樣的人工智慧。拉里·佩奇曾告訴我,他們正嘗試去開發這樣的人工智慧,目前他們也正這么做,但是當60億人都在google搜尋時,到底是誰在搜尋誰呢?是我們在搜尋網路,還是網路在搜尋我們?這是雙向的,我們就是網路,我們就是這個統一體,我們將變成機器。

凱文凱利

《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y)《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y)

被看作是“網路文化”(Cyber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也有人稱之為“遊俠”(maverick)。他是《連線》Wired Magazine)雜誌創始主編。在創辦《連線》之前,是《全球概覽》雜誌(TheWholeEarthCatalog的編輯和出版人。)。他的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時代》《科學》等重量級媒體和雜誌上。這位睿智未來學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就預見了Web2.0時代的到來、預見了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發展趨勢。

在他出版於1994年的《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OutofControl:TheNewBiologyofMachines,SocialSystems,andtheEconomicWorld)一書中,KK提到了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區網路經濟等等概念;而這些在十多年前所提出的概念如今或者已經變成了現實,或者正在興起甚至大熱。

作為克里斯•安德森的前任,KK對安德森及其《長尾理論》的寫作有著極大的影響。事實上,這位低調的“《連線》之父”所影響過的人並不止安德森一人,其他還包括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黑客帝國》導演沃卓斯基兄弟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巴里•夏普萊斯K.Barry Sharpless)等。2010年11月底,具有深刻影響力的《失控》中文版在國內正式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