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特點及原因
(1)特點
①母系遺傳:不論正交還是反交,Fl性狀總是受母本(卵細胞)細胞質基因控制;
②雜交後代不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2)原因
①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
②減數分裂時,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隨機不均等分配。
物質基礎:細胞質基因:線粒體、葉綠體中的DNA上和細菌質粒上的基因。
相關概念:染色體外基因:也叫細胞質基因,是細胞器和細胞質顆粒中的遺傳物質統稱。質粒、卡巴粒、葉綠體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質粒:原核、細菌、小環DNA。鬆弛型和嚴緊型2類。
線粒體基因:mtDNA,線狀、環狀,能單獨複製,同時受核基因控制。哺乳動物:無內含子,有重疊基因突變率高。
葉綠體基因:ctDNA,環狀,可自主複製,也受核基因控制。
卡巴粒:草履蟲體內細胞質顆粒
細胞質遺傳:子代的性狀是由細胞質內的基因所控制的遺傳現象。也叫母系遺傳、核外遺傳、細胞質遺傳、母體遺傳、非孟德爾式遺傳
母性影響
母性影響: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親基因型的影響,而和母親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樣。因此正反交不同,但不是細胞質遺傳,與細胞質遺傳類似,這種遺傳不是由細胞質基因組所決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產物積累在卵細胞中的物質所決定的。分兩類:持久的母性影響,暫短的母性影響。
一、暫短的母性影響
指母親的基因型僅影響子代個體的幼齡期。例如麥粉蛾(麵粉蛾)的色素遺傳中的母性影響。野生型:幼蟲皮膚有色,成蟲複眼深褐色。突變型:幼蟲皮膚無色,成蟲複眼紅色(缺乏犬尿素)。
P 有色AA×aa無色→F1 Aa 有色
↙ ↘
♀aa ×Aa♂ ♀Aa×aa♂
↓ ↓
1/2Aa 1/2aa 1/2Aa 1/2aa
幼蟲: 有色 無色 有色 有色
成蟲複眼: 褐色 紅色 褐色 紅色
核基因AA→犬尿素(細胞質)→色素
二、持久的母性影響
指母親的基因型對子代個體的影響是持久的,影響子代個體的終生。
例如:錐實螺的外殼鏇轉方向的遺傳就是母性影響一個比較典型的例證。錐實螺♀♂同體,繁殖時異體受精,但是如果是單個飼養,就自體受精。
錐實螺的外殼鏇轉方向可以是右鏇的,也可以是左鏇的。判斷的方法:使螺殼的開口朝向自己,如果開口在右邊即右鏇,如果開口在左邊即左鏇。
左鏇、右鏇由一對基因控制,右鏇D對左鏇d是顯性。右鏇與左鏇交配,依雌性的鏇向不同,結果也不同。
P ♀DD×♂dd P ♀dd×♂ DD
右↓左 左↓右
F1 Dd右 F1 Dd左
↓自交 ↓自交
F2 1 DD 2Dd 1全右 F2 1 DD 2Dd 1dd全右
↓自交 ↓自交
F3 右鏇:左鏇=3:1 F3 右鏇:左鏇=3:1
上述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呢?研究表明,螺類的受精卵是通過螺鏇式的卵裂開始幼體發育的,未來的螺殼鏇向決定於最初兩次卵裂中紡錘體的方向。紡錘體的方向又取決與卵細胞質的特性,而卵細胞質的特性歸根到底又取決於母本的基因型。這樣就形成了母本的基因型控制子代的表現型的現象(只控制子代)。雖然母本細胞質特徵決定了子代的表型,但實質是核基因的遺傳仍符合孟德爾式的遺傳方式。
細胞質遺傳
一、細胞質遺傳的現象
(一)高等植物葉綠體的遺傳
有幾種高等植物有綠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報春、加荊介等。1901年柯倫斯在紫茉莉中發現有一種花斑植株,著生綠色,白色和花斑三種枝條。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葉和花斑葉的綠色部分其細胞中均含正常的葉綠體,而白色或花斑葉的白色部分,細胞中缺乏正常的葉綠體,是一些敗育的無色顆粒。
他分別以這三種枝條上的花作母本,用三種枝條上的花粉分別授給上述每個作為母本的花上,雜交後代的表現:完全取決於母本,而與花粉來自哪一種枝條無關。
接受花粉的枝條 提供花粉的枝條 雜種表現
白 色
白 色 綠 色 白 色
花 斑
白 色
綠 色 綠 色 綠 色
花 斑
白 色
花 斑 綠 色 白、綠、花斑
花 斑
上述雜交結果說明:決定性狀表現的遺傳基礎就在細胞質中,通過許多科學家的不同實驗,都證明了細胞質的葉綠體含DNA,是雙螺鏇線性或環狀裸露DNA分子,能自我複製,穩定遺傳。葉綠體的遺傳不僅受細胞質基因的控制,還於核基因有關。
(二)真菌類的線粒體遺傳
1、酵母菌小菌落的遺傳:啤酒酵母屬於子囊菌,它在有性生殖時,不同交配型相結合形成的二倍體合子。酵母有一種“小菌落”個體。這種類型經培養後只能產生小菌落。
如果把小菌落酵母同正常個體交配,則產生正常的二倍體合子。經減數分裂產生單倍體後代也表現正常,不再分離小菌落。這表明小菌落性狀的遺傳與細胞質有關,而且這種交後代,4個子囊孢子有2個是a+,另兩個是a-,交配型基因a+和a-仍然按預斯的孟德爾比例時行分離,而小菌落性狀沒有象核基因那樣發生重組和分離,說明這個性狀與核基因無關。
進一步研究發現,小菌落酶母細胞內,缺少細胞色素a和b,還缺少細胞色素氧化酶,這些酶類,存在於細粒體中,表明這種小菌落的變異與線粒體的基因組變異有關。
2、鏈孢霉緩慢生長型的遺傳:鏈孢霉有一種緩慢生長突變型,呼吸弱,生長慢,這是由於線粒體結構和功能不正常,細胞色素氧化酶缺少,氧化作用降低,生長緩慢。
進行有性生殖時,正反交結果不同:雜交後代不出現一定的分離,表現非孟德爾式遺傳。如果突變型的單倍體核(♂)和野生型的受精絲中的單倍體核(♀)結合(雜交),得到的後代全是野生型,反之全是突變型。
二、細胞質遺傳的特點
1、母系遺傳:無論正交、反交,F1代總表現母本的性狀 。例如:紫茉莉枝條遺傳。
2、不符合孟德爾遺傳法則,雜交後代不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三、質基因與核基因的互作關係
核質互作控制性狀的實例:
(一)細胞質基因受核基因的控制
1、玉米埃型條斑的遺傳:玉米第7染色體上有一個條紋基因ij,當起處於隱性純合時(ijij),能引起質體突變率增加,使正常的質體突變為敗育的質體,不能全部形成葉綠素,表現出白色和綠色相間的條斑性狀的植株或是白化苗不能成活。
當條斑為母本與正常株IjIj為父本雜交時,其F1(Ijij)表型由種:綠色苗、條斑苗和白化苗。表明受這對基因控制的突變體是通過母本細胞質遺傳的。如果反交,F1基因型與正交F1相同,但因母本細胞核中無ijij純合基因,不能引起變異,因此雜種只表現綠苗的一種類型,說明質體變異是受核基因控制的。
2、草履蟲放毒型的遺傳:草履蟲是單細胞原生動物,已知有兩個品系,一個叫做放毒型(能產生草履蟲素,殺死其他品系的草履蟲而對自身無害),另一個叫敏感型(不能產生毒素,而且易被草履蟲素所殺)。
放毒型草履蟲為什麼會產生草履蟲素呢?是由於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共同決定的:其一是在它的細胞質中,大約含有幾百個卡巴粒(推測是一種含有噬菌體的溶源性細菌),這種卡巴粒含有DNA,並能自我複製和發生變異,表明在卡巴粒中含有質基因。其二是它的細胞核中含有一個顯性基因K,只有當卡巴粒和顯性基因K同時存在於一個草履蟲內時,它才產生毒素,並是穩定放毒型。
草履蟲有一個大核,主要負責營養,多倍性的,還有兩個小核,是二倍性的,主要與遺傳有關。草履蟲的生殖方式有2種: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無性生殖:由一個個體通過細胞分裂,成為兩個個體,基因型仍舊跟原來的個體一樣。有性生殖也稱接合生殖,兩個體接合,相互交換小核,此過程中大核消失,小核經減數分裂後相互交換。另外草履蟲也可以自體受精。
當放毒型品系與敏感型品系雜交,如果接合時間長,相互交換了小核,同時也交換了細胞質,則都變成了放毒型,如果接合時間短,只交換了小核,沒有交換細胞質,則交換後,放毒型仍為放毒型,敏感型也為敏感型。兩種接合生殖情況,結果不同。可見,放毒性狀的表現必須是:
KK+卡巴粒→放毒型
kk+卡巴粒
kk無卡巴粒 敏感型
KK卡巴粒
(二)細胞質對核基因作用的調節
1、細胞質對基因載體—染色體的調節
受精的細胞質中的內含物的分布(色素、卵黃粒、線粒體等)是不均勻的,對染色體的影響也不一樣。如小麥癭蚊的個體發育中,癭蚊卵跟果蠅相似,其卵的後端含有一種特殊的細胞質—極細胞質,在極細胞質區域的核內,保持了全部40條染色體,以後分化為生殖細胞。但位於其他細胞質區域的核丟失了32條染色體,只保留了8條,將來成為體細胞。如果用線把卵結紮,使核不向細胞質移動,那么所有的核都把32條染色體放棄到核外,最後發育成不育的癭蚊。可見極細胞質可阻止染色體的消減,使生殖細胞的分化成為可能。
2、細胞質對X染色體上基因的調節作用
哺乳動物性染色體♀XX,♂XY。X染色體上含有很多與性別無關的伴性基因。按理說,這樣的基因♀性有兩套,♂性只有1套,♀性基因產物也應是♂性基因產物地倍,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二者產物基本相等。
因為♀性的兩個X染色體,在間期核中表現“異固縮現象”,即屬於異染色質,染色深,處於失活狀態。至於哪個細胞中哪條染色體失活是隨機的。
婦產科可以根據胎兒羊水中的胎兒脫落細胞染色,判斷是男孩還是女孩。
(三)個體發育中質基因與核基因的關係
1、細胞質基因在個體發育中的作用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
2、細胞核基因在個體發育中的起主導作用。
3、核質互作辨證統一的關係
生物遺傳性狀中,有兩個主要的遺傳系統—核遺傳和質遺傳,它們除了有相對的獨立性,核基因起主導作用外,但又密切的聯繫,互相協調,在遺傳上綜合地發揮作用。
四、持續飾變
環境引起的表型改變通過母親細胞質而連續傳遞幾代,變異性逐漸減少,最終消失的遺傳現象。
介於母性影響和細胞質遺傳之間。不能隔代遺傳,無論在後代中怎樣選擇,最終性狀消失。
例如,用水化氯醛處理四季豆,葉子產生畸形。F1代73%,F2代67%,F3代47%,F4代52%,F5代8%,F6代4%,F7代0%。
植物雄性不育的遺傳
不育:一個個體不能產生有功能的
配子或不能產生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存活的合子的現象。
雄性不育性:植株不能產生正常的花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
一、雄性不育的類型
1、細胞質雄性不育(質不育型):由細胞質基因控制,一般不受父本基因型影響。套用價值不大。
如:質不育型♀×♂正常品系
↓
F1 全部雄性不育♀×♂正常品系
↓多代
全部雄性不育
2、細胞核雄性不育: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有顯性核不育和隱性核不育,遺傳方式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根據對光的反應有分2種:
(1)不受光溫影響的核雄性不育:與光溫影響無關。
(2)光溫敏核雄性不育:受光和溫度影響。高溫或長日——不育;適溫短日——可育。
3、核質互作雄性不育型:也叫質核互作型,核基因和細胞質基因共同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即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S,核內又具有純合的核不育基因rfrf,才能表現雄性不育,二者缺一不可。細胞質可育基因(N),核可育基因RfRf。
二、雄性不育的機制
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只是有一些關於核質互作不育的機理假說。
1、質核互補控制假說:認為細胞質不育基因位於線粒體體內。在胞質正常的情況下(N),線粒體DNA可攜帶可育的遺傳信息,經轉錄合成正常的mRNA,繼而在線粒體核糖體上合成各種蛋白質,從而保證雄蕊發育過程中,全部代謝活動正常進行,最終導致形成結構功能正常的劃分花粉。
當線粒體DNA發生變異後,只要核基因中有Rf基因,就可能轉錄出mRNA,合成花粉發育用的蛋白質等,如果核基因rf,因無補償作用而表現為花粉不育。如果N與Rf
同時存在,N就起調節基因作用。
2、病毒危害假說:認為造成不育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病毒侵害造成的,這種病毒侵染敏感菌株(rfrf)後,不危害2倍體宿主細胞,但卻能殺死單倍體的花粉,而Rf能給予花粉以一種抗性,來抵抗病毒的有害作用。
三、雄性不育的套用
主要在雜種優勢上的套用,雜交母本獲得雄性不育後,就可以節省大面積制種時的去雄勞動量。並保證雜交種子的純度。但在套用時,必須三系配套,具備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
(一)三系 的培育(玉米為例)
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培育:
雄性不育系基因型:(S)rfrf
保持系基因型:(N)rfrf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系特徵的品種或品系。只作雜交母本用,簡稱A系。
保持系:能夠保持雄性不育系特性的品系或品種。保持系本身是可育的,當它與不育系雜交,雜交後代仍能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只作雜交父本用。簡稱B系。
(S)rfrf×(N)rfrf→(S)rfrf
↓自交
(N)rfrf
2、恢復系的培育
恢復系(N)RfRf:能使雄性不育系的後代恢復其育性的品種或品系。恢復系與雄性不育系雜交,就能獲得可育的雜交種,以供大田生產之用。作雜交父本,簡稱C系。
恢復系Ä→恢復系,進行繁殖。
(二)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方法
※二區三系制種法
1、第一區:是不育系和保持系繁殖區(隔離區),在此區交替種植不育系和保持系,二者在開花時,保持系給不育系提供花粉雜交,同時也自交,在保持系植株上收穫保持系。
2、第二區:制種區,(雜種制種隔離區)交替種植不育系和恢復系。恢復系給不育系提供花粉,生產雜交種,供大田使用。而恢復系植株自花授粉繁殖恢復系的種子。在實際生產中,由於作物種類不同,方法也大同小異,但必須與明顯的雜種優勢,才能值得配製三系。
※二系法
1973年,石明松在晚粳農墾58中發現“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農墾58S”。在長日照下不育,短日照下可育→可將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為一→提出生產雜交種子”二系法”。
光敏核不育系
短日照 ↙ ↘ 長日照
可育 不育 ♀ × 恢復系♂
↓ 自交 ↓ ↓自交
光敏核不育系 F1雜交種 恢復系
(三)三系配套影響雜種有時的關鍵
1、不育系的不育度要高,應接近100%,
2、恢復系的花粉量要大,恢復力要強,至少要達到85%的恢復度,
3、不育系與恢復系間的雜種優勢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