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種拉丁名:Acer cordatum Pax
科拉丁名:Aceraceae
屬拉丁名:Acer
中國植物志:46:200
最低海拔:450
最高海拔:1200
模式采自:湖北建始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來鳳,宣恩,鶴峰,利川,建始,五峰
紫果槭(學名:)是無患子目 槭樹科 槭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常高7米,稀達10米。樹皮灰色或淡黑灰色,
光滑。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紫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老枝綠色或淡綠灰色。葉紙質或近於革質,卵狀長圓形稀卵形,長6-9 厘米,寬3-4.5厘米,基部近於心臟形,先端漸尖,除接近先端部分具稀疏的細鋸齒外,其餘部分全緣;上面深褐綠色,光滑;下面淡褐綠色,無毛,主脈及側脈4-5對,在兩面均顯著,基出的側脈長度約為葉片長度1/3;小的網脈在兩面均顯著成網狀;葉柄紫色或淡紫色,長約1厘米,細瘦,無毛。花3-5朵,成長4-5厘米的傘房花序,總花梗細瘦,淡紫色,無毛,著生於有2葉的小枝頂端;萼片5,紫色,倒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3-4毫米;花瓣5,闊倒卵形,長2毫米,寬3毫米,淡白色或淡黃白色;雄蕊8,和花瓣近於等長,著生於花盤內側的邊緣;花盤無毛,微裂;子房無毛,花柱長1毫米;花梗長5-8毫米。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黃褐色,小堅果凸起,無毛,長4毫米,寬3毫米;翅寬1厘米,連同小堅果長2厘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果梗長1-2厘米,細瘦,無毛。
(右側對應圖冊參考資料來源:
)
產地生境
產湖北西部、四川東部、貴州、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生於海拔500-1200米的山谷疏林中。
繁殖方法
種子
採收後處理
根據種子的成熟進度採用早熟早采的方法,分時間段進行採種.對各時間段採集到的種子.及時進行晾曬和去雜處理,種子含水量控制在9%-11%,晾曬時間為3-5天。
各時間段採集到的紫果械的種子有仁率都較低;另外,從時間段上看,前期采的種子有仁率和種子飽滿度都比後期采的種子高.說明紫果械種子早成熟的質量較好,所以,採種應選擇早成熟的種子。
播種前處理
紫果槭種子具有休眠的習性.採用普通乾藏的種子當年發芽率小於10% ;所以,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破除休眠的預處理,採用常規的種子混濕沙貯藏法,即按種子與濕沙1:3的比例混和置於低溫環境中貯藏過冬,貯藏的時間為55天。
嫁接
砧木選擇
紫果槭嫁接的砧木可以選擇同屬生長較快的品種,如選用1-2年生,且地徑大於2cm的秀麗槭和三峽槭實生苗作砧木。
嫁接時間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嫁接。春接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下旬砧木芽膨大時為宜;秋接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下旬進行。
嫁接方法
採用腹接法。
觀賞價值
紫果槭最大的價值是觀果、觀葉等觀賞價值,其幼果
呈紫紅色,均勻分布在樹冠四周,春夏時綠葉襯托紅色的果實,成片栽植可呈現出十分美麗的景致。秋季葉色多變,一般為從橙色至鮮紅色。紫果槭孤植、列植、群植均可,也可矮化製作成觀果盆景,廣泛套用於庭院、公園、廣場、水系等處生態造景。
主要變種
(學名: Acer cordatum Pax var .cordatum):本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較小,僅長3.5-7厘米,寬1.5-2厘米,稀達2.5厘米,翅果較小,小堅果近於球形,直徑4毫米,翅寬5毫米,連同小堅果長1.4-1.6厘米,張開成銳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產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東南部、廣東及廣西東北部。生於低海拔的疏林中。 | |
(學名: Acercordatum Pax var.subtrinervium(Metc.) Fang): 本種 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的葉柄較長,常長1.5-3-5厘米,葉片比較長而狹窄,基部生出的1對側脈常較短,翅果較大,長2.5-3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產浙江南部及福建西北部。生於海拔500-1000米的疏林中。 |
植物之槭樹科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科。喬木稀灌木。單葉或複葉對生,無托葉。花小綠色,先開花後生葉或嫩葉長大後才開花,秋後落葉前常變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