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紫白槭
國內分布:台灣北部至南部
海拔:1000以下
中國植物志:46:194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000
模式采自:玉山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武漢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5米。小枝細瘦、近於圓柱形,當年生枝淡紫色,微被短柔毛,多年生枝深紫色,無毛,皮孔多數,淡黃色,近於圓形或橢圓形。冬芽卵圓形,鱗片多數,卵形,覆疊。葉近於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卵形,長8-13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銳尖或尾狀銳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全緣或略呈淺波狀,上面深綠色,乾後黃綠色,下面淡紫白色,被白粉,嫩時被短柔毛,其後無毛,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稍凸起,側脈7-8對,與主脈相交成銳角。在上下兩面均微顯著,基生脈不特別顯著;葉柄淡紫色,細瘦,無毛,被白粉,長2-3.5厘米。花的特性未詳。果序傘房狀。翅果淡黃色;小堅果凸起,卵圓形,長6毫米,寬4毫米;翅略向內彎,鐮刀形,寬5、毫米,連同小堅果長1.7-2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分布
產我國台灣北部至南部。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中。模式標本采自玉山。
植物之槭樹科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科。喬木稀灌木。單葉或複葉對生,無托葉。花小綠色,先開花後生葉或嫩葉長大後才開花,秋後落葉前常變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