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毛花槭種拉丁名:Acer erianthum Schwer.
科中文名:槭樹科
科拉丁名:Aceraceae
屬中文名:槭屬
屬拉丁名:Acer
國內分布: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至西部,雲南東部和廣西北部
海 拔:1800-2300
命名來源:[Mitteilungen der Deutschen Denrologischen Gesellschaft 10: 59 1901]
中國植物志:46:149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
最低海拔:1200
最高海拔:2300
生 境:山地林中
模式采自:四川巫山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宣恩,鶴峰,恩施,利川,建始,巴東,興山,神農架,房縣,
藥理作用
【藥名】毛花槭【漢語拼音】mao hua q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er erianthum Schwer.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癰疽;丹毒;無名腫毒;濕疹;小兒頭瘡;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10米,稀達15米。樹皮淡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多年生枝灰色或灰褐色,具皮孔。冬芽小,卵圓形;鱗片6枚,邊緣有纖毛。葉紙質,基部近於圓形或截形,稀心臟形,長9-10厘米,寬8-12厘米,常5裂,稀7裂;裂片卵形或三角卵形,先端銳尖,邊緣有尖銳而緊貼的鋸齒,僅靠近基部的部分全緣;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深達葉片的寬度的1/3-1 /2,上面綠色,無毛,下面亮綠色,嫩時常被短柔毛,老時除脈腋被叢毛外其餘部分無毛;葉柄長5-9厘米,無毛。花單性,同株,多數成直立而被柔毛或無毛的圓錐花序,長6-9厘米,直徑1-1.8厘米,總花梗長2-3厘米;萼片5或4,黃綠色,卵形或闊卵形,先端鈍圓,外側無毛,內側被長柔毛,近邊緣處更密,長約1.5-2毫米;花瓣5或4,白色微帶淡黃色,倒卵形,比萼片微短;雄蕊8,在雄花中長3-4毫米,在雌花中略短,花絲無毛,花葯黃褐色;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密、被淡黃色長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僅有淡黃色長毛一叢,花柱近於無毛,長約2毫米,柱頭平展或反卷;花梗細瘦,被疏柔毛或無毛,長3-4毫米。翅果嫩時紫綠色,成熟時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近於球形,脈紋顯著,直徑約5毫米,嫩時密被長柔毛,翅和小堅果長2.5-3 厘米,寬1厘米,張開近於水平或微向外側反卷。花期5月,果期9 月。生境分布
生於海拔2000-2100米的林中。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廣西、雲南等省區。用途
枝、葉和果實治牛癍麻症和痢疾。木材可制器具。植物之槭樹科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科。喬木稀灌木。單葉或複葉對生,無托葉。花小綠色,先開花後生葉或嫩葉長大後才開花,秋後落葉前常變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