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紋貓屬的英文名是Pardofelis marmorata。紋貓屬的毛色呈棕黃色或黑灰色,頭部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側面有白斑,身體兩側為黑色花斑,背部有數條黑色縱紋,四肢及尾為褐黑色,外觀很漂亮,是一種珍貴的觀賞貓,因其喜食椰子樹和棕櫚樹汁而還被稱為“椰子貓”和“棕櫚貓”。
外貌特徵
紋貓屬體型略小於豹貓,體重約900-1500g,體長460-630mm,尾較長,為450-560mm,其長度接近等於體長或略短於體長。體背具大理石圓形或卵圓形斑塊,黃黑相間。頭、四肢和尾均有黑色斑點或小斑塊,尾形粗圓,尾毛蓬鬆,尾背有模糊環紋和小斑點。天下所有的貓都是有兩個耳朵,只有四川簡州貓的耳朵是四耳。所謂“四耳”,那是因為此貓的耳朵輪廓相互重疊,分別是兩隻大的、兩隻小的,在耳朵裡面還藏有耳朵,所以形成四耳。
分布地區
在我國的分布,已屬該種分布的東北部邊緣地帶,僅分布於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區、哀牢山區和雲南西北部的大理、麗江地區;國外則廣泛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生存習性
主要棲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棲息海技一般為1500-2900m.。多在樹上及河邊陡壁上活動,所具有的長尾可以使其在樹枝間迅速跑動、捕食,這是紋貓屬與貓屬其他動物所不同的特點。在雲南中部山區,紋貓屬的洞穴多為多石的地穴、土洞或樹洞,且多在向陽的坡埂附近。性喜單獨活動。活動範圍較大,領域大小約1.5-3.0km2。以小鼠、松鼠、鼯鼠、鳥類、鳥卵、蜥蜴、蛙類和昆蟲(特別是馬蜂類)等為主要食物,尚偷襲黑長臂猿、大型鳥類(如雉雞、孔雀等)。產仔期多在3-4月。
紋貓屬有非常不穩定的生育期,大概是在一年之內養育兩窩,每次只有2至4隻幼崽。
瀕危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紋貓屬是70年代中期才在我國發現的一種中小型食肉類,數量非常稀少,在我國已屬漸危種甚至為瀕危種。多年來,國內外對本種的生態和種群數量幾乎無研究。現在紋貓屬已被列為雲南省I類珍稀保護野生動物。在紋貓屬的分布區內已經建立有景東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新平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大理蒼山自然保護區,麗江王龍山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區總面積達12.6萬公頃。紋貓屬在這些保護區中可望得到保護。
由於紋貓屬在我國的數量非常稀少,而且形態和斑紋與國家I類保護動物豹的幼體相似,容易相互混淆,建議把紋貓屬列為國家I級或至少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建議調查生態環境改變對此種的影響。
被列為雲南省I類珍稀保護野生動物。
食肉目百科(三)
食肉目(Carnivora)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哺乳綱中的一個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種胎生的動物。除主要吃竹葉的大熊貓,絕大部分都吃肉。貓科只吃肉,而熊科是雜食。 |
貓科
概述 |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貓型超科->貓科 |
分類 | 從屬 |
貓亞科 | 獵豹屬:獵豹 獰貓屬:獰貓 金貓屬:婆羅洲金貓 | 金貓 貓屬:荒漠貓 | 貓 |沙貓 |黑足貓 |野貓 | 叢林貓 | 兔猻 虎貓屬:虎貓 | 小斑虎貓 | 長尾虎貓 | 山原貓 | 南美濕地貓 | 南美草原貓 | 南美林貓 | 喬氏貓 | 潘帕斯貓 藪貓屬:藪貓 猞猁屬:加拿大猞猁 | 猞猁 | 西班牙猞猁 | 短尾貓 紋貓屬:紋貓 豹貓屬:豹貓 | 西表山貓 | 扁頭貓 | 銹斑貓 | 漁貓 非洲金貓屬:非洲金貓 | 美洲金貓屬 | 美洲獅 | 細腰貓 山原貓屬:山原貓 |
豹亞科 | 雲豹屬:雲豹 | 婆羅洲雲豹 豹屬:獅 | 美洲豹 | 豹 | 虎 雪豹屬:雪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