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棲息環境
棲息在安第斯山脈林木線以上的具有岩石、乾旱、植被稀
疏的地區,並且只限于海拔4000米以上,在一年之中這裡氣候寒冷而多風,任何時間都會有雪或雨夾雪的風暴。幾乎所有的降水量都以雪的形式,幾乎沒有植被,沒有樹木,只有稀少的矮灌木。生活習性
山原貓棲視力、聽力敏銳,擅長在陡峭的岩壁間跳躍和奔跑,以齧齒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為食。以嚙齒類動物、蜥蜴、昆蟲、鳥類等為食。和其他貓科動物相比,它們或許更信奉機會主義,即能捉到什麼就吃什麼。
基本資料
山原貓學名:Leopardus jacobita
又名:南美山貓或安第斯山貓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貓科 Felidae
屬: 虎貓屬 Leopardus
種: 山原貓 L. jacobita
概述
山原貓有時也被稱為“安第斯高地貓”。顧名思義,它們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主要分布在玻利維亞西南部,秘魯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它們生活的地方海拔通常高於5,100米,那裡寒冷而多風,幾乎沒有植被。造物主感慨於它們生活的艱辛,賦予了它們長長的柔軟的皮毛,以抵擋刺骨山風,據說它們背上的毛最長能有5cm呢。也許是因為它們周圍的環境所致,它們的毛色通常是銀灰或紅灰色的,身上還點綴著紅棕色的斑點,它們身體的下部和腿側的斑點更深些,特別是尾巴,從圖裡你可以看到,尾巴上的斑紋是環狀的,讓人想起可愛的小熊貓~:)它們的個頭比家貓大,體長大概60-70cm。由於它們居住環境是那么偏僻,又如此害羞,人們對它們的生活習性幾乎毫不了解。事實上直到1980年,才有兩位科學家拍攝到了它們的照片。這些照片和兩位科學家的觀
察所得在很長時間內成了研究這種稀有貓科動物的唯一資料。到了1999年,終於才有一位智利生物學家有幸拍到了第二組照片。據推測,它們應該以嚙齒類動物、蜥蜴、昆蟲、鳥類等為食。和其他貓科動物相比,它們或許更信奉機會主義,即能捉到什麼就吃什麼。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7月和8月的月之間。一些專家認為,在繁殖季節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幼仔通常出生在春季或夏季,每胎產仔1-2隻。
種群現狀
由於山原貓居住環境偏僻,人們對它們的生活習性幾乎毫不了解。直到1980年,才有兩位科學家拍攝到了它們的照片。這些照片和兩位科學家的觀察所得在很長時間內成了研究這種稀有貓科動物的唯一資料。到了1999年,終於才有一位智利生物學家有幸拍到了第二組照片。據推測,它們應該以嚙齒類動物、蜥蜴、昆蟲、鳥類等為食。和其他貓科動物相比,它們更信奉機會主義,即能捉到什麼就吃什麼。
山原貓喜歡生長在多山、高山的環境中。其分布受很多因素限制,總有效群體大小少於2500隻,因失去獵物、棲息地或被獵殺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數量有下降趨勢。在原產區山原貓非常罕見,更多地了解只來自於博物館裡的兩具標本。在分布地中,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很低,所以導致在整個種族尤為珍貴的情況下,保育工作只能在有限的空間中進行。由於它們只居於高山上,人類居住的山谷成為了屏障,分隔了它們的群族。它們在玻利維亞及智利因祭祀用途而受到獵殺。它們的數量稀少,較同樣生活在高海拔的南美草原貓更為稀疏。在其分布地,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
山原貓較同樣生活在高海拔的南美草原貓更為稀疏。在其分布地,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是一種現今快絕種的貓科動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
貓科
概述 |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貓型超科->貓科 |
分類 | 從屬 |
貓亞科 | 獵豹屬:獵豹 獰貓屬:獰貓 金貓屬:婆羅洲金貓 | 金貓 貓屬:荒漠貓 | 貓 |沙貓 |黑足貓 |野貓 | 叢林貓 | 兔猻 虎貓屬:虎貓 | 小斑虎貓 | 長尾虎貓 | 山原貓 | 南美濕地貓 | 南美草原貓 | 南美林貓 | 喬氏貓 | 潘帕斯貓 藪貓屬:藪貓 猞猁屬:加拿大猞猁 | 猞猁 | 西班牙猞猁 | 短尾貓 紋貓屬:紋貓 豹貓屬:豹貓 | 西表山貓 | 扁頭貓 | 銹斑貓 | 漁貓 非洲金貓屬:非洲金貓 | 美洲金貓屬 | 美洲獅 | 細腰貓 山原貓屬:山原貓 |
豹亞科 | 雲豹屬:雲豹 | 婆羅洲雲豹 豹屬:獅 | 美洲豹 | 豹 | 虎 雪豹屬:雪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