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金貓

婆羅洲金貓

婆羅洲金貓(學名:):個頭和大型家貓差不多大,頭體長53-67厘米,尾長約30厘米。研究分析表明它們與亞洲金貓是近親,但兩者的頭骨結構有所差別,婆羅洲金貓要小得多。毛皮通常為紅褐色,也有少數灰色變種。 主要的棲息地是位於島上多石的丘陵地帶,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地區,接近河邊和其他水道邊緣。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白天棲於樹上洞穴內,間下地活動,行動敏捷,善於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動。活動區域較固定,隨季節變化而垂直遷移。食物主要是嚙齒類、亦包括鳥類、幼兔和家雞,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類。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基本信息

物種簡史

2006詹森 Johnson)和Eizirik等人將婆羅洲金貓與同屬的亞洲金貓和雲貓放在一起研究,確定婆羅洲金貓不是亞洲金貓的一個亞種,認為它與大約四百萬年前的現存親戚很不相同,早在婆羅洲與大陸分離之前就單獨進化成獨立物種了。

1992年,婆羅洲的獵人偶然捕獲到了一隻成年雌性婆羅洲金貓。被送到當地的博物館時,它已瀕臨死亡。儘管“結局”令人悲傷,不過這為生物學家們第一次提供了近距離觀察這種動物的機會。

1998年12月,BBC野生動植物雜誌首次公布了婆羅洲金貓的活體照片。這隻動物被稱重、測量身長、拍照、身體檢查並做了除蟲處理後被放回了大自然。乍看上去這個短期的小囚徒頗象亞洲金貓,於是有人懷疑或者它只是亞洲金貓在這個海島上體型較小的亞種。但對1992年的樣本的血液做了基因分析後,人們已確認它們屬於新的種類,而且毫無疑問已瀕臨滅絕。

形態特徵

婆羅洲金貓 婆羅洲金貓

婆羅洲金貓的個頭和家貓差不多大,雄性頭體長45.5-67厘米,尾長32.5 - 38.5厘米;雌性頭體長45.2-62厘米,尾長32-40.3厘米。體重3-4千克。其背部和側面的著色相對均勻,通常下體毛色較淺,腹部呈金黃色,下頦為白色。臉頰上可以看到兩條微弱的棕色條紋,背部,腹部和四肢也可能被黑色斑點覆蓋。婆羅洲金貓的頸背上的毛髮、冠冕,臉頰和喉嚨前方的毛髮向前而不是向後生長。它們的毛色分兩種,大部分的婆羅洲金貓毛色呈栗紅色,上面隱約點綴著黑色斑紋,腹部和四肢內側的毛色是較淺的黃棕色,毛皮上還有些黑色的小斑點。還有一種是灰色,數量較少。

婆羅洲金貓具有非常特殊的面部標記,頭頂是深灰色,嘴唇側面和上眼瞼的內側邊緣有淺色斑點,眼角內側上部各有一條深色條狀斑紋向頭頂延伸,形成一個“M”字。下顎下方的顏色近白,並有兩條淺棕色的條紋在面頰後方交匯。耳尖較圓,內側較淺,耳後毛色漸深。婆羅洲金貓的尾巴頗長,尾尖漸細,尾巴內側有淺色的條紋,到了尾尖毛色見白,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細小的黑點。

棲息環境

主要的棲息地是位於島上多石的丘陵地帶,那裡靠近濃密的熱帶叢林。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地區,接近河邊和其他水道邊緣。

生活習性

婆羅洲金貓和金貓的生活習性相同,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白天棲於樹上洞穴內,間下地活動,行動敏捷,善於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動。活動區域較固定,隨季節變化而垂直遷移。食物主要是嚙齒類、亦包括鳥類、幼兔和家雞,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和馬來西亞(沙巴、沙撈越)。

婆羅洲金貓分布圖 婆羅洲金貓分布圖

繁殖方式

婆羅洲金貓的繁殖習性與亞洲金貓大致相同。全年可繁殖。雌性金貓發情持續6天,每39天重複一次。妊娠持續81天。雌性每窩產1-3個幼仔,出生時平均體重250克。小仔在6個月時斷奶,儘管在短短的9個月內就可以獨立,但平均12個月獨立生活。雌性在19-174個月內達到性成熟,雄性在24-156個月內達到性成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婆羅洲金貓生存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由於商業採伐以及森林轉變為油棕櫚種植園而造成的棲息地喪失。由於生物燃料的的需求推動,油棕種植園未來可能會擴大,如果森林砍伐速度持續下去,婆羅洲島的森林覆蓋率預計到2020年將從50%下降到不到三分之一。偷獵,特別是使用網羅,對該物種構成了重大的威脅。野生動物貿易商知道這個物種稀有,婆羅洲金貓從皮毛到寵物市場的非法捕獲一直沒有斷絕。

保護行動:包括列入《華盛頓條約》CITES附錄II。婆羅洲金貓在大部分分布範圍內都受到國家立法的充分保護。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和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禁止狩獵和貿易。已被證實建立了以下保護區:沙巴:達姆河谷保護區;沙撈越 - 姆魯國家公園、Lanjak-Entimau野生動物保護區;加里曼丹:巴戎山國家公園、本屯唐卡里木國家公園、雙溪溫恩防護林)。

婆羅洲金貓仍然是世界野貓中研究最少的物種之一,這阻礙了保護行動的發展。因此,必須了解這個物種的分布,豐度和對其棲息地的人為改變的反應,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保護狀況。婆羅洲金貓的基本生態學,包括其飲食和分散能力的詳細研究是最重要的。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食肉目百科(三)

食肉目(Carnivora)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哺乳綱中的一個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種胎生的動物。除主要吃竹葉的大熊貓,絕大部分都吃肉。貓科只吃肉,而熊科是雜食。

貓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