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img/d/fee/nBnauM3X1czN4UTOyYD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2A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09年4月6日,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隆重開幕,二十天后,在4月26日晚,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北京落下帷幕。曾憑《那時花開》、《如果愛》兩部電影獲得過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獎的周迅,今次再度憑藉《李米的猜想》三度封后;而功夫巨星甄子丹則憑藉《葉問》首嘗影帝滋味;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獲得電影節最大獎項——最佳影片獎。
開幕
![(圖)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img/2/e89/nBnauM3X1gjM5QTM4E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xI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9年4月6日,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北京師範大學邱季端體育館隆重開幕。沐浴著建國六十周年的喜慶祥和,迎著五四運動90周年的激情榮光,融匯著高校莘莘學子的青春和夢想,2009年華夏電影和青年人的第一場盛會如期而至、熱烈上演。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建於1993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報社、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團市委、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電影家協會(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聯合承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執行承辦。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特別受到國家廣電總局呵護的大學生電影節,是華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是深受兩岸三地大學生歡迎的電影節,也是每年度中國內地最先舉辦的電影節,是每年中國電影的第一聲春雷。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大學生拍”為特色,在影視、教育和文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已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著名品牌,為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乃至亞洲和世界電影文化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16屆的辛勤努力,16屆的矢志付出,在中國電影百年歷程的滋養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不斷成長。作為中國電影事業的加油站,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熱愛電影人的目光,報名參賽和入圍電影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這些成績,鼓勵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登得更高望得更遠,為中國電影事業的進步發展不遺餘力。本屆電影節的亮點和創新非常鮮明突出,呈現如下特點:
參賽影片 多元繁榮
這是歷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報名影片數量最多的一屆。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自徵集以來,共收到2008-2009年獲得公映資格的報名影片百餘部,最終有30部優秀國產影片入圍。入圍影片中,既有創票房佳績的商業大片,又有小成本製作的文藝電影,也有民族題材、關注社會各種工作群體的溫情之作,涵蓋了各種片種和類型。30部入圍影片包括:《保持通話》、《超強颱風》、《斗愛》、《鄧稼先》、《非誠勿擾》、《風雲決》、《復活的三葉蟲》、《高興》、《紅河》、《喊過嶺的故事》、《畫皮》、《即日啟程》、《李米的猜想》、《馬東的假期》、《梅蘭芳》、《秘密訪問》、《鳥巢》、《霓虹燈下新哨兵》、《牛郎織女》、《農民工》、《水鳳凰》、《十七》、《生日》、《硬漢》、《緣來是愛》、《葉問》、《夏天,有風吹過》、《尋找智美更登》、《新生萬喜》、《這兒是香格里拉》(按音序排列)。
品讀經典 頂禮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系列紀念活動
英格瑪•伯格曼作為瑞典國寶級導演,從影六十餘年創作了62部電影和170多部舞台劇。為了紀念這樣一位世界電影藝術大師,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瑞典對外交流委員會、瑞典駐華大使館首次合作,於2009年4月19日至4月23日分別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北京電影學院標放和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舉辦“追問難題的人——2009瑞典大師英格瑪•伯格曼電影回顧展”及相關的系列紀念活動。活動期間,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展映英格瑪•伯格曼十部作品,包括他早期作品《第七封印》、《處女泉》,代表作品《野草莓》、《細語與呼喊》等。重新修復的原版膠片、原聲配字幕以及藝術影廳的視聽設備都將為觀眾呈現更為珍貴而清晰大師經典。
與此同時,4月19日下午將在北京師範大學主樓四季廳舉行伯格曼生平資料展開幕式,屆時瑞典駐華大使將親臨現場。為了讓廣大觀眾深入了解伯格曼,主辦方特意從瑞典引進高達三米的樹形電子裝置,觀眾可圍繞五塊投影螢幕來觀看獨屬於伯格曼的多面世界。4月20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樓北國劇場將展映關於伯格曼的紀錄片《完全伯格曼》,更有瑞典專家與大家親切交流,分享關更多有關伯格曼的故事和瑞典電影的發展狀況。
伯格曼以其哲人的思考和詩人的情懷傾其一生不停追問人的存在與神靈、死亡、道德人倫等難題。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些論題仍讓人深深著迷。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邀諸多電影專家和瑞典學者一同探討伯格曼影片的藝術訴求,以及跨文化語境下價值所在。研討活動於2009年4月20日下午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樓何思敬講堂舉行。
歌舞青春 國際映像——2009北京舞蹈映像
王爾德說,“藝術,只是生活的鏡像”,銀幕上的舞蹈,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在想像的舞步中,折射出這個時代逆光。為了促進舞蹈影像的國際交流,鼓勵新興藝術形式的創作,加快本土化舞蹈影像的發展,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與北京師範大學舞蹈系合作舉辦北京2009舞蹈影像展。這是中國大陸在世界藝術領域、世界舞蹈電影節的網路之中的第一個中國原創舞蹈電影節。此次活動將於2009年4月16—4月18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舉行,期間展映荷蘭、挪威、瑞典、美國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舞蹈電影節影片,以國際化的風格圖譜呈現一場青春的盛舞派對。主辦方還邀請舞蹈家及中外舞蹈電影導演交流創作經驗,並就中國本土舞蹈影像的發展進行研討。
短片十年 再創佳績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以“大學生拍”為宗旨,廣受青年大學生群體矚目,現已成功舉辦九屆,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今年是短片大賽的第一個十年,與往年相比,第10屆大學生短片大賽在原有的DV短片、動畫短片和手機短片三個競賽單元基礎上,另設公益短片競賽單元。作為本屆短片大賽的一大亮點,公益短片競賽單元包括“愛電影、愛原創、尊重勞動創造”公益片和跨文化紀錄片兩類賽事。旨在用原創影像來展示大學生的公益意識和行為,有力傳播和推動社會公益事業。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繼續與美國電影協會、中國電影著作權保護協會合作,開展以“反盜版”為主題的一分鐘公益短片大賽。繼成龍、施瓦辛格之後,國際籃球巨星姚明應邀加盟2009年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出任其中公益短片大賽“反盜版”競賽單元的形象代言,號召全國大學生朋友支持正版。
作為電影節中最貼近大學生創作的一項活動,大學生短片大賽本著“大學生拍”的宗旨,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形成了大學生自己的文化品牌。寧浩、劉伽茵、應亮、萬瑪才旦等一批近年在電影屆嶄露頭角的新人,都曾在學生時代報名參賽。這一品牌的號召力在今年春天再次得到證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0屆短片大賽收到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學生參賽作品一千多部,分別來自全國百餘所高校,作品時間總長度近兩萬分鐘。其中來自港澳台的學生作品占到總數量的百分之五左右,其中“反盜版”競賽單元收錄作品數量達到一百五十餘部,又至新高。這樣的收片數量不僅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更創下全國同類賽事之最,已然成為中國國產電影最大的人才儲備庫,廣大學子原創影像聚集地和大學生影像愛好者的交流平台。
學術研討 百花齊放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重要宗旨,每年在電影節期間都會舉辦豐富的學術活動。為了迎接建國六十周年的盛大節日,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隆重推出“紀念新中國建立60周年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分為60年新中國電影的創新發展與展望和新中國電影60年類型樣式分析研究兩個主題研討會。為60年新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發展壯大直至百花齊放作周詳的梳理和深入的學術探討。
在五四運動步入90周年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推出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型學術研討會議和青春情感的影像世界——研究生論壇。研討會不僅對90年中國青春影像作一次全方位的學術審視,也希望憑藉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品牌影響力促進新時期中國青春電影的創作。
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推出電影《水鳳凰》研討會,旨在探討電影創作和文藝創作的母題之一——人性,讓更多人關注、理解基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貧困山區教師。組委會另外推出關注現代農村生活的“鄉村三部曲”研討會,以大學生的視角關注中國廣大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高校光影 青春樂章
2009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迎來了第16個青春樂章,16年的繁榮發展在高校中凝聚了學子們的越來越多熱情支持和密切關注。作為大學生自己的電影節,組委會希望電影節走入更多高校,讓更多人融入到電影節的火熱氛圍當中。今年分會場增加到五個,除了主會場北京師範大學外,分會場上海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也將分別舉行開幕式和影片見面會,眾多優秀國產影片走進校園,與高校學子共度青春與電影的盛會。此外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打造的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數字電影高校巡展”也將於4月15日正式啟動,活動以北京為中心,覆蓋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長沙、長春、杭州等主要城市,面向全國150所重點高校。活動持續到2009年5月20日,期間將免費放映20-30部優秀國產電影。以此推動電影走進高校,促進校園藝術文化建設,加快電影產業的發展。
頒獎典禮
![(圖)王珞丹天使打扮](/img/9/a83/nBnauM3X0ITMwMDM4M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zI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紅毯明星嘉賓雲集、閃亮耀眼
2009年4月26日晚19:00,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將在北京奧體中心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本屆頒獎典禮明星雲集,紅毯明星更是耀眼。上屆影帝影后齊聚大影節,更有許多大學生電影節的老朋友,老藝術家們親臨現場。
出席本次電影節的明星和嘉賓們有:陳凱歌、甄子丹、周迅、張靜初、苗圃、葉偉信、章家瑞、尹力、黃會林、黃蜀芹、鄭洞天、陳國星、謝芳、翟俊傑、於藍、陶玉玲、寇世勛、李琳、雷恪生、范偉、田原、王學兵、巫剛、翁虹、岳紅、吳若甫、黃素影、龔蓓苾、劉蓓、秦海璐、馬伊琍、何琳、張涵予、郭濤、黃渤、田海蓉、大陶紅、閆妮、霍思燕、顏丹晨、寧瀛、高虎、郭曉冬、張建亞、馬蘇、黃海冰、胡靖釩、湯鎮宗、吳剛、余少群、閻青妤、金巧巧、王珞丹、李心敏、劉江、居文沛、李灌洪、趙虹、梁明、王中磊、大宋佳、鄭大聖、張丹妮等。
落幕
![(圖)章家瑞憑藉《紅河》獲最佳導演獎](/img/e/d17/nBnauM3X0AjN2kTN3Q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0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9年4月26日,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奧體中心圓滿落下帷幕。 此次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由電影頻道(CCTV—6)製作並進行全程直播。
1993年以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的密切關注下蓬勃發展,現已發展成為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執行承辦)、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報社、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團市委、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電影家協會(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十一家單位聯合承辦的文化盛會。
十六年的風雨歷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已經成長為獨具藝術品格的大學生的電影盛會,十六年的不懈努力使得大學生電影節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一年一次的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公信力增強,影響力遠播,被稱為國內其他電影節的風向標。近二十年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為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提升大學生及全民文化素質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中國大學生藝術教育的著名品牌,也是大學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30部入圍影片精選18場見面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截止到收片日期時,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共收到100多部國產影片,最終經初評審員會決定了30部入圍影片。在主展映地點中國電影資料館和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以及其他高校分會場,30部入圍影片一共舉辦了18場見面會,周迅、郭濤、王姬、葉偉信、黃百鳴、尹麗川、呂玉來、顏丙燕、鍾漢良、愛戴、巫剛、湯鎮宗、劉蓓、居文沛、章家瑞、曹保平、陳思成、范明、鄭昊等眾多電影主創人員親臨見面會現場,睿智的問答、精彩的對話、即興的表演,都為在場的大學生觀眾帶去了無數驚喜。大學生朋友也以他們的熱情支持國產影片,支持著大學生電影節,同時也以他們犀利的眼光在肯定影片優秀動人之處的同時,也不忘“糾錯”,認真、誠懇的態度另影片主創們尤為感動。
大學生原創短片:數量、質量均創新高 ,首推公益
作為大學生電影節中最貼近大學生創作的一項活動,大學生短片大賽秉承“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的宗旨,以“大學生拍”為特色,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形成了大學生自己的文化品牌,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均產生了廣泛影響。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十屆大學生短片大賽在原有的DV短片、動畫短片和手機短片三個競賽單元基礎上,另設公益短片競賽單元。作為本屆短片大賽的一大亮點,公益短片競賽單元包括“愛電影、愛原創、尊重勞動創造”公益片和跨文化紀錄片兩類賽事。旨在用原創影像來展示大學生的公益意識和行為,有力傳播和推動社會公益事業。本次短片大賽收錄作品總數千餘部,不僅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更創下全國同類賽事之最,已然成為中國國產電影最大的未來人才儲備庫。今年,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繼續與美國電影協會、中國電影著作權保護協會合作,開展以“反盜版”為主題的一分鐘公益短片大賽,青年學子們積極回響,紛紛以充滿創造力的影像語言投入到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來。
4月18日下午,第十屆大學生短片大賽頒獎典禮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6所高校的幾十位同學分別捧走了50個獎項的獎盃。反盜版環節獎項加重,共設定了28個獎項。獲獎影片中,北京電影學院席雪晴同學的《秘密通道》將一個發生在藏區的有關心靈的故事演繹得活潑生動、盪氣迴腸,獲得了評審會大獎;香港浸會大學黃佳同學的《聖誕好人》細膩、含蓄地將兩條看似互不相干的敘事線索巧妙交織,將一個關於父愛的永恆話題描繪出新意與人生況味來,劇情誠懇,充滿張力;中國傳媒大學王穎的《阿美的綠豆》獲得最佳導演獎,是本屆大學生短片大賽中為數不多的最具有喜劇特徵的短片;中國傳媒大學的向璐舜《她/他者》獲得燕平跨文化紀錄片獎。
影片展映活動:題材多樣,特別推出英格瑪·伯格曼系列紀念活動
為探尋瑞典著名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執著追問的足跡,紀念這樣一位世界電影藝術大師,第十六屆北京大學電影節組委會有幸與瑞典駐華大使館、瑞典對外交流委員會合作,協同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電影資料館在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活動期間,於2009年4月19日至23日分別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北京電影學院標放廳舉辦了“追問難題的人——2009瑞典大師英格瑪·伯格曼電影回顧展”。於此同時,英格瑪·伯格曼生平回顧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系列紀念活動也陸續在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展開,為中國觀眾呈現一場場珍貴無比的視覺和精神盛宴,也讓更多中國電影愛好者藉此機會得以近距離接觸伯格曼的影像世界。
為了促進舞蹈影像的國際交流,4月16日-18日,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與北京師範大學舞蹈系合作舉辦“2009北京舞蹈映像”活動,這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原創舞蹈電影節。期間展映了荷蘭、挪威、瑞典、美國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舞蹈電影節的優秀獲獎影片。
4月23日-24日,“周迅電影作品放映推薦”活動順利開展。4月23日在北國劇場專場放映周迅參演的影片《那時花開》和《如果愛》,周迅曾經憑藉這影片斬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多個重要獎項。4月24日晚,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李米的猜想》展映前,周迅來到現場與大學生朋友交流互動,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為了讓更多的大學生們看到更多的國產優秀影片,大學生電影節在入圍影片之外又挑選了幾部有代表性的電影在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免費展映。其中肖風導演的《清水的故事》和《海的故事》兩部影片在展映的同時,也舉行了劇組人員與同學們的見面會;由中、法、德合資拍攝的反映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也在大學生電影節展映期間於北國劇場和大家見面,王中磊、曾子航、經緯,等嘉賓與大家共同討論這部特殊紀念意義的影片。參加展映的還有現代武俠片《武當龍影》和軍事校園喜劇電影《立正》,頗受大家好評。
學術研討活動豐富:內容貫穿中外,題材多式多樣
每年電影節期間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是大學生電影節獨有的風采,也是“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宗旨的重要體現之一。本屆大學生電影節期間共舉辦了7場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創造了研討會舉辦場數的新高。
為了迎接建國60周年和五四運動90周年,大學生電影節隆重推出了以“紀念新中國建立60周年”為主題的新中國電影60年類型樣式研討會和新中國電影60年學術研討會,以及以“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為主題的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電影論壇和研究生論壇研究生論壇更是體現了當代青年人對五四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作為英格瑪·伯格曼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大學生電影節還舉辦了英格瑪·伯格曼大型學術研討會,國內著名電影專家學者和瑞典電影專家一起共同探討這位已故電影大師的作品,走進大師豐富多彩而又深刻的影響世界。
今年參展影片題材的多樣性,尤其是對於鄉村題材和公益題材的表現,使得學術研討活動更加多樣化。組委會特別推出“肖風作品研討會”,以肖風“現代鄉村三部曲”為基礎,探討肖風導演的影像美學。以貴州基層教師陸永康為原型的電影《水鳳凰》,感動了無數人,在影片《水鳳凰》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就這部集殘疾題材、少數民族題材、教育題材和農村題材四種元素為一體的影片發表自己的感想與感動。
數字電影:大規模進入校園
為跟進數字電影發展趨勢,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與時代今典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了“數字電影全國高校巡展”,本次活動免費提供了數十部電影的數字放映,面向百餘所重點高校,讓更多的高校參與到了優秀國產電影放映的活動當中,讓更多大學生感受國產電影的魅力。
各大獎項終有歸屬:星光熠熠,萬眾矚目
在過去的十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中,包括《背靠背,臉對臉》、《美麗新世界》、《那山,那人,那狗》、《洗澡》、《開往春天的捷運》、《卡拉是條狗》、《我們倆》、《集結號》等眾多優秀的國產影片贏得了大學生觀眾的一致認可。這些影片後來在國內的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以及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各種榮耀。同時湧現出了一大批包括霍建起、張揚、路學長、張一白、陸川、謝東、馬儷文、寧浩等在內的新銳青年導演,以及獲得生平第一個電影獎項的張靜初、潘粵明等優秀青年演員。
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和“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的方針,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一共設立了20個獎項。30部入圍影片共同角逐: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評審會大獎、組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觀賞效果獎、最佳處女作獎、最佳新人獎、藝術探索獎、教育題材創作獎、軍事題材創作獎、卡通片創作獎項等13項大獎。電影節評審會還評選出了最佳電視電影獎、最佳電視電影導演獎、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獎、最佳電視電影女演員獎4個電視電影單項獎。
除以上17個常規獎項之外,本屆大學生電影節繼續通過新浪網專題網頁的投票系統以及在影片展映地發放選票的方式進行了評選“最受大學生歡迎男演員”、“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和“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的活動。這是大學生電影節特有的獎項,按照網路投票占10%,大學生觀影現場選票占90%的原則綜合產生這三個人氣大獎。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在各投票網站上採取了有力的措施以防止網路作弊,並在剔除無效選票後最終評選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導演、男演員和女演員三項大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承認的唯一大學生電影節,是目前華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大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也是每年度中國內地最先舉辦的電影節,是每年春天裡的第一個電影節,為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乃至亞洲和世界電影文化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為中國電影和大學生朋友搭建了一道溝通的橋樑,讓電影走進校園,讓大學生朋友們更多了解我們的國產電影和世界電影藝術,不僅豐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與藝術創作能力,也促進了大學生對國產電影的關注和支持,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心,同時,大學生電影節也是大學生實現自我電影人夢想的平台,在這裡,每年都有很多優秀的短片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們的短片作者從大學生電影節走向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有些幾年後帶著自己的長片新作再次來到電影節。
大學生電影節已成為我國電影文化傳播的一個強有力的平台,也是我國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各界的悉心呵護和大力支持下,在大學生朋友們的激情和熱情中,在中國電影不斷繁榮發展的大好形勢里,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必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堅持自己的特色,以更加矯健的步伐繼續前進。我們期待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這座橋樑能夠把中國大學生和中國電影聯繫得更加緊密,也希望大學生電影節和中國電影永遠年輕,永遠朝氣蓬勃,並不斷向上。
入圍影片名單
![(圖)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img/3/b14/ml2ZuM3X0MDOzgTNyQT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0E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30部入圍影片名單:(按音序排列)
![(圖)《農民工》](/img/f/f1b/nBnauM3X0ATM0IjMxc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3I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圖)《這兒是香格里拉》](/img/0/c5d/nBnauM3X4EjNxYzNzc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3I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三大獎項
![(圖)周迅](/img/8/e3a/nBnauM3X1QDN3gDO0A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wI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周迅三度封后
已是大學生電影節常客的周迅,當晚一亮相紅毯,便迎來了在場上千學子們的歡呼,嬌小的她甚至被震耳的呼聲嚇得直捂耳朵。在此之前,周迅曾憑《那時花開》、《如果愛》兩部電影,獲得過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獎。今次再戰,周迅更是賭上了《畫皮》與《李米的猜想》兩部作品,誓要將影后桂冠收入囊中。
果不其然,在頒獎嘉賓張涵予念出最佳女演員是周迅時,全場頓時沸騰,上台接過獎盃的周迅,第一個動作便是彎腰感謝在場學子,“感謝一路支持我走來的大學生朋友,我一定再接再厲奉獻出更好的作品。”周迅此次奪魁,創下了大學生電影節上一人梅開三度的紀錄。
![(圖)甄子丹](/img/9/93d/nBnauM3X0gzN3QTN2A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wI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甄子丹首摘影帝
一路靠拳腳功夫,從武術指導到領銜主演的功夫巨星甄子丹,雖然獲得好評無數,但惟獨缺少一個證明自己表演經歷的獎項。上周,《葉問》問鼎金像獎最佳影片,已然讓昨晚前來參加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爭奪的甄子丹顯得信心十足。
如願以償的是,甄子丹最終從一眾實力派演員中脫穎而出,摘得最佳男演員的桂冠。從吳若甫手中接過獎盃的甄子丹,顯得格外激動,將獎盃用力高舉,說道:“有些人覺得動作演員不懂演技,其實他們錯了!我也沒念過大學,今天大學生給我這個認可,所以說,我也算是大學畢業了!”
![(圖)陳凱歌](/img/0/161/nBnauM3XwcTN1QjM4A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wI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梅蘭芳》捧得大獎
與去年《集結號》包攬最佳影片、導演和男演員三項大獎不同,本屆電影節各獎項比較平均。《梅蘭芳》中少年梅蘭芳的扮演者余少群獲得最佳新人獎;章家瑞憑藉他的“雲南三部曲”最後一部《紅河》獲得最佳導演獎;而電影節的最大獎項——最佳影片獎,則被《梅蘭芳》收入囊中。
第一次參加大學生電影節的陳凱歌用“很幸福”來形容獲獎後的心情:“大學生電影節在春天舉辦是有它的道理的,學子正處在生命的春天,和你們在一塊兒我真的覺得變年輕了。我還要感謝中國的電影觀眾,好像是大樹的根一樣,如果沒有根的延展,中國電影不會有繁盛的花果的出現。”
完全獲獎名單
![(圖)《梅蘭芳》](/img/7/a8c/nBnauM3XygTN0IDOwY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2I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最佳影片獎 《梅蘭芳》
最佳導演獎 章家瑞(《紅河》)
評審會大獎 《非誠勿擾》
組委會大獎 《超強颱風》《鄧稼先》《喊過嶺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獎 甄子丹(《葉問》)
最佳女演員獎 周迅(《李米的猜想》)
最佳觀賞效果獎 《畫皮》
最佳處女作獎 劉江(《即日啟程》)
最佳新人獎 余少群(《梅蘭芳》)
藝術探索獎 《秘密訪問》
軍事題材創作獎 《霓虹燈下新哨兵》
卡通片特別獎 《風雲訣》
![(圖)《夏天,有風吹過》](/img/e/107/nBnauM3XxYTMxcDM2YjMxgDM0ITMxMzN1QzMwADMwAzMxAzL2I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教育題材創作獎 《新生萬喜》《夏天有風吹過》
最受歡迎導演 葉偉信(《葉問》)
最受歡迎男演員 范偉(《即日啟程》)
最受歡迎女演員 張靜初(《紅河》)
最佳電視電影女演員獎 張丹妮
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獎 李心敏
最佳電視電影導演獎 李灌洪(《走四方》)
最佳電視電影獎 《誰動了我的幸福》
相關圖片
![]() | ![]() |
![]() | ![]() |
![]() | ![]() |
![]() | ![]() |
相關介紹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一、悉心籌備,精心組織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每年度國內的第一個電影節,於4-5月舉辦。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設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組委會秘書處由本院的年輕老師和二十多位研究生志願者組成。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支持中國電影為已任,每年都會展映優秀的國產影片。參賽影片由組委會發邀請函到各電影廠家宣發處,廠家推薦去年三月份到本年度三月份之間通過電影審查的優秀國產電影。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與廠家聯繫拷貝在各高校進行展映。
“大學生評”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一大特色,電影節設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處女作獎、最佳觀賞效果獎、藝術創新特別獎、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等獎項,第九屆增設電視電影展播與評獎,所有獎項由大學生和專家組成的評審會評定。評審由專家評審和學生評審構成,其中專家評審占總人數的1/4左右,學生評審占總人數的3/4。學生評審來自大學生電影節各主、分會場的高校,由組委會秘書處向各高校團委發出邀請,選送有一定影視專業素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擔任,學生評審的選送需經所在高校批准同意。此外,作為大學生電影節最具特色的獎項,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導演、男演員、女演員獎三個獎項由廣大高校學生直接投票產生,這也是大學生電影節特有的獎項。按照網路投票數占30%,大學生觀影現場選票占70%的原則綜合產生這三個人氣大獎。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在各投票網站上採取了有力的措施以防止網路作弊,並在剔除無效選票後最終評選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三項大獎。各獎項在閉幕頒獎晚會現場隆重頒出。
二、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積極開拓新載體。電影節除了對每年度的國產新片進行評獎之外,還舉辦專題影展、學術研討、專題講座、導演研究和問卷調查等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影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們歡聚一堂。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還聯手國內眾多高校,共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高校,第十屆主分會場總計37所,第十一屆分會場數目達50所,第十二屆達到100所,第十三屆電影節分會場數目則達到150所。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三大著名高校同時舉辦開幕式,而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又將開幕式會場增加到了四個,除了北京的主會場外,還在天津的天津大學、上海的復旦大學和南京的東南大學設定了三個分會場,《泥鰍也是魚》、《一輪明月》、《網路少年》和《天狗》分別作為四個會場的開幕影片進行了展映,四部影片的劇組主創人員也分赴現場與大學生們進行交流,受到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十幾年來,廣大高校積極合作、熱情參與,數千萬的大學生參與投票,直接觀影人數超過五百萬人次,吸引參賽影片近300部。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參賽、參展影片幾乎囊括所有最新優秀國產影片。
2005年是中國電影的百年誕辰,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作為中國電影界的“第一聲春雷”,組織開展了“向中國電影致敬——中國電影百年百校系列活動”。近兩千萬人參與了此活動的網上投票,由此揭開了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序幕。這也是中國國內第一個為慶祝中國電影百年華誕而發起的大型活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與國內一百所高校的大學生們同慶中國電影的百年華誕。而且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歷時三個多月,創下了電影節的“歷時之最”,許多豐富的活動得以在此期間展開。
2006年是中國電影輝煌百年後的新紀元,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又成為中國電影新百年的第一個電影節,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關注中國電影新百年”的總主題下,展開了“深度關注現實•共同關心社會•真誠關愛他人---推動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發展”的大型主題活動,組委會精選了《魯迅》、《天狗》、《我們倆》等八部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影片,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六所高校進行展映,同時,劇組主創人員還與大學生觀眾們在現場就影片和中國電影現實主義表現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電影節還舉行了為時兩天的大型研討會,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中國電影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學生拍”也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一項特色。自2000年舉辦首屆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以來,大學生電影節一直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作,同時,許多國際上的大學生電影節也密切關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並表示願意與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進行更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此外,組委會還在第十一屆電影節中推出動畫短片大賽,第十三屆又推出新型的手機短片大賽,以與時俱進的姿態積極培養學生獨立創作的能力。
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通過提供大學生們與民族電影,與中國影人交流的這樣一個平台,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的影視基礎教育,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與藝術創作能力,同時還成為了培養他們民族自豪感與責任心的一塊陣地, 樹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三、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平台
大學生電影節也成為鍛鍊學生們實踐能力的良好平台。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設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組委會秘書處由本院的年輕老師和二十多位研究生志願者組成。二十多位研究生分置於外聯部、宣傳部、學術部、短片部和辦公室五個部門,負責與片方、高校、媒體、專家學者、參賽選手的一切聯繫與協調合作。在大學生電影節歷時幾個月的籌備與舉辦過程中,有效地鍛鍊了學生們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培養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嚴謹、負責的做事態度與作風。
四、推進中國電影前進的不懈動力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電影人的青春聚會。大學生電影節就像是一座橋樑,將大學生和中國電影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十幾年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始終與中國電影一道闊步走向繁榮。一批批熱情洋溢而又具有深刻敏銳視角的大學生們始終以文化先鋒的身份和主人翁的姿態關照著中國電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學生們每一番對民族影像的感悟,都包含了他們對中國電影的殷切深情,他們每一句對中國電影的追問,都成為了中國電影不斷前進的契機與動力。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辦了“時代•大眾—重讀中國電影敘事傳統”的研討會和“深度關注現實•共同關心社會•真誠關愛他人---推動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發展”的大型主題研討會,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也組織舉辦了陸川、徐克等導演的研討會和“中國第五代電影二十年蹤跡”的大型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與大學生們濟濟一堂,進行著與中國電影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入思考與探討。
大學生電影節也成為眾多中國年輕導演和演員起飛的平台。從1993年到現在,大學生電影節推出了《三毛從軍記》、《背靠背,臉對臉》、《民警故事》、《美麗新世界》、《那山那人那狗》、《洗澡》、《非常夏日》、《草房子》、《藍色愛情》、《法官媽媽》、《開往春天的捷運》、《卡拉是條狗》、《尋槍》等後來在國內的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各種獎項的影片和霍建起、楊亞洲、張揚、路學長、張一白、陸川等一批新銳青年導演。張靜初、潘粵明等一批優秀演員所拿到的第一個獎項也正是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所獲得的肯定。
五、“強行起飛”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1993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發起者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黃會林教授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堅持“強行起飛”,至此,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每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成功舉辦,都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激情與活力,也為中國電影的騰飛增添了新的動力。十多年來,她一直高舉“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大旗,堅持“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大學生拍”的特色,樹立了不同於國內其他電影節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台、上海東方衛視、鳳凰衛視中文台、香港華娛、香港無線電視台、《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晚報》等百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報導。而星光閃耀的電影節閉幕暨頒獎典禮每年都吸引無數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的優秀影人和藝人。閉幕頒獎典禮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頻道(CCTV-6)全程錄製,並在黃金時間播出,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更是首次在電影頻道進行了現場直播,每年收視人群逾三千萬。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也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副總局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並引用了大學生電影節調查問卷的相關數據。2002年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在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開幕式上致辭時說到:“大學生電影節符合江總書記三個代表中的代表先進文化的要求。北京2008年要搞文化奧運、綠色奧運,大學生電影節應當成為北京市的文化品牌,成為文化奧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4年,陳至立國務委員致函第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希望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大力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