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一名十字軍騎士帶著侍從東征返回,在途中他遇到了死神的化身。當時正值歐洲大瘟疫肆虐,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內心充滿了需要時間才能解開的疑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死的本質是什麼?他決定和死神賭一盤棋,如果他輸了就讓死神帶走。棋局斷斷續續地下著。騎士也著繼續自己的旅程。在途中的所見所聞讓他漸漸明白真理就是人世間的幸福,拯救他們的不是靠上天的法力,而是人類孕育生命,相親相愛。然而此時,死神追上了他,要求和他把未下完的棋下完。結果是騎士輸掉了。第二天,流浪者似乎看見死神把騎士帶走,拖進了一個“骷髏舞”的圓陣中。
影片簡介
影片透過十四世紀戰爭結束之後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提出了思考,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在基督教中七封印的揭開,是審判的開始。基督教是一神教,《聖經》中是沒有死神的。為什麼影片《第七封印》中的審判卻來自死神呢?伯格曼是從死亡入手來看待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伯格曼的死神是某一個側面的上帝;上帝在伯格曼的視點看來,是審判和死亡的那個上帝。也許,伯格曼潛意識裡根本就感到自己是不可能見到榮耀、喜樂、和平的上帝的。他站在騎士及其朋友的中間,而又堅信最後會有得救的人,即馬戲演員夫婦及其孩子,他們生活在新耶路撒冷的純潔、穩固的天國里,目睹騎士一行跳著死亡之舞,走向永恆黑暗之地。
演員簡介
馬克斯·馮·西多
男,生於1929年4月10日,瑞典
星座: 牡羊座
瑞典演員,1955年初次拍攝電影,此後十年他拍攝了十多部伯格曼的作品,其中多數已成為不朽經典。他擅長扮演壓迫性的嚴厲人物。1965年為好萊塢大製作《萬王之王》中扮演耶穌,他在美國影片中常演那些固執己見、毫無幽默感的角色,是好萊塢一位重要的性格配角。
背景資料
"第七封印"是七個印封中的第七個。約翰時代的書,都是寫在卷上,一頁頁的蒲草紙或羊皮卷,可以長達10公尺,捲起來,再以黏土或蠟封好。約翰看到的書卷記錄了神為這世界準備的一切。用七個印封住,顯示書卷的內容非常重要,"唯有羔羊(基督)配開書卷"。
羔羊揭開七印時,分別出現了種種異象。按照基督主內的理解,神正在導演人類的歷史,他甚至使用敵人來成就他的旨意。整個基督文明中,和我們儒家的“人性本善"不同,自從人類始祖亞當、夏娃聽從撒旦服用"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人就帶有"原罪"。
當第七封印被揭開時,"天上寂靜約有二刻",然後,七位天使吹響了七號。七號的審判和七印的審判一樣,都只是局部的審判,神最後和全面的審判仍未到來。第七號的吹響,宣稱王的降臨。這時就不能迴轉了。那要來的審判不是局部的,乃是要全面的毀滅,即碗的審判。但在七號審判和碗的審判之間,約翰看到神與撒旦的爭戰,看到地上的一切罪孽、邪惡、逼迫和苦難的根源。神終於將他震撼,撒旦的失敗就注定了。撒旦在基督捨身十字架的時候,就已經被擊敗了。撒旦在他的子民額上打上獸的印記,而神則在他的子民額上打上神的印記。我們現世的人,過去的人,將來的人,都將憑藉自己額上的印記受審,我們的生存就成為了兩個印記之間對我們額頭的爭戰。十字架即寓含人類的獸性慾望(橫)與上帝的神性意志(縱)相交叉。
而耶穌究竟是被誰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呢?
是猶大的背叛,是法利賽人的虛偽,是大祭司的妒嫉,是羅馬兵丁的殘忍,是彼得的盲目,是圍觀民眾的麻木,正是我們人類自身的種種罪惡與缺陷釘死了耶穌。耶穌是無罪的,他的就義是為了承擔我們的罪,用他的寶血洗脫我們的罪,人才能成人。這一切都是神的救贖計畫,也就是《舊約》、《新約》的基本意圖:神與人的約定。這一點即使是無神論也非常容易接受:基督教為平衡我們人類的弱點而存在。
影片透過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滿了晦澀的隱喻和象徵主義的構圖,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風格的一部影片。
影評
影片透過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滿了晦澀的隱喻和象徵主義的構圖,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風格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