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

《鄧稼先》

《鄧稼先》,2009年4月20日上映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是由巫剛 ;劉蓓;湯鎮宗主演,王冀刑導演,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為實現核子彈和氫彈成功爆破而無私奉獻一生的跡。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公元1996年7月29日,中國在成功地進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後向全世界宣告,從7月30日開始,中國將暫時停止核試驗。訊息傳到大洋彼岸時,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緬懷在十年前的這一天不幸逝世的“兩彈元勛”鄧稼先而精心選擇的特殊紀念日。作為鄧稼先的兩代世交和終身摯友,楊振寧不禁流下了熱淚。

1958年,留美歸國的鄧稼先博士接受了秘密研製核子彈的任務,從此開始隱姓埋名,擔任中國核子彈的理論設計工作。作為理論物理學家,鄧稼先帶領核武器研究院的理論設計部,在沒有任何理論借鑑和技術資料的困境下,經過艱苦奮戰,成功地實現了“零”的突破,為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的誕生提供了理論設計,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的軍事科技實力,改變了世界政治軍事力量對比,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鄧稼先功不可沒。緊接著,鄧稼先又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工作。公元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震驚了世界。隨後,鄧稼先又為研製中子彈和核武器小型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1971年,經過周恩來總理的精心斡鏇和安排,楊振寧終於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祖國。他列出的最想見的人員名單里,第一個就是同窗摯友鄧稼先。然而,此時鄧稼先正在西北試驗基地的學習班蒙受“批判”。當他接到中央通知,千里迢迢地趕回北京飯店,見到老朋友楊振寧時,卻無法回答“你從事什麼工作、為什麼回國後沒有任何訊息”等簡單的問題,處境十分尷尬。於是楊振寧換了一種提問方式,提出“聽說中國的核子彈和氫彈是兩個美國人幫助搞出來的,是否屬實?”的問題,也讓鄧稼先欲言又止。楊振寧滿懷疑慮和遺憾,離開了北京去上海訪問。周總理很快得知此事後,打電話告訴鄧稼先並請他轉告楊振寧,“中國的‘兩彈’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當楊振寧在上海大廈宴會廳接到鄧稼先這封信時,頓時激動得不能自持,躲進衛生間裡淚流滿面。他堅定地相信,才華橫溢的鄧稼先必定是中國“兩彈”的研製者和大功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為保密和戰備需要,核武器研究院秘密搬遷到四川北部山區,繼續從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粉碎四人幫後,院長鄧稼先因受到核輻射影響,身體已經極度衰弱,後來檢查出惡性腫瘤和癌細胞全身轉移,但他仍然頑強地帶病堅持工作,與死神賽跑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他回到茫茫戈壁灘上第一次爆炸核子彈的地方,風吹沙動,大漠蒼涼,撫今追昔,世界政治格局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惟有忠於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持之以恆。鄧稼先在參與指揮了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之後終於病倒,被送進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治療。在鄧稼先隱姓埋名地秘密從事核武器研究的近三十年里,他不僅犧牲了個人名利和個人生活,他的妻子許鹿希和兒女們也承受了無法訴說的精神折磨和艱難困苦,但,她們始終都默默地承受下來,直到鄧稼先被迫離開工作崗位,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丈夫和父親。然而一切似乎都為之晚矣。1986年夏天,鄧稼先進入了生命的最後的旅程。他向中央和同事交代了後事,坦然地面對死亡。他讓警衛員陪同來到天安門廣場,向祖國和人民作最後的告別。彌留之際,他的終身摯友楊振寧來到病床前,鄧稼先已處於昏迷狀態;等他再次甦醒,楊振寧已經飛回美國,留下了終身遺憾。留學美國的女兒在中國駐美大使館驚聞父親病危的噩耗,萬里迢迢地飛回到父親身邊。當她氣喘吁吁地闖進危重病房,看見渾身插滿管子、瀕臨死亡的父親鄧稼先時,父女倆都毫無控制地放聲痛哭起來。公元2009年金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六十周年大慶之際,“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英魂仿佛又來到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來到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獨自坐在紀念碑的台階上,滿懷深情地眺望漫天飛舞的鴿群。鴿哨聲中,鄧稼先淚如泉湧。

主人翁

(圖)《鄧稼先》《鄧稼先》

姓名:鄧稼先

性別:男

生日:1924年6月25日。

祭日:1986年7月29日

榮譽:中國核子彈之父、兩彈元勛、兩彈之父。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鄧以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後來改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核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被稱為“中國核子彈之父”。楊振寧寫的《鄧稼先》被選入2007版中學語文教材,讓學生們領悟鄧稼先獨特的人格魅力!

導演闡述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放棄了在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衝破阻力回國參加建設;他中止了已有相當成就的原子核理論研究,隱姓埋名投身於核武器的研究事業,成為了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他領導和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核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核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他雖然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經常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不顧個人安危,奮勇當先地出現在第一線。他雖然功勳卓著,卻始終鮮為人知,直到1986年,國內才公開報導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名字,這才揭開了當年大漠上騰起蘑菇雲的謎底。然而,正當人們以感激的心情來頌揚這位功臣時,他卻平靜地辭世而去。而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由於當年的科研試驗條件有限,人身防護條件簡陋,核輻射過多所致,因此,他的死,實為國家民族之大殤!給後人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和崇高的敬仰。可以說,鄧稼先的一生,就是為新中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就是一名愛國的科學家不為功名利祿所誘、為祖國和人民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鬥、捨生忘死的一生,正像國務委員、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鄧稼先的追悼會上所說:“鄧稼先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將永載史冊。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被他光輝的業績所感動。正因為此,早在十年前,導演就萌生了用電影來表現和歌頌這位幕後英雄光輝璀燦一生的想法和念頭,並為此多次組織、呼籲、研討,並責成有關同志寫出了劇本,但由於條件所限,一直未能投入拍攝,因此,此次能與江蘇省常州市委宣傳部、常州廣播電視台、江蘇省委宣傳部等單位通力合作,圓我十年前的夢,是我之大幸,也是國家民族之大幸。相信即將拍攝完成的影片既可以告慰“兩彈元勛”及所有為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們,也可以成為獻給建國六十周年的一份極好的禮物等。

關於導演

(圖)《鄧稼先》《鄧稼先》

王冀邢是著名作家、編劇、國家一級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峨嵋電影製片廠副廠長、藝術總監;四川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常務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四川省勞動模範。1990年王冀邢擔任影片《焦裕祿》的導演。影片用現實主義的藝術方法塑造了一個人民公僕的形象,很有中國電影特色,樸實,充滿了感情。影片具有真實感和歲月感,反映出現實主義紮實的力量和魅力,很生活化,也很沉重。影片造型的衝擊力很強,不僅提出了重大的社會主題,在藝術上也有可探討的成功經驗。影片上映後,在全國引起轟動,創建國以來國產新片首輪發行拷貝訂數的最高記錄。在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的評選中均獲得最佳故事片獎。

主要作品
獨立導演電影故事片《焦裕祿》、《老娘土》、《超導》、《飛虎隊》、《秘密採訪》、《魔窟中的幻想》、《共和國之旗》、《血魂》、《鄉親們》等九部;編導電視連續劇《兄弟》、《和平衛士》、《黑冰》、《第三梯隊》、《燃燒的心》、《地下的天空》等近百部(集)。長篇小說《布爾什維克兄弟》及中、短篇小說等文學作品近百萬字;電影文學劇本《叛國者》、《南行記》、《漂泊奇遇》、《燃燒的心》、《紅峽谷》、《超導》、《老娘土》等十五部。

獲獎情況
曾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政府獎之最佳故事片獎;中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單本劇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新時期十年”優秀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獎;四川省優秀文藝作品一等獎;哈爾濱冰雪電影節金獎;上海文匯“十佳電影”獎第一名;中國農民電影節銀穗獎;中國電影華表獎評審會特別獎、中國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四川省巴蜀文藝獎及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全國和省部級大獎,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傑出貢獻獎等。

關於演員

(圖)劉蓓劉蓓

1、劉蓓:

劉蓓1985年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京劇專業,師承京劇名師李文敏,工程派青衣。畢業留校後分配到北京京劇院青年劇團任演員,1986年辭職成為“個體演員”至今。在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劉蓓拍攝了大量影視作品,並以其獨特氣質和表演風格贏得了專家好評及廣大觀眾喜愛。她對事業的執著及精湛的演技使她榮獲多種獎項,如第二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等。

電影作品
1989年《西行囚車》合作者:李強、杜志國、梁天。

1990年《夢斷樓蘭》合作者:許還山。

1992年《喋血嘉陵江》合作者:徐琳。

1997年《甲方乙方》合作者:葛優、馮小剛、何冰。

2001年《絕對情感》合作者:尤勇、袁立。

2000年《一聲嘆息》合作者:張國立、徐帆、傅彪等等。

2、湯鎮宗:

(圖)湯鎮宗湯鎮宗

湯鎮宗,於1956年10月30日生於香港,1981年受其弟(湯鎮業)影響在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學習表演,後去邵氏電影公司拍戲,但由於該公司80年代中期逐漸停止生產電影(該公司1987年正式宣布停止所有電影生產),只得另覓他處,此間拍攝的電影有《殺出西營盤》,《連體》,《緣分》,《新飛狐外傳》等。1984年成為香港亞視藝員,亞視期間拍攝有《101拒捕令之勇敢新世界》,《三世人》,《貂蟬》,《啼笑因緣》,《法網柔情》等電視劇,但擔正機會不多,因不得志,1989年離開香港,赴大陸和台灣發展。1989年在台拍攝《佳人有約》,《雪山飛狐》(大陸取景),在大陸拍攝《封神榜》。1991年因其在大陸出演的《外來妹》廣受好評,因此走紅大陸,遂一直在大陸拍戲至今。其他作品有《一家兩制》,《昨夜長風》,《廣州教父》,《新亂世佳人》,《千嬌百媚》,《濠江有情》、《天龍八部》等。

電影作品
1982 《殺出西盤營》(香港電影)。

1984 《緣份》 (香港電影)。

1984 《連體》 (香港電影)。

1984 《新飛狐外傳》(香港電影)飾 福康安。

1991 《淚灑台北》(大陸電影) 飾 高舜威。

1992 《地下裁決》(又名《醉鷹》)(香港電影)。

1993 《仇戀》(又名《赤裸人性》)(大陸電影) 飾 穆彥 益良。

1994 《一家兩制》(大陸電影) 飾阿文。

1998 《布拉格有張床》(電影)飾 石龍飛。

2008《因水之名》(電影) 飾 村長等等。

傳記篇名

原文

鄧稼先與楊振寧鄧稼先與楊振寧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後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兩彈”元勛

鄧稼先鄧稼先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完國小和中學以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核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核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後來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我們又是同學;以後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住同屋。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後17年的時間裡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戰時美國的核子彈製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奧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核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台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各階層許許多多工作者,為中華民族作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成立了兩派民眾組織,對吵對打。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工作,於1967年6月成功地製成了氫彈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別人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而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蹟。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核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核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羅夫斯,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民族感情 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國核子彈試爆以後,美國報章上就已經再三提到稼先是這項事業的重要領導人。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寒春曾參與中國核子彈工程。(寒春曾於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參加了美國核子彈的製造,那時她是年輕的研究生。)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只說“在外地工作”。但我曾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核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後告訴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巴黎回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證實了,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於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盪。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籤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鄧稼先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突發的問題必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製《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只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 亞洲之東 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訊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段落大意

鄧稼先鄧稼先

文章分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作者以1898年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情況為例,說明舊中國是怎樣“任人宰割”。今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對這一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作者這樣寫,就使讀者認識到:鄧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歷史性人物,對祖國、對民族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

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肯定鄧稼先“‘兩彈’元勛”的地位,讚揚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國“核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對比中來寫鄧稼先。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絕對相信他,這是他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從對比中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說明了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鄧稼先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民族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鄧小平同志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與小平同志表達的心聲是一致的。

第四部分,作者寫自己得到訊息,中國的核子彈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是自力更生搞出來的,因而感情受到極大震盪,一時熱淚滿眶。這是作者為中華民族而自豪,為50年的朋友鄧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先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境中率領部下奮鬥犧牲的時候是什麼心情;接著指出鄧稼先從事這項工作需要物理直覺、數學見地、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關心鄧稼先肩負重任、在關鍵方案上籤字時手有沒有抖。接著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層出不窮的問題前,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最後引述五四時代的一首歌曲,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並呼應第一部分,把鄧稼先的貢獻置於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背景上。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寫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這些話是對鄧稼先的總評價,同時洋溢著作者對朋友的深情。這一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

問題研究

鄧稼先塑像鄧稼先塑像

1.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2.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3.有人說,本文作者是大手筆,表現在哪裡?

本文作者有傳統眼光,歷史視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寫得不同凡響,高出一籌,一般傳記作者很難企及。例如,作者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讚揚“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因為作者自己具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所以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問題。又如,課文從近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寫起,引用唐代李華的《弔古戰場文》和作者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中國男兒歌》,讓讀者跟著作者把眼光射到歷史深處。因為作者是炎黃子孫,在中國大陸長大,從小受到民族精神的薰陶,所以始終從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現代史看問題。又如,作者把鄧稼先同奧本海默對比,始終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台上寫,顯示出作者的全球視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這是因為作者學貫中西,胸懷世界,所以有條件把中國和美國的頂尖人物拿來作對比。總之,由於作者熟悉我國傳統文化,又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所以使課文內涵豐富,底蘊厚重,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形象。

4.有人說,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見得?

作者的妹妹楊振玉女士在《父親、大哥和我們》一文中說:“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描述了鄧稼先的一生。我覺得這也描述了大哥的志向。”

至情,表現在作者對中華民族的至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動得熱淚盈眶,顯示出作者對民族、對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寫道:“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籤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些語句中,都洋溢著作者對鄧稼先的一片深情。

練習答案

鄧稼先鄧稼先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同時練習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答案:

1.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民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二、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課文語言的特點,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參考答案: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

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

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三、從圖書館查找、從網路上檢索關於鄧稼先等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分別為他們寫小傳,然後全班出一期題為“星光閃耀”的牆報。

設題意圖是,從課文出發,引申、深化課文主題,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

作者簡介

楊振寧教授在中國幾乎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1966年至今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他與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之後,1980年又獲Rumford獎,繼而於1986年獲自由獎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93年獲美利堅哲學學會頒發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94年秋又獲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

創立於1743年的美利堅哲學學會,是一個聲譽卓著的國際學術組織,其目前的700名成員中,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有100名。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代表該學會的最高榮譽。這個學會的執行官說,授予楊振寧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是因為“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他和李政道的合作及與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對物理學影響深遠和奠基性的貢獻”。

美國費城的富蘭克林學院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學術研究機構之一。這個學院頒給楊振寧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是美國獎金額最高的科學獎(25萬美元)。楊振寧教授是獲此項殊榮的第一位物理學家。該學院的正式文告說,給楊振寧頒發此項獎金,是為了獎勵他在規範場(即楊振寧於1954年與密耳斯合作創立的楊—密耳斯規範場理論)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傑出貢獻。文告稱讚楊振寧的研究工作“對20世紀下半葉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大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類對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規律提供了理解”,“楊—密耳斯規範場理論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有類似的影響”。

為表彰楊振寧教授在理論物理研究中的傑出貢獻,中國有關方面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申請,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75年11月26日發現的、國際正式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已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批准。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楊振寧星”將在浩瀚的宇宙中永遠閃爍。

令我們崇敬不已的是,這位科學大師,時刻關注並鼎力支持著中國的經濟建設事業。他的功績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嘉獎,1996年1月,楊振寧被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首次授予國家級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同時得該項獎的還有英國的已故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美國數學家陳省身、物理學家李政道、德國的智慧財產權專家豪伊塞爾和日本的水稻專家原正市等六人。此項獎旨在獎勵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選自《楊振寧傳•五版前言》,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