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基本信息
漢字:癭繁體字:癭
拼音:yǐng
注音:ㄧㄥˇ
字形結構
部首:疒部首筆畫:5
總筆畫:16
康熙字典筆畫( 癭:22; )
首尾分解查字:疒嬰(bingying)
漢字部件構造:疒貝貝女
編碼信息
五筆86:UMMV五筆98:UMMV
倉頡:KBOV
四角號碼:00144
UniCode:U+763F
規範漢字編號:6156
筆順編號:4134125342534531
筆順讀寫:捺橫撇捺橫豎折撇捺豎折撇捺折撇橫
基本解釋
癭(癭)
yǐng
中醫指多因郁怒憂思過度,氣鬱痰凝血瘀結於頸部,或生活在山區與水中缺碘有關的病。可分為“氣癭”、“肉癭”及“石癭”等。
病理學指機體組織受病原刺激後,局部細胞增生,形成的囊狀性贅生物。植物受病菌、昆蟲、葉蟎、線蟲等寄生後,常形成“癭”。
詳細解釋
癭癭
yǐng
【名】
〖中醫〗∶頸瘤,俗稱大脖子。指生長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包括甲狀腺腫大等〖goitre〗
癭,頸腫也。——《玉篇》
又如:癭腫(謂頸部生瘤子的疾患);癭瘤(中醫病名。生在皮膚、肌肉、筋骨等處的腫塊)
蟲癭。樹木外部隆起如瘤者〖gall〗
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於人,皆物之病也。——宋·蘇軾《答李端叔書》
又如:癭腫(指蟲癭);癭瘤(指蟲癭);癭尊(癭杯);癭瓢(癭木製的瓢);癭杯(癭木製的杯子)
指累贅,多餘的東西〖burden〗。如:癭疣(贅疣。喻附著之物)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yǐng][《廣韻》於郢切,上靜,影。]
“癭1”的繁體字。
(1)囊狀腫瘤。多生於頸部,包括甲狀腺腫大等。
(2)蟲癭。樹木外部隆起如瘤者。
(3)指累贅、多餘的東西。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癭; 康熙筆畫:22; 【唐韻】【集韻】於郢切【媾㑹】麼郢切,$音癭。【說文】頸瘤也。【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為肉癭,筋脈現露為筋癭,筋脈交絡為血癭,憂惱消長為氣癭,堅硬不移為石癭。 又地名。【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為癭陶王。【注】癭陶縣屬鉅鹿郡。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 【集韻】或作桺閍。說文解字詳解
【卷七】【疒部】 編號:4701癭,[於郢切 ],頸癅也。從疒嬰聲。
相關詞語
·蟲癭 ·多癭 ·槐癭 ·拘癭 ·瘤癭 ·木癭 ·蟠癭 ·樹癭 ·癭杯 ·癭瘤 ·癭木 ·癭瓢 ·癭相 ·癭疣 ·癭腫 ·癭尊音韻參考
[ 平水韻 ]:下平八庚·上聲二十三梗[ 粵 語 ]:j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