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畢昇(約970-1051),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印刷術。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 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覆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
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昇的活版印刷術不是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1990年在湖北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現畢昇墓碑。
主要成就
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其製作程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等藥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印完後,再用火把藥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以再用。
方法: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 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採用。
畢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國已非常盛行,並在13世紀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迅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
軼事典故
畢昇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裡。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讚嘆!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么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昇說。“你兒子?怎么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喔——!”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親屬成員
妻子:李氏,法名妙音
兒子:畢嘉、畢文、畢成、畢榮
孫子:畢文顯、畢文斌、畢文忠。
人物紀念
墓葬
畢昇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然而,史料對畢昇的唯一記載就是沈括《夢溪筆談》中的那區區四個字:布衣畢昇。千百年來,畢昇的身份一直是個迷。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據考證為畢昇的墓碑。墓地西3公里處為畢家鋪,南一公里處的肖家大屋傳為畢宰相府,東十五公里處有宰相畢翰儒墓。
畢昇森林公園
英山畢昇森林公園位於溫泉城區。是大別山主峰天堂寨跌岩而來的中支山脈最後一個高峰,也是城區的至高點,公園東臨科技金融貿易開發區,南望紅南經濟長廊,西眺龍頭工業區,北與烏雲山茶葉公園相依,公園距武英高速公路僅有1公里,畢昇森林公園現有森林面積8500畝,新修公園循環公路9.8公里,建設亭閣景點31個,其中畢昇雕像、畢昇紀念館和露天大佛、雞鳴遊樂園已接待遊客。正在發掘畢昇文化內含擴建伽蘭寺,新建活字印刷長廊、仿古小區、動物園、公園賓館、完善服務設施,建設成鄂東名園。
畢昇大道
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文物考古專家考證,確認畢升為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為了緬懷和紀念畢升,弘揚畢升文化,英山縣在國家和湖北省文物部門的支持下,投資500多萬元建造了畢升公園和畢升紀念館。一批以畢升命名的道路、大橋、廣場、酒樓、學校、產品、企業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畢升大道(6車道)長約3900米,起自南沖畈,終於畢升大道,途經畢升廣場,畢升中學等。如今的畢升已成為英山當地人的驕傲。
電影戲曲
上世紀90年代初,湖北英山縣的一名基層幹部發現了一塊古代墓碑,關於畢昇籍貫和身世的謎團,才被逐漸打破。2015年1月10日,以這一故事為主題的紀錄片《畢昇墓碑之謎》 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影片於2015年1月16日21:59分在央視科教頻道(CCTV10)《探索發現》欄目首播。
2009年9月,由英山縣黃梅劇團編排創作,著名黃梅戲演員虞萬能,程丞主演的大型黃梅戲《布衣畢昇》參加湖北省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榮獲9項大獎。
2014年12月下旬,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輝領銜主演的大型原創黃梅戲《活字畢昇》在黃岡市文化藝術中心首演。此劇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繼《東坡》、《李四光》、《李時珍》之後,再度以黃岡文化名人為題材的又一部重頭戲。
宋朝著名歷史人物
2013年7月份,黃曉明版的《精忠岳飛》開播,展現了南宋時期一個個的英雄人物。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戰亂催生了眾多的善戰武將和文人墨客。 | |
皇帝 |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 |
武將 | 潘美、石守信、曹彬、楊業、狄青、岳飛、韓世宗、李綱、楊業、尹繼倫、楊延昭、種世衡、宗澤、王彥[南宋將領]、岳李寶、孟珙、余玠、王堅[南宋名將] |
文臣 | 趙普[宋朝]、寇準、韓奇、范仲淹、包拯、王安石、司馬光、富弼、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宋朝] |
奸臣 | 王欽若、蔡京、秦儈、賈似道、史彌遠 |
書畫家 | 王筌、徐熙、張擇端、蘇軾、黃庭堅、米芾、李成、范寬、郭禧 |
哲學家 | 王安石、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北宋哲學家]、朱熹、陸九淵、陳亮[南宋哲學家]、葉適 |
科學家 | 沈括、畢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