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10]

生態養殖[10]

生態養殖就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態養殖的畜禽產品因其品質高、口感好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基本信息

定義

生態養殖生態養殖
生態養殖指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

這一定義,強調了生態養殖的基礎是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

條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

結果是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

其中“共生互補原理”、“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保持生態平衡”等幾個關鍵字,明確了“生態養殖”的幾個限制性因子,區分了“生態養殖”與“人工養殖”之間的根本不同點。

介紹

生態養殖是近年提出的一種新的養殖模式,生態養殖的畜禽產品因其品質高、口感好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產品供不應求,因此,許多飼養者紛紛進行生態養殖,其飼養的畜禽對外也宣稱是生態養殖畜禽,但由於其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生態養殖,也就不可能按照生態養殖的標準去飼養畜禽,因而其飼養的畜禽也就不是合格的生態畜禽,也就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生態畜禽產品的消費需求。所謂生態養殖,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保護水域生物多樣性與穩定性,合理利用多種資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對於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來說,生態養殖是讓畜禽在自然生態環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自然地生長,而不是人為地製造生長環境和用促生長劑讓其違反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快速生長。如農村一家一戶少量飼養的不餵全價配合飼料的散養畜禽,即為生態養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口感均較差的畜禽產品已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而農村一家一戶少量飼養的不餵全價配合飼料的散養生態畜禽因其產量低、數量少也滿足不了消費者的對生態畜禽產品的消費需求,因而現代生態養殖應運而生。

目的

採用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養殖空間,在較短的時間內飼養出欄大量的畜禽,以滿足市場對畜禽產品的量的需求,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但由於這些畜禽是生活在人造的環境中,採食添加有促生長素在內的配合飼料,因此,儘管生長快,產量高,但其產品品質、口感均較差。而農村一家一戶少量飼養的不餵全價配合飼料的散養畜禽,因為是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下自然地生長,生長慢,產量底,因而其經濟效益也相對較低,但其產品品質與口感均優於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方式飼養出來的畜禽。

方法

生態養殖生態養殖
現代生態養殖是有別於農村一家一戶散養和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的一種養殖方式,是介於散養和集約化養殖之間的一種規模養殖方式,它既有散養的特點——畜禽產品品質高、口感好,也有集約化養殖的特點——飼養量大、生長相對較快、經濟效益高。但如何搞好現代生態養殖,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與固定的模式。要想搞好生態養殖,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的自然生態環境

合適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進行現代生態養殖的基礎,沒有合適的自然生態環境,生態養殖也就無從談起。發展生態養殖必須根據所飼養畜禽的天性選擇適合畜禽生長的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比較大的天然的活動場所,讓畜禽自由活動、自由採食、自由飲水,讓畜禽自然的生長。如一些地方採取的林地養殖等就是很好的生態養殖模式。

進行現代生態養殖仍要使用配合飼料

使用配合飼料是進行現代生態養殖與農村一家一戶散養的根本區別。如僅是在合適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散養而不使用配合飼料,則畜禽的生長速度必然很慢,其經濟效益也就很低,這不僅影響飼養者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因此,進行現代生態養殖仍然要使用配合飼料。但所使用的配合飼料中不能添加促生長劑與動物性飼料,因為添加促生長劑雖然可加快畜禽的生長速度,但其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卻降低了畜禽產品的品質,也降低了畜禽產品的口感,滿足不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配合飼料中添加動物性飼料同樣影響畜禽產品的品質和口感,因此,進行現代生態養殖所用的配合飼料中不能添加促生長劑與動物性飼料。

生態養殖應注意收集畜禽糞便,防止造成環境污染

生態養殖的畜禽大部分時間是處在散養自由活動狀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排出糞便,這些糞便如不能及時清理,則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環境污染,也容易造成疫病傳播,進而影響飼養者的經濟效益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應及時清理畜禽糞便,減少環境污染,保證環境衛生。

生態養殖生態養殖園區
要多餵一些青綠飼料

給畜禽多餵一些青綠飼料不僅可以給畜禽提供必需的營養,而且可提高畜禽機體免疫力,促進畜禽身體健康。飼養者可在畜禽活動場地種植一些耐踐踏的青飼料供畜禽活動時自由採食,但僅靠活動場地種植的青飼料還不能滿足生態養殖畜禽的需要,必須另外供給。另外供給的青飼料最好現采現喂,不可長時間堆放,以防堆積過久產生亞硝酸鹽,導致畜禽亞硝酸鹽中毒。青飼料採回後,要用清水洗淨泥沙,切短飼餵。如果畜禽長期吃含泥沙的青飼料,可能引發胃腸炎。不要去剛噴過農藥的菜地、草地採食青菜或牧草,以防畜禽農藥中毒。一般噴過農藥後須經15天后方可採集。飼餵青綠飼料要多樣化,這樣不但可增加適口性,提高畜禽的採食量,而且能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種維生素。在冬季沒有青飼料時,要多餵一些青乾草粉以提高畜禽產品品質和口感。

做好防疫工作

生態養殖的畜禽大部分時間是在舍外活動場地自由活動,相對於工廠化養殖方式更容易感染外界細菌病毒而發生疫病,因此,做好防疫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防疫應根據當地疫情情況制定正確的免疫程式,防止免疫失敗。

為避免因藥物殘留而降低畜禽產品品質,飼養者要儘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預防疾病,可選用中草藥預防,有些中草藥農村隨處可見,如用馬齒莧、玉米芯碳等可防治拉稀,五點草可增強機免疫力。這樣不僅可提高畜禽產品質量,而且降低飼養成本。

做好生態養殖宣傳工作

建立生態養殖品牌,提高飼養者生態養殖的知名度做好生態養殖宣傳工作,建立生態養殖品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把宣傳工作做好,讓廣大消費者了解你的畜禽或畜禽產品是真正按生態養殖方式生產出來的,是高品質的,這樣才能使消費者接受相對較高的價格,從而提高飼養者的經濟效益。促進生態養殖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途徑

生態養殖生態養殖
畜禽生態養殖三途徑:

1、立體養殖模式

立體養殖能夠促進農業的生態化發展,實現挖潛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如:“雞-豬-蠅蛆-雞、豬”模式,即是以雞糞餵豬,豬糞養蠅蛆後肥田,蠅蛆制粉,含蛋白質高達63%,用來餵雞或豬,飼養效果與豆餅相同,更重要的是,蠅蛆含有甲殼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豬、雞的抗病力。這種模式,既節省了飼料糧和日常藥物投入,又使雞糞作了無害化處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十分明顯。與此相似的還有“雞-魚、藕”模式:架上養雞,架下魚池,池中養魚、植藕;“水禽-水產-水生飼料”模式:壩內水上養鵝鴨,水下養魚蝦,水中養浮萍,同時,壩上還可養豬雞;還有“豬-沼-果(林、草、菜、漁)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體養殖模式。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家禽過了人工給溫期,就可以逐步將仔禽放養到果園、山林、草地或高稈作物地里,讓其自由採食野菜、草籽、昆蟲。這种放歸自然的飼養方式,好處甚多:首先是減少了飼餵量,可以節省大量糧食;其次是能有效清除大田害蟲和雜草,達到生物除害的功效,減少人們的勞動強度和大田的藥物性投入;三是能增強家禽機體的抵抗力、激活免疫調節機制,家禽得病少,節約預防性用藥的資金投入;四是能大幅度提高禽肉、禽蛋的品質,生產出特別受人歡迎的綠色產品。有條件的地方,都可以利用灘涂荒山等自然資源,建設生態養殖場所,以便生產出無污染、純天然或接近天然的綠色產品,同時還能從本質上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減少預防性藥物的投入。

3、積極使用活菌製劑

活菌製劑也叫微生態製劑,其中的有益菌在動物腸道內大量繁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而難以生存,產生一些多肽類抗菌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類胡蘿蔔素、胺基酸、促生長因子等,抑制或殺死病原菌,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更有積極意義的是,有益菌在腸道內還可產生多種消化酶,從而可以降低糞便中吲哚、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使氨濃度降低70%以上,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對於改善養殖環境十分有利。使用活菌製劑有“三好”優點,即:安全性好,穩定性好,經濟性好,可以徹底消除使用抗菌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是發展生態養殖的重要途徑。

研究製成的動物微生態製劑,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類,可供選用的製劑主要有EM、益生素、促菌生、調痢生、制菌靈、止痢靈、抗痢靈、抗痢寶、乳酶生等,可廣泛用於畜禽養殖。

案例

生態養殖生態養殖
魚塘養鴨,魚鴨結合(即水下養魚、水面養鴨)是推廣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好處:

1 魚塘養鴨可為魚增氧。魚類生長需要足夠的氧氣。鴨子好動,在水面不斷浮游、梳洗、嬉戲,一方面能將空氣直接壓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將上層飽和溶氧水攪入中下層,有利於改善魚塘中、下層水中溶氧狀況。這樣,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裝增氧機的投入。

2 有利於改善魚塘內生態系統營養環境。魚塘由於長期施肥、投餌和池魚的不斷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大都是有機物質,鴨子不斷攪動塘水,可促進這些有機物質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機碎屑和細菌聚凝物的擴散。為魚類提供更多的餌料。

3 鴨可以為魚類提供上等餌料。鴨糞中不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機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魚類的上等餌料。即使不能為池魚直接食用的鴨糞,也可被細菌分解,釋放出無機鹽,成為浮游生物的營養源,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鰱、鱅提供餌料。

4 有利於鴨寄生蟲病的防治。鴨是雜食性家禽,能及時攝食漂浮在魚塘中的病死魚和魚體病灶的脫落物,從而減少病原擴散蔓延,鴨能吞食很多魚類敵害,如水蜈蚣等;鴨還能清除因清塘不夠徹底而生長的青苔、藻類;魚塘中有鴨群活動,有害水鳥也不敢隨意在水面降落;鴨子游泳洗羽毛,使鴨體寄生蟲和皮屑脫落於水中,為魚食用,又減少了鴨本身寄生蟲的傳染。

無論哪種魚塘養鴨,都要以魚為主。魚鴨結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直接混養。用網片在魚塘壩內側或魚塘一角,圍繞一個半圓型鴨棚,作為鴨群的活動場或活動池。鴨棚朝魚塘的一面,要留有寬敞的棚門,便於鴨子下水活動,也便於清掃鴨棚內和活動場上的糞便入水,一些水面大,鴨子數量多的魚塘,也可以不加圍欄。

2、塘外養鴨。離開塘池,在魚塘附近建較大的鴨棚,並設活動場和活動池。活動場、池均為水泥面,便於沖刷。活動場的鴨糞和飼料殘渣,每天清掃入魚塘,每天將更換活動池的肥水灌入魚塘,再灌入新水。

3、架上養鴨。在魚塘上搭架,設棚養鴨,這種方法多用於小規模生產,效益比較明顯。具體方法是:在魚塘上打樁、搭架、設棚,棚高於水面1 米左右;棚周圍用網片圍起,棚底鋪竹片或網目3厘米×3厘米左右的網片,其間隔以能漏鴨糞而鴨蹼不踩空為宜。採用這種方法,每天要趕鴨群到附近河中放牧一段時間。

相關詞條

生態環境

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生態學(Ecology)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如今,生態學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生態”一詞涉及的範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