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猴科動物獼猴等的腸胃結石。
性味歸經
味苦、微鹹,性寒;歸心、肺、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鎮驚,豁痰定喘,解毒消腫。治痰熱喘咳,咽痛喉痹,驚癇,小兒急驚,瘰癧痰核。
藥材性狀
呈橢圓形,略側、棗,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如雞卵,小者僅如黃豆,一般如蓮子大。表面青銅色或綠黑色,平滑而有光澤。質硬而脆,擊之易碎;斷面灰黃色,有層次,中央有核。氣微香,味微苦澀,嚼之有砂性。以個大、色深、質脆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3-1g,不入煎劑。外用:適量,醋磨塗。
相關配伍
治小兒驚風,痰多氣急,喘聲如鋸,煩躁不寧:羚羊角一錢,麝香四分,猴棗四錢,煅月石一錢,伽南香一錢,川貝母(去心)二錢,青礞石(煅成絳色,水飛)一錢,天竹黃(飛)三錢。各取淨粉,除麝香、伽南香外,先將其餘藥粉充分和勻,研至極細,隨後加入麝香、伽南香二味細粉和勻,瓶裝封固。每次服一至二分,日服一至二次,用溫開水送服。(《上海市中藥成藥製劑規範》猴棗散)
相關論述
1.《中國醫學大辭典》:治驚癇,小兒急驚,痰厥,熱痰。療癰疽,瘰癧,痰核,橫痃。
2.《飲片新參》:治虛喘,化痰納氣,治驚癇。
特別說明
1、獼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濫捕。
2、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中藥材(六)
中國是中藥材的發源地,目前我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先人們留給我們後世的中藥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