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

火炕

火炕,簡稱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見的一種取暖設備,滿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宮內,盛京皇宮內多設火炕,而且一室內設幾鋪,這樣既解決了坐臥起居問題,又可以通過如此多的炕面散發熱量,保持室內較高的溫度。火炕的出現,使北方各民族有了大體“共同的生活方式”。在中國,過去黃河以北以及黃土高原等廣大地區都睡火炕。火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室溫,所謂:“炕熱屋子暖”。

基本信息

簡介

火炕火炕

火炕又簡稱炕,或稱大炕,是漢族人民發明的一種可以燒火取暖的臥具,流行於中國北方、蒙古、朝鮮鄉村。由於中國北方和蒙古等國冬季寒冷而漫長,流行於南方的床無法抵擋冬天的寒冷,東北亞的人民就發明火炕做為取暖設施。

因地區和民族習慣的不同,火炕的平面布置也有差異,有南炕、北炕、順山炕、萬字炕(曲尺形)以及環室的凹形炕等。煙囪是砌築的炕體排煙道。炕體有直洞式、橫洞式、花洞式等。這些形式可歸納為並聯式和串聯式兩類,前者散熱均勻而抽風差,後者則相反。

歷史

炕是人類最原始的床,要古老得多。人類始祖從樹上下地以後,最先居息在自然洞穴中,以後學會挖地搭棚、掘洞穴,席地居住。那時無所謂,為防潮濕或冰冷,鋪些乾燥軟草就不錯了。以後覺得坐臥在離地面稍高一些的土台或石台上更舒坦方便一些,這就有了炕台的雛形,可是,最早它與為還是分離的。人們在不斷進化中,學會用火燒烤烹煮食物,也知道了用火取暖。以後慢慢學會把炕與灶台連起來,一舉兩得,可做飯燒水,炕可以取暖。因此,漢族人的祖先造字時就把“”的優點顯示出來了。它出現之後在北方寒冷地帶沿用數千年,至今不衰,其實用性是顯而易見的。

火炕火炕

根據古籍記載,窯洞在先秦時代就出現了,到唐之前,北方早已普遍用火炕了。

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千年以上。古書中說遼金時期住在這裡的女真族(滿族先世)“環室穿木為床,熅火其下,飲食起居其上”。所謂“環室”就說明室內不僅一個方向有炕。發展到後來,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民間俗稱為“萬字炕”或“彎子炕”。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隨康熙皇帝東巡的翰林院侍講高士奇在《扈從東巡日錄》中,概述所見東北住戶的房屋“屋高僅丈余,獨開東南扉,一室之內,炕周三面,溫火取下,寢食起居其上”。以此斷定,火炕已在東北廣泛使用,且大都掌握了炕與爐灶相連線的現代火炕的建造技術。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對於2006年4月至11月對河北省徐水縣東黑山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一處西漢時期的火炕,將火炕的歷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過去關東滿族傳統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開式,屋門開在東側而不在正中。進門的一間是灶房,西側居室則是兩間或三間相連,室內南北炕與屋的長度相等,俗稱“連二炕”或“連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臥的,炕面寬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對面炕”,正面的西炕較窄,供擺放物品之用。炕之間的空地稱為“屋地”。實際上,室內的大部分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所以人們的室內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裡進來客人,首先請到炕上坐;平日吃飯、讀書寫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們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俗稱“改股”)等遊戲也是在炕在玩。

在21世紀初,由於樓房暖氣和各種取暖設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來越少,只有農村還保留著這樣的火炕。

原理

火炕火炕

火炕利用爐灶的煙氣通過炕體煙道採暖,火炕由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成。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臥。原理煙和火從空間過而取暖,第二年春天須扒炕翻修以防堵了煤氣中毒。

火炕利用木材或煤燃燒產生的熱量,也就是煙氣,對火炕炕面進行加熱,然後通過煙道由煙囪將煙氣排出。

東北的火炕通常還要和火牆組合,也是說火炕和火牆連線在一起,達到充分利用煙氣的目的。所謂火牆,大多數是廚房與臥室之間的那面牆,牆是中空的,煙氣在其中間流通。

構造

火炕火炕
火炕一般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長可隨居室長度而定的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搭建炕在北方稱為盤炕,其內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中有煙道,上面覆蓋有比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蓋以泥摸平,泥乾後上鋪炕席就可以使用。

火炕都有灶口和煙口,灶口是用來燒柴,燒柴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板產生熱量,使炕產生熱量。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在中國北方一般炕的灶口與灶台相連,這樣就可利用做飯的燒柴使用火炕發熱,這樣就不必再單獨燒炕。

火炕鄰近灶口的位置稱為“炕頭”;鄰近煙口的位置稱為“炕稍”。一般“炕頭”都留給供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寢臥。

火炕在紅磚普及之前大多由土坯製成,現代有由水泥板鋪成的。以紅磚為例。火炕是由炕面及煙道組成,煙道的結構為幾字行,這就會形成炕頭和炕稍,煙氣的入口為炕頭,在一個炕道的結尾,另一個炕道的開頭出為炕梢,也就是炕頭熱炕梢涼的原因。煙氣由爐子產生後從爐膛的出口出來,進入炕洞,經過炕道後,煙氣回到火牆,最後由火牆進入煙囪,由煙囪放空。

裝飾

火炕火炕

炕在北方尋常可見,但貧富不等的家庭對其裝飾也不盡相同。貧窮之家土石壘砌,不多裝修,普普通通而已,富裕人家則注重炕楞(炕沿)、炕面、炕裙、炕圍裝飾。炕楞要選用上好整塊石條,細鑿打磨,刷墨黑和麻油浸潤,然後再擦拭拋光,使之黑油鋥亮,或採用硬質木料(如棗木、杏木,高貴用檀木)製作,打磨光亮,輕漆滲潤,木呈褚紅。

陝北米脂城內富紳家的一種炕,炕面用磨細的膠土、黃土加紙漿,按比例調泥抹平,加上紅顏料為底,乘濕鑲嵌蛋殼點綴的朵朵梅花,然後用桐油罩面,不鋪炕席之類,明光發亮,紅底白花,古色古香。

陝北、晉北很多地方流行畫炕圍畫,在炕周圍壁上用黃色,一大半地或粉綠打底,以線條圖案圈出框線,框線內間隔劃長方格,繪上花鳥草蟲、松竹山或古典人物故事畫面,多寓意富貴吉祥,長住久安等等。

20世紀中後期至21世紀初,農村修建新窯洞時注重裝修,不少人家的炕楞、炕圍用顏色協調的瓷磚飾面,有各種圖案在上面,美觀大方。城市人講究素雅,農村人講究艷麗,各有各的民俗心態。

功能

取暖

火炕火炕

“南人習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為適應寒冷的氣候而發明的取暖睡臥設施,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為燒炕是通過做飯的鍋灶,所以只要吃飯、燒水、炕就是熱的。為了冬季禦寒,有的人家把室內地面下也修成煙道,稱之為“火地”或“地炕”在特別冷的季節加燒火地以提高室溫。儘管室外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屋裡炕面、地面一起散發熱量,仍然是溫暖如春。

做飯

火炕做飯的鍋灶不與火炕在同一個房間。火坑中空,形成煙道,並通過煙道進行取暖。

種類

東北火炕

萬字炕
萬字炕萬字炕

和東北地區許多民間禮俗有著密切關係。在舊時老少幾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陽溫暖,是家中長輩居住之處,其最熱乎的“炕頭兒”位置(靠近連炕鍋灶的一側),供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北炕則是家中晚輩居住或作烘晾糧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在滿族人家則是特殊的地方,因為西牆正中是他們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處,所以炕上只能擺設祭器供品,不許亂放雜物和隨意踩踏坐臥。

過去東北的許多人家,兒子聚妻生子後,仍與父母同住一室。為避免不便,常是把兩、三開間的居室用木板糊紙作“軟間壁”,從炕面到房梁柵成里外兩個空間,也有的是在相應位置設活動的柵板,白天撤去,晚間安放。此外,在與炕沿平行的正上方,從柵頂吊下一根長竿,稱為“幔竿子”,用以懸掛幔帳,晚間睡覺時可以放下,避免頭頂受風著涼,也可以起到南北炕之間的遮擋作用。

東北民宅室內陣設也與萬字炕格局相應。南北炕炕梢(靠房山牆的一端)擺放炕櫃,上疊放被褥枕頭等寢具臥具,俗稱“被格”。西炕上則放與炕長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裝糧食和衣物。箱蓋上擺放香爐、燭台等供器以及撣瓶、帽筒、座鐘等日用陳設。

其他分類
回龍炕回龍炕

民間藝術家曹保明在《東北火炕》一書中對火炕做了細緻的歸納,根據不同房舍結構所需,將火炕分為九種:貼山炕、腰炕、順山炕、連二炕、連刀炕、地炕、回龍炕、朝鮮族火炕和滿族火炕。

早年生活條件簡陋,闖關東的人家隨意搭建一間土屋,砌一鋪南向的大通炕,原以為過日子夠用了。可是沒有幾年,關內的親人陸續前來投奔,又生下幾個孩子,一鋪炕男女老少都擠在一起,緊緊巴巴,多有不便。於是就在同一間屋子的對面,再盤一鋪火炕。長輩居南炕,小輩睡北炕,人稱“對面炕”。

拐子炕是一個居室里搭一鋪炕,在炕梢順山牆再接出一段炕,形成拐角形炕。這種炕是為延長煙火在炕洞裡的流程,以增加室溫而設。

連二炕是一炕連串堂的兩個臥室,炕身長度增加一倍,因擔心熱量達不到,就在第二屋炕頭的炕牆下,又掏一個小洞,冬天加柴補充熱量。

吊炕是20世紀八十年代才流行起來的新式樣。吊炕比其他的炕更省料省柴,熱量卻保持得更長久。

膠東火炕

膠東土坑膠東土坑

膠東農村房子的主房通常為坐北朝南的一排三間或四間,其中有兩間帶有火炕的房間。在進門那間靠近兩扇門的外門的門後東西處各有一約三、四尺見方的灶台,灶台與門後南牆之間通常是放風箱的地方,灶台上坐有一個六到八印的鐵鍋,與鐵鍋下的灶膛連線的煙道就分別通過牆從兩邊房間的火炕里走到外牆的煙囪,富裕點的人家在東間的東邊或西間的西邊還有一間雜物間。

火炕都是建在房間的南部幾乎占近半個房間的面積,三面靠牆,其中南面是很大的玻璃窗。炕沿的下邊即北面是二到三尺高的炕牆,富裕的人家是用青磚勾縫甚至還有磚雕,多數人家是土坯壘成後抹一層泥或白石灰,火炕裡邊的結構是比較複雜的,必須使“鍋灶-煙道-煙囪”構成一個能夠保存並達到火炕每一處的熱量、順利地排出而不漏出煙氣的一個有效熱循環系統,壘炕時先在地上用土沙等墊高到炕高的一半夯實後再用土坯砌成S形的煙道,也可以先砌煙道再在其中填以土沙,這樣就更結實了使炕面不易下沉。煙道里還有幾個存菸灰用的叫做“灰膛”的坑。煙道壘好後就是安炕面了,炕板是事前在平地上用四根木條圍成一個矩形框,放上幾根木棍並填充上泥巴,晾乾後去掉框就成了一個約二尺長一尺寬三寸後的炕板,原為泥、草和水製成“板塊”,用土坯砌炕牆和“垛”,“板塊”覆面,一面與煙囪相接,一面與鍋灶相通。做飯的同時,利用餘熱暖炕,經濟實惠。

這種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稈、樹枝等燃料燃燒產生的熱氣流經過火炕煙道時將熱量散發給土坯,土坯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土炕被燒熱後其溫度會持久的。冬天睡火炕是很舒服的,草蓆子上鋪有一個很薄的棉或草褥子,蓋的被子也很薄,在膠東農村,膠東人都是盤腿坐在炕上的,火炕也是吃飯、繡花、嘮嗑、學習的地方,上面放有一高約一尺的炕桌。方便實用。每年拆舊砌新,炕土是極好的肥料。就是新蓋的樓居,大多仍盤火炕,只是磚砌炕牆炕垛,炕面改為水泥預製板,雙層回龍,使熱氣更集中熱炕,深受老人們的歡迎。

陝北土炕

陝北土炕陝北土炕

由於地理和氣候的關係,陝北人歷來對窯洞情有獨鍾,民宅內絕大多數人家要盤土炕。土炕的建造看似簡單卻大有技巧,陝北人將它叫做“盤土炕”,得請來專門的工匠才能完成。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掌握這盤炕的工藝。

盤土炕就地取材,成本不大。靠窯洞內壁而建,一般長3米左右,寬2米,高0.65米呈長方體。炕內砌三條煙道連通灶膛和煙囪,便於煙火穿過。煙道上鋪蓋石板、黃土,炕面以膠土泥沫平。炕邊用磚石壘砌,上面安置寬約15厘米的石條或木質條炕沿圍護,高出3厘米。砌在後壁的稱“窯掌炕”、砌在靠窗的叫“門前炕”。炕的高低為60厘米,民間俗稱“鍋台尺八炕二尺,不高不低正合適”。

盤炕的技巧在於分菸嘴、收煙口、灶膛入煙巷、投灶上煙處的壘砌處理。如果不按照一定比例的尺寸壘砌,不僅穿行的煙火不均勻,甚至根本不進煙使人無法居住。其訣竅,工匠們用一句順口溜默記。那就是:“投灶坑放下斗,燒火進煙如雷吼,灶膛入口似貓項,既省柴碳又暖炕,分菸嘴似狐狸,一弓二彎三尖嘴收煙不能三頭齊(指煙巷牆),煙道不能沫稀泥。”

優缺點

優點

炕的優點是修砌容易,造價低廉,冬暖夏涼,坐臥寬敞舒適。

儘管北方寒冷的冬季,靠這些簡單的設施散熱取暖,裡屋的溫度依然較低,但炕是熱的,睡炕的好處是身體受力均勻,躺在被窩裡蠻舒服和溫暖的,又可以養個好身板,特別適合有風濕病的人睡。

缺點

火炕火炕

浪費有效資源(產熱時消耗的木材等);不環保(燃燒時產生對人和環境都有影響的污染物);供熱勞動強度大(人工操作);溫度控制不易把握;套用範圍不廣(只限農村地區)等。燒火炕時需要灶台,火炕不好燒,毛病大多會出現在灶台

中國傳統的老式灶具有一不、二高、三大、四無的弊病:

一不

通風不合理。舊式灶沒有通風道(落灰炕),只靠添柴口通風,從添柴口進入的空氣不能直接通過燃料層與燃料調合均勻,所以,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同時,從添柴口進來大量的冷空氣在經過燃料表面時又降低了灶內溫度,帶走了一部分熱量,使得一些可燃氣體和碳不能充分氧化。常言道:“灶下不通風,柴草必夾生;要想燃燒好,就得挑著燒”。

二高

鍋台高,吊火高。舊式灶只考慮做飯方便和添柴省力,而沒注意燃料的燃燒和節約。無論鍋用的鍋台都搭得很高,鍋臍與地面的距離很大,使火焰不能充分接觸鍋底,大量的熱能都流失掉了。這種灶開鍋慢,做飯時間長,正是“鍋台高於炕,煙氣往回嗆;吊火距離高,柴草成堆燒”。

三大

添柴口大、灶膛大、進煙口大(灶喉眼)。舊式灶由於這“三大”使灶內火焰不集中,火苗發紅、灶膛溫度低。灶內又沒有擋火圈,柴草著火就奔向灶喉眼,火苗成一條斜線,火焰在灶膛里停留時間較短,增大了燃燒熱能輻射損失,使一部分熱量從灶門和進煙口白白的跑掉了。

四無

無爐篦、無爐門、無擋火圈,無灶眼插板。舊式灶由於無爐篦使灶內通風效果不好,燃料不能充分燃燒,出現燃燒不盡和悶碳的現象。由於添柴口無爐門,大量的冷空氣從爐門進入灶內,降低了灶內溫度,影響了燃燒效果,增大了散熱損失。由於灶膛內無擋火圈,使灶內的火焰和高溫煙氣在灶內停留的時間短,火焰奔向灶喉眼不能充分接觸鍋底,鍋底的受熱面積小,做飯慢,時間長,費燃料。由於舊式灶沒有灶喉眼插板,因此造成灶喉眼煙道留的小了,沒風天時抽力小,煙氣就排不出去、出現燎煙、壓煙和不愛起火;灶喉眼煙道留的大了,在有風天時,炕內抽力大,煙火又都抽進炕內,出現不愛開鍋,做飯慢等現象。同時,又使灶內不保溫,火炕涼的快,也增大了排煙損失。

所以:舊式灶費柴、費煤、費工、費時,熱效率低。

申遺

中國暫不申遺

韓國暖炕韓國暖炕

韓國將與火炕類似的寢具稱為暖炕。韓國所謂的暖炕就跟中國北方農村使用火炕的原理差不多。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早年在韓國留學多年,曾系統地研究過韓國傳統民居。他表示,傳統韓國民居家家有暖炕,進門即可席地而坐,拉開被子可就地睡覺,就像現在的地熱一樣。其實,這是唐代以前中國人的習慣,因為唐代以前的家具中,沒有椅子和凳子,人們通常喜愛席地而坐。從唐代以後,中國就多使用火炕連灶的技術了。

2014年3月16日,韓國擬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訊息一出,有中國網友呼籲有關部門把與暖炕技術類似的火炕技術申請非遺。中國非遺保護專家表示,韓國暖炕的申遺,並不影響中國火炕的申遺。因為根據相關規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應以民居建築藝術,韓國民居建築中的斗拱、砌牆、壘炕基本是沿襲了中國文化,如果把居住方式中的取暖單獨一樣提出來申遺,似乎有些牽強。因為,凡是世界文化遺產,多是那種象徵民族文化符號、民族性格、精神風貌,並對人類發展起到某種貢獻的產物,如果將建築技術里其中一個很小的層面拿出來申遺,極有炒作嫌疑。

2014年3月17日下午,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表示,中國暫不會將火炕技術申請非遺。

韓教授支持申遺

2014年11月24日,韓聯社報導稱,中國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金俊峰(韓國人,原韓國延世大學建築城市工學院客座教授)24日出席在韓國右石大學舉行的國際火炕學會學術大會時發表研究結果提出,韓國固有傳統取暖技術——火炕完全有資格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金俊峰介紹,火炕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並符合“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順應可持續發展原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