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同意設立漳州市龍文區: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西洋、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步文鎮。於1997年7月正式成立。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3469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藍田鎮39089步文鎮36929朝陽鎮39998郭坑鎮18674
2003年,龍文區轄1個街道、4個鎮:東嶽街道辦事處、步文鎮、藍田鎮、朝陽鎮、郭坑鎮。
行政區劃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同意設立漳州市龍文區: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崎嶺、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
2016年8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撤鎮設街的批覆:閩政文〔2016〕259號設立步文街道辦事處,以原步文鎮的行政區域為步文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
截至2016年8月30日,龍文區下轄步文街道、藍田鎮、朝陽鎮、郭坑鎮、藍田開發區。
區位優勢
龍文區區位優越,交通發達。位於東經117.07',北緯24.07',地處漳州平原中部,九龍江西、北兩溪交匯處,西靠薌城區,東接龍海市,是聯接廈門、汕頭兩大經濟特區的必經之道。鷹廈電氣化鐵路穿境而過,國道324、319和省道官九線橫貫南北,廈漳、漳龍、漳詔高速公路直接城區,陸路距廈門國際機場48公里,離漳州港35公里,水路可沿江而下直抵廈門港,水、陸、空立體交通基本形成網路,是閩西南,乃至閩粵贛水陸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中心。物產資源
龍文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區內水網稠密,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無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生態環境優美,盛產糧、蔗、龍眼、荔枝、香蕉、蘑菇、木耳等,四季百花爭艷,終年佳果飄香,素有閩南“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還蘊藏著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已探明優質淡水河沙儲量5000萬立方米,花崗岩1000萬立方米,風化殘積型高嶺土500萬噸,建築用土1000萬立方米,以及從郭坑至朝陽呈帶狀分布的“漳州第二大熱田”,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自然景區
龍文區山川秀麗,古蹟甚多。素稱“閩南第一碑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雲洞岩風景區,峰奇洞異,更有朱熹、林釺等歷史名人摩崖石刻180多處,令人嘆為觀止;史稱一絕的江東橋,偉岸雄奇,其建造技術至今仍是我國橋樑建築史上的未解之謎,吸引著大批中外專家、學者前往探秘。此外,還有許多如兵家必爭之地“萬松關”、海月江春“瑞竹岩”、千年古剎“關帝廟”、七星塔、小姐樓、黃坑沙灘天然浴場等重要名勝景點,形成具有濃郁宗教特色,集考古、觀光、朝聖、休閒和美食於一體的旅遊風光。雲洞岩俗稱洞仔岩,位於龍文區蔡坂村,距漳州市區10公里,海拔280米。因山上有一石洞,深廣各丈余,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即從洞中飛出,雨過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因此得名。相傳隋開皇年間(581~600年),有潛翁者居山上養鶴修道,山下時聞鶴鳴之聲。《漳州府志》記載,雲洞岩頂有仙亭岩,“山岩石壁,高出雲霄。宋僧人往,見二士對弈,就之,化為白鶴,沖天而去。”故又名“鶴鳴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這裡山岩突兀,名勝集中,周圍僅10華里見方,如縮小的山石盆景,具有千山萬壑之概。明代翰林學士牛熙稱:“山盡石,石盡美且巨,他山莫儕。”尚書陸定的“突兀萬石攢,逶迤兩溪抱。風挾雲進涼,泉留月亭皓”,概括雲洞岩的全貌。主要旅遊點有月峽、仙人跡、瑤台、千人洞、風動石、鶴室、先天洞等30餘處。
月峽,是由幾塊巨石壘成的石洞,左右相通,洞內一泓寒泉,洞頂豁開咫尺。中秋子夜,月經中天,照進洞頂,射到洞內泉上,泉水又把月影返映到洞內峭壁上,形成三個月亮,故名月峽,又稱三月峽。穿過月峽,左邊巨石上留有一個深深的腳印,便是仙人跡。東邊是“一川風月”,遊客可在此烹茶吟詠,縱覽江山風月。
瑤台,是雲洞岩的勝跡之一。五代,怪道人許碏在此留下“許碏尋偃月子至此”八個大字。瑤台附近有曬衣台、雲根洞、留仙榻等景點。還有千人洞,為古人避難之所,洞口狹窄,匍伏始得入,但洞室寬廣,可容納千人。風動石,是山頂岩盤上的桃形巨石,用手推之,兀然而動,堪稱奇石,被載入宋《方輿勝覽》一書。雲洞岩,被譽為“閩南第一碑林”,有歷代摩崖石刻150多處。從五代到清道光年末,不少名人如宋代朱熹,明代豐熙、林達等,都在此留下題刻,行、楷、草、篆諸體皆備,琳琅滿目。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許碏尋偃月子至此”的題刻,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天柱峰百丈峭壁上的“搔首”二字,每字二米見方,是雲洞岩最大的石刻;豐熙的《鶴峰雲洞遊記》石刻,全文1100多字,概述雲洞奇觀,文章高古,書法遒勁。雲洞岩摩崖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奇石、怪洞、煙雲是雲洞岩三絕,加上摩崖題刻,都是游賞要點。從漳州市區到雲洞岩,可乘公共汽車直達山下。
基礎設施
龍文區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繁榮。區內交通便捷,電力充足,通訊方便。程控電話達2萬多門,可與186個國家和地區直撥通訊;3座11萬伏變電站與省電網聯網;設計能力為日供水15萬噸的漳州第二自來水廠直供新區;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漳州污水處理廠已在區內建成;勝利路、新浦路、馬灶路等城市幹道已向新區延伸,將擴建南北走向5號路、東2號路、東3號路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區工業企業1400多家,初步形成木材加工、糧食加工、食品罐頭加工、金屬製品和建築建材五大工業體系。生態環境十分適宜發展高優農業和生態農業,全區現有耕地41041畝,已形成蔬菜、畜禽、水果、花卉、食用菌等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商貿、旅遊地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呈不斷上升趨勢。
經濟發展
全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3億元,增長35.2%。財政分成總收入達2.23億元,增長45.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達1.18億元,增長51.7%,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6.1∶68.4∶25.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0‰以內。工業生產。完成原市屬後下劃區管的藍田開發區和龍文開發區的整合工作,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實現工業總產值83.74億元,增長16.1%。規模工業企業數143家,新增22家,實現產值61.1億元,增長20.3%。全區上億元的工業企業15家,新增5家,實現產值27.7億元,增長30%,占規模工業產值的45.4%,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全區工業稅收(區屬分成前)2.58億元,增長41.7%,工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61%,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全部工業產值百元含稅率3.52%,41個工業經濟支撐項目完成產值33.7億元,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2.7個百分點;62個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完成投資6億元,占市下達任務數的105.6%,有28個項目已投產。
農業經濟。農民人均純收入5553元,增長6.8%。農村信用社各項儲蓄存款達5.8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5.3億元,增長3.2%。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實施集團品牌戰略,帶動區及周邊地區農戶12.72萬戶,建立基地7733公頃。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區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省“十佳”1家、全市“十強”3家,農字號企業直接出口創匯占全區出口總額的50%。全區完成造林206.7公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建成“六千”水利建設項目8個,投入資金247.3萬元,完成水毀工程項目14個,投入資金398萬元;改建自然村村道項目11個,11.6公里,投入資金580萬元,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通自來水”。創新農村工作機制,農村教育“兩免一補”工作順利推進。支持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帶動農戶共同發展。選聘400多名農村“六大員”。拓寬就業渠道,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8.2萬元。城市建設。全年完成征地166.7公頃,拆遷各類建築物近30萬平方米。安排城建項目34個。5.3平方公里新城市中心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4.52%;啟動新城市中心區建設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87億元;建區十年來,新城市中心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08億元。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成江濱路龍文段,在建南昌東路、龍文北路、八號路等城市主次幹道,新區“五縱五橫”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市交通指揮中心等單位辦公樓,廈門特房、香港毅達、悅華、榮昌等14家大型房地產企業進駐區內,總投資150億元以上,開發13個樓盤,合計開發面積246.7公頃,規劃建築面積650萬平方米。安置小區累計建成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新增城區公共綠地1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5%;新改建衛生公廁9座,累計51座;建立垃圾中轉點17處,累計170多處;拆除違章建築30多萬平方米;硬化背街小巷10萬平方米;清運陳年垃圾1.77萬噸,累計3.4萬噸;累計完成392台鍋爐煙塵治理、1000多家養豬場廢水治理;共組建村級衛生清掃保潔隊伍80多支320名。城市空氣品質達到或優於二級空氣品質標準,水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第三產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2億元,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8.95億元,增長15.6%。郭坑鎮漳州火車東站站前廣場建成投用,全區道路運力達2400輛6965噸。商品房銷售面積7.02萬平方米,增長96.65%,銷售額21.03億元,增長40.1%;銷售汽車2448輛,增長28.3%,銷售額3.3億元,增長45.1%。對外經貿。全區獲得進出口經營資格內資企業38家,新增5家。全區外貿出口1.7億美元,增長8.94%,其內資企業出口3614萬美元,增長73%,占全區出口總值的21%,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艾默生動力傳動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實現了世界500強工業企業投資的新突破。全區累計新批企業19家,其中併購項目3個,增資項目10個;完成契約外資(驗資口徑)2244萬美元;實際到資(驗資口徑)2208萬美元,增長7.9%。
社會事業
全區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龍文中學通過省二級達標學校驗收,全區高中毛入學率達75%,高考本科上線率達33.7%;安排1100多名外來人口子女就學。選派9名運動員代表福建省參加在鄭州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比賽,獲得4金、7銀、6銅的成績。人口出生率11.73‰,政策符合率95.18%。全區實現新增就業2100人,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6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00人,完成市下達任務數的172%,累計轉移3.5萬人。
教育事業
龍文區教育局是為區政府主管教育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業務上接受漳州市教育局管理和指導。全區現有完中2所,職業高中1所,獨立國中2所,國小38所,民辦學校3所。全區現有中國小在職教師883人,其中中學在職教師412人,高級職稱教師59人,中級職稱教師170人,中、高級職稱教師占中學教師總數55.6%;國小在職教師47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3人,中級職稱教師244人,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國小教師總數52.4%,擁有一支相對較強的師資隊伍。全區現有中國小在校生20023人。新區成立以來,龍文區教育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開拓創新,積極進取,使全區教育面貌煥然一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
----教學質量。龍文區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明顯增強。自2000年我區自己培養的首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喜創開門紅以來,連續五年高考上線人數均居全市同類學校前茅,其中,2001年、2002年連續兩年高考成績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2005年我區高考本科上線萬人比增幅居全市第二名,專科以上上線萬人比增幅居全市第二名。2005年3月龍文中學、小港國小、石倉國小、藍田中心國小四所學校被授予“漳州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分別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發展規模。龍文區教育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初步建立能適應新區社會經濟,功能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2005-2006學年,全區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3-6周歲兒童入園率達86%;全區國小適齡兒童7188人,入學7182人,入學率達99.92%;國中適齡人口6620人,入學6291人,入學率達95.03%;全區殘疾適齡人口143人,在校接受義務教育141人,入學率達98.60%,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人口入學率分別為100%、95.24%、99.03%。 ----辦學條件。新區成立後,區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共投入48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教學設備的配置上。其中,投入巨資興建漳州市第二實驗國小,並按高標準進行了教學裝備。2005年投入160萬元建設朝陽中學學生宿舍樓,投入250萬元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投入300萬元籌建龍文中學學生宿舍樓,大大地改善了龍文區辦學條件,為我區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因此,2004年龍文中學晉升為省級三級達標校,2005年我區獲“漳州市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進步獎”,受到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我區也於2005年底率先接受省“雙高普九”驗收。展望未來,龍文區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強化管理,努力使龍文區教育再邁上一個新台階。人口
1997年,新組建的龍文區人口狀況呈現兩個特徵,一個是農業人口大於非農業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龍文區總戶數29537戶,總人口115661人。農業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91.83%。另一個特點是區外籍人口多。2000年人口普查龍文區外來人口戶口登記地狀況資料,龍文區外來人口總數計23343人,其中漳州市區3590人,福建省其他縣(市)、市區8515人,省外11238人。龍文區1997年人口總數115343人,2007年為120835人,自然增長率6.95‰。據《漳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龍文區人口達167463人,占漳州大市的3.48%。2011年末龍文區常住人口16.8萬人,全年淨增常住人口0.1萬人,全區全年出生人口1388人,出生率11.05‰,死亡人口669人,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5.72‰。
特產
龍文鹽雞
始源於龍文區朝陽鎮朝陽村,俗稱“朝陽鹽雞”,是龍文區乃至漳州地區頗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該小吃歷史悠久,以營養豐富、肉質香嫩、功效獨特、風味獨到而揚名。
孚美面線
孚美村生產的面線,始於20世紀60年代。有採用傳統工藝的手制面線和採用先進設備加工而成的機器面線兩種,品質優良,柔韌爽滑,不粘條,煮成品呈綠色半透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曾於1985年被福建省農牧漁業部評為“優質產品”,產品遠銷東歐、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
田墘綠豆涼粿
綠豆涼粿(俗名粉粿),是龍文區田墘村的一大特產之一。它以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聲名遠揚,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附近一帶更為盛行,頗有一定名氣。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福州市 | 鼓樓區 | 台江區 | 倉山區 | 馬尾區 | 晉安區 | 福清市 | 長樂市 | 閩侯縣 | 閩清縣 | 永泰縣 | 連江縣 | 羅源縣 | 平潭縣 |
廈門市 | 思明區 | 海滄區 | 湖裡區 | 集美區 | 同安區 | 翔安區 |
莆田市 | 城廂區 | 涵江區 | 荔城區 | 秀嶼區 | 仙遊縣 |
三明市 | 梅列區 | 三元區 | 永安市 | 明溪縣 | 將樂縣 | 大田縣 | 寧化縣 | 建寧縣 | 沙縣 | 尤溪縣 | 清流縣 | 泰寧縣 |
泉州市 | 鯉城區 | 豐澤區 | 洛江區 | 泉港區 | 石獅市 | 晉江市 |南安市 | 惠安縣 | 永春縣 | 安溪縣 | 德化縣 | 金門縣 |
漳州市 | 薌城區 | 龍文區 | 龍海市 | 平和縣 | 南靖縣 | 詔安縣 | 漳浦縣 | 華安縣 | 東山縣 | 長泰縣 | 雲霄縣 |
南平市 | 延平區 | 建甌市 | 邵武市 | 武夷山市 | 建陽市 | 松谿縣 | 光澤縣 | 順昌縣 | 浦城縣 |政和縣 |
龍巖市 | 新羅區 | 漳平市 | 長汀縣 | 武平縣 | 上杭縣 | 永定縣 | 連城縣 |
寧德市 | 蕉城區 | 福安市 | 福鼎市 | 壽寧縣 | 霞浦縣 | 柘榮縣 | 屏南縣 | 古田縣 | 周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