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薪鎮

漁薪鎮

漁薪鎮位於天門市中西部,東距市治竟陵17.5公里,為天門市四大古鎮之一。清道光元年(1821)為天門縣上白湖村上二里(中港里)漁薪團;民國時期,先後為漁薪區、第八區、第五區。新中國建立後為漁薪區(火箭漁薪人民公社)。1984年撤區建鄉時為縣(市)轄鎮至今。2003年,全鎮轄3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有5個民族,總人口71620人,漢族人口占99.88%。總面積91.77平方公里(含蔣湖農場山地用地面積),折合137636市畝。其中屬本鎮所有的耕地96350市畝,是天門市人口較多和土地利用率較高的鄉鎮。

基本信息

行政區域

漁薪鎮共管轄著34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韓家口、王家灣、趙場、萬家新台、新建、鄭家灘、吳場、魏橋、魏家口、熊台、姚家祠、青山、灰市、蔡廟、解場、泉湖、塗家花園、漁薪、武聖廟、盛灣、楊家嘴、潘家渡、觀音湖、斗笠灣、塗家嘴、萬董家台、張蔡、董家塌、塗口、楊場、潘家灣、羅家亭、朱文台、楊港;漁薪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

歷史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世紀以來,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凱歌。1926年,中國共產黨漁薪河小組和灰埠頭小組建立,隨後建立了潘家渡、楊家村、觀音湖、朱文台、北港、青山、趙家場、王家灣、鄭家灘、吳家場等黨支部。1927年8月,建立中共天西區委員會。全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勝了國內外敵人,於1948年4月2日解放了漁薪河。此間,全鎮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200多人。在革命戰爭中也鍛鍊了一批英勇善戰的漁薪籍將校,他們的業績將載入史冊。

新中國建立後,漁薪人民在中共漁薪鎮(區、社)委、鎮(區、社)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迅速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在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基礎上,開展了有計畫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產物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鎮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多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物產十分豐富。主要種植小麥黃豆水稻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籽黃花菜等經濟作物。2003年,全鎮種植糧食作物面積36920畝,總產量8695噸;種植棉花42979畝,總產量3448噸;種植油菜籽33957畝,總產4002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漁薪特色農業方興未艾。全鎮有1000餘畝蔬菜生產基地,年產蔬菜20965噸;1100畝優質果樹基地,年產葡萄紅棗等水果1200噸;360畝黃花基地,年產黃花菜52噸;300畝蓮藕基地,年產量305噸;5500畝楓楊、水杉、白楊木材林,年木材採伐量5000立方米。大農業的發展,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鎮內養、養、養、養等六畜興旺。全鎮年出欄瘦肉型肥豬50000餘頭,雞鴨出籠25萬隻,鮮蛋產量2000餘萬噸。

漁薪鎮內河湖縱橫密布,山青水秀。鎮內有過境大小河流4條,河道總長30.3公里。大小湖泊3個,大小塘堰,水庫150個,水域面積約9351畝。其中較大的湖泊、塘堰,現已開挖成精養池。2003年,全鎮有漁池面積2835畝,鮮魚產量1965噸。其中捕撈天然魚類產量259噸,養殖產量1706噸。

景點

位於境西6.2公里處的青山,為大洪山余脈,海拔92.5米,由青雲山、紫山、寺山、豬尾山四山組成。相傳唐朝時,這裡寺廟林立,規模宏偉。青山古寺在抗日戰爭時折毀。1993年,重建青山觀,香火再起。走近青山,山上的松,山下的桔,滿目蒼勁綠翠,四季飄香,山腳下河湖三面環繞,魚鴨滿塘,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木魚山頂,水電站閃亮豬尾山南,養豬場排列半山坡,千畝稻田、綠遍北麓。每逢春季,來這裡觀光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工業發展

漁薪鎮漁薪鎮
新中國建立前,漁薪鎮只有傳統的手工作坊,主要從事產品簡單加工,如榨油、紡紗織布、副食品加工等。新中國建立後,集體工業迅速發展。1980年,全鎮工業(社辦企業)發展到156家,從業2117人,營業收入4885萬元。1989年,全鎮集體,個體工業企業發展列189家,從業3960人,年營業收入5822萬元,在天門全鄉鎮中名列前四名。進入90年代,本鎮民營企業和個體作坊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全鎮有民營企業和個體作坊近千家,從業4835人,年營業收入11347萬元。上交國家稅金100餘萬元。主要生產各類水泵、醬製品、棉紗、建築預製件,木製家具等。泵業有限公司是本鎮一家骨幹企業,是湖北省鍋爐給水泵定點生產廠家之一,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生產能力一萬台。主要生產鍋爐給水泵、化工泵、清水泵、熱水泵、熱油泵、氟朔泵七大類共238個規格的產品。1983年以來,該廠與有關科研單位聯合,先後完成了國家多種水泵改進的研製任務。其中研製的DG型高效節能鍋爐給水泵被列入國家第七批節能產品,並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被評為省優產品,DG6—22,DGn—25型水泵被評為部優產品,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歐洲。楊場醬品總廠是本鎮一家大型民營工業企業,總資產500萬元,專門生產紅油蘿蔔條、傳統豆豉洋姜紅油豆瓣等20多個品種40餘種花色的醬製品。因其產品成色好、口味佳、包裝精,市場覆蓋面不斷由本省主要大中城市向重慶、鄭州、長沙、九江等城市拓展,年銷售各類醬製品6000萬噸。興天制紗發展有限公司擁有千萬元資金,年生產棉紗5000錠,產品行銷廣東,上海諸省市。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河集鎮商貿經濟空前繁盛。早在清末民國初年,漁薪河商貿業較為繁榮。日軍入侵本鎮後、市場蕭條。日軍投降後,有所恢復。新中國建立後,商貿業日益發展。但經營渠道單一、商業網點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品生產的發展。進入90年代後,本鎮商貿業進入空前繁榮時期。2003年,全鎮有各類商業網點535個,從業人員1456人。主要經營布匹、百貨、副食品、五金、各類紡織品、日用雜品、農業生產資料、糧食、食用油飼料建築材料等,年商品批發零售總額1.5億元。漁薪河集鎮建有集市貿易、糧油、建材、小商品、牲畜五大市場,建築總面積3.4平方米。集市貿易輻射周邊十多個鄉鎮,年市場成交額8000餘萬元。漁薪集貿市場是一個集農產品和副食品為一體的批零兼營的封閉式市場,總面積7000平方米,旺季日入市量約一萬人次。與集貿市場連線的武聖小商品市場,為二層鋼筋水泥結構的商居樓,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內設經營攤位260個。場內各種小商品琳琅滿目,品種豐富。同時,鎮內還設有144家餐飲店。其中酒店30家,早點114家,共有從業人員420人,年營業收入2000多萬元。

基礎設施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鎮水陸交通便利,電力、郵政、電信業高速發展。省道荷沙公路與縣河貫通全境,佛蔣公路連線南北,村村通渣油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鎮區設交通管理站,長途客運站各1個。2003年,每天途徑漁薪的長途客運班車100多班次,短途“面的”、“三輪車”80餘輛,日客運量5500人次,年客運量約30餘萬人次。有機動運輸車輛400輛,年運貨量1800萬噸。鎮區設郵政支局1個,電信支局1個,聯通和移動機站(門市)1個,從程控交換,光纖傳輸到多媒體通信,寬頻接入等得到廣泛套用,建成BP機、大哥大中轉站,開通英特網,建有移動發射塔、IP電話,無線尋呼,133CDMA網路。2003年全鎮程控電話用戶5502戶,行動電話用戶14120戶。鎮區建有總面積容量8200KVA供電站,年供電量為1000萬KVN,基本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漁薪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境內共有漁薪河、灰埠頭、楊家場、天門街、鄭家灘5個小集鎮。漁薪河在民國時期為天(門)西古鎮,位於天門河南北兩岸,街道為寬6米,總長780米的石板路。新中國建立後,集鎮區範圍逐漸擴大。1980年,集鎮面積1.21平方公里。設商業網點100家,工廠學校、機關等單位60餘家,居民749戶,人口12300人。1983年,將主街道北移至人民大道,並逐步實施路面硬化和“亮、綠、美”工程,大規模地進行城鎮建設。到2003年,新型集鎮區面積擴大到5.73平方公里。其中,集鎮商業、工業、文化中心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共興建人民大道、大橋路、武聖一路、武聖二路、武聖三路、解放大道6條主街,全長5765米,街面水泥路面寬20~32米。改建和新建小區道路12條,長12835米。建下水道11條,長3705米。集鎮呈“卅”字型發展,街道縱橫交錯、車水馬龍。集鎮區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夜晚燈火通明,交相輝映,瀰漫著小城鎮現代化氣息。

人才輩出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鎮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後繼有人。清末進士沈澤出,民國初年曾任總統府銓舒部參事。著名電影劇作家李洪辛,從1938年至1982年,先後創作《保衛盧溝橋》《南昌起義》等電影文學劇本幾十部,其中大多數劇本均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吳禮義,是中國80年代被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導師。開國將領陳華堂,“西海平寇、淮海建功、赴湯蹈火,所向披靡”,17年的戌馬生涯5次負傷,9次受獎,榮膺“常勝師長”盛名。1958~2003年間,漁薪籍在外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其中擔任黨政軍縣團(團)級以口領導幹部107人,具有中高職稱的科技人員、學者、教育家、藝術家500多人,獲碩士學位的228人,獲博士學位的63人,在國外留學生和在國外工作的35人,當代知名編輯有原《湖北日報》社主任編輯程平《解放軍報》副主編吳順祥,高科技人員有河南省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董孝元,河南省駐馬店畜牧獸醫總站高級畜牧師李洪文,西安飛機制設計研究所所長,國家工程院院士李鴻毅,中國電子工業部第54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楊運鴻。著名教授有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微分專家魏軍成。在國外的有知名澳籍華人邊曉等。

民風

漁薪人民自古淳樸、勤勞、節儉、機智、頑強,注重禮節。新中國建立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發展,社會風氣和民間習俗發生不斷變化。人們的陳規陋習逐漸革除,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道德、講奉獻、遵紀守法的新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特別是進入90年代後,黨風和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好人好事不斷湧現。

教育文藝

漁薪鎮漁薪鎮
漁薪鎮教育發達,文藝繁榮。新中國建立前,本鎮教育條件極差,廣大平民的文化程度非常低。新中國建立後,教育事業發展很快。2003年,鎮內辦有各類學校31所。其中普通高級中學1所,普通初級中學4所,國小18所,幼稚園(學齡前教育班)8所。1951~2003年,全鎮累計國小畢業生62435人,國中畢業生28944人,高中畢業生18948人,考入全國各大中專院校11782人。新中國建立前,鎮內只有私人經營的幾家茶館,間或請人評書、演唱皮影和花鼓,民間的採蓮船玩龍燈獅子活動偶爾在春節出現。新中國建立後,中共漁薪鎮委、鎮人民政府組織各類民眾文藝團體20多個,修建劇場,成立電影放映隊,建立廣播電視站,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民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漁薪花鼓劇團建立9年,演出傳統花鼓戲和創作現代戲、小品歌舞40餘部,在本地和周邊縣市演出近千場,唱紅了荊楚大地。

漁薪高級中學介紹
天門市漁薪高級中學位於省道荷沙公路、市道佛蔣公路的交匯重鎮漁薪,西望青山,北臨柘江,這裡交通便利,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宜人,文化底蘊豐厚。學校始建於1947年11月,當時校名為“天門縣私立柘江初級中學”,解放後,曾更名為“天門縣第一初級中學”、“天門二中”,1958年開辦高中,是一所向高等院校培養合格新生的全日制高中,至今已有60年的辦學歷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全體教職員工近十年的奮鬥,如今的漁薪高中,高樓林立,錯落有致,綠草如茵,花木掩映;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離,布局合理;花壇景點、雕塑亭閣,點綴其間;文化廣場,健身器材,是師生修身養性的好去處;白天,鮮花馨香撲鼻,晚上,華燈燦爛迷人……

學校分南北兩院,2004年,新增東區校園,整個校園面積近92400平方米,固定資產2200萬元,教學樓、科技

漁薪鎮漁薪鎮
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學生澡堂、教工單元、辦公大樓總計18棟,建築總面積達3363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約21030平方米。學校主要設施有:普通教室50間,理化生實驗室4間,語音室、信息技術專用教室4間,音樂、美術、勞技、書法等專用教室4間。學校有運動場一個,內含400m環形跑道和標準的足球場,排球場2個,籃球場5個,桌球台10個,戶外健身器材多套。學校常年訂閱各種報刊120餘種,圖書室藏書75000餘冊,閱覽室100平方米,辦公樓1000平方米,學生公寓3300個床位,共9400平方米;兩層樓的學生食堂約3200平方米,可容納2500名學生同時進餐;醫務室60平方米,各班配有閉路電視和有線廣播,電教儀器、理化生儀器、體、音、美、勞器材設備一應俱全,遠程教育網、校園區域網路聯接所有教室和教師辦公室。

學校現有教學班49個,在校學生4200餘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政治素質高,科技含量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在職教師中,學歷達標率90%,高級教師占22%,研究生畢業或在讀的6人,全國勞模2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省優秀教師(含省模範班主任)14人,省骨幹教師3人,市骨幹教師32人,受市級獎勵和表彰的教師共134人次,48人次在省市級教學論文評選和優質課競賽中獲獎和奪魁。學校現有國家級學科教學學會會員8人,省級學科教學學會會員22人,近幾年來,學校總有43位教師主編或參加省、市《高中複習》資料的編寫工作,共有150餘篇教學論文和教研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表,其中獲獎40餘篇。漁薪高級中學建校60年來,共培養了6萬餘名初、高中生,為各級各類高校輸送合格新生12000餘名,其中500多人已成為博士後、博士、碩士和留學生。少將2名,湧現出了一大批在國防、科研、工業、農業、教育、衛生、金融、文化、宣傳等戰線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衛生

新中國建立前,本地缺醫少藥,天花霍亂瘧疾血吸蟲等急性傳染病時有發生,瘟疫多次流行,人民痛苦不堪。新中國建立後,鎮內先後建起了醫療診所、中心醫院、血防醫院、村衛生室,引進各種先進醫療設備,大力培訓各級醫護人員,廣泛開展民眾性的疾病防治,婦女、兒童保健工作不斷加強。天花已經絕跡,霍亂、頭癬、梅毒、血吸蟲等疾病基本消滅。麻疹流腦乙腦傷寒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計畫生育工作的開展,降低了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提高了人口的素質。全民健康活動的開展,增強了人民的體質。1995年以來,經常開展體育比賽活動,年年被評為全市先進單位。

湖北知名鄉鎮(一)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是中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區,也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下面的詞將會對湖北知名的部分鄉鎮作詳細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