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市鎮

皂市鎮

皂市鎮位於湖北省天門市東北部,與應城、京山、漢川三市(縣)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全鎮國土面積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萬畝,總人口7.5萬人,轄3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是湖北省100家重點改革試點鄉鎮和國家級重點鎮。

基本信息

湖北省天門市皂市鎮

皂市鎮位於湖北省天門市東北部,與應城京山漢川三市(縣)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全鎮國土面積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萬畝,總人口7.5萬人,轄3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是湖北省100家重點改革試點鄉鎮和國家級重點鎮。

概述

皂市鎮皂市鎮風景
鎮名:皂市鎮。
美稱:天門的北大門。
區位:地處江漢平原大洪山區的結合部,位於天門市東北部,與應城、京山、漢川市交界。
交通:漢宜(漢口至宜昌)、分當(漢川分水至當陽)、皂毛(皂市至仙桃毛咀)3條省線公路主幹線交匯於此。長荊鐵路穿境而過,並在此建站通車,火車站通站公路於2006年底完工,實現了客貨雙通。皂市河直達漢江,大小船舶直航武漢。正在建設之中的兩條高速公路(武荊、隨岳)將在皂市形成“十字”交叉。
人口:7.5萬。
郵政編碼:431703。
電話區號:0728。

行政區劃

皂市區位優勢獨特。皂市是湖北省公路交通樞紐之一。漢宜、分當、皂毛3條省線公路主幹線交匯於此,長荊鐵路過境皂市10.49公里,沿途經過9個村,建有二級客貨站,已於2004年開始貨物營運。投資56億元的武荊高速公路全長183公里,天門段全長18.9公里,過境皂市14.2公里,經過11個村。皂市河依鎮淌流直接漢水,大小船舶直航武漢。鎮區公路四通八達。

資源優勢

皂市鎮皂市鎮
皂市有豐富的物質資源。皂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境內土地肥沃,水域寬廣,排灌便暢,物產豐富。糧棉油連年穩產高產,糧食總產獲得全省百強鄉鎮稱號,水利設施完善,山水優質得到開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合理。按照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企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建起了萬畝優勢西瓜基地,萬畝蜜桃基地,萬畝特種水產品養殖基地,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形成了水產、林果、優質稻三大支柱產業。打工經濟是皂市的一大支柱產業,目前在外務工人員約5000人,每年直接為豐山帶來3000萬元左右的收入。鄉鎮骨幹企業有採石、建材、加工、運輸等,家俱製造業是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木材加工、銷售點。

全鎮以農業種植為主,在確保沿河大畈種糧面積的基礎上,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以早蜜桃為主導產業,帶動柑桔、茶葉、杏、李、養魚生產。鎮內開發基地面積11000畝,全鎮早蜜桃種植面積達9000畝,茶葉700畝,精養魚池600畝,其它面積700畝,形成了“山間茶葉、河邊蔬菜、崗上桃果、池中魚鱉、畈上稻麥”的農業生產格局。

基礎設施

皂市的基礎設施完善。鎮內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現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一座。日產4萬噸自來水廠3座,無線發射台3座,寬頻網建設齊全,程控電話容量8萬門。鎮內工業區、商貿區、居民小區、旅遊小區等布局合理,城區公路寬敞明淨,綠化帶環繞其中。

科教文衛

皂市鎮皂市鎮國小生
皂市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皂市在歷史上曾歷經過重大的軍事戰役和革命鬥爭。東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的義軍曾在此活動;明末李自成七克皂市;1853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在此大敗清兵;1890年皂市人民火燒“洋堂”;1925年,以王慎武為首的建立了我黨第一個地下黨支部;1930年冬,賀龍、段德昌將軍率部攻克皂市,取得了文墩大捷,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7年12月,黨派陶鑄同志在皂市創建了“書報合作社”,開辦幹部培訓班;1938年,鄂中特委在皂市建立,擔負著指導鄂中各縣的抗日重任。

經濟發展

皂市的工業基礎雄厚。皂市工業布局合理,工業實力雄厚。現有國家大型企業中石化集團第三機械廠、市屬企業沙隆達、五華建材公司、天門陽光集團和鄉鎮企業40多家,涉及機械、電子、服裝、化工、建材等多種行業,造紙、塑膠、製革、糧食加工形成了一定規模,擁有“百草枯”除草劑、“五華”水泥、“陸羽”礦泉水、“風城”皮鞋等一批國家部優省優產品,產品遠銷海內外。

旅遊景點

皂市鎮皂市鎮
皂市文化歷史悠久。皂市古為風國地,相傳黃帝在此看中美麗的風后,便在這裡建都,號風國。至今五華山上還留有風城的遺址。又傳春秋時期,伏羲後裔須句氏曾在此避難,現仍留有“羲農殿”遺址和“須句氏舊部”及“風后先型、羲皇古都”的石刻碑文。鎮內白龍古寺歷史悠久。傳說當年因白龍引水有功,造福五華,承百隆崇拜,奉為神靈,至南朝竟陵王肖子良始建佛寺,以白龍寺為寺名。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前後兩殿。殿內三尊大佛、三尊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32尊佛像,造型古樸,神態典雅,靈光栩栩,金輝熠熠,紅牆碧瓦的白龍寺靈態萬千,氣勢非凡。山南麓有明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故居——隱秀軒。蘇家山上有鍾惺墓。鎮南有奴隸社會的城堡——笑城遺址。鎮北有趙家嶺古墓、龍王嶺古墓群。
皂市鎮皂市鎮白龍寺
白龍寺

天門皂市有五華山白龍寺建其上,傳為南齊武帝蕭賾次子竟陵王蕭子良所建,唐朝鄂國公尉遲恭主持重建,明代重修,清代增修殿閣。該寺建築宏偉,規模巨大。殿閣樓亭,重迭櫛比,曾有“棟盈穹窿撐住霄漢,丹碧輝煌晃耀日月”的描繪。明代文學家李濂有詩云:“白龍寺倚五華山,寺下長汀抱楚關,上界藤蘿低日月,暮天鐘磬送潺湲。”後失修。日軍侵占皂市時,用兩輛汽車系鐵鏈拉柱,妄圖拉塌白龍寺,但不成。從1973年起,湖北省文化部門先後四次撥款對白龍寺進行修繕。復原後的大殿和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皆為重檐歇山頂式。殿內立柱28根,殿中間的4根立柱圍達1.89米。整個建築富有民族風格。寺院裡存有明、清以來的石刻碑5通,碑額與龜趺花紋精細,文字工整。特別是其中明崇禎時所刻《奉道縣禁碑》最為珍貴。1981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白龍寺為全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省石門縣皂市鎮

皂市鎮石門縣皂市鎮
皂市鎮位於石門縣中部地區,距石門縣城18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20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8000多戶,2.4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0.9平方公里,是市級重點鎮和市級文明衛生鎮,被譽為石門的衛星鎮、縣城的後花園。

皂市物產富饒,盛產桔橙,種植桔橙1.75萬畝,年產量超過2.5萬噸,遠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入選十一屆亞運會指定水果。國家農業部定點水果市場——皂市柑桔批發市場座落在集鎮之內。石坪的蘿蔔、陽泉的蘑菇、白沙渡的土布、小麻花……這些極富地方特色的產品,曾一度享譽大江南北。

皂市鎮是古文化之鄉,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爾洞和殷商新石器時代遺址及西漢古墓群。燕爾洞內發現出土了大量的中國犀、劍齒象牙化石等人類伴生的動物化石標本。集鎮南500米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距今有7000餘年歷史,早於西安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全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之一。

皂市鎮皂市鎮風景
皂市鎮老河街是渫水流域保存完好的古街之一,全長800餘米,有土木結構店鋪100多家,民國前為石門縣城通往鄂西的水陸交通要衝,商賈雲集,盛極一時。距集鎮1公里處,是投資近40億元的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皂市水庫大壩所在地。壩後高峽平湖,山水相擁,被譽為“武陵洞庭”、“人間瑤池”,是我市唯一的一處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勝地。

皂市鎮民俗風情引人注目,土家族人民長期居住此地,其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極富鮮明的民族特色。廣為流傳的有“七里公王”、“跳喪”、“哭嫁”、“趕廟會”、“還儺願”、“矛古期”、“擺手舞”、“六月六曬衣節”等。

皂市鎮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遊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加之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址,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將吸引八方遊客客到皂市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裡的古文明也將隨著旅遊業的繁榮而發揚光大。

皂市鎮的旅遊前景
皂市鎮距縣城僅17公里,未來的皂市水庫大壩修建於此。皂市水庫面積54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面的10倍,是湘西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庫中有大小鳥嶼上百個。在大壩下的十家坪商代遺址--燕爾洞之後,還有更多的美麗景點:雄偉壯觀的大壩,飛流直下的人工瀑布,高峽出平湖,青山映碧水,清風徐來,心曠神怡。遊客可乘車環湖在新改線的石清公路,品嘗著湖光山色,不知不覺中已來到了壺瓶山;亦可泛舟北上,去熱水溪沐浴大自然的溫泉。登上湖中小島,遠離城市的喧譁,人群的擁擠,在寧靜中放鬆身心,返璞歸真。

產業概況

皂市鎮柑桔
皂市鎮現有柑桔種植面積1.7萬畝(其中掛果受益1.5萬畝),分布在32個村,年產蜜桔棚柑臍橙等各類柑桔果品1.5萬噸,2001年柑桔鮮果收入900萬元,全鎮2.8萬農業人口人均占有柑桔收入320元,柑桔已成為皂市鎮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門路。皂市鎮柑桔種植類型以早熟、特早熟蜜桔為主,占種植總面積的80%,品種有宮川、興津、市文等。

皂市鎮政府注重柑桔品,依靠科技進步,調整柑桔品種結構,促使柑桔品質提高,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皂市鎮近三年實行“密改稀”3000畝,“高改換頭”2000畝,新擴優良品種植面積4000畝,並且建立了六大柑桔科學種植示範園:白沙渡精品園、劉家棚“密改稀”示範園、岩灣品種改良示範園、三台無公害示範園、林家崗母本示範園、百丈坑地面覆蓋示範園。近期規劃建立精品園10個,3000畝,實現路、水、電“三通”,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的規程要求,生產出無公害的有機柑桔,打入歐美市場。

湖北知名鄉鎮(一)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是中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區,也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下面的詞將會對湖北知名的部分鄉鎮作詳細介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