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地理位置
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現已劃歸禹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使用
)坐落在潁河南岸、古鈞台下,是辦學歷史悠久的中原名校,許昌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新校區西區高中)學校坐落在振興路東側、南鄰儉學路,東依湖濱路,潁河南岸,是禹州市市委市政府重點建設工程,是為了解決因城市化進程加快出現的城區常住人口增多、生源快速增長,按照省示範性高中標準投資建設的一所普通高級中學。 ,新校區占地345畝,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71435平方米,水體面積1614平方米,共13 棟單體建築,規模為3級150個教學班,可容納9000人左右
校領導
學校領導班子8人,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四人獲得中學高級職稱。
校長:溫明建
黨委書記:樊國順
黨委副書記:劉銀榮
副校長:韓軍業 王華偉 王志剛 羅宏欽
紀委書記:程秀紅
師資
【老校區】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25人,專任教師208人,教師合格率100%。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2人,一級教師71人;全國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省級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勞動模範達60人之多,包括國家級、省級以上的優秀教師6人,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5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3人。
【新校區西區高中】學校現有標準化教學班130個,在校生達到9170餘人,教職工56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60人,一級教師185人。教師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1人。
校長寄語
風雨兼程六十載 ,勇立潮頭競風流。數十載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與現代創新教育理念的有機融合,為禹州市一高創造了一個有一個輝煌,也鑄就了一高教育強國的偉大精神。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財富,也是創造美好未來的精神源泉。根深葉茂花正紅,香溢四海春潮湧。我們要以成功創建市級示範性高中為起點,信心百倍,豪情萬丈地去迎接新的挑戰,譜寫更加激越昂揚的詩篇。 (此文為原文實錄,請勿改動)
學校成績
60餘年來,一代代師生胸懷“教育強國”的理想,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強不息,激流弄潮,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為了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全體教師在劉志剛校長的帶領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辦學宗旨和“和諧辦名校,創新謀發展”的辦學思路,高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大旗,堅定不移地走素質教育之路,連年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學校先後榮獲上級部門嘉獎100多次,是團中央、農業部、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的“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全國體育衛生先進集體”,是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河南省“體育衛生先進單位”、許昌市“文明單位”、許昌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禹州市園林單位”等。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張天寶同志曾到校視察,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學校本著創建名校的目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過硬的教師隊伍,建設優質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2006年8月,該校被評為“許昌市示範性高中”。2006年,被中央教科所譽為“德育實驗先進學校”。
十年來,有23名學生進入北大、清華殿堂,30餘名學生考入中科大、人大,上二本線的人數呈直線上升。僅2005年,就有7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2006年進二本線人數淨增80餘人,列許昌市提高率第一。2007年再創佳績,有760名學生進入本科線,較06年增長45%。2009聯考中龐博同學奪得河南省理科狀元,2016聯考中楊瑞嶙610分、遠鵬596分、李一果583分分別獲得禹州市文科第2名、5名、9名,平均每年有30多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競賽中獲獎,還有60多個學生考入體育、藝術類院校。
2015年聯考,作為一名在讀高二學生,我校15歲的 張淑喆不僅在2015年聯考中取得了651分的好成績。還通過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層層筆試、面試,最終收穫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學院創新試點班伸出的“橄欖枝”。
中國科技大學擁有全國唯一的少年學院,培養過一大批頗有天賦的少年才俊。2015年招生條件為年齡在1998年1月1日以後出生、學習成績優秀、創新潛力突出的高二(含)以下學生。考入中科大少年學院的許昌籍學生,僅張淑喆一人。
2015年,第十一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落幕我校學生榮獲金獎。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發明協會主辦,國家教育部協辦的第十一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頒獎典禮近日在廣州落下帷幕,我校羅翱天同學的作品發明“五級加速電磁炮”榮獲金獎,這也是河南省高中組唯一入選並獲得最高獎項的作品。
學校每年有4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通過強化師德和業務素質建設,208位專任教師,人人求創新,個個求發展,形成了一支教研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素質精良、能打硬仗的創新型教師團隊。
學校設施
學校各種設施命名強調“和”的思想:九思樓(綜合辦公樓),和仁樓、和智樓、和勇樓(教學樓),和藝樓(藝術樓),和真樓(實驗樓),和惠樓(服務樓),明德居、明義居、明信居(男生宿舍樓),知淑居、知禮居、知雅居(女生宿舍樓),知味園、知恩園(餐廳樓),陶然居(教師宿舍樓),英姿園、宏毅園、天健館(三個運動場),桃李苑、芳菲苑、凝慧苑(草坪),致遠湖、觀心湖(水系名),行知路、鯤鵬路、博文路、憫農路和陶然路(校內道路名) 。
1985年以前,禹州市一高辦學條件很差,全校共有三層教學樓一棟,32個教室,總面積3436平方米;三層實驗樓一棟,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共6個,面積共1137平方米,學生宿舍是解放前建的三座兩層磚本結構樓房,學生食1978年恢復建校所建的機瓦房315平方米,教師住宅除79年建造的336平方米機瓦房和1985年建的840平方米臨街二層樓外,均為六七十年代建的老式房,其中多數已破舊不堪,當時學校除教學樓、實驗樓能滿足辦學需要外,其餘設施均嚴重缺乏,學生宿舍、教師住宅急需拆舊換新,但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地方財政實力不足,況又百業等舉,無力投資改善辦學條件,因此,學校也只有在現有條件下,修修補補,堅持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行。
1986年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狀況的好轉,一高改善辦學條件的工作步伐逐漸加快。1986年,一高投資18萬元建成了圖書樓一座,建築面積達1146平方米,解決了學校書籍存放、借閱問題。
1989年,學校組織教職工集資22萬元,建起臨街二層家屬樓一座,建築面積達1800平方米,解決了18戶教職工住宿問題,使教職工住房緊張的狀況初步得到緩解。
1993年,學校集資100萬元,建起一座五層高的高標準住宅樓,40戶教職工住上了單元樓房。
1994、1996兩年,學校共投資150萬元,建成了學生公寓樓兩座,建築面積達5210平方米,1600多名學生告別了危舊房屋。
1998年,學校再次集資140萬元,建成六層教職工住宅樓一座,又改善了40戶教職工的住宿條件。目前,市一高樓房鱗次櫛比,交相輝映,學校總建築面積達2688平方米,為了實現現代化辦公教學條件,1994年,學校投資七萬多元安裝了內部程控電話,校內電話四通八達。1998年,學校又投資建立衛星信號接收站,安裝閉路電視一套,可隨時進行電視教學。1998年,學校投資27萬地,建起了微機室,開設了微機課、放象機、VCD、收錄機、投影儀等都按標準進行配備,基本上實現了教學工作現代化。學校1998年投資24萬元安裝了電視監控系統,可同時對32個教室進行監控,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監督。
近年來,學校在原址基礎上合理規劃,最佳化設計,改造了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公寓樓,新建了辦公樓、多功能禮堂等,硬化、彩化了地面,擴大了綠地面積,建成了建築設施齊全、綠樹成蔭、鮮花飄香的精品校園。學校又徹底改造了運動場地,建成了標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體育器材已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同時,又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改造並新建了理化生實驗室,實驗室已達國家二類標準。又更新了電化教育設施,現建成兩個教師電腦備課室,兩個大型學生計算機教室,兩個多媒體階梯教室,完成了校園網路建設,開通了遠程教育網。為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求,學校加大了對圖書資料的投資力度,該校圖書館藏書20萬冊,其中電子圖書5.6萬冊,報紙雜誌112種。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為學生成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辦學條件的改善,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教學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辦學效益。
然而,由於學校占地面積只有57畝,周圍為居民區、文物保護單位等,擴大校園難度很大,校園內建築已非常擁擠,無法再新建教學、學生宿舍、教師住宅均已明顯不足,在此情況下發展高中教育又刻不容緩,如何解決生均占地面積不足和生均建築面積不足,擴大招生規模,已成為當務之急。
2016年8月整體搬遷至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西區高中),市一高、市二高師生將整體搬遷至西區高中校區。
學校現有標準化教學班130個,在校生達到9170餘人,教職工56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60人,一級教師185人。教師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1人。建成後的學校占地面積共345畝,是原來一高二高面積總和的三倍,建築面積共17萬平方米,綠地面積達71435平方米,水體面積1614平方米,校園環境和各項設施均按照省級示範性高中的標準建設,是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理想場所。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發展、學生的健康成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下大力氣,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校園內設立宣傳欄,懸掛校訓、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牌,激勵學生奮發圖強,尚德崇道。每個年級輪流辦板報,開通“校園之聲”廣播,宣傳人生理想、講述名人成才故事、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介紹學習經驗方法等。該校還辦有禹州市普通高中唯一的一份《晨光》校報,半月一期,定時出版。該報除了介紹學校新聞、教學經驗外,還為培養學生文學創作興趣搭建了廣闊的平台。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學校成立了文藝團,定期表演文藝節目;在周末播放電影,使學生緊張的心理得到放鬆。學校還定期組織書畫比賽和各種類型的體育比賽,陶冶學生的情操,鍛鍊了學生的體質,增進了他們的友誼。在學術交流上,學校讓教師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把名師請進來,為師生指點迷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啟迪和文化的薰陶,使整個學校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師資隊伍
禹州市一高1978年恢復建校時,學校本科學歷教師不多,當時到一高任教者多為文革前禹縣高中教師,他們雖任高中教師多年,但其中大學專科、中師甚至高中學歷者不少,達不到高中教師必須具備本科學歷的要求。80年代初,招生制度改革以後入校的大學畢業生畢業,但因本科生回禹者甚少;專科師範生已炙手可熱,一批專科師範生相繼進入一高,甚至中師生也有部分進入。為了提高任課教師業務水平,學校採取措施,支持鼓勵教師進修,經過努力,數名教師取得本科學歷,但多數學歷不合格者仍未取得合格學歷。到1985年,全校67名任課教師,除任教20年以上免於要求取得本科學歷外,僅中青年教師就有25人學歷不達標。非任課教師中,學歷在不達標者比例更大。
1985年,國家教委“關於在3—5年內,通過統一考試,使絕大多數教師達到所規定的學歷標準”的檔案下達,學校立即組織傳達。在當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尚未組織培訓的情況下,學校鼓勵教師自學,並在校內組織培訓。
1988年是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的第一年,學校派出教師赴鄭州、開封、信陽參加培訓,並組織其它教師在校學習。由於學校重視,教師努力,1990年,學校曾被評為許昌市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先進單位。到1991年,教師中已有21人68科合格,8人拿到了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
1992年是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的最後一年,由於1985年以後,本科師範生不能滿足需要,仍有部分專科師範生陸續進入一高,“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工作量仍然很大,學校組織所有學歷不達標教師參加高中教師合格證書培訓,使該校中青年教師當年全部取得高中教師合格證書。根據統計,1988至1992年間全校共有29名學歷不合格教師通過考試,取得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從而提高了業務水平。
1993年,國家教委規定,凡1952年以後出生的高中教師,必須取得合格學歷,學歷不合格者不得晉升職稱;而1988至1992年取得合格證書的教師中,不少人是1952年以後出生,因此,必須取得本科文憑。1993年以後,學校凡不合格學歷的教師在取得專業合格證書以後,又紛紛參加函授、衛電、自學考試、離職學習等,學校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各種方便,並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每年都有部分教師取得合格學歷,1993至2000年,學校共有26名教師獲本科文憑,教師學歷合格率逐步提高,學校任課教師合格率達到86%以上。
學校在鼓勵教師取得專業合格證書和合格學歷的同時,還利用其它各種形式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學校組織在職教師到外地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和培訓,派出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學校先後和北京、山東文登、湖北天門、黃崗、陝西及本省臨潁等二十幾所高中建立了教學業務關係,每年外出參觀學習、培訓、參加學術會議的教師都在50至60人左右,使教師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業務水平。
由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每年都有不少教師在職稱評定工作中晉升高一級技術職務,到2000年,學校高級教師達33人,其中4名特級教師,中學一級教師達45人;許昌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禹州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三十多人。學校形成了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合理,高級別教師眾多的強大的師資陣容。
學校現有標準化教學班130個,在校生達到9170餘人,教職工56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60人,一級教師185人。教師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1人。
學校歷史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1949.10—1966.5)
(一)黨務組織
1949年6月,中共禹縣中學校支部委員會建立。1953年7月撤銷中共禹縣中學校支部委員會;建立中共禹縣第一中學支部委員會。1962年,撤銷中共禹縣第一中學支部委員會,建立中共禹縣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65年5月,共有黨員13人。
1、中共禹縣中學校支部委員會(1949—1953.7)
書記張耀華(1949.10—1953.7)
2、中共禹縣第一中學支部委員會(1953.7—1962.8)
書記劉子藩(1953.7—1955.8)
陳鐵錚(1955.8—1956.8)
鹿維增(1956.8—1957.8)
張介民(1957.8—1960.8)
李少先(1960.8—1962.8)
李少先(副書記) (1957.8—1960.8)
3、中共禹縣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62.8—1966.5)
書記 李少先(1962.8—1964.8)
王國喜(1964.8—1966.5)
(二)行政組織
1953年7月,禹縣中學校更名為禹縣第一中學。1962年8月,禹縣第一中學又更名為禹縣高級中學。學校行政領導一直為校長,內設教導處、總務處。1956年8月至1957年8月鹿維增主持學校行政工作。1964年8月至1965年5月,王國喜主持學校行政工作。1966年5月,禹縣高級中學共有學生600人。
1、禹縣中學校(1949.10—1953.7)
校長 劉書丹(1949.10—1953.7)
副校長 姚肇平(1949.10—1953.7)
2、禹縣第一中學(1953.7—1962.8)
校長 陳鐵錚(1953.7—1956.8)
(缺職)(1956.8—1957.8)
副校長 劉子藩(1953.7—1955.8)
劉憶楨(1955.8—1956.8)
鹿維增(1956.8—1957.8)
3、禹縣高級中學(1962.8—1966.5)
校長 李少先(1962.8—1964.8)
1964年8月至1966年5月期間,學校行政工作由副校長王國喜主持。
副校長 王國喜(1964.8—1966.5)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5—1976.10)
(一)黨務組織
文化大革命時期,禹縣高級中學黨支部受到衝擊,黨的組織陷於癱瘓。1968年7月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 學校黨支部停止活動。·
中共禹縣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66.5—1968.7)
書記 王國喜(1966.5—1968.7)
(二)行政組織
1968年7月學校革命委會成立,成為學校新的領導機構,1969年2月解散,革委會也隨之解散。
1、禹縣高級中學(1966.5—1968.7)
校長 (缺職)(1966.5—1968.7)
副校長 王國喜(1966.5—1968.7)
張國棟(1966.5—1968.7)
2、禹縣高級中學革命委員會(1968.7—1969.2)
主 任 梁之楨(1968.7—1969.2)
副主任 谷天旺(1968.7—1969.2)
董金木(1968.7—1969.2)
改革開放時期
(1976.10—1997.12)
(一)黨的組織
1978年9月,中共到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重新建立。1983年9月,撤銷中共禹縣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建立中共禹縣第一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88年8月,撤銷中共禹縣第一高級中學委員會,建立中共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77年10月至1997年12月,學校黨支部的工作有蘇海洲主持。至1997年12月,學校共有黨員56人。
1、中共禹縣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78.8—1983.9)
書 記 賈一民(1978.8—1983.9)
副書記 尹建章(1978.8—1979.11)
張國棟(1978.8—1980.9)
劉風鳴(1982.2—1983.9)
趙志公(回,1982.2—1983.9)
2、中共禹縣第一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83.9—1988.8)
書記 賈一民(1983.9—1984.6)
李華卿(1984.6—1985.12)
安普洲(1985.12—1988.8)
副書記 劉風鳴(1983.9—1985.8)
趙志公(回,1983.9—1984.6)
蘇海洲(1987.8—1988.8)
3、中共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支部委員會(1988.8—1997.12)
書記 安普洲(1988.8—1997.10)
(缺職)(1997.10—1997.12)
副書記 蘇海洲(1988.8—1997.12)
(二)行政組織
1978年8月,禹縣高級中學恢復。1983年9月,學校更名為禹縣第一高級中學。1988年8月,學校又更名為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恢復辦學初期,學校內設機構有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1991年3月增設保衛科,1992年增設政教處。學校始終堅持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放在第一位,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適應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共產主義的理想,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使之成為四化建設的一代新人。1995年以來,學校先後投資建起了微機教室、語音室、閉路電視系統、120門程電話、教學管理電視監控,使學校初步實現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和管理現代化。1984年6月到1985年9月學校校長調離後,由副校長楊富欣主持學校行政工作。1997年12月,學校教職工有140人,在校學生2200人。
1、禹縣高級中學(1978.8—1983.9)
校 長 (缺 職)(1978.8—1980.4)
賈一民(1980.4—1982.9)
趙志公(回,1982.9—1983.9)
副校長 趙志公(回,1980.4—1982.9)
劉風鳴(1982.2—1983.9)
2、禹縣第一高級中學(1983.9—1988.8)
校 長 趙志公(回,1983.9—1984.6)
(缺職)(1984.6—1985.9)
安普洲(1985.9—1987.8)
蘇海洲(1987.8—1988.8)
副校長 劉風鳴(1983.9—1985.8)
楊富欣(1983.9—1985.9)
安普洲(1985.4—1985.9)
蘇海洲(1985.9—1987.8)
郭興國(1985.98—1988.8)
王中義(1987.8—1988.8)
2、 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1988.8—1997.12)
校 長 蘇海洲(1988.8—1997.12)
副校長 郭興國(1988.8—1989.9)
王中義(1988.8—1989.4)
史贊富(1989.9—1996.7)
李國威(1989.9—1997.12)
賈文柱(1997.10—2003.12)
王華偉(1997.10—1997.12)
現代時期:
2016年8月遷至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新校區(西區高中)。
課程設定
1978年恢復建校後,78年、79年兩年招收兩年制學生,1980年以後均為三年制。
1978年恢復建校以來,按照規定開設有政治、語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藝術(音樂、美術)。九十年代後期,電子計算機逐漸普及,該校開設了電腦課。1986年起該校開設軍訓課。其它綜合實踐活動有勞動、社會實踐課、社會服務,一般根據情況分散安排。
教學工作
1985年以來,學校始終把教學工作做為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圍繞教學安排各項工作,在一切為教學一線服務的原則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均向教學傾斜,在努力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新生和為當地經濟建設培訓更多合格人才的目標下,不斷進行教學工作的改革。
1、抓好常規教學的五個環節:
(1)備課 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鑽研教材,寫好教案。教案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體現雙基能力的培養,教學步驟合理,重點、難點的處理,實驗教具使用、板書設計得當。教師無教案不允許上課。
(2)上課 力求做到重點突出,精講精煉,提示規律,防止單純的知識灌輸,努力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課堂組織嚴密,方法靈活多變,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有趣、板書規範,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3)、輔導 加強各學科的答疑輔導,做到平時教學內容逐章落實,隨時查漏補缺。根據差別,因材實教,培養尖子,促進中差生轉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作業 作業精當,目的明確,批改認真,作業批改每次不少於三分之一。
(5)考試 範圍和難度以大綱為準,以現行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主要考試雙基掌握情況和學生智慧型發展情況,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卷中所占比例為記憶部分占百分之二十,簡易套用占百分之三十,分析占百分之二十,綜合占百分之十五。
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各學科組建課外活動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畫,長期堅持活動,有目的、有計畫地培養學科尖子。由於第二課堂的長期開展,激發了學生興趣,單科尖子大量湧現,1996年,學生董冠軍在聯考中以政治900分的成績名列河南省單科第一名。學生單科分數的提高,促進了總成績的提高。
3、大力推廣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985年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出現,學校投資購置了大量投影儀,錄音機、VCD機,還購置了一台攝相機,安裝了閉路電視,在此基礎上,教師人人掌握了各種現代化教學儀器的使用,加快了課堂節奏,提高了課堂時間利用率,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4、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管理
1985年以後,學校實行了年級組織負責制,各年級對教師的聘任、課程的安排、教師的管理等工作負責。1991年以後,學校在此基礎上實行校領導包年級制度,每名校領導分包一個年級,協助年級組長加強教學管理。90年代後期,學校派出三名副主任分管三個年級教學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領導。
教學研究工作
1985年以來,學校把教學研究作為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鼓勵督促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 堅持集體備課制度
同一年級同一學科教師建立備課組,由老教師任備課組長,實行集體備課,共同探討研究,取長補短。
2、 聽課制度
每一名教師每周聽課兩節以上,校領導每人每周聽課兩節以上,處室每周一節以上,聽課有記錄、有評價、有建議,學校每月檢查聽課記錄。
3、示範課制度
學校第學期組織老教師上示範劉要,為中青年教師引路,儘快提高他們的課堂藝術。
4、公開課觀摩課制度
學校每學期均有計畫地舉行公開課觀摩課,每周安排1—2名青年教師講課,組織教師觀摩,廣泛開展評教活動。
5、優質課競賽制度
學校每年舉行中青年教師優質課大獎賽,在各教研組備課、試講、選拔的基礎上,組織優質課評選活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素質、教學效果幾個方面做出評價,作為教師評先、晉職的重要條件之一。
6、課題研究、論文撰寫
學校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撰寫論文,90年代以來,該校教師在省級以上發表和在許昌市獲獎論文達180多篇,編寫出版教學輔助讀物二十多本,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
1985年以來,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在政治思想、法紀意識、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
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學校成立了德育領導組,設立了德育處。
學校先後請老山前線英雄和愛國擁軍模範趙趁妮來校為學生作報告;請許昌市、禹州市領導來校做形勢報告,聽專家關於理想、情操的報告錄音並利用舉辦黨的積極分子學習班、升旗儀式、廣播、黑板報、閱報欄、看健康向上的好電影等方式,不斷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廣大青年學生擁護改革開放、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自覺維護安定團結。
學校重視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根據需要學習的法律內容多、範圍大的特點,學校由政治教師編寫教材並任教。學校編寫普法教育資料17課,每課約1500字,印發給了每一個學生,確保做到把法制教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做到教學有計畫,學校有教材,任課有教師,課時有保證,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此外,學校平均每個季度舉辦一次全校性的法制教育活動,如組織全體學生師生參加司法局和教育系統法考試,組織學生觀看普法知識展覽,請三監獄組織犯人以身說法,每年九月份,學校對新生進行軍事訓練,期間進行法制教育報告會。平時,每班版報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活動,課外活動時間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節目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由於學校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成績突出,為教育教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在“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中,學校兩次榮獲許昌市“普法依法治市”先進單位殊榮。
學校重視對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五講四美、明禮誠信、扶危濟困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90年初期,城關一中學生賈會凡患白血病,全校師生踴躍捐款並走上街頭為賈會凡募捐;1995年、1998年、1999三年中,師生先後為身患重病的該校教師盧民、學生李海彬、張偉光捐款近三萬元;1998年為南方遭水災地區捐款8000餘元,並為西部山區捐款3000餘元,衣物500餘件,書籍2500餘冊。
體育衛生工作
禹州市一高自1985年至2000年認真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學校衛生工作暫行規定》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學校衛生工作成績顯著。
1985年之前,學校就成立有體育衛生工作領導組,由一名副校長擔任組長,有關處室主任、體育組長、衛生室負責人任成員,全面領導學校體育衛生工作。1985年之後,仍堅持設立體育衛生領導組,並於1987年起,由學校正職校長任領導組組長,進一步保證了體育衛生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位置。
1985年至1991年7月,學校體育教師最多時達5人,隨著老教師的退休、正常調動等原因,最少時只有3人,為了保證教師質量,學校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未配足體育教師。1991年,一批大專體育教育心業畢業生調入學校,配足了6名體育教師,至2000年,學校體育教師一直保持6人,滿足了教學訓練工作需要。學校為體育教師進修創造條件,所有學歷不達教師到1992年全部拿到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並於2000年全部取得本科學歷。
學校重視體育場地建設,1986年,因建築圖書樓,原三百米跑道田徑場被占一部分,跑道縮短為250米,影響了教學訓練,在努力解決教師住宿問題之後,1994年,學校一舉拆除近四十年間房屋,田徑場擴大,跑道延長為300米,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1985年,由於資金限制,學校器材缺口較大,通過多年努力,到1993年,基本按體育器材配備目錄配齊了體育器材。
學校堅持兩課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建立業餘運動隊,責任到人,田徑、籃球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每年的禹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一高都取取總分第一名,在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上,男女籃球隊一直保持在前兩名之內。
學校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職工籃球在禹州市教育系統比賽中多次榮獲第一名;排球比賽則歷次穩居第一,1995年以來,該校職工排球代表禹州教工參加許昌教育系統比賽,在四次比賽中,三次獲第一名,一次獲第二名。
在禹州市第一屆運動會,學校榮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2005年4月在市體育場舉行的禹州市第三屆運動會一高取得市直學校組大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派出了由校長劉志剛為團長、副校長師天欣為副團長的一高代表團參加了比賽,在所有參賽項目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獲獎項目如下:
學校積極開展達標活動,1985年後,達標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在1991年,為迎接國家體委體育先進縣驗收,全校掀起鍛鍊熱潮,1992年,國家體委驗收組來校驗收,學校達標率達97%以上,以後,學校達標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該校衛生工作進展順利,多年來,一直按規定配備兩名醫生,主要醫療器材、藥品較全,學校身體形態機能統計資料完整。學校醫務監督工作做得好,多年來,無食物中毒等現象發生。學校環境綠化硬化成績顯著,1985年----2000年間共綠化14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14600平方米。該校衛生制度健全,環境衛生、室內衛生保持良好。
由於體育衛生成績顯著,學校年年被評為禹州市、許昌市“體育衛生先進單位”,1989年學校被評為河南省體育衛生先進單位;1997年和2000年,兩次被批准為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1999年,學校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聯合授予“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學生軍訓
一九八六年初,禹州市一高被確定為河南省軍訓試點學校,成為全國百所軍訓試點學校之一。
一九八六年三月,學校在一年級六個班,三百六十二名學生中進行了專業技術兵訓練,專業分為152榴彈炮操作、炮兵偵察、通訊和衛生勤務。學校聘請部隊十四名幹部為教員,把軍訓課排入課表,每班每周一節。
在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在許昌軍分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資六千餘元建軍事專修室一處,占房4間,製作圖板百餘平方米,擺放實物二百餘件,成為學生業餘學習軍事知識的地方。學校還辦有軍訓簡報,不定期報導軍訓情況。
具有特色的專業技術兵訓練,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許昌軍分區司令張振中、河南省軍區司令員王英洲、濟南軍區、解放軍總參謀部部長曾先後到校視察,給專業技術兵訓練以高度評價。在1987年河南省首屆學生軍訓經驗交流會上,時任一高副校長蘇海洲在會上介紹上一高專業技術兵訓練的經驗,受到代表們一致好評。
1987年以後,一高學生軍訓改為一年級新生入校時集中訓練,時間一星期左右,內容主要有軍史教育、軍隊傳統教育、佇列、射擊、三防等,教員由駐軍幹部戰士擔任。
不過在現在軍訓的作用已大大降低,訓練能容也只剩下軍姿,齊步走,跑步等簡單的幾項內容,甚至於2010屆新生沒有軍訓。在2011屆新生和2012屆新生的軍訓中,軍訓也成了一個簡單的體力鍛鍊,而真正的軍訓的內涵去沒有體現出來。
學生軍訓增強了學生國防觀念和組織性、紀律性,開闊了學生視野,增強了學生身體素質。一高軍訓試點為學生軍訓取得了經驗,在一高軍訓的帶動下,市區部分學校先後開展學生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