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晉唐窯址

窯址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Xiangyin Jin-Tang yaozhi
湘陰晉唐窯址
兩晉至唐代的青瓷窯址。位於湖南省湘陰縣城內。唐代稱“岳州窯”。窯址堆積南北長約150米,深約6米。1975年湖南省博物館進行試掘。

主要產品

 湘陰窯產品以高足盤、圓餅底杯、碗、盤口瓶、檐口壇為主,兼燒硯與缸、罐。盤心內壁與壺、洗的外壁戳印多變的蓮花、草葉紋,或少量刻劃紋,然後施釉。除少數碗、罐施滿釉外,絕大部分只施半釉。釉色淡青或豆青,也有施醬色釉的,青釉瑩潔有閃光,透明或半透明,往往開片,垂釉如淚。也有施圓塊狀釉,或器心有一方塊露胎,這些都為後來長沙窯所繼承。醬釉不透明,略開片或不開片。胎骨可分為瓷胎、瓦胎和缸胎3種,瓷胎的比重占產品總數的2/3。窯具中以多齒圈墊作承托。早期的碗心(底)往往殘留10餘個支釘痕;晚期的碗、皿往往器心露胎,故疊燒時不使用支墊。湘陰窯發明匣缽裝燒法,是中國陶瓷工藝中的一大革新。對提高產量與燒成優質產品起了促進作用。
[湘陰窯印花青瓷洗(隋代)]

主要器物

 湘陰窯的早期產品多飾幾何紋,也有少量褐色點彩裝飾。主要器物有網狀紋(或斜方格紋)大平底碗、青釉褐彩碗、罐。時代早至西晉,而盛於東晉。中期產品以蓮花草葉紋作為主要裝飾。主要器物有高足盤、圓餅底杯、多足硯、蓮紋皿、檐口壇、盤口瓶等。其時代相當南朝而盛行於時期。晚期產品除繼續生產中期諸器外,還出現器口施一圈青釉而器心與外壁腹下露胎的大小套碗,以及八角短嘴式壺、圓塊狀青釉缸等。其時代相當隋至唐肅宗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