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名窯

湖湘名窯

湖湘名窯,號稱中國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的岳州窯,瓷生產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歷史

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禮尚往來之傳統沿續幾千年,陶冶了華夏古國萬千巧奪天工的奇珍異寶。兩千年以前,人們以青銅器為禮,上禮天地君主,下禮親朋好友,青銅文明曾磅礴一時。然而,自陶瓷從泥火中誕生以來,青銅淡出,陶瓷,集天地之靈秀愈見精美,逐漸成為禮器的主流。禮送陶瓷,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習俗,陶瓷所承載的禮品文化也隨之源遠流長,發揚光大。在陶瓷史上,湖南是重要的發源地,它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原始陶器、原始白瓷與高溫銅紅釉彩瓷的發源地,是中國瓷藝高峰---釉下五彩工藝的原產地。中國陶瓷史上傑出的幾大名窯,如:中國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的岳州窯、享譽世界的盛唐出口貿易瓷---長沙窯、釉下五彩原產地----晚清御窯醴陵窯均在湖南。湖南名瓷也是一直以來在禮品界、收藏界大熱的珍品。

湖湘名窯概述

湖湘名窯中屬將東方瓷藝文化推向高峰的醴陵窯、將湖南推向“瓷都”位置的長沙窯、號稱中國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的岳州窯。

醴陵窯

醴陵窯,瓷生產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早在東漢時期,就有較大規模從事陶器生產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開始燒制粗瓷。由於醴陵瓷土資源的優良、豐富,從事制陶業人員日益增多,不斷改進燒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905年,清政府官員,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和清大學士醴陵人文俊鐸擬就萬言書呈請清政府在醴陵創辦瓷業公司和瓷業學堂,改良醴陵瓷業。次年(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庫銀一萬八千兩創辦湖南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光緒末年,釉下五彩工藝成功地用於瓷畫的繪製,色彩繽紛,晶瑩潤澤,清雅明快,風貌別具一格,引起中外人士關注。1909年至1915年先後四次參加國內外賽會,在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義大利都郎博覽會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牌獎的“扁豆雙禽瓶”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為弘揚中國傳統經典釉下五彩陶瓷文化,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恢復並擴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產。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為弘揚中國傳統經典釉下五彩陶瓷文化,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恢復並擴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產。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數十年來,群力承擔了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機關燒制瓷器的任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1958年,就開始為毛澤東生產勝利杯等生活用具,先後達1500餘件;1959年,國慶十周年為首都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和工人體育館生產專用瓷;1964年國慶十五周年為人民大會堂生產國宴用瓷;1974年為毛澤東秘密設計製作專用瓷,即“毛瓷”,為當代醴陵窯中的極品,二十世界最榮耀的中國名瓷,被譽為陶瓷藝術皇冠上的明珠;1978年為鄧小平製作贈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1986年為鄧小平製作贈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彩盤;1998年為江澤民製作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紅山茶咖啡具;2001年再制“毛瓷”成功,在國內外引起轟動;2004年為政治局常委製作“常委杯”。 
醴陵窯因其濃厚的官府背景與淵源,被人們譽為“官窯”。特別是解放後具有濃烈政治色彩的輝煌經歷和無可比擬的崇高地位,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和神聖感,被稱為當代“官窯”“國瓷”。2003年9月,李鐵映在參觀群力瓷廠後欣然題名“紅官窯”。

長沙窯

長沙窯創始於唐代,窯址首選發現於今湖南省長沙市郊銅官鎮瓦渣坪,故而又稱銅官窯,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衰於五代,產品以青釉為主,器物為家用尋常品,壺和罐的造型多樣,其突出成就是創燒了釉下彩繪裝飾新工藝。

長沙窯長沙窯
長沙窯位於湖南長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銅官鎮一帶,故又名銅官窯,是唐代南方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之一。唐代詩人劉言史詠茶詩云。“湘瓷泛輕花”,《水經注》載:“銅官山土性宜陶”,杜甫途經銅官寫下的《銅官渚守風》贊詩等文獻記載和國內外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考證,長沙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其燒制出來的瓷器品種豐富,美觀精緻,實用性強。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繪彩色花紋,衝破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長沙窯是我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里程碑,為唐以後的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彩瓷工藝的驕傲。
早期釉下彩為彩斑裝飾,即在瓷坯上用鐵或銅料上斑塊,燒成褐斑或綠斑。也有彩斑和模印貼花裝飾相結合,即以人物,獅子等模印紋樣貼在罐、壺等器物上,再在這一部分塗上褐色彩斑,經高溫一次燒成。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較為成熟的釉下彩繪工藝,是以鐵料或銅料在坯上直接繪成圖案花紋,再施青釉,經高溫燒成釉下褐、綠彩,也有先在坯上刻劃出紋飾輪廓線,然後線上上填繪褐綠彩,再施青釉,經高溫一次燒成,這種釉下彩繪工藝對今後中國釉下彩瓷器裝飾藝術以很大影響,以文字、以詩作為裝飾是長沙窯瓷裝飾藝術的一大特點。
長沙窯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規模甚大的青瓷窯場,其窯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郊銅官鎮瓦渣坪,所以又稱“銅官窯”或“瓦渣坪窯”。長沙窯始於初唐,興盛於中晚唐,終於五代。長沙窯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銅作為高溫著色劑套用到瓷器裝飾上,燒出了以銅紅作為裝飾的彩瓷,這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也是我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里程碑,對宋代的鈞窯,元明清時期的釉里紅、豇豆紅、郎窯紅等銅紅釉產品的問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岳州窯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岳州窯”之名,始見於唐代陸羽《茶經·四之器》。唐代岳州窯在陸羽《茶經》中列宜茶青瓷名窯第4位。窯址位於湖南湘陰城關及縣內其它地區,人稱湘陰窯。我國窯名出自唐代,而湘陰唐時屬岳州轄地,所以唐代稱其為岳州窯。岳州窯始燒於東漢,中經西晉、南朝、隋,一直延續到唐代。
岳州窯地處湖南省湘陰縣城關鎮堤院一帶,北起水門,南至洞庭廟舊址,全長700餘米的範圍內。湘陰縣舊屬岳州,故名。當地居民中至今流傳“湘陰是個萬窯窩,未有湘陰先有窯”。湘陰縣是個古城,湘陰窯址發現於1952年,1972年又在窯頭山、梨園等地發現了早期窯址,1975年 冬進行了試掘,出土了大量晉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窯具。它燒造的時間,可上溯至漢代、三國,可見其歷史久遠矣。
岳州窯瓷胎在唐五代時較為輕薄,胎質不如越窯青瓷緊密,胎色早期呈紅或米黃色,晚期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色居多,也有青黃色的。釉薄而質細,釉泡較小,玻璃質感很強。釉面有不規則的細小冰裂紋,有流釉現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結合牢固,容易產生剝落的現象。唐代燒制時使用墊餅支燒;五代用支釘支燒,在盤碗底部留有支釘痕跡。岳州窯器物豐富多彩,有碗、盤、瓶、高足盤、四系罐、八棱短流壺等。碗的足以圓餅形和玉璧形為主,高足盤、八棱短流壺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它注重裝飾藝術,紋飾以印花為主,並配以劃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裝飾著由團花和卷葉紋組成的帶狀紋飾。此外還有浮雕蓮瓣紋裝飾的,具有獨特的風格。1973年湖南省湘陰縣出土了一尊罕見的青釉龍首,年代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開片自然,燒結火候較高。口流作龍首狀,手為龍尾形態,器型呈鼓圓,下配有三個高蹄足,十分穩當,生動活潑。此器物應該屬於仿先秦時期的金屬?器,造型典雅別致,是岳州窯中的精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岳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地位比較重要,上承江浙越窯青瓷,下啟長沙銅官窯,這裡是華中地區先民用瓷的主要產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證明這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