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澤鎮

湖澤鎮

湖澤鎮是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分宜縣東部,距縣城11公里,東界渝水區觀巢鎮、歐里鎮、界水鄉,南鄰分宜鎮收村,西接鳳陽鄉、縣園藝場,北壤雙林鎮。總面積77.14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12個村小組,4237戶,總人口20429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境內交通便利,分宜至鐵坑鐵路專用線貫穿南北,滬瑞高速公路將橫穿東西,分宜至鐵坑水泥公路,公路縱橫交錯。地下儲藏著豐富的煤、鐵、石英石、方解石、硫磺、硅藻土、高嶺土、猛鐵礦等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主要有:鐵礦5668萬噸,石灰石12.6億噸,煤礦576萬噸,硫磺礦435萬噸,硅藻土162萬噸,且易開採,經濟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基本信息

湖澤鎮湖澤鎮
湖澤鎮位於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東部,距縣城11公里,東界渝水區觀巢鎮、歐里鎮、界水鄉,南鄰分宜鎮收村,西接鳳陽鄉、縣園藝場,北壤雙林鎮。總面積77.14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12個村小組,4237戶,總人口20429人。境內交通便利,分宜至鐵坑鐵路專用線貫穿南北,滬瑞高速公路將橫穿東西,分宜至鐵坑水泥公路,公路縱橫交錯。地下儲藏著豐富的、石英石、方解石、硫磺、硅藻土、高嶺土猛鐵礦等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主要有:鐵礦5668萬噸,石灰石12.6億噸,煤礦576萬噸,硫磺礦435萬噸,硅藻土162萬噸,且易開採,經濟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基本概況

湖澤鎮湖澤鎮巡邏
湖澤鎮地處東經114°45′,北緯27°51′,總面積77.14平方公里,東西長約14公里,南北寬為8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在鬧洲桂山凹上金石台,海拔359米,最低點水川鏡村小橋邊,海拔70米。湖澤鎮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2個村小組,89個自然村,其中農業人口16619人,4866戶,耕地總面積21603畝,林地面積5.7萬畝。

湖澤鎮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分宜至鐵坑鐵路專用線貫穿南北,滬昆高速武吉高速在境內交匯互通,鎮行政中心距高速公路入口僅6公里。境內公路縱橫交錯,以集鎮為中心,南至縣城,東連渝水區界水鄉,西達鳳陽鄉,向北有通渝水區觀巢鎮的觀分線國債路和通雙林鎮的海螺礦運公路。湖澤鎮通訊快捷,九十年代初實現了程控電話村村通,二十一世紀初實現了移動、聯通手機信號全境覆蓋。

湖澤鎮是資源富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煤、鐵、錳、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硫磺、硅藻土、高嶺土等多種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有:鐵礦5668萬噸,石灰石12.6億噸,煤礦576萬噸,硫磺礦435萬噸,硅藻土162萬噸。

湖澤鎮是工業強鎮,企業眾多,勢頭強勁。先後有亞洲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安徽海螺集團分宜海螺公司、江西省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新余科農原種豬改良公司及新余博源礦業公司、上海海超納米新材料科技公司等多家企業落戶湖澤;有南鐵筆架山採石場、湖澤南村採石場、分宜海鑫貨運公司等骨幹企業;2008年2月引進外資組建了分宜縣啟源工貿有限公司。

湖澤鎮是農業重鎮,農業生產頗具特色。全鎮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主產優質大米。近幾年,通過積極推進 “一村一品”,建成了一批特色農業基地,如水川村的苧麻、大棚蔬菜、生豬漢塘村的藥材、苗木種植,尚睦村的水稻制種,鬧洲、羅沙、尚睦等村的奶牛養殖等。

湖澤鎮是文化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分宜縣僅有的兩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代鄧家圍屋和末鳳凰山古礦冶遺址均在湖澤境內。鄧家圍屋是一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民居,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宏大的規模和較完整的保存,有較高的文化、歷史價值;鳳凰山主要盛產冶鐵原料鐵礦粉,據史料記載,洪武年間,這裡是全國13個冶鐵所之一。湖澤村農民藝術團是頗具特色的民間文藝團體,組建於50年代末,至今活躍民間,他們50年代創作的《賣餘糧》、60年代創作的《橫江水》、《遷房》、80年代創作的快板《學雷鋒》等被推薦到宜春地區上演,並獲過獎。

歷史沿革

湖澤鎮湖澤鎮民間藝術
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析宜春之神龍、豐樂、招賢、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標、旌儒、清教10鄉,建立分宜縣,湖澤屬儒林鄉。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分宜縣推行保甲制,劃全縣為四個區,湖澤是第一區第四聯保處。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分宜全縣撤聯保處為鄉公所。第四聯保處改為湖澤鄉公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7月15日湖澤解放。1949年8月,分宜縣下設三個區,湖澤屬一區界橋。1950年8月,湖澤屬四區雙林。1952年8月,湖澤原四個鄉(即湖澤鄉、南溪鄉、下坊鄉、尚睦鄉)劃歸二區鳳陽,又名西茶區。1956年8月撤區並鄉,由原四個鄉並為湖澤、尚睦兩個鄉。1957年12月,湖澤、尚睦兩鄉並為湖澤鄉。1958年9月,成立湖澤人民公社(幸福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湖澤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湖澤公社革命委員會。1968年8月,擴社並隊,湖澤併入界橋公社革命委員會。1972年12月社隊規模調整,湖澤分離於界橋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湖澤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撤銷湖澤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湖澤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冬改湖澤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為湖澤鄉人民政府。

1989年1月15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湖澤鄉人民政府改為湖澤鎮人民政府。

風土人情

分宜縣鳳陽鄉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在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自然風景

湖澤鎮湖澤鎮鄧家老屋
湖澤鎮尚睦村有座古宅名叫鄧家老屋,又名鄧家圍屋,原名立三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有個叫鄧勛的商人,隨父輩從廣東嘉應州(現為梅州),遷於分宜白田村,並在袁河兩岸做油生意發家致富,爾後定居於尚睦村,在此建起了這幢客家風格的老屋,始建於乾隆中期,經過十六年至嘉慶十年方建成竣工。老屋占地約十五六畝,四周以磚牆圍繞,據說有99間房,從外面看,很像一個環形防禦堡壘,現在住了約1百多人,都是一個家族。

清朝古民居觀家大屋位於分宜縣湖澤鎮尚睦村,是具有200多年曆史的清朝古建築群,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宏偉的規模、保存完整的藝術雕刻品,顯示了較高的文化、歷史和藝術研究價值,是一幢具有地域性的大型古民居。整個建築結構呈典型的廣東客家土樓風格,與當地傳統風格建築完美地融合。

經濟發展

湖澤鎮企業眾多,礦業發達,是一個新興工業小城鎮。現有鎮屬骨幹企業兩個:分宜石帽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現有職工180人,年產10萬噸普通矽酸鹽水泥,產品質量穩定,並獲市免檢產品,年創稅利200萬元;湖澤石灰石礦,現有職工125人,年生產冶金、建築用石灰石30萬噸,年產5萬噸金屬微細粉生產線。 改革開放以來,在抓好優質大米生產的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主攻特色農業,發展多種經濟作物,目前種植百合葛根等藥材300畝,茭白300畝,大棚蔬菜1000餘畝,產品暢銷省內外,農民民眾獲得了較大的收入。鎮內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8座,山塘水壩93座,可放養水面達2500餘畝,現有四個立體綜合養殖基地。
湖澤鎮經濟發展聲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容鎮貌改觀,學校、醫院、文化娛樂等設施齊全,“十五”期間湖澤將以農穩鎮,以工興鎮,以商活鎮,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鎮域經濟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湖澤,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發展前景廣闊,它將以寬敞的胸懷,笑迎八方賓客前來興商置業,共謀發展。

所獲榮譽

2008年全鎮財政收入首次突破獲1億元。2012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61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2元。2012年還分別被江西省綠化委員會和省環保廳授予全省“森林鄉鎮”和“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獲“全市社會管理和民眾工作先進集體”、“全市信訪工作‘三無’鄉鎮”、“全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並獲得全縣“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等20多個獎項和榮譽。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