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坪鄉](/img/9/b36/nBnauM3XwMDNxQjM5MTO5ADMzITM2IDN2cjMwADMwAzMxAzLzk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人文
![樟坪鄉](/img/0/015/nBnauM3X0ETO1gzM4YDO5ADMzITM2IDN2cjMwADMwAzMxAzL2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畲民好唱歌,一出門就“打歌”。民歌中有山歌、小調、燈歌、風俗歌、宗教音樂等。畲族民歌的曲調有傳統的格式,歌詞部分是手抄本,多數則是口頭演唱,隨“意”創傷,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畲族保留著特有的民族素質,有獨特的傳統風俗。主要有:祭祖(祭磐瓠王)、冠笄(女子出嫁必冠笄)等。
1988年和1989年,貴溪市樟坪鄉人民政府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稱號;1999年9月樟坪鄉又獲中國少數民族運動會表演三等獎。
雷紀文曾獲中國國家民委“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
農業資源
![樟坪鄉](/img/e/05d/nBnauM3XzIjN5MDO0gjN5ADMzITM2IDN2cjMwADMwAzMxAzL4Y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樟坪鄉有山地面積6.62萬畝,其中毛竹林就有近3萬畝。前些年,農民從毛竹中得不到多少收入,守著“綠色銀行”要飯吃。2005年實行林改後,山林所有權分到戶,自主經營,農民積極性高漲;再加上道路修好了,全鄉辦起了6個毛竹加工廠,每年毛竹收購量達100萬根,價格翻倍,農民喜出望外。農民重視科技育林,紛紛對自然林進行豐產林改造,豐產林已達1萬多畝,產量、效益都翻了倍。
旅遊資源
樟枰鄉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遊 ,規劃建設畲鄉民族文化活動中心、民族文化圖騰廣場、畲族博物館,展示極具特色的馬燈舞、竹桿舞、對山歌等民俗風情。成立了陽際峰生態自然保護區,建立省級森林公園,開發建設森林浴十里竹海游、陽際峰松濤觀日、三際頭三疊泉瀑布等十大旅遊景點。陽際峰已列入了江西省省級生態自然保護區。
基礎設施
樟坪鄉建設了26公里水泥路;投資建設了用於通水、通電、通訊和通有線電視。全鄉4個行政村、40個村小組中,100%的村小組通了沙石路、7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村民喝上了乾淨自來水,用上了電,還裝上了有線電視。樟坪鄉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設立畲鄉“希望之星”教育基金,每年拿出數萬元用於補助困難學生學費、獎勵優秀學生和先進教師。
特色文化
![樟坪鄉](/img/d/c4f/nBnauM3XzEzNwYTM2ATN5ADMzITM2IDN2cjMwADMwAzMxAzLwU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盤瓠是畲族傳統的始祖,敬祀盤瓠為畲族全民的共同心態。從唐代開始畲民就有祭祀盤瓠的習俗。而每逢祭祀盤瓠都要跳《日月舞》、《龍頭舞》、《龍傘舞》和《迎祖舞》等。《日月舞》,表現盤古開天闢地、造日月照人間的神話,男女演員各4人,每人左右兩手分執道具日(紅)月(白)模型,同聲齊唱,“左手拿日太陽現,右手拿月照凡間;天上日月車車轉,十二時辰分得正。”伴著鑼鼓鈸節拍,兩手轉動日月模型,左右穿梭,翩翩起舞。《龍頭舞》,表現祖先龍麒因幫助高辛平息外族侵犯有功被招為駙馬的故事。跳舞隊伍中有的捧祖圖、有的舉龍杖、有的舉龍頭。龍杖由房長擎舉龍頭(四個)由男女各二人相對而立,用兩手合舉,舉上舉下反覆數次,以示崇敬。隊形有原地跳動、行進姿勢、左右穿插等。《龍傘舞》配合龍頭行進,有跳躍動作,左右穿梭比較自由,隨著有板有眼的鑼聲鼓點,邊舞蹈邊唱《盤瓠歌》。《迎祖舞》,表現對盤瓠王祖先的懷念。參與者手舉各色布綢制的三角旗和弩、刀、牛角號等道具,舞時有簫、笛、嗩吶等樂器伴奏,舞步比較自由,間以三步一回頭式的動作,表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無限敬仰的心情。
畲族喪禮常伴有舞蹈。據史書記載,畲族“人死刳木納屍其中,少長群相擊中,主喪者盤旋四舞”;“擊饒吹角,跳舞達旦”。閩東畲族喪禮舞多姿多采,僅為死者超度變魂,法師就要跳《造水洗壇》、《造壇》和《造井》等十多種舞蹈。《造水洗壇舞》,法師身穿青袍,右手持搖鈴,左手掌朝上,手指呈三足鼎立狀,中間托一杯清水,法師繞大廳四周,口中念念有詞,以忽蹲忽站的動作,隨著緩急的鈴聲或慢或快地行進。同時將杯中的清水(俗稱“神水”)灑向大廳的每個角落,表示洗壇,驅除邪氣。《造壇舞》,意為死者造房建屋的舞蹈,法師右手持搖鈴,左手持“奏板”,手舞足蹈,法師以其細膩的舞蹈來表現造房的整個過程,整個舞蹈的動作變幻無常,造型優美。《造井舞》,法師左手擎竹枝神幡,右手持鈴刀。舞蹈以足踏“九宮”(即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宮、六乾、七兌、八艮、九離)的反覆動作,左右兩手輪換一上一下,不斷翻動,左右兩腳一前一後屈蹲而行,整個身體隨著手腳的動作地彎轉,猶如掄鎬刨土、掘地造井,舞姿剛健自然,節奏清新明快。浙南畲族為死者超度亡靈,要跳《統兵舞》,舞者六人,均為身強力壯,身著單衣,腰扎紅帶,手持龍角神刀,動作威武激烈,語言粗獷,聲色俱厲,有唱有跳,伴裝搜查暗藏的“陰兵”,將其驅趕出家門,以保喪家平安。總之,畲族喪禮舞,多表現對親人的追思和造慰死者的亡靈,或驅除邪氣,禱祈子孫平安。
生產勞動舞
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獵步舞》(也叫《踏步舞》)。此舞由4個男子扮演獵手,他們身穿畲族傳統,整個舞蹈自始至終隨著鑼鼓點不斷變換節奏,表現了畲族祖先狩獵時與野獸勇敢搏鬥的情景,富有生活氣息。《栽竹舞》是反映畲族種竹和用竹造紙過程的舞蹈。表演者按鑼、鼓、鈸的打擊節奏,邊舞邊唱。舞步以“小跳步”和“踏步蹲”為基本步伐,手腳同時順著左右進退的韻律不斷轉圈。動作輕快明朗。歌詞敘述栽竹、砍竹、浸竹、烈漿,直至製成紙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反映著畲民勞動的艱辛和洋溢著喜悅的心情。
特色美食
![樟坪鄉](/img/0/904/nBnauM3X4ADO4EjMzgDMxEDMzITM1EzNzYjMwADMwAzMxAzL4A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瀘溪活魚:“水至清則無魚”。而清水中有魚,這魚一定是特別鮮嫩。瀘溪河里的魚就是如此。瀘溪河發源於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過峽,卵石河床,毫無污染,清澈見底,所以河中盛產的鯶魚、鮭魚、黃角魚肉嫩味甘,沒有泥腥味,特別好吃,成為當地的名菜。
相關詞條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