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山鄉](/img/5/7fb/nBnauM3XxEjN5MDNzADO5ADMzITM2QDM5UjMwADMwAzMxAzLwg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基本概況
![夫山鄉](/img/4/010/nBnauM3XxQTO2kjNxADO5ADMzITM2QDM5UjMwADMwAzMxAzLw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夫山鄉下轄9個村委會,分別是鵠山村、坑裡村、荷沂村、曉堆村、蘭塘村、上塘村、地步村、桐村和窩裡村,包含48個自然村,5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207戶,總人口15591人。夫山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大理石、白雲石、矽灰石、鉛鋅礦、透輝石、螢石礦、儲量較大。據地質部門探明,大理石儲量為152萬立方米,白雲石1650萬噸,石灰石1億噸,其他礦藏量為13100萬噸。
自然環境
夫山鄉自然優越,物產豐富。渝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渝水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7℃,7月份是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時期,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由此可知,氣溫的日年變化有著一定的規律,即一種最高值出現在14時至15時,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的最高值出現在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
歷史淵源
![夫山鄉](/img/5/a87/nBnauM3X3ETO5QDN3MDO5ADMzITM2QDM5UjMwADMwAzMxAzLzg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風土人情
夫山鄉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在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民間藝術
![夫山鄉](/img/8/2ed/nBnauM3XzcTO4MDN4MDO5ADMzITM2QDM5UjMwADMwAzMxAzLz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夫山鄉花鼓戲的演出劇目近二百出,劇目的題材較為豐富,其中處於花鼓燈早期的小戲有160多出。這些劇目主要有《姻花女告狀》、《擔水嫖院》、《頂燭怕妻》、《初相交》等。新余花鼓班的影響遍及峽江、吉水、吉安、豐城、高安、上高等縣,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地方戲劇種,出現一批造詣較深的藝術表演人材。
盲人曲藝:渝水區夫山鄉的盲人曲藝俗稱瞎子戲,一般由二人演唱,樂器為胡琴,大部分在晚上演唱,頗受農村婦孺老幼歡迎。1952年,成立新余縣盲人曲藝隊,由44位盲藝人組成。曲藝隊化整為零,以3-4人為小組,分頭下鄉演出。1952-1955年,每組平均每年演唱200場。新余縣盲人曲藝隊演唱的傳統曲藝劇目有《天寶圖》、《十美圖》、《烏江渡》、《掛紅袍》、《羅帕寶》等;還演唱改編後的現代曲藝劇目《抗美援朝》、《紅旗歌》、《農業綱要四十條》、《計畫生育就是好》等,曲藝隊的足跡遍及城鄉各地和周邊地區。
相關詞條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