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古牌坊

清鎮古牌坊

坐落在貴州貴陽的清鎮市,現存的3座石牌坊,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

簡介

清鎮古牌坊
提到清鎮市,人們自然聯想到煙波浩淼,群峰滴翠的紅楓湖與百花湖。其實,清鎮市除擁有秀美的山水風光以外,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歷史文物景點,其境內現存的3座石牌坊,就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兵30萬由湖南途經貴州,討伐雲南梁王。隨後,明軍在貴州南征沿線建立一系列軍事城堡,以防貴州土司反叛,造成貴州政局不穩,雲南孤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貴陽以西設威清衛(今清鎮市),並屯軍萬餘戶。數萬外省移民來到威清衛,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農耕技術與文化。明崇禎三年(1630年),為制約水西安氏土司,朝廷又在清鎮境內設鎮西衛(今衛城)。清康熙二十六年,朝廷撤掉威清衛、鎮西衛時,取威清之“清”,鎮西之“鎮”,定名清鎮縣。
由於清鎮緊靠省城貴陽,又地處貴州與雲南的咽喉要道,交通發達,所以受中原儒學文化影響較深,古代教育蓬勃興起。自明至清,留下許多文化遺址。

黑泥哨石牌坊

該牌坊立在清鎮通往貴陽的黑泥哨古驛道上,立於道光十六年(1838年),系邑人熊天香得朝廷許為其母劉氏建造。
熊天香早年亡父,其母劉氏在丈夫死後未嫁,獨自承擔撫育兒子重任。熊天香事業有成後,為頌揚其母從一而終,得朝廷許可建牌坊以為紀念。牌坊坐北朝南,為三間四柱三樓白石牌坊,高5.75米,寬9.15米。坊柱鐫聯,南北兩面有雲鼓形抱柱石支撐。正額天頂刻“巾幗流芳”、下額刻“瑤池冰雪”八個大字。整座牌坊雕刻精美,各種動物植物吉祥圖案以浮雕為主。該牌坊造型古樸,具有皖、贛一帶清代中期民間牌坊風格。貴陽市境內現存的石牌坊已不多,該牌坊與一段保存完好的明代古驛道同存,在我市實屬罕見,對研究我市兩代交通道路和古建築具有相當價值。
可惜的是,該牌坊和古驛道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這座珍貴的石牌坊左面已出現斷裂,隨時有下陷垮塌的危險。貴州建省近600年,貴陽又是當年古驛道的交通樞紐,但全市境內至今保留下來的明代古驛道己不多,清鎮有這么一段完好的明代古驛道和清代古牌坊,我們不加以保護任其垮塌,實在令人遺憾。

大梨樹劉左氏節孝坊

殘缺的大梨樹牌坊殘缺的大梨樹牌坊
梨樹劉左氏節孝石牌坊位於紅楓湖鎮大梨樹村民組,緊靠貴黃公路。該牌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四柱三門二樓白石牌坊,現存三柱二門。牌坊高4.8米,寬4.9米,由石座、石柱、石匾、石樑等組構而成。牌坊兩面刻有人物、動物、植物等吉祥圖案花紋,柱、匾兩面雕刻有文字。正額石匾上刻有“勁節流芳 劉左氏節孝坊”,背面刻“鐵石盟心 劉左氏節孝坊”。劉左氏年輕守寡,甘受悽苦,立志不嫁,把兒女撫養成人後,並扶助其成家立業。劉左氏死後,她的兒孫念其艱辛一世,出於孝心,特立此坊永志紀念。
記者在拍攝時,發現牌坊旁草地上有4塊牌坊構件,當地人告訴記者:1953年平壩農場五大隊修糧倉,拆掉劉左氏牌坊一柱一樓當基石,如今追回來4塊構件,尚有2塊還壓在糧倉下未索回。記者來到五大隊糧倉遍尋不見,當地人說被埋在糧倉中間基石下。
牌坊為清代文物,劉左氏節孝坊缺一柱一樓不完整,既然已發現該牌坊構件的下落,清鎮文管部門應該依法追回,使其“完璧歸趙”,恢復劉左氏節孝牌坊的完整。

張端望墓石牌坊

張端望墓位於清鎮市青龍街道辦事處,陵墓前立石牌坊,貴陽市境內僅此一座,所以顯得十分珍貴。
該牌坊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雲南巡撫張日晸為祖父張端望所立。該牌坊為四柱三門式石坊,中間兩柱高4.9米,兩邊柱高4.13米。上額刻“三朝錫命”,背面刻皇帝詔令。左右兩側聳立著高4.9米的石造華表。
張端望祖居鳳陽,後隨兄定居清鎮,曾任翰林院編修。其子張德巽勵志讀書,精研博覽,曾主持過勻陽、黎陽、粵西、秀峰、潯江等書院。後任都勻訓導,定番(今惠水)學正。其孫張日晸於嘉慶十五年(1807年)應庚午科鄉試為第一名,1817年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順天(北京)、湖南、河南鄉試正考官。後任四川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雲南巡撫等職。張日晸一家三代擔任文官,且有很高的建樹,所以石牌坊上能刻“三朝錫命”4個大字,牌坊上還有皇帝詔令,這在貴陽還不多見。
清鎮市現存的三座石牌坊雕刻精美,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可惜保護得都不好。希望本文能引起清鎮市有關部門關注,珍惜這三處不可再生的文物。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