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峰

筆架峰

,景區位於江西省井岡山茨坪城區的東南面,是目前井岡山最大的綠色生態景區,也是井岡山唯一一個集自然山水風光、革命歷史遺蹟、客家民俗風情為一體的景區,以“十里杜鵑長廊”享譽世界,又稱杜鵑山。筆架峰九華後山未登峰之一,由大片的塊狀岩石構成,因其形如筆架而得名,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攀登難度達5.11. 因山勢形似筆架,奇峰突起,常人無法攀越,蕪湖探險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常年馳騁於九華後山,擁有幾十條攀岩登頂、徒步穿越的經典線路。

簡介

筆架峰筆架峰

筆架峰位於黃山北海散花塢中,海拔1650米,不在72峰之列。因一峰突起,頂分五岔,酷似筆架,故名“筆架峰”。恰好又與筆峰相對。一塢之中,有“筆”有“架”,妙趣天成。是黃山著名觀賞景點。今人有詩讚曰:“斗毫孤聳架更奇,天公方設是何時?誰能藉此生化筆。填盡黃山萬景詞?”

九華山筆架峰

筆架峰又稱筆架山,位於柯村東,屬九華山向支脈南接獅子、沙彌、天柱、花台諸峰,北銜中蓮花、下蓮花諸峰。主峰海拔1091米,山頂支霧霧繞,綽約多姿。因其五峰並聳,形似筆架,故名。在文人的審美眼光中不禁為她霰神畢肖而驚嘆,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游九華山時為筆架峰的氣勢叫絕,曾吟出上聯:“筆架橫空,曾問何人擱筆?”,千百年來,至今下聯無盡的懸念!在地質科學工作者的眼光中,她是大自然藝術師的精工傑作。筆架峰同九華山系的其它山峰一樣,主體由花崗岩組成,要距今5億年前至距今7000萬年,經過幾次造山運動,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突兀崢嶸、挺拔峻峭的峰巒奇觀。在峰頂留有距今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高家邊頁岩(S)和奧陶紀灰岩(O)的岩層,在陡峭的岩壁上還可以看到距今2300多萬年的第三紀末期冰川活動殘跡--冰漬層。因此它成為地質考察旅遊的一個景地。如今在柯村獅形山地段樹立的99來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就是以雄峙的筆架峰,作為天然的背景,大銅像建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確為蓮花佛國添了一處輝煌的人文景觀。

筆架峰九華後山未登峰之一,由大片的塊狀岩石構成,因其形如筆架而得名,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攀登難度達5.11. 因山勢形似筆架,奇峰突起,常人無法攀越,蕪湖探險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常年馳騁於九華後山,擁有幾十條攀岩登頂、徒步穿越的經典線路。

2011年7月2日—3日,探險家領隊大楊,協隊員ZNB127自由鬍子、隨風而逝、雨季風、千變的大山、妍、孤雲獨去 孤雲侄子云海天成 一行10人,頂著酷暑,成功穿越蓮花峰、五老峰,10人圓滿首登筆架峰。

九華山筆架峰詳細坐標 測量海拔1098米(海拔表實測)。

北緯:30° 33′ 45 . 93" ;東經:117° 49′ 58 .25"。

筆架峰攀登過程

筆架峰筆架峰

2011年7月3日早晨的攀登按計畫一步步展開,大楊作先鋒攀,自由尾隨做保護,其他隊員魚貫跟進。現場的攀爬難度出乎事先的預料,2號中繼站以上均為開放形大岩縫,需要中號以上的機械塞輪番換手保護,靠近頂峰六、七米處為接近90度直壁,由於經歷過多次的

首登,對於過程中的這種不確定性已經不會非常的在意,登山初期面對懸崖峭壁的絲絲恐懼似乎早已轉化成了興奮和期待,挑戰成了探險家極限隊伍的一種習慣,覺得只有這樣,才夠勁,有力道。

臨近10:00,大楊成功登頂並打好路繩,其餘9名隊員隨後均陸續登上筆架峰。筆架峰最高點環拍、合影,這是探險家極限隊伍每次登頂後不可或缺的一種記錄形式,我也擺個pose留作紀念。不為炫耀,為的是見證探險家的極限隊員在2011年的夏日首登筆架峰的戶外風采。

深圳筆架峰

深圳筆架山,(也稱筆架峰) 筆架峰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在深圳市中心區北側,其東南西北四周分別是泥崗西路、筍崗西路、皇崗北路和北環大道。

筆架山是十餘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三座主峰呈東西向排列,形似筆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178米。在筆架山主峰,可以眺望深圳市區,深圳灣、蛇口工業區及香港的上水、元朗等地。筆架山上有超過400種的植物以及多種鳥類、蝴蝶、昆蟲、蛇等。筆架山上有自然林木品種20種以上,自然林下植物也超過20種,自然草本層植物6種;人工林木20餘種,人工種植喬灌木5萬多株。

深圳市政府已將筆架山闢為公園,稱筆架山公園。

何源天門嶺筆架峰

簡介

崖山半景崖山半景

崖山筆架峰,也稱天門嶺,位於江西省金谿縣何源鎮,距縣城35公里,距道教發源地江西龍虎山風景區10公里。屬於武夷山脈東北端天旭山山麓。於崖山之上,《明史》載“金溪府東南。東有金窟山,舊產金。又有雲林山,跨撫、信、建昌三府境。又有崖山,接貴溪縣界。”崖山有筆架峰,騎馬扛

、天門嶺,琵琶峰、三老峰。與貴溪縣仙岩、龍虎諸峰,皆參差相接。處中亞熱帶,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對高度在300米以上。其中以筆架峰為最,1363.4米,天門嶺1230.4米,中源寺峰1131米。

其形似筆架,《金紫何源》有“筆架峰神仙助文章”的傳說記載。

主要景點

天門嶺龍嘯九天瀑布天門嶺龍嘯九天瀑布

崖山全景、雞尖石、豬精斷耳石、筆架峰、叼竹鷹、跑馬崗、蒸蓋嶺、仙女潭、涼水坑、五疊泉、三神壁合、訪師岩、峭壁懸洞、龍嘯九天、磜瀑、玉女瀑、靈藥谷、異草谷、馬尾水、青雲瀑、姊妹瀑、秀瀑幽潭、水簾幽洞、險崖飛瀑、十里絕壁、飛瀑留珠、竹林望曉、三港水、東風寺、古戰場、強盜洞、北源迎客松、興源迎客松、何源羅漢松、天門嶺鵝掌秋、峽山銀杏樹、聖裔坊、張應韶天師墓……

相關詩詞

重遊崖山三港水(南宮琦)

河畔昔時樹盤石,踏沙總比浣紗遲。

三年旅學洪都客,故地相知不相識。

冬日登崖山筆架峰(南宮琦)

司鳴喚起日初升,筆架高峰父子行。

寒氣漸逼因墜霧,激情愈漲近泉聲。

雪積枝上飛還雪,冰凍岩頭落成冰。

路盡巔峰咫尺望,不知人在半山中。

舊事傳說匯集

1、張應韶歸隱龍鬚井,豢龍僧入住中宮寺

2、張天師鎮妖走福建,天門嶺雞鳴得寶石

3、劉中宮書刺撫州府,懷中草置水成飛龍

4、三港水中宮擒幼龍,筆架峰神仙助文章

5、金紫何氏含淚斷龍脈

6、張天師法鎮白果精

7、金紫何源九九之塘

8、徐霞客夜宿孔坊村

9、壁掛朱棺代代為官

10、蔡家船精水漫何源

歷代名人

磜瀑磜瀑

張應韶:字治鳳,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於龍虎山

南崖山龍鬚井上(天門嶺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歲,遂葬井旁,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賜號為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劉中宮:宋沙門師,自蜀而來,見何源崖山天門嶺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結茅山中。居民苦旱,問之乞雨。中宮云:“今歲當不雨,吾閔爾貧,雖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宮入潭中,遺履石上,塗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師自外至,謂粟曰:“汝可謂誠篤。”問其所欲,曰:“吾惟嗜鴨肉。”今禱雨者,必先以鴨祭叟。然後得雨。師嘗謁撫州守,書刺曰:“豢龍僧某”。守惡其幻,詰之曰:“龍安在?”師曰:“明公勿驚”。以金盤盛水,探懷中若朽草,置水中,風雨大至,龍飛躍而去。

靈藥谷靈藥谷

傅子云:字季魯,號琴山,南宋金溪(今屬江西)人。成童,登入九淵門求學。以其年少,讓先從鄧約禮學習,尋晉為弟子。九淵自京師歸還,子云亦入太學,相見於途,共游桐江,答問探究儒學奧旨。天山精

舍築城,九淵令設一席於旁,時命其代講,並將書院相付,其弟子有葉夢得。後曾任甌寧主簿,決訟斷獄必依經義。嘗言“場屋(科舉)之得失窮達不與焉,終身之窮達賢否不與焉,,(《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時人以為名言。紹定四年(1231),袁甫持節西江,提倡象山(陸九淵)之學,建象山書院,九淵諸弟子中,惟有子云巋然上座,為第一高足。他恪守師說,深受其師“六經皆我註腳”的思想影響,不拘於舊日經傳注釋的束縛,敢抒己見,曾作《社保義》。認為鄭注《周禮》,“半是緯語,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著力於構築陸派門戶,為心學的建樹起了一定作用。陸九淵稱他“人品甚高,非餘子比也”(《象山全集》)卷九《與陳君舉》)。著有《易傳》、《論語集傳》、《中庸大學解》、《童子指義》、《離騷經解》等。

朱夏:字元會,原名受益,字好謙。元鳴陽朱家人。早年遊學吳澄門下,數舉進士不第,便杜門治經史。為文不及古不止。吳澄屢次稱讚。丞相賀某欲薦入史館,不就。知者多惜其才。至正年間,鄉冠起,竟遭其禍。著有《鳴陽集》,王文節為之序。稱其學精敏廣博,其文敷暢而淵厚,以明理為本。《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

江球:(1657—1725) 字宜笏,號泉亭,孔坊人(今屬何源鎮)。清代古文家、詩人。康熙廿九年(1690)中舉,次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後歷任山西、山東道監察御史、順天府(今北京市)丞兼督學政,累遷至左副都御史。康熙48年9月庚辰,太常寺卿。49年10月戊子,宗人府府丞。56年11月戊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3年(1726)五月癸卯乞假回籍。 幾次典鄉試會試,拔才甚眾。為人端方,不拘私情,深得信任。文章多因事而發,有匡時弊,有利民生。有些觀點如倡廉潔,安良善,用人講德行等,至今仍有意義。著有《主善堂詩集》、《宜笏詩文存略》6卷。【傳記紀事資料】 《(道光)撫州府志》卷54/7 《(同治)金谿縣志》卷2l/14 《江西通志》卷82-《四庫全書》515/814 《詞林輯略》卷2/16(《清代傳記叢刊》) 【著述收藏】 《江宜笏先生詩文存略六卷》清同治十年(1871)繡谷麗澤書屋刻本四冊(江西)

孔俊卿:字彥佑,永和鄉鳴陽里(今孔家村),歷官山西東勝右衛,隆慶間(1567~1572)升南京崇仁衛指揮。其子永保,襲父職任山西平陽衛千戶。傳孔俊卿身高達9尺,力大無比,雙手能托起兩隻數百斤重的石獅。每次出征,衝鋒在前,戰功卓著。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魯的功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神宗皇帝下令在孔家村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這就是村民引以為傲的聖裔牌坊。歷經近400年的風雨,牌坊至今保存完好,為縣級保護文物。

孔宏魯:字宗魯,以舉人任職北京宛平知縣。

孔繼代:恩授登仕郎。舊志載,繼代有秉性,篤於友誼,稱貸無不立應,且不計其價,賑困恤貧,修橋樑、補道路施之無少。

何長生:筆名:何杉、樂山,江西金谿縣何源鎮何源村人,大學畢業,中共黨員。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金谿縣何源公社、撫州地區群藝館、文化廣播電視局幹部,鷹潭市文聯文協主席及文聯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魯迅文學院學員,鷹譚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戀》,長篇陳述文學《一位市委書記的故事》(合作),陳述文學集《紅帆》等。作品多次獲省、全國文學獎。

筆架峰筆架峰

江殿榮:(1919~1997),號南道,何源孔坊人。民國36年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次年任教於寧都師範和興國師範。38年,在國軍十二兵團怒潮學校任少校政治教官,7月,渡海到

台灣。1950年離開軍隊,到高雄中學任教學教師,3年後成台南數學教師四大金剛之一,後又兼任陸空軍官學校副教授。

1958年創辦立志補習班,1963年創辦立志初級中學,1967年改為高級中學。以後在學校逐漸增設各種工商技術科目,至1980年,學校更名為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其任校長。

他為立志工商學校制訂了辦學原則:處處為教育設計,時時為學生著想,輔導升學就業,強調技能至上。指出:私立學校是“用家長的錢,替家長辦教育,為國家造就人才。”私立學校的學生“大都經歷考試挫折,見棄於各類公校之外”,而“能不自甘墮落,帶著心理創傷進入私立職校者,決非不可造就之材”。教育者“必須付出加倍愛心,以無比的耐力,撫之、導之”,使其能“發揮所長,展觀潛能”,以達到“某方面成就”的目的。其廣有才氣,對數學、文學和管理科學均造詣頗深。處事既洞入微,又積極前瞻,力排乾預,百折不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常掛於心。1991~1992年,他先後向孔坊中國小、金溪一中、仰山書院、撫州一中、江西師大捐贈財物折合人民幣達70餘萬元,在金溪一中實驗樓建造了一層雲華樓,設立雲華獎學金。

張天師法鎮白果精

文/南宮琦(何源村籍)

江西省金谿縣何源鎮與道教勝地貴溪上清鎮毗鄰,何源陝山村有一棵銀杏樹,俗稱白果樹,樹高17.8米,樹腹呈被劈狀,留有一凹槽。樹旁支衍出一小銀杏樹,有十米左右。 白果樹(銀杏)

在何源鎮一帶流傳一個與張天師有關的故事,其年代歷史因流傳久而不可考,話說當時的陝山村男耕女織,晨啼暮炊,阡陌交通,桑陰蠶哧,吃的是園後菜,飲的是門前溪,一派田園。而田園之美屬那棵白果為最,高大挺拔,青翠欲滴,誰看了誰都喜歡。

這樹生有數百年,經這數百年之修練,樹已成精,既已成精便須樹體出山,而出山得由水送,白果精若要發水需先飲龍虎山上清天師府法水井(也稱靈泉井或丹井)中的井水。於是白果精便前往上清天師府,這代的天師因其眼珠外露,民間稱“反眼張天師”,天師問:“你是想站著出山還是躺著出山?”白果精想陝山村地形圓狀,只一出口,極其陝窄,若是躺著出,中途磕磕碰碰必定會損枝傷葉,於是她說要站著出,天師說:“不可,你高十多米,若要站著出水也得漲十多米高,陝山一帶地勢低豈不全部被淹,這必然傷及無數百姓,我決不同意。”說完便將白果精呵斥出府。

白果精求水不成便欲偷水,數日喬裝在天師府附近,一日趁天師有急事外出時便欲潛入,誰知道府中早已被天師施法,不得入其中,白果精正在破解辦法卻在後門處看到一老嫗正在搓麻繩,於 張天師

是她便假裝是路人,對老嫗說“老婆婆,我是個趕路的人,走了一上午的路了,很渴,您能給我一碗水喝嗎?”此老嫗不是別人,正是天師之母,天師外出之前曾特意交待母親,不管有誰來借水,一概不能借。白果精見老嫗猶豫便苦苦乞求,但老嫗仍是推辭讓她去別家借水,白果精一急,看到老嫗身邊放著一碗搓麻繩用的水,於是迅速端起水喝下便走了,老嫗感覺只是一麻繩水便也沒有在意,重新去府中法水井取了一碗水來。

天師還在外出路上,感到不妙,於是勒馬回府,見其母親便問是不是借了府中的水給別人,其母道“沒有將府中水借給別人,只是有一個路人在門外喝了我的搓麻繩的水。”天師斷定法水為白果精所喝,於是抓過天師寶劍,來不及向母親道明便騎上白馬往何源陝山方向趕去。

喝到法水的白果精正在施法蓄水,只見四方黑雲籠聚,頓時晝夜巔倒,閃電驚天,雷鳴震地,山泉柱涌,百溪成河。村民見狀方知道是樹精所為,欲紛紛逃散,有閱歷之老人便告訴大家,妖怪出山,水擁其出,故不可往下逃而應向水流的反方向走,故村民全全往山上逃。

天師見白果精出山在即,便馬頭一躍,點葉踏枝,三個筋斗便在白果樹前,天師斥問,你若躺出,本天師今日就讓你出,你若執意豎出,就體怪本天師將你打回原形。白果精自喝法水後,法力倍增,以為天師奈她不可,於是大聲笑到,“我就是要豎著出山,你能奈我何。”一聲大笑閃電為之助威,去雷為之擂鼓。天師劍芒出鞘,刺入白果腹中,頓時白果慘叫,卻仍頑抗,天師見狀,便將插入其腹中之劍下劈,一時血如泉涌。白果仍頑抗,水仍在蓄,於是天師取出囊中一符掌定於白果樹身,頓時閃電雷鳴停止,四方黑雲消散,白日復行空中,蓄水漸漸瀉退。

村民見狀知是天師鎮妖,於是紛紛趕下山來,跪於天師前,虔誠感謝。天師道:“我已用神符將她鎮於地中。”村民問道:“她還會再次出來為患嗎?”天師道:“不久她將長出一棵小白果,若是小白果樹長大高於母樹,則小白果會出來為孽。”說完便向上清方向飛去。村民伏地叩拜。

太概過了一個月,在大樹旁邊果然長出了一棵小白果樹。大家雖知道此樹為妖卻仍是夏天傍晚樹下納涼,聊天,孩子樹下遊戲打鬧,小樹也長了十多米高,可是村民想念它永遠不會超過母樹,因為他們心中相信天師。

旅遊路線

206國道由鷹潭入金溪對橋鄉穿過金溪,可由兩處進入何源天門嶺:

自駕開車路線一:206國道龍虎山圩上——楊蔣——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自駕開車路線二:206國道金溪對橋鄉——橫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路線一:鷹潭火車站前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天門嶺

路線二:在金溪汽車站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天門嶺

何源天門嶺何源天門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