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進士石牌坊

父子進士石牌坊

“父子進士”牌坊,又稱“絲綸世美”牌坊,位於大埔茶陽鎮大埔中學校門口,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餘年,為紀念當時父子同中進士,父親饒相(江西按察副使),兒子饒與齡(中書舍人)所建。

簡介

父子進士石牌坊父子進士石牌坊

牌坊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在近代,她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過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舉。

“父子進士”牌坊,又稱“絲綸世美”牌坊,位於大埔茶陽鎮大埔中學校門口,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餘年,為紀念當時父子同中進士,父親饒相(江西按察副使),兒子饒與齡(中書舍人)所建。
整座牌坊為花崗石預製件疊架而成,高12.5米,寬4.65米,共為三層檐頂。四根正柱、八根附柱並列四排,支撐石樑、石匾、頂蓋,形成中間大門、兩側對稱小門的布局。坊頂亭蓋為仿木古雕鑿件。中間一橫匾,正反面分別雕刻“父子進士”、“絲綸世美”。亭蓋、橫匾石樑飾以“雙龍騰雲”、“雙龍戲珠”、“雙龍銜花”等圖案。兩側小門頂端飾以“雙獅滾球”、“花鳥動物”圖案。石樑頂端均鑲有一塊麒麟石雕匾。整個牌坊結構嚴謹精緻、造型美觀大方、雕刻工藝精湛,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精品。

傳說

據說,“父子進”三字出自當時全國最有名的書法家沈起津之手,而“士”字則是牌坊主人胡士鰲後來添上去的。為什麼不多的字數卻出自兩人之手?原來裡面有一個有趣的典故呢!沈起津,詔安人,舉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他的字出神入化,社會名流爭先傳藏。儘管請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但沈大學士卻輕易不動筆,一動筆就不論親疏一律按每字50兩收取潤格費。胡士鰲一家亦有非同一般的顯赫門庭,他與其父胡文都是進士,其女嫁與沈起津。立牌坊時,胡士鰲欲請女婿題寫“父子進士”四字。論輩分胡士鰲是長輩,可是談起書法,胡士鰲也不敢怠慢,他包了200兩銀子請家丁前去求字。家丁認為是自家姑爺,犯不著每字給50兩,於是私藏了50兩,沈起津看到只有150兩銀子,也不點明,只是按潤格費揮筆寫了“父子進”三字交付。等家丁戰戰兢兢回來交差時,立坊的吉辰已到,胡士鰲無奈,只好自己揮筆添下“士”字。如今,當這個故事在講“古”老人的口中娓娓道來時,人們在談笑之餘卻不難體會詔安的先民們對書法的崇尚和追求。

歷史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松陽建於東漢建安四年(199),自茲以降,已1800多年,在麗水地區諸縣中,占名最古。其境山水形勝,物產豐饒,層巒疊翠,松蔭如帶,小港奔瀑。松古盆地宛如金甌玉盤,置於群山環抱之間,阡陌縱橫,良田千頃,素有“處州糧倉”之美譽。歷史上松陽文化教育悠久,唐武德四年(621)創縣學,是麗水地區最早設定的地方官學。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到松陽講學。鹹淳間創建明善書院於古市,講學之風大興,縣內曾有稼軒書院、紫陽書院。明崇禎八年(1635),官創義學。清乾隆十五年(1750),在縣城東門又建第二明善書院。由於歷史上松陽重耕勤讀,孕育出不少人才,由唐至清,共出了91名進士。

地理位置

父子進士石牌坊位於大埔縣茶陽鎮大埔中學門口,建於明歷三十八年(一六一0年)為紀念當時父子進士任江西按察副使的饒相和任中書舍人的饒與齡所建。
一九八九年六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外觀

整座牌坊為花崗石預製件疊架而成,高12.5米,寬4.65米,共為三層檐頂。四根正柱、八根附柱並列四排,支撐石、石匾、頂蓋,形成中間大門、兩側對稱小門的布局。坊頂亭蓋為仿木古雕鑿件。中間一橫匾,正反面分別雕刻“父子進士”、“絲綸世美”。蓋、橫匾石樑飾以“雙龍騰雲”、“雙龍戲珠”、“雙龍銜花”等圖案。兩側小門頂端飾以“雙獅滾球”、“花鳥動物”圖案。石樑頂端均鑲有一塊麒麟石雕匾。整個牌坊結構嚴謹精緻、造型美觀大方、雕刻工藝精湛,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精品。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