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牌坊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在近代,她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過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舉。
牌坊又稱牌樓,古名綽楔,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千百年來,牌坊繁衍發展,不僅遍及華夏城鄉,而且還遠涉重洋,屹立於異國他鄉的許多地方,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典型標識。
旌表牌坊旌表類牌坊是傳統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熱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凡有優良事跡者,由社會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薦,經過官家查證確認,即可奉旨設立牌坊。
制度
牌坊是作為聚居基本單位的里或坊的大門演變而來;里是坊的前身。里坊制是周朝以來中國統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種編民制度。是賦稅、力役、兵丁之源,其發生、發展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倫理都有密切的關係。《漢書·食貨志》對里的組織和教育作用有清楚的的說明:“殷周之盛,詩書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在野曰廬,在邑曰里(師古曰:廬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於里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教,庠則行視而視化焉。春令民畢出於野,冬則畢入於邑……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師古曰:門側之堂曰塾,坐於門側者,督促勸之,知其早宴防怠惰也),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里是一種用圍牆封閉起來的基本聚居單位,由里胥掌管里門。里門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其適應於管理的使用功能,里門還擔負著彰善癉惡的教化作用。即所謂旌門之制。
一般說來,牌坊都為家庭旌表本族先賢而建;有的牌坊則為朝庭或當地官府為旌表賢臣,在忠、孝、節、義上有成績的人而立。如旌表忠臣牌坊的忠貞牌坊,旌表孝道的貞節牌坊。現存廣東省珠海市前山鎮梅溪村的“梅溪牌坊”,是清光緒為旌表當地鄉紳、首任清政府駐檀香山總領事陳芳而賜建,牌坊現存三座,並排而立,均為三間三樓式廡殿頂構架,用花崗岩建築。檐下置石斗拱、石鼓、石闌額、須爾座,鑿雕有精美的瑞獸、花果、人物、書法和八仙圖案等裝飾。
牌坊集西方的裝飾風格和傳統的中國建築結構為一體,中西合壁,巍峨壯觀,工藝華美,是華南地區罕見的建築群。
歷史
牌坊,流行於宋代而盛於清朝,源於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那時里坊的周圍設有圍牆,牆中央築以坊門,由兩旁的華表和中間的橫樑或板門組成,稱“烏頭門”。後來又在橫樑上築起斗拱和屋檐,飛檐起脊,如同樓頂的牌坊稱為牌樓。牌坊的間數少則二間,多則四五間,常見的是三間。一般當中的一間寬大,以利車馬通行;左右間窄小,供行人出入。牌坊按建築材料、風格不同分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各具特色。木牌坊雕刻精細,玲瓏剔透,彩繪鮮艷。石牌坊堅實純美,莊重威嚴,保存長久。琉璃牌坊造型深厚,流光溢彩,富麗堂皇。一般說來,牌坊都為家庭旌表本族先賢而建;有的牌坊則為朝庭或當地官府為旌表賢臣,在忠、孝、節、義上有成績的人而立。如旌表忠臣牌坊的忠貞牌坊,旌表孝道的貞節牌坊。
歙縣棠樾村口百餘米長的甬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著7座牌坊,這就是全國罕見的棠樾牌坊群。四周是一片平疇,7座牌坊拔地而起,雄偉高大,古樸典雅,蔚為壯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樓夢》、《煙鎖重樓》、《儒林外史》等數10部影視劇曾在這裡拍攝。
牌坊群以“義”字坊為中心,按“忠、孝、節、義”的順序由兩頭向中間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開。依次為鮑象賢尚書坊、鮑逢昌孝子坊、鮑文淵妻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慈孝里坊、鮑燦忠孝坊。明建3座,清建4座。
鮑象賢尚書坊,明天啟二年(1622年)秋始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秋重修。此坊為四柱沖天式,是為表彰鮑象賢戌邊有功而建的。鮑象賢,為棠樾鮑氏十六世祖,嘉靖八年進士,初授御史,後任兵部右侍郎。鎮守雲南、山東時,勞績卓著。隆慶初卒,贈工部尚書。石坊上鐫刻“命渙絲綸”,意為對皇上的誥命忠心不二地執行,以稱道其忠。因此,被皇上恩澤三代,替其祖父鮑燦贏得了一個孝行坊。鮑燦孝子坊為明嘉初年始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牌坊額刻“旌表孝行贈兵右部右侍郎鮑燦”。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他因母親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即持續吸吮老母雙腳膿血,終致痊癒。其孝行感動了鄉里,經請旨建了這座旌表牌坊。
建坊條件
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能夠受到旌表而建坊者有下列三種:
熱心公益者如表彰貢生林朝英獨資整修台灣縣學文廟而立的「重道崇文」坊,以及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的急公好義坊。例如「洪騰雲急公好義坊」即是一例,其創建於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是一國家級的三級古蹟,位於襄陽路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急公好義坊是為了表揚洪騰雲熱心公益而建的,熱善好施的他,捐獻社會福利不落人後,在艋舺興建救濟當地孤苦無依的人,又興建義冢埋葬吾人收拾的無名屍骨,善名遠播。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劉銘傳為表揚洪騰雲種種善行義舉,乃奏請皇帝表揚,光緒皇帝下旨準建,並親書「急公好義」四字,次年牌坊建成,位在石坊街(今懷寧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衡陽路),日人據台後為拓寬道路,移建於新公園內。
急公好義坊的形制是四柱三間,三樓二層的建築,也就是四根柱子形成三個空間,中間稱明間,兩邊稱次間,有兩層檐。樓指的是屋頂檐樓,屋頂分上下兩層,在上層屋頂上有一個基座,原是放聖旨的,後因搬遷不見只剩底座而已。急公好義坊的質材為青斗石,石樑雕琢細膩。明間屋頂分上下兩層,上下兩層放「急公好義」匾,匾的兩測刻有「琴、棋、書、畫」,今已不易辨識。下層中央放事跡匾,書寫建坊緣由,左右兩端雕手持「文官捧印」,隱含「加官晉爵」之意。
事跡坊下面在兩柱中間最粗的橫向構材稱額坊,也稱大楣,坊的兩端刻有龍首含銜,中央雕「雙龍吐珠」,龍身左右夾雜有雲紋。牌坊前有兩對石獅子,小獅子是牌坊的欄桿柱;大獅子則是清代「台北府衙」的唯一留存物(府衙是知府的辦公處,位於今館前路、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之間,民國四年日人拆除,石獅遺此鎮守坊門)
文化影響
牌坊本身並不表義,僅是一個抽象的符號,雖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木牌坊、石牌坊、磚(琉璃)牌坊(用磚砌成凱鏇門的形式,再在其外表用琉璃貼出柱、梁、斗拱、檐口等組成的牌樓形狀)的區別,又因大小的不同而分兩柱、四柱、六柱等三種,還因形式不同而分為起樓(有屋檐)、不起樓(無屋檐);有沖天柱(柱狀如華表,高出檐頂)或無沖天柱等等,但做法上均有一定的格式,可按一定的規則,例如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及相互間的比例關係,所以一提到牌坊,就可以大致想到其形狀,而不象西方的紀念碑追求各自不同的個性,通過牌樓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趨同性,認識中西文化的差別。
中國著名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 |
棠樾牌坊群| 刺史牌坊| 大三巴牌坊| 厚源貞潔牌坊| 梅溪牌坊| 蕭大亨墓地牌坊群| 七星岩牌坊| 燕喜牌坊| 隆昌牌坊群| 佛山古牌坊| 龍坑鎮石牌坊 | 漳州明清牌坊| 徽州牌坊| 桓台四世宮保牌坊| 昇平人瑞牌坊| 節孝牌坊| 曹墩衷氏牌坊| 揚州牌坊| 單縣牌坊| 泉州牌坊| 寧波古牌坊 | 廣州西關逢源街12牌坊| 兵憲牌坊| 廟口牌坊| 旌表牌坊| 清鎮古牌坊 | 任市陶牌坊 | 南津關的三道牌坊 | 父子進士石牌坊| 漢源節孝牌坊| 欽旌節孝牌坊| 仕民牌坊| 琉璃牌坊 | 孔林牌坊| 台灣節孝牌坊| 閩南石牌坊| 珠海梅溪牌坊| 海岸牌坊| 治世玄岳牌坊| 許國八腳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