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

梨樹[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

梨樹縣是吉林省四平市下轄縣,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有“東北糧倉” 和“松遼明珠” 的美譽。 梨樹設縣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原名“奉化縣”。曾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福晉”、清太宗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 截至2014年2月,梨樹縣幅員面積4209平方公里,轄14個鎮、6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工業集中區、295個村。 截至2013年末,梨樹縣戶籍總人口6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1萬。 梨樹縣縣城梨樹鎮距東北交通樞紐四平市僅10公里,距吉林省會長春市約110公里。南與遼寧省西豐、開原兩縣市及四平市接壤,北與遼河農墾管理區相鄰。北、西隔東遼河與公主嶺市、雙遼市相望,西毗遼寧省昌圖縣。 梨樹縣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信息

歷史

地名由來

梨樹縣從遠古到清初,一直是遊牧荒地。嘉慶七年(1802年),準許南方流民出邊禁地墾荒,荒地逐漸被開墾,才有人在此 定居下來。道光元年(1821年),奉旨向蒙王納租稅,在梨樹 城設分防照磨,管轄此地百姓。 梨樹縣原名奉化縣,古稱偏臉城,俗稱買賣街。當時奉化縣地處邊北扼要之地,是“盜寇出沒”“頑民盜風不息” 之地,統治者為了教化當地“頑民”,故大肆宣傳要“遵奉 王化”,因此起名為奉化縣.梨樹城並非是一座城,而是一 個小村落,“傳聞其地多種梨因名之”。

歷史沿革

從境內長山遺址考證,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梨樹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肅慎、夫余、高句麗、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迭居。

葉赫那拉古城 葉赫那拉古城

漢為扶餘地,晉、後魏、齊仍屬扶餘地,隋為高句麗所據,唐為渤海國扶餘屬地。

遼金時代,梨樹縣屬韓州。治所曾多次遷徙。天徳二年(1150年),州治所從柳河縣(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移至九百奚營(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偏臉城)。
元代屬開元路鹹平府。
明代廢府置衛。此地屬遼海衛(治所今昌圖老城)。

正德八年(1513年),居住在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海西女真族塔魯木衛一部在部落酋長祝孔革率領下南遷至縣境葉赫河岸定居,遂稱葉赫部。
清代以柳條新邊為界,南部為盛京西流水圍場一部,北部為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達爾罕王的旗屬地。

嘉慶八年(1803年),蒙王招墾,始有山東、河北等地漢民徙入。

道光元年(1821年),昌圖廳於轄區北部設梨樹城分防照磨,始定區劃。轄守善、瑞祥、新恩、惠遠、永隆、太定、允順、恩化、貞順9個社,472個自然屯。
光緒四年(1878年)設縣治,名奉化縣,隸屬昌圖府。光緒八年(1882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州。
中華民國時期,廢府、廳、州制,實行省、道、縣制。1913年(民國二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縣。1914年(民國三年三月一日),奉化縣更名梨樹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更名遼寧省,梨樹縣隸屬遼寧省。
日偽統治時期,1941年將遼寧省北部市縣設定偽四平省,梨樹縣為其屬縣。1945年“九三”勝利後,廢偽四平省,置遼北省;1949年1月,撤遼北省,設遼西省,梨樹縣隸屬遼北省、遼西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6月19日,撤遼西省,同年7月21日,梨樹縣劃歸吉林省;1956年4月,劃歸吉林省公主嶺專區。1958年10月23日,設四平專區;1983年8月30日,撤銷四平專區,改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梨樹縣隸屬四平專區、四平市。

建置沿革

1945年11月,劃歸遼北省懷德專區管轄。11月23日,在梨樹建立遼北軍區。不久,遼北省政府、四平市政府從四平街轉移到梨樹。12月,在梨樹鎮成立中共懷德地委和懷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當時懷德專區轄懷德、梨樹、昌圖3個縣。隨著後來戰爭形勢的發展,駐地曾轉移到懷德、農安、長嶺等地。

1946年4月,梨樹縣劃歸遼北省昌圖專區。6月,梨樹縣劃歸遼吉區第二專區。

1947年11月24日,梨樹縣解放,成立梨樹縣政府,為遼北省直轄縣,梨樹縣政府駐梨樹鎮。

1948年7月,劃歸遼北省第二專署。

1949年4月21日,遼北省撤銷,劃歸遼西省管轄,梨樹縣政府更名為梨樹縣人民政府。

1954年6月19日,遼西省撤銷,梨樹縣劃歸吉林省管轄,為省直轄縣,仍駐梨樹鎮。

1955年,梨樹縣人民政府更名為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梨樹縣各區稱謂取消序數命名,恢復原地名稱呼。

1956年7月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懷德專區。轄懷德、梨樹等10個縣。10月6日,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到郭家店鎮。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郭家店鎮遷回梨樹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6年10月6日,梨樹縣轄9個區、2個鎮、38個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樹縣轄9個公社,276個管理區。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區,梨樹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

1960年2月6日,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至郭家店鎮。

1964年4月23日,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遷回梨樹鎮。

1968年,撤銷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梨樹縣革命委員會。下轄4個鎮、30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1971年2月4日,四平專區更名為四平地區。梨樹縣歸四平地區管轄。

1976年1月,梨樹縣轄3個鎮、31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1980年初,梨樹縣轄5個鎮、28個公社,333個生產大隊、2536個生產小隊。6月,撤銷梨樹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梨樹縣人民政府。

1983年8月,撤銷四平地區,成立四平市,梨樹縣歸四平市管轄。

1991年11月2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石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石嶺鎮管轄。

1992年3月6日,撤銷梨樹縣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鄉,設立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鎮。

1994年11月14日.撤銷梨樹縣林海鄉、三家子鄉,設立林海鎮、三家子鎮。

1995年6月29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12月,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85個居民委員會、336個村民委員會。

1999年,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孤家子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甸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三家子鎮、林海鎮、梨樹鄉、大房身鄉、杏山鄉、董家窩堡鄉、白山鄉、勝利鄉、團結鄉、泉眼嶺鄉、郭家店鄉、河山鄉、金山鄉、小寬鄉、雙河鄉、四棵樹鄉。

2000年6月29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5號檔案: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8月20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8號檔案:梨樹縣撤銷團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榆樹台鎮管轄;同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9號檔案:撤銷杏山鄉、三家子鎮,河山鄉,將其所轄區域分別劃歸梨樹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管轄。調整後,梨樹縣轄18個鎮、9個鄉。

2000年6月20日經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開發區辦公室批准正式成立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正縣級建制一級財政管理。將梨樹縣下轄的孤家子鎮、石嶺鎮哈福村的鹿場、雙遼市的綠野集團(現雙山鴨場)、雙遼農場、雙遼種羊場劃歸到管理區行政管轄。現管理區所在地孤家子鎮。

2002年,梨樹縣轄17個鎮、9個鄉。2003年,梨樹縣轄: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店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林海鎮、小寬鎮、梨樹鄉、大房身鄉、白山鄉、勝利鄉、泉眼嶺鄉、董家窩堡鄉、雙河鄉、四棵樹鄉、金山鄉。

2003年底,梨樹縣轄26個鄉鎮,其中鎮17個:梨樹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十家堡鎮、孟家嶺鎮、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喇嘛甸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沈洋鎮、小寬鎮、榆樹台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太平鎮;鄉9個:梨樹鄉、白山鄉、董家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大房身鄉、雙河鄉、金山鄉。

2005年3月4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檔案,將梨樹縣的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團山子村、梨樹鎮的任家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獾子洞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同年四平市人民政府下發《調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區劃》檔案: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

2005年10月13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34號檔案,撤銷大房身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梨樹鎮管轄、撤銷太平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萬發鎮管轄。

截至2006年1月,梨樹縣轄21個鄉鎮,其中6個鄉、15個鎮:梨樹鎮、喇嘛甸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榆樹台鎮、小寬鎮、沈洋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石嶺子鎮、白山鄉、雙河鄉、金山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共有33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99個)、313個行政村。梨樹縣的石嶺鎮已經劃入四平市的鐵東區,但沒有操作,仍統計在梨樹縣內。

2010年12月24日,四平市政府舉行石嶺鎮、獾子洞村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梨樹縣政府與鐵東區政府代表在石嶺鎮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籤字,梨樹縣政府與鐵西區政府代表在獾子洞村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籤字。至此,2005年3月省民政廳下發的《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檔案全部落實。從2011年1月1日起,四平市鐵東區、鐵西區將完全按照新的區劃管轄範圍運行。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末,梨樹縣人民政府駐梨樹鎮向陽街2號。梨樹縣轄14個鎮、6個鄉: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小城子鎮、喇嘛甸鎮、蔡家鎮、劉家館子鎮、十家堡鎮、孟家嶺鎮、萬發鎮、東河鎮、沈洋鎮、林海鎮、小寬鎮、白山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雙河鄉、金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梨樹縣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3°45′~124°53′、北緯43°02′~43°46′之間。東與公主嶺市以東遼河為界,北與雙遼市毗鄰,西與遼寧省昌圖縣接壤,南與四平市相連。梨樹縣幅員面積42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梨樹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波狀平原,北部為東遼河沖積平原。

長白山大黑山余脈由梨樹縣東部入境,向西南延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極點葉赫滿族鎮大砬子山,532米(葉赫鎮2005年7月劃歸四平市),低極點劉家館鎮大力虎村團山子屯,110.3米,相對高差421.7米。梨樹縣境東南部為剝蝕地形,多低山丘陵,海拔300~400米,占梨樹梨樹縣總面積21.8%;中部為台地沖積平原,地勢略有起伏,以剝蝕堆積地形為主,海拔160~250米,占總面積44.1%;北部沿東遼河中下遊河谷平原,地勢低洼平坦,風沙鹽鹼相間,以風積沖積地形為主,海拔112~160米,占總面積34%。

氣候特徵

梨樹縣 梨樹縣

梨樹縣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作物生長期日照、降水較充足。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朗氣爽,冬季寒冷多雪,間有暖冬。氣候特點雨熱同步,能充分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年均日照時數2644.2小時,其中作物生長季節4~9月,日照時數1435.5小時,占全年日照總時數59%,平均每天日照8小時。日照充足,光能源較豐富。年太陽總輻射每平方厘米122.79千卡,光合有效輻射量每平方厘米60.17千卡。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梨樹縣 梨樹縣

梨樹縣受地質條件和土質影響,縣域土壤類型較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石質土、灰棕壤、石灰岩土、棕壤、白漿土、黑土、黑鈣土、淡黑鈣土、草甸土、鹽土、鹼土、坡積土、沖積土、泥炭土、沼澤土、風沙土和水稻土,共17個土類,39個亞類 ,47個土屬,132個土種。

森林資源

梨樹縣森林資源海拔在250~400米之間,山巒起伏,崗嶺相連,山高林茂。東傍東遼河,中有石嶺河。“六山一水三分田”,土壤為山地棕壤、灰棕壤,屬溫帶針闊葉樹混交林區。天然次生林樹種有柞樹、楓樺、山楊、椴樹、水曲柳、黃鳳梨、核桃楸、山槐等;人工林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黑松、油松、紅松、紫穗槐等;經濟林樹種有山楂、蘋果梨、李子、蘋果等。區內林種為用材林、防護林中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特用林及零星樹木。

礦產資源

梨樹縣 梨樹縣

梨樹縣主要優勢礦產資源為矽灰石、大理岩、天然氣、石油。梨樹縣礦藏100餘種,主要有金、銀、銅、鐵、鋅、石灰石、矽灰石、大理岩、花崗石等。已發現礦產37種,查明資源儲量的12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有色金屬礦產3種,貴金屬礦產2種,水汽礦產2種,余為冶金、化工輔助材料及建築材料與非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中矽灰石、水泥用大理岩質量好,儲量大。矽灰石儲量在2 000萬噸以上,原料產品銷往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等地;石灰石儲量約10億噸,已開發23個品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梨樹縣戶籍總人口為6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3.0萬人,出生人口為7092人,出生率為10.0‰;死亡人口為4030人,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單位從業人員為3.6萬人,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8.6%;在崗職工為3.2萬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9.6億元,比2012年增長20.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839元,比2012年增長9.8%。新開發就業崗位6128個,新增就業60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下。

民族

截至2013年,梨樹縣漢族人口占96%,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等19個少數民族人口35500多人,占人口總數的4%。

政治

縣長:郭志勇

副縣長: 王嘯、姚廣宇、張武、王學君、高飛

經濟

綜述

霍家店經濟開發區 霍家店經濟開發區

梨樹縣的基礎產業是農業,有梨樹是黃金玉米帶的美譽。1998年的糧食產量是19.4億公斤,是1978年糧食產量的8.9倍。"梨樹縣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 梨樹縣的"一畝經濟田"發展模式得到上級重視推廣。

1998年梨樹縣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是1978年的13.2倍、5.9倍6.4倍、和27倍。百餘種礦藏在梨樹境內,其中矽灰石有1500萬噸以上的儲量,是世界之最。天然氣儲量有110億立方米以上,有可觀的開採價值。

梨樹縣有多達500多種的工業品,酒精、澱粉、矽灰石粉、糠醛等20多種產品打人了國際市場,遠銷東南亞、歐美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交通運輸四通八達。“京哈”、“四梅”、“哈大”鐵路,“長大”高速公路,102國道從境內通過。郵電通信設備完善。萬門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公安傳真、特快專遞廣泛套用。

第一產業

2013年,梨樹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72.4億元,比2012年增長5.0%。農業增加值達94.0億元,比2012年增長1.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7%,比2012年下降1.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488元,比2012年增長18.1%。糧食產量繼續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十連增,達220.0萬噸,比2012年增長3.4%。特色經濟快速發展,高標準棚膜小區發展到161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園區2個,省級標準園區12個。116個無公害蔬菜品種通過省級綠色認證。畜牧小區通過改、擴、新建達485個,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13.0萬頭、52.8萬頭、37.1萬隻和2971.0萬隻。與2012年相比,豬增加11.2萬頭,增長3.7%;牛增加0.9萬頭,增加1.7%;羊增加0.8萬隻,增長2.1%;禽增加22.7萬隻,增長0.8%。

第二產業

2013年末,梨樹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達114.3億元。梨樹縣工業以食品、建材、機械、農副產品加工四個行業為主。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6.8億元,比2012年增長15.6%;實現工業增加值96.0億元,比2012年增長12.0%;實現利潤7.4億元,比2012年增長23.2%;完成銷售收入320.8億元,比2012年增長16.7%;實現稅金3.9億元,比2012年下降1.3%;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9.6%,與上年持平。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4.6億千瓦小時,比2012年增長2.2%,萬元產值能耗率12.2%,比2012年下降13.7%。

第三產業

2013年,梨樹縣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23.6億元,比2012年增長13.6%。其中,儲蓄存款91.5億元,比2012年增長12.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9.8億元,比2012年增長11.9%。梨樹縣保費收入達2.7億元,比2012年增長17.4%;支付理賠款0.9億元,比2012年增長28.6%。

交通

國家高速G1京哈高速公路、G25長深高速公路(長雙高速公路)過境,國道G102線貫穿南北,交通便利。

截至2013年,梨樹梨樹縣公路里程2435公里,擁有民用汽車6104輛,營運公共汽車315輛,出租汽車1120輛。公路客運量513萬人,旅客周轉量27607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620萬噸,貨物周轉量1131217萬噸/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梨樹縣各級各類學校總數375所,其中,成人專科學校1所,衛校1所,黨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電大1所,職業技術學校2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學3所,普通國中2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國小226所,幼稚園(班)105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總數為81831人,其中,成人專科學校在校生7921人,衛校在校生1124人,電大在校生105人,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1855人,高中在校生5111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6227人,國小校在校生39335人,幼稚園(班)在園兒童10153人。各級各類學校在職教職工7079人,其中,成人專科學校在職教職工71人,衛校在職教職工81人,黨校在職教職工31人,教師進修學校在職教職工63人,電大在職教職工11人,職業技術學校在職教職工163人,高中在職教職工406人,普通中學在職教職工2199人,國小在職教職工3227人,幼稚園(班)在職教職工827人。2013年末,梨樹梨樹縣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5年。

學校有梨樹一中,梨樹二中,吉林師範大學實驗高級中學,梨樹三中,梨樹四中,梨樹縣實驗國小等。

文化

2013年,梨樹縣有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農村文化大院132個、農家書屋29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7.1萬冊,博物館1個、影劇院1個、綜合性體育場館1個、體校1個;二人轉劇團1個。

醫療

2013年,梨樹縣有醫療機構421個,醫院床位1996張。其中:縣直醫療衛生機構53個、村衛生所271個、個體診所97個。梨樹縣衛生人員總數368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73人,註冊護士547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39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0.78人。

科技

2013年,梨樹梨樹縣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0項,申請國家專利15件。

通訊

2013年郵政局所27個,郵政業務總量3274萬元,電信業務總量9952萬元。本地固定電話用戶7.6萬戶,行動電話69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5.1萬戶。有線電視用戶15.1萬戶。

基礎建設

2013年,梨樹縣縣城區整修了奉德路文禮段、毛巾廠東路等共29條巷路。梨東線、十家堡公鐵立交橋引道、四梨大街等工程竣工通車。完成“村村通”建設230公里,改造八懷線等縣鄉公路110公里。縣鄉兩級公路綠化實現全覆蓋,綠化面積達100公頃。

地域文化

文化遺址

偏臉城出土文物 偏臉城出土文物

梨樹古城原名昭蘇城,因在昭蘇太河右岸而得名。傳說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蘇,死於此地。為紀念他,將此河命名為昭蘇太子河。昭蘇為蒙語,意為有很多錢。昭蘇太子河後簡稱昭蘇太河,1987年確定標準名稱為昭蘇太河,是梨樹縣境內僅次於東遼河的第二大河。梨樹古城位於今梨樹鎮北偏東4公里,南臨昭蘇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勢修築,因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位偏斜,形成“偏臉”狀,故民間又稱“偏臉城”。偏臉城地處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北白山崗南坡,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垣雄闊方正,為夯土而成,城垣周長4318米,頂寬1米,基寬12米,最高處達7.4米,城垣四角築瞭望台(又稱角樓),高出城牆2米。古城開有4座城門,城門外有瓮城,城牆外有護城河。除了南牆破壞較嚴重以外,其餘三面城牆尚存遺蹟。該城原為遼代九百奚營治所,金初稱“合叔勃”,是宋金時期重要交通孔道。金末蒙古貴族揮兵攻金伐宋,古城毀於這場浩劫之中。此後數百年間,古城一直沉睡在曠野之中,漸漸被人們遺忘。二十世紀60年代,文物部門將梨樹古城定名為偏臉城,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梨樹城分防照磨衙署在古城的城垣中並沒有駐多久,便移至城南的奉化屯。奉化屯周圍早年曾是一片沼澤地,清嘉慶年間形成屯落。分防照磨衙署遷至奉化屯後,最初那裡並無城垣,四周都是開闊地,無險可依。後來衙署為防“匪患”,便在聚落四周挑壕蓄水,壘土為牆,作為防禦工事。還在壕上建橋以便出入,街口處連線民房立了東、西、南、北4個門,在門旁設了炮台。城牆高4.5米,牆上築垛口,高1米,城內設馬道,狀似土圍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馬國良(號稱“馬傻子”)起義軍曾攻破奉化土牆,四門倒塌,起義軍衝進城內,殺官逐吏,開獄分倉。

由於奉化附近開發面積不斷擴大,1877年12月1日(清光緒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盛京將軍奏請清廷,在奉化地方添設新縣。12月21日(十一月七日)旨準,定名為奉化縣,縣城設在奉化,“一切章程均照懷德縣一律辦理”,為“疲難沿邊題調要缺,蒙民兼理”,隸屬於奉天省昌圖府。建縣時“奉化”為梨樹分防照磨衙署駐地的社名,建縣後取社名為縣名。“奉化”二字,若再上溯,應源於奉化屯,因當時奉化縣地處邊北扼要之地,是“盜寇出沒”,“頑民盜風不息”之地,統治者為了教化當地“頑民”,故大肆宣傳要“遵奉王化”,因此取“奉化”之名。設縣後原駐奉化的梨樹分防照磨移駐八面城。初設縣時,奉化早年修築的土圍子已夷為平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防義和團和土匪,知縣王順存召集紳商募捐,修築城牆。知縣鮮俊英繼任後,繼續修築,才最後完工。城牆周長9000米,城外護城河上寬5米,深5米,底寬3米。該城牆到解放前已倒塌殆盡。

1912年(民國元年),改縣衙為縣公署。1914年(民國三年),因與浙江省奉化縣重名,遂借用梨樹古城名,更名為梨樹縣。早在梨樹分防照磨駐奉化時,有人亦稱奉化為梨樹城,也有人說是因奉化屯內梨樹繁茂,故將奉化稱梨樹城。縣名更為梨樹後,便正式將奉化更名為梨樹城,此後便很少有人使用奉化這個名了。梨樹城位於昭蘇台河南岸,由於交通便利,往來行旅多,農產品交易繁忙,所以在此期間梨樹城又叫過買賣街,蒙古語稱“庫都力”。昔日的買賣街,糧棧、綢緞布匹、日用百貨、雜貨等商戶林立,燒鍋、糧谷加工和鐵木皮麻柳等手工業作坊50餘戶,為周圍百餘里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的集散地,是柳條邊外的繁華集鎮。官、商、富戶也接踵而至,建衙署、修祠廟、開商鋪、起住宅,使梨樹城漸漸成了一個大聚落。由於商業日趨發達,在城中形成井字街區,經緯路各兩條。直到“長大”鐵路通車後,四平街(今四平市)經濟貿易興起,經濟中心逐漸南移,昔日繁華的買賣街逐漸蕭條。東北淪陷以後,工商業凋敝,梨樹城淪為一般小集鎮,僅剩下一些小手工作坊和小藥鋪等,井字街兩旁都是低矮的土平房,一直到解放時也沒有一家影、劇院。

民俗文化

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梨樹縣是東北二人轉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梨樹縣二人轉起源於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當時最著名的二人轉藝人齊姓,其藝人譜系“齊家蔓”。第二代傳人劉姓,出生在梨樹縣林海鎮。《小兩口串門》是已知的由梨樹縣二人轉藝人雙菊花創作的最早劇目。民國時期,梨樹二人轉從藝人員達百餘人,經常演出的劇目有300多出,小曲小調近180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岳永豐班、金鳳山班等8個戲班,唱遍整個梨樹及四平、雙遼、懷德和遼寧北部各縣,遠近聞名,曾有“八大戲班鬧梨樹”之說。“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二人轉藝術在清朝末年的梨樹大地上根深葉茂,遍地開花。1950年,梨樹成立“梨樹藝人劇團”,1956年更名為梨樹縣地方戲隊。

梨樹二人轉有著200多年的歷史。2009年,梨樹二人轉藝術被省政府批准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梨樹縣又被吉林省文化廳命名為“二人轉之鄉”。

2011年7月9日,由中國曲協授予的“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落戶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 由中國曲協副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董耀鵬將“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授予梨樹縣。

旅遊

梨樹縣旅遊景點有葉赫那拉古城 、葉赫那拉城、轉山湖遊樂園、偏臉城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