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古稱豫州,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興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來,這裡墨客騷人云集,因此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譽。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龍門石窟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洛陽人民正以古都人的勤勞,聰明把洛陽建成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城市。洛陽的飲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既有出自宮廷、有“金枝玉葉”之稱的洛陽燕菜,也有在民間廣受歡迎的鯉魚躍龍門,既有好喝的不翻湯,也有好吃的的張記燒雞。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始於唐代,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敗。紅白大事,宴請賓客,率先用之。這與洛陽的地理氣候有很大關係。洛陽四面環山,地處盆地,雨量較少,氣候乾燥寒冷,民間飲食多用湯類,喜歡酸辣以抵禦乾燥寒冷。這裡的人們習慣使用當地出產的澱粉、蓮菜、山藥、蘿蔔、白菜等製作經濟實惠、湯水豐盛的宴席,就連王公貴戚也習慣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製,久而久之逐步創造出了極富地方特色的洛陽水席,並逐漸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風味。洛陽水席,有三大特點:一是有葷有素,有冷有執;二是有湯有水,北方南方均為可口;三是上菜順序有嚴格規定,搭配合理、選料認真、火候恰當。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箇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鹹、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跟上兩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後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上滿。熱菜上桌必以湯水佐味,雞鴨魚肉、鮮貨、菌類、時蔬無不入饌,絲、片、條、塊、丁,煎炒烹炸燒,變化無窮。洛陽水席,又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可據情而定,故深受城鄉人民的普遍歡迎,長盛不衰。洛陽水席可粗可細,可簡可豐,即是尋常百姓家的家常飯,又可精製成高檔宴席。洛陽水席其上菜程式如行雲流水,主要菜餚又均有湯水,故名“水席”。其特點是以酸辣見長,清爽利口。水席的上菜程式別致有趣:全席共24道菜,首先是四葷四素八冷盤,然後除四個壓桌菜外,依次將味道相近的每三個菜分四組送上,俗稱:“帶子上朝”。第一道大菜“洛陽燕菜”得名於其形,其實是用蘿蔔絲加上雞絲、精肉等多種配菜用高湯煨成。據說當年武則天品後讚不絕口,三月不知肉味,第二道大菜“全家福”,是用多種肉、菜繪製而成。第三道大菜“蜜汁八寶飯”。最後一道是酸辣雞蛋湯。其間的中菜有“螺絲肉”“紅燒全肘”“清燉全雞”“霸王別姬”“清蒸鵪鶉”等。“燕菜”代表春燕,預兆希望;“全家福”意在祝賓朋合家幸福、吉祥如意;“八寶飯”寄寓人們對五穀豐收的祈求;而俗稱“送客湯”的雞蛋湯則表明宴席已經接近尾聲,主人在預祝客人一路平安呢!
新安燙麵餃
新安燙麵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千里隴海線上聞名。新安燙麵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薑,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素等。把面燙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麵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其特點是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3.胡辣湯:是洛陽小吃系列中的一絕。它源於清代中葉,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
做法:先將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肥豬肉放入鐵鍋里燉,同時加入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乾薑、桂仔、麵筋泡等。待八成熟後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
胡辣湯無冬夏之分,四季皆宜,其味美可口,深得人們的青睞。因此,日後你若能到洛陽一游,可千萬別錯過喝碗此湯的良機。
洛陽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劉振生,現已傳三代人,名劉呼欄,年70多歲。配料有綠豆粉、胡椒、味素、醬油、醋、木耳、冬粉、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食鹽。用小勺舀一些稀綠豆麵糊往平底鍋里一倒,即成一張類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個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把兩張晶瑩翠綠的“不翻”疊著放在碗裡,舀些滾燙的豬骨頭湯澆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條、黃花、木耳等,還要捨得放些醋、胡椒粉,於是一碗不翻湯就做好了。這個湯吃到嘴裡時,“不翻”軟綿不化,嚼之有豆香;湯酸辣清淡,餘味悠長,是洛陽本地人吃夜宵的首選.其特點是味道純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膩。極具當地特色,很受老百姓的喜愛。
漿麵條
漿麵條:是洛陽人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它是將豆漿置於適當的溫度下,發酵變酸,然後放入鍋內加熱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種蘑菇狀的漿汁。這時加入少許香油,反覆攪拌,待滾沸,將麵條下鍋,最好是雜麵條。攪拌麵條使之呈糊狀。然後,將調製好的鹽、蔥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洛陽漿麵條,製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於消化,因而自古以來流傳不衰,成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漿麵條將製作綠豆粉時汰除的豆漿,放於適當溫度下發酵變酸,加溫至80度左右時,表面出現蘑菇狀漿沫,這時加入少許小磨香油攪拌,滾沸,將少許蔬菜麵條下入煮至糊狀。最後將調製好的精鹽、蔥花、青豆、花生、韭菜、芹菜加入,再調入辣椒油,其濃香異常,老少鹹宜,特別開胃。
清蒸魴魚
清蒸魴魚:魴魚產於伊水,故有“伊魴”之說。以其製作簡單,香淡味純而聞名。漢唐時期常以此魚招待貴賓。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九老會”的詩人們,在飲酒賦詩時,常食此魚。閻家羊肉
閻家羊肉:已傳四代人,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第二代人閻順生,對羊肉湯進行了創新,使調料配置適當,湯味更加鮮美,從此,閻家羊肉湯聞名豫西城鄉。
閻家羊肉湯的特點是:用鮮羊肉,當天用肉,當天宰羊;香料齊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鹹淡適口,湯味鮮美。
張家餛飩
張家餛飩:又稱“馬蹄街餛飩”。創始人為張須,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1920年,張家餛飩第二代傳人張坤對配料和品種加以創新和改進,以白面雞肉、雞血、薄雞蛋餅、嚇仁、水冬粉、榨菜等為主料;而以大油、胡椒、醬油、雞湯、豬肉湯、陳醋等為輔料,冬天配韭黃、大蔥,春天配嫩韭、香椿。從而使張家餛飩具有製作精細、味道鮮美、噴香適口,酸辣具全的特點,漸漸名聲大振。尚記牛肉湯
尚記牛肉湯:是吳家街人尚老概括經營,迄今40多年。牛肉湯有甜鹹兩種,其特點:肉肥湯鮮,煮湯輔料全,用油炸過的辣椒和大蒜,滲一起搗碎,味道尤鮮。洛陽人早晨愛吃牛肉泡饃。拿饃去泡,或將湯買回泡,吃驚牛肉泡饃的人甚多,今日,不管早中晚均有吃牛肉泡饃的。
潘金和燒雞
潘金和燒雞:在洛陽久享盛名。創始人潘根生,1941年其子潘金和開始營業,以其風味獨特,經營靈活,故生意興隆,遠近馳名。如今經營潘金和燒雞的是金和之子栓柱。配料:丁香、草果、卜撥、豆蔻、大回、小回、花椒等。特點:製作精細,味道純正、皮色黃中透紅。肉質外焦里嫩,食後滿口余香,遠銷省內外。有詩為證:“佳肴名聲噪,顧客千里至。”洛陽燕菜
洛陽燕菜:是洛陽獨具風格的風味菜。相傳,武則天居洛陽時,東關一塊菜地里,長出一個幾十斤的大蘿蔔,菜農認為是神奇之物,獻給女皇武則天,御廚師把它切成絲、拌粉清蒸,配以鮮味湯汁,女皇吃後,其味異常鮮美,大有燕窩風味,讚不絕口,賜名“燕菜”。後傳入民間,日久天長,大家都叫做“洛陽燕菜”,流傳至今。1973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陽參觀。著名廚師王長生、李大雄精心製作燕菜,招待二位總理。總理一連要了兩道,食後同聲稱讚。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總理風趣地稱為“牡丹燕菜”。從此,洛陽的“牡丹燕菜”譽滿中外。
產生時間
1.洛陽水席:始於唐代;
2.新安燙麵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
3.胡辣湯:源於清代中葉;
4.洛陽不翻湯: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5.漿麵條:不詳;
6.清蒸魴魚:始於唐代;
7.閻家羊肉: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
8.張家餛飩: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
9.尚記牛肉湯:經營迄今40多年;
10.潘金和燒雞:創始於1941年;
11.洛陽燕菜: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