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了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乾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 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王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 ,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干將所言不虛。晉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王出兵伐楚,預以索劍為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 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
楚 王 召 風 胡 子 而 問 之 曰 : 「 寡 人 聞 吳 有 乾 將 , 越 有 歐 冶 子 , 此 二 人 甲 世 而 生 , 天 下 未 嘗 有 。 精 誠 上 通 天, 下 為 烈 士 。 寡 人 願 齎 邦 之 重 寶 , 皆 以 奉 子 , 因 吳 王 請 此 二 人 作 鐵 劍 , 可 乎 ? 」 風 胡 子 曰 : 「 善 。 」 於 是 乃 令 風 胡 子 之 吳 , 見 歐 冶 子 、 乾 將 , 使 之 作 鐵 劍 。 歐 冶 子 、乾 將 鑿 茨 山 , 洩 其 溪 , 取 鐵 英 , 作 為 鐵 劍 三 枚 : 一 曰 龍 淵 , 二 曰 泰 阿 , 三 曰 工 布 。 畢 成 , 風 胡 子 奏 之 楚 王 。 楚 王 見 此 三 劍 之 精 神 , 大 悅 風 胡 子 , 問 之 曰 : 「 此 三 劍 何 物 所 象 ? 其 名 為 何 ? 」 風 胡 子 對 曰 : 「 一 曰 龍 淵 , 二 曰 泰 阿 , 三 曰 工 布 。 」 楚 王 曰 : 「 何 謂 龍 淵 、 泰 阿 、 工 布? 」 風 胡 子 對 曰 : 「 欲 知 龍 淵 , 觀 其 狀 , 如 登 高 山 , 臨 深 淵 ; 欲 知 泰 阿 , 觀 其 釽 , 巍 巍 翼 翼 , 如 流 水 之 波 ; 欲 知 工 布 , 釽 從 文 起 , 至 脊 而 止 , 如 珠 不 可 衽 , 文 若 流 水 不 絕 。 」
晉 鄭 王 聞 而 求 之 , 不 得 , 興 師 圍 楚 之 城 , 三 年 不 解 。 倉 谷 粟 索 , 庫 無 兵 革 。 左 右 群 臣 、 賢 士 , 莫 能 禁 止。 於 是 楚 王 聞 之 , 引 泰 阿 之 劍 , 登 城 而 麾 之 。 三 軍 破 敗, 士 卒 迷 惑 , 流 血 千 里 , 猛 獸 歐 瞻 , 江 水 折 揚 , 晉 鄭 之 頭 畢 白 。 楚 王 於 是 大 悅 , 曰 : 「 此 劍 威 耶 ? 寡 人 力 耶 ?」 風 胡 子 對 曰 : 「 劍 之 威 也 , 因 大 王 之 神 。 」 楚 王 曰 :「 夫 劍 , 鐵 耳 , 固 能 有 精 神 若 此 乎 ? 」 風 胡 子 對 曰 : 「時 各 有 使 然 。 軒 轅 、 神 農 、 赫 胥 之 時 , 以 石 為 兵 , 斷 樹 木 為 宮 室 , 死 而 龍 臧 。 夫 神 聖 主 使 然 。 至 黃 帝 之 時 , 以 玉 為 兵 , 以 伐 樹 木 為 宮 室 , 鑿 地 。 夫 玉 , 亦 神 物 也 , 又遇 聖 主 使 然 , 死 而 龍 臧 。 禹 穴 之 時 , 以 銅 為 兵 , 以 鑿 伊 闕 , 通 龍 門 , 決 江 導 河 , 東 注 於 東 海 。 天 下 通 平 , 治 為 宮 室 , 豈 非 聖 主 之 力 哉 ? 當 此 之 時 , 作 鐵 兵 , 威 服 三 軍。 天 下 聞 之 , 莫 敢 不 服 。 此 亦 鐵 兵 之 神 , 大 王 有 聖 德 。」 楚 王 曰 : 「 寡 人 聞 命 矣 。 」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三把: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松,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楚王見劍大喜,乃賜此寶地為“劍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縣就以第一把寶劍為縣名,叫“龍淵縣”,因避唐高祖名諱“淵”字,改叫“龍泉”,一直叫到今天。為了紀念龍泉寶劍鼻祖歐冶子,後人在劍池湖建了“劍池亭”和“歐冶子將軍廟”,成了一方千年古蹟。
歐冶子春秋春秋時越人。籍貫、生卒年不詳。冶金術。
歐冶子的事跡見於《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書中說,越王勾踐勾踐
有五把寶劍,請善於相劍之士薛■為其看劍,當看“純鈞”(寶劍名)時,越王說,
有人想用“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作交易,可否?薛■答曰:
“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
雷公擊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歐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
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今赤堇
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測。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
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也足見歐氏所鑄之劍之絕妙。所用原料
為銅和錫,顯然鑄的是青銅劍。據現代考古發掘報導,1965年底,在湖北江陵出
土越王勾踐劍。該劍出土時完好如新,鋒刃銳利,劍身滿布菱形花紋,用鳥篆刻
鏤的銘文為“越王鳩淺自作■”【1】。經北京鋼鐵學院等用質子 X射線螢光非真
空技術分析得知,劍是用相當純粹的高錫青銅鑄成的,黑色花紋處含有錫、銅、
鐵、鉛、硫等成分,鑄造工藝非常高超【2】。這一考古發現給上述歐氏鑄劍的記
載提供了一個實物佐證,說明歐冶子鑄寶劍並非神話。
又據《越絕書》記載,歐冶子曾應楚王之邀與干將(傳說與歐冶子同師)一起
“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一作工市)”。楚王曾引泰阿之劍大破晉鄭王三軍。
相關條目
中國古代名劍
軒轅劍 | 湛瀘 | 赤霄 | 泰阿 | 七星龍淵 | 莫邪 | 干將 | 魚腸 | 純鈞 | 承影 | 萬仞 | 龍劍 | 照膽 | 金劍 | 王氏劍 | 大劍| 大梁氏劍 | 隋刃 | 浪人劍 | 玉柄龍 | 青龍劍 | 疥癆賓 | 青霜 | 鴉九 |靈寶劍 | 裴旻劍 | 鞘劍 | 破山劍 | 青蛇劍 | 火精 | 折鐵寶劍 | 吳乾 | 乾勝 | 雌雄劍 | 墨陽劍 | 龍淵 | 龍泉劍 | 豐城劍 | 勝邪 | 工布 | 磐郢 | 巨闕 | 純鉤 | 淳鈞劍 | 燕支 | 蔡愉 | 騰空 | 啟劍 | 夾劍 | 太康 | 定光 | 含光 | 宵練 | 夏禹劍 | 銅劍 | 錕鋙 | 輕呂 | 鎮岳尚方劍 | 掩日 | 斷水 | 轉魄 | 懸翦 | 驚鯢 | 滅魂 | 卻邪 | 真剛 | 光劍 | 吳王劍 | 吳王夫差劍 | 吳王光劍 | 吳越劍 | 永用劍 | 伍子胥劍 | 必盧 | 屬鏤 | 獨鹿 | 越王勾踐劍 | 越州勾劍 | 步光 | 扁諸 | 時耗 | 長揚劍 | 長鋏 | 陽劍 | 鹿盧 | 誡劍 | 水心 | 秀霸 | 分景 | 崩劍 | 神龜 | 隨侯劍 | 飛景 | 流采 | 孟德劍 | 珠劍 | 楊修劍 | 白虹 | 紫電 | 辟邪 | 流星劍 | 青冥 | 百里 | 千古劍 | 棠谿 | 楊家山鐵劍 | 七星劍 | 五方單符 | 沉水龍雀 | 流光劍 | 禹劍 | 八服 | 龍彩 | 更國 | 駿劍 |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
第一名 | 軒轅劍 | 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黃帝東行紀》云: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畫影。 |
第二名 | 湛瀘 | 歐冶子所鑄,仁道之劍。 |
第三名 | 赤霄 | 漢高祖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 |
第四名 | 泰阿 | 見於《史記·李斯列傳》:“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干將所鑄。 |
第五名 | 七星龍淵 | 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見於《吳越春秋》 。 |
第六名 | 莫邪 |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鐵,《吳越春秋》載:吳王闔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髮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
第七名 | 干將 | |
第八名 | 魚腸 | 出自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 |
第九名 | 純鈞 | 越王勾踐所有,載於《越絕書》。 |
第十名 | 承影 | 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藏,出自《列子·湯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