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

月經量少

月經量少(月經過少),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均稱為月經過少。屬月經病。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常伴體重增加。該病發生於青春期和育齡期者可發展為閉經,發生於更年期者則往往進入絕經。

基本信息

病因病理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月經量少是指月經來潮時經量較正常人為少,多因血虛、氣滯、血瘀、寒凝血脈、痰阻等原因所致。
月經過少的病因病理有虛有實,虛者多因身體虛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飲食勞倦傷脾,或房勞傷腎,而使血海虧虛,經量減少;實者多由瘀血內停,或痰濕壅滯,經脈阻滯,血行不暢,經血減少。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稱為月經過少,又稱經水澀少。一般認為經量少於30毫升,即為月經過少。本病常為閉經的前驅表現。月經過少可與周期異常並見,如經期量少或後期量少。
如屬口服避孕藥或肌注避孕針而導致月經過少,則應停藥,並可參照本病論治。月經過少的診斷,一般是指連續發生二次以上。如一貫正常的,突然過少者,應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產,或異位妊娠所表現的少量陰道出血,必須進一步做有關檢查以鑑別。

常見病因

1、為減肥過度節食

出於各種原因,許多女性對自己身材的要求達到了苛刻的地步,女性月經與體重和體內脂肪含量關係極大,特別是已經出現經期問題的女性應停止減肥,加強營養,恢復健康。​

2、作息無度內分泌失調

關愛女性健康關愛女性健康

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如果再碰到每個月都不舒服的那幾天,估計許多女性都會抓狂,如果此時還不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放鬆心情,就很可能造成月經過少。

3、常生悶氣心理抑鬱

女性朋友受到了委屈千萬別憋著,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憋悶很容易造成肝鬱氣滯,從而使經量減少。此外,過度的精神刺激、緊張和心理創傷也會造成月經過少。

4、人工流產

人工流產後卵巢一般可在22天內恢復排卵功能,1個月左右月經來潮。但有少數女性在人工流產後出現經期延長、周期長短不一、閉經等,一般在2—3個月後恢復正常。

5、卵巢功能衰退

卵巢的功能直接影響著女性的月經,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現代醫學大多認為與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因此,促排卵、強健卵巢功能是治療月經過少的主要環節。

危害

引起色斑、暗瘡,影響美容引起色斑、暗瘡,影響美容
1、引起色斑、暗瘡,影響美容。許多婦女面部出現色斑、暗瘡後,為自己的容貌受損而焦慮萬分。她們不去找有經驗的醫生診治,而是去美容院和商店買化妝品。還有些婦女認為面部長一些色斑、暗瘡找一些化學製劑合成的化妝品塗抹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些色斑、暗瘡是那些化妝品解決不了的,因其是機體病變的反映,尤其是月經不調及一些癌症、肝硬化等病症的外在表現。如果不及早診治,不但影響美容,而且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2、直接導致不孕。世界衛生組織於80年代末期在25個國家的33箇中心組織做了一次套用目標化診斷的不孕不育症的調查,成果表明:開發中國家一些地區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達30%,我國的統計為6%-10%。由於學習及就業的力量使生育年齡有所上浮,以及性傳播疾病的補充,不孕不育症的發病率有攀升的趨勢。女性月經不調也是導致不孕不育的直接緣由。

3、婦科炎症危機。月經不調給女性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如月經性關節炎,月龍性皮疹,月經性牙痛,月經性哮喘,子宮內膜移位,宮頸炎等。

4、引發頭疼。頭痛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就其發病的機率來說,女性要大於男性,這與女性獨有的生理特點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與月經有關的頭痛,約占女性頭痛的20%。

5、不孕、中途流產、胎停孕。中醫《婦科切要》有云:論無子,男主於精,女則主於血。講的即是月經量少會影響懷孕,還易導致中途流產、胎停孕等嚴重後果。

6、閉經、卵巢早衰、骨質疏鬆、提早絕經西醫分析:月經量少,究期原因在於子宮內膜變薄,雌激素分泌不夠。而雌激素分泌不夠,發生於青春期和育齡期最直接的後果即是閉經,發生於更年期則往往進入絕經,卵巢早衰,骨質疏鬆,這就意味著有月經量少症狀的女性朋友會提早邁入衰老行列。

7、併發症狀-便秘、色斑、暗瘡、失眠脫髮、手腳涼、頭疼、婦科炎症、卵巢癌。所以不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月經量少一定要重視起來,得調理的,我自己就是月經量少,我用的是卓祺鹿胎膏,價格雖然高了點,但是確實是真東西,你也去了解下

辨證分型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本病臨床分血虛、腎虛、血瘀和痰濕四型。

1.血虛月經量少或點滴即淨,色淡,頭暈眼花,心悸無力,面色萎黃、下腹空墜。舌質淡,脈細。

2.腎虛經少色淡,腰酸膝軟,足跟痛,頭暈耳鳴,尿頻。舌淡,脈沉細無力。

3.血瘀經少色紫,有小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痛減。舌紫暗,脈澀。

4.痰濕月經量少,色淡紅,質黏膩如痰,形體肥胖,胸悶嘔惡,帶多黏膩。舌胖,苔白膩,脈滑。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1.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為本病的診斷要點,常與月經後期並見。

2.有些藥物可引起月經過少,如避孕藥、治療精神病藥、抗腫瘤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類藥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內美通等),此外雷公藤片、溴隱亭等藥也會引起月經減少,臨診時應詳細詢問有關病史。

3.多次人工流產手術或手術粗暴,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黏連,都會引起月經過少,故也需詢問人流手術情況。產後大出血有時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4.無排卵型功血單純月經過少的情況比較少見,有時是無排卵閉經的先兆。多囊卵巢綜合徵也可見月經過少,常伴月經後期,體重增加,繼而閉經。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5.月經過少伴月經後期者首先應排除流產或宮外孕,尿、血妊娠試驗和B超都可予以鑑別。要診斷和鑑別診斷以上疾病,下列內容可供參考

(1)仔細詢問病史:以往月經史,有否停經史、生育史,有否人流手術史,有否慢性病或服影響月經的藥物史,有否婦科疾病史等。

(2)婦科檢查:內、外生殖器有無特殊異常情況,如果為多囊卵巢綜合徵者,雙側卵巢稍增大;子宮內膜異位症者一側或雙側卵巢增大,呈囊性,與子宮黏連,子宮體固定後傾、子宮峽部可捫及結節。

(3)盆腔B超(或陰道B超):對診斷流產、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多囊卵巢綜合徵、宮腔黏連等有參考價值(詳見各病診斷)。

(4)血內分泌檢查:檢查項目如T、PRL、FSH、LH、E2、P等,對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徵、卵巢早衰、無排卵功血等有參考價值。如服用性激素類藥物,可影響血內分泌報告結果

臨床檢查

月經血量過少一般會抽血檢查,檢查促卵泡素、黃體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黃體酮,來確定是卵巢還是腦垂體的激素出問題。其次量基礎體溫製圖,以觀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現黃體酮不足的情形。還可超音波檢查,偵測子宮內膜厚度及是否排卵。如果是因子宮粘連造成子宮頸堵塞引起,可用子宮鏡分開後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療3個月。假如是黃體酮不足,可以補充黃體酮或使用卵巢治療。放鬆心情,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也有助於月經正常。

辨別方法

月經是周期性子宮出血的生理反應,一般每次月經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過多。正常的應該是每次60毫升。這就需要我們平時留意衛生棉的使用量,每個周期不超過兩包。假如每次用三包衛生棉還不夠,每片衛生棉都是濕透的,就屬於經量過多;相反,每次月經一包都用不完,則屬經量過少,應及早去看醫生

治療方式

中藥

冬槐草4-5克,泡水代茶飲。

家庭治療措施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女性的好朋友——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是反映女子健康與否的一個標誌。但中醫學認為經血是人體之陰血,經血的不斷損耗,會使女性機體相對容易處於血分不足的狀態,加以緊張的工作、快速的生活節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女性的月經推遲。

而女性月經結束後的第1天到第7天,身體大量分泌雌性激素、全身生理細胞活躍、新陳代謝加快,處於一個內在巔峰狀態,亦稱女人的“黃金七天”,此時進行任何調理都會事半功倍

在女性月經期間,很多人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因此,在經期到來前三天,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運動形式,以較為輕柔、舒緩、放鬆,拉伸的運動為主,如冥想型瑜伽、穩邁舒運動按摩、初級的形體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經期第五天,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可以開始進行慢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不過,還是要避免一些球類及負重較大的運動。

通過這些輕運動幫助身體血液順利流通,緩解壓力。運動期間,一定要避免對腹腔施壓、避免將腿位抬得過高。如果感到疲勞或發現出血量突增或暴減的情況,需立即停止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保持私處的清潔,使用可有效抑殺婦科病致病病菌的洗液,不僅在清潔私處的同時有效抑殺病菌,還可增加私處自身抵抗力。女屬陰,女性的生理結構比較複雜,身體各器官比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婦科器官的生理和結構紊亂,進而引發婦科病。婦科常見的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體寒肢冷、痛經、月經量少、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治療配合中藥按摩、足浴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還可通過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常用的是穩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調運動,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踝關節、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並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效果,可有效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系統功能,緩解月經失調。達到防病、保健、強身的目的。

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治療月經量少應先明確病症原因,即可對症施治。中醫認為經水出於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於補腎。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於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鬱結之主症。

分型治療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
1.血虛治法:養血和營調經。

方藥:黨參12克,黃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朮10克,大白芍12克當歸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靈脾9克,山茱萸9克,雞血藤12克加減:脾虛食少者,加砂仁3克(後下)、陳皮6克;經期者,宜加紅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隱冷者,加文葉9克、烏藥9克。

2.腎虛治法:補腎養血調經

方藥:菟絲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當歸9克,熟地10克,淮山藥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靈脾10克,補骨脂9克加減:經期加莪術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烏藥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調經。

方藥:桃仁9克,紅花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生地9克,香附9克失笑散9克(包煎),烏藥9克,澤蘭葉12克,京三棱9克加減:瘀久化熱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脹者加枳殼9克、木香9克;經少不暢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術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氣滯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4.痰濕治法臊濕豁痰通絡。

方藥;白茯苓12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炙甘草3克,蒼朮9克,香附9克,膽南星10克,枳殼9克,六神曲9克,丹參12克加減:經期者,加沒藥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膩,院問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後下);腎虛者,加鎖陽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5.宮寒型

這種體質常發生於愛吃冰冷食物的女性。月經較易延後,經量較少或顏色較暗,有些在月經來前或來潮時小腹冷痛,劇烈時甚至臉色發青,四肢冰冷,熱敷則疼痛可稍微減輕。診察時,常可發現舌質顏色較淡,舌苔白,脈沈緊。治宜溫經散寒,並應忌吃生冷的食品。

用生薑15克,艾葉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雞蛋1個去殼攪拌,放入湯內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葉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

6.肝鬱型

月經周期較不規則,月經來潮前易多愁善感,煩躁易怒或情緒不穩定,乳房易脹痛。舌邊暗,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常見於經前緊張症候群。治療宜疏肝解郁。

取鯊魚1片洗淨。香附拍破,與薑絲鋪在魚肉上,抹鹽,入蒸鍋隔水蒸約40分鐘(體內燥熱者不宜食用)。

其它療法

1.耳穴埋藏取腎、子宮、內分泌區,以油菜籽、磁石,耳針埋穴,每日自按3次,每次3分鐘。

2.體針腎虛:三陰交腎俞血海穴,均補法;

血虛:足三里、脾俞、肝俞穴,均補法;痰阻:合谷、外關、豐隆穴,均瀉法;血瘀:血海、中極、地機穴,均瀉法。

食療

月經量少的女性可通過以下幾中食物療法來進行調理:

1、三棱30克、獲術15克、紅棗30克冰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於血瘀者。

2、益母草60克、紅棗30克、雞蛋10隻,共煮,喝湯,吃紅棗與雞蛋(服量以舒服為度)。用於精血不足挾瘀者。

3、黃芪30克、黃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當歸9克,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用於精血虧虛者。

4.雞蛋2個、益母草30克,將雞蛋洗淨,同益母草加水共燉,蛋熟後去殼再煮20分鐘,吃蛋飲湯。

5.當歸、生薑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後加鹽,飲湯食肉。

治療原則

1、中醫辨證治療原則1辨證立足腎虛血虧

對於月經後期,月經量少,傳統理論認為辨證當分虛實,因為月經是通過腎-天癸-沖任-胞宮軸來調節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都會導致月經失調,而腎精氣充盈是月經產生並維持期量規律恆定的動力和物質基礎,故腎在其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在臨床的醫學上我們可以見到。由於先天不足,稟賦素弱或多產房勞,多次刮宮損傷沖任,耗傷腎精,或素體血虛,久病氣血虧虛,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血海不按時滿盈而致月經後期或月經過少是其常見病因。

2、治療調腎益精治其本

以調經基本方加減組方。諸藥合用共奏理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使腎精足氣盛,氣血沖盈,沖任得養,經血自能滿盈,應時而下。組方緊緊圍繞著腎虛和血虧,調腎以益精為主,養血不忘益氣。同時用藥注意溫通和血活血,涼血之丹皮,赤芍,丹參等及陰柔滋膩,寒涼之品告之勿用,以免滯血礙血而影響氣血流通。

預防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1.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酸、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鬱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

2.衛生,預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衛生清潔。月經期絕對不能房事。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過勞。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

3.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曬乾。

4、融會貫通,排卵還當祛痰除濕,活血通絡

治療除了理腎益精,養血益氣為基礎方外,余認為還應根據患者體質因素加減用藥,融會貫通,辨證使用通絡之品以促排卵,若形體肥胖多痰,或多毛,當合化痰藥加減以祛痰除濕通絡;痰濕化熱或外感濕熱之邪,當適當加清熱除濕通絡之品;若素性抑鬱易怒,則加疏肝通絡之品;對於活血通絡之品可用於月經中期或貫穿始終

中醫辨證

1、辨證立足腎虛血虧
對於月經後期,月經量少,傳統理論認為辨證當分虛實,虛有腎虛,血虛,陰虛,陽虛。實有寒凝,氣阻,痰凝。長期的臨床經驗余認為月經後期,月經量少雖有虛實之分,但以虛為主,腎虛血虧,沖任不調是其主要病機。
2、治療調腎益精治其本
養血益氣培其源。針對上述病機辨證,余依據“調腎乃調經之本”,“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氣是血脈運行的動力”擬訂調腎益精,溫潤添經,養血益氣為主的治療方法,以調經基本方加減組方。
3、融會貫通,排卵還當祛痰除濕,活血通絡
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現代醫學多認為與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因此,促排卵是調經治療的主要環節,治療除以理腎益精,養血益氣為基礎方外,余認為還應根據患者體質因素加減用藥,融會貫通,辨證使用通絡之品以促排卵,若形體肥胖多痰,或多毛,當合化痰藥加減以祛痰除濕通絡;痰濕化熱或外感濕熱之邪,當適當加清熱除濕通絡之品;若素性抑鬱易怒,則加疏肝通絡之品;對於活血通絡之品可用於月經中期或貫穿始終。

調理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1、來經前一個星期生冷不要吃(這是一定要注意的)對於月經正常的人來說,來經前或來經時吃生冷沒什麼,但對於月經不調的人是一定要注意的。>>>月經不調怎么調理
2、月經來的時候每天吃一杯紅糖泡的開水。
3、月經來最好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了。
4、人的心情和壓力都會影響月經的正常,所以儘量不要讓自己過的太壓抑了。
5、來經的時候最好不要下冷水,一般來說月經來是可以下冷水的,但對於月經不正常的人來說,最好還是不要下冷水。
6、經期應注意保暖,忌寒、涼、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襲;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應儘量控制劇烈的情緒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時要防止房勞過度,經期絕對禁止性生活。

注意事項

1.引起月經過少的因素很多,要仔細詢問病史和認真檢查分析病案,正確辨證治療,防止其發展為閉經。

2.作內分泌激素檢查時必須停服合內分泌激素藥物3個月,至少1個月以上。在分析報告時應問清末次月經日期及抽血日期,然後按其抽血處於月經哪一期,對照該期的正常參考值進行分析。

3.對多囊卵巢綜合徵或卵巢早衰等病表現月經過少要予以重視,如果單純中藥治療效果不佳時,可採用中西藥同時治療。

4.月經過少伴月經後期者要與流產或宮外孕鑑別,不可疏忽,以免耽誤病情。

5.作內分泌激素檢查時必須停服合內分泌激素藥物3個月,至少1個月以上。在分析報告時應問清末次月經日期及抽血日期,然後按其抽血處於月經哪一期,對照該期的正常參考值進行分析。
6.對多囊卵巢綜合徵或卵巢早衰等病表現月經過少要予以重視,如果單純中藥治療效果不佳時,可採用中西藥同時治療。
7.月經過少伴月經後期者要與流產或宮外孕鑑別,不可疏忽,以免耽誤病情。

問題辦法

人流後月經量少

月經量少月經量少
多次人工流產手術或手術粗暴,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黏連,都會引起月經過少,產後大出血有時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因此一但發生人流後月經量少應該到專業醫院檢查治療。

發現自己懷孕後而又不想生育時,應儘量爭取在10周內做人工流產。因為妊娠月份愈大,手術併發症愈多,故不要等妊娠月份大了再行流產或引產手術。作人工流產術前1周內應避免性生活,術前1日要洗澡、更衣,避免著涼和感冒。手術當天早晨禁食或喝點糖開水。體溫超過37.5℃時應改日手術。手術時要與醫生密切配合,不要過分緊張。選擇合適的人流方式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

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與內分泌的關係

但有少數女性在人工流產後出現經期延長、周期長短不一、閉經等月經失調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在2~3個月後恢復正常。還有很多人會在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的情況出現。

當然,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導致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的原因也可能會不同。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通常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如各種激素分泌異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還可能是子宮內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宮內膜結核引起內膜病變或人工流產、刮宮引起子宮內膜薄等等。

專家提醒: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時一定要找出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醫院做個檢查,才能知道病因。多次人工流產手術或手術粗暴,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黏連,都會引起多次流產後月經量少,產後大出血有時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月經量少會發胖

通常月經量多會引起女性的恐慌,以為是什麼疾病所導致的,其實量少也屬於一種不正常表現,應引起重視。那么月經量少會發胖嗎?內分泌專家指出,畢竟月經不正常會引發身體各個器官不健康,發胖也是有可能,應積極進行治療。

女子月經量的多少因人而異的,一般是30~100毫升左右。每天換3~5次衛生棉或紙,就算是正常,如果量少於30毫升,就稱之為月經量少。它具體是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常伴體重增加。

通常月經量多會引起女性的恐慌,以為是什麼疾病所導致的,對經量少會有所忽視。甚至有的女性認為經量少是好事,不用那么麻煩。其實不然,如果月經量少,或月經質量不好,受孕後就沒有足夠的經血和高質量的營養物質供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就很容易出現中途流產,或胎死腹,胎停孕等現象。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月經量少不僅會發胖,而且對懷孕也會有影響,應儘快治療。

月經量少與懷孕的關係

正常情況下,一次月經出血量約為60毫升左右,低於30毫升為過少,超過80毫升為過多。一般來說,每個周期的用量不超過兩包(10片/包),如果超過三包,且每片都是濕透的,就屬月經過多;如果每次一包都用不到,而且每片的血量很少,就屬月經過少,這兩種情況都屬異常。

一般來說,經血量少,是由於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雌激素可刺激子宮內膜的增生變厚,為受孕做準備。如果未受孕,增生的內膜會脫落出血形成月經。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得不夠厚,月經時出血少,這種情況日後是會影響受孕的。

女性能否懷孕,主要在於有無完善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健全的生殖器官,尤其是女性的卵巢是否發育正常。而月經的多少,不但取決於上述這些生理基礎,而且與心理、外界環境、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密切聯繫。因此說,月經的多少與女性生殖能力,並沒有必然聯繫。

但初潮後不久的少女,體內雌激素分泌還沒有達到平衡穩定狀態,因此一般經血量都不多,而且月經有時提前有時錯後來,都是正常的。即使在形成規律的月經周期,或出血量也較穩定後,但遇上情緒緊張,環境改變,或心理壓力加大,或突然變故的刺激等,都有可能導致內分泌的暫時性紊亂,使雌激素分泌增減,使經血量增多或減少,只要以上暫時性因素消失,月經又可恢復正常。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營養不良引起的。有些女孩有挑食、偏食的習慣,身體瘦弱;還有的人為了減肥而刻意減少食物攝取量,導致營養供給不夠。但青春期身體發育迅速,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較大的活動量要消耗較多能量,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如果吸收的養分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要,身體產生防禦性反應,也可能引起經血量過少,甚至閉經。這種情況不僅引起子宮等生殖系統發育不良,為未來患不育症埋下隱患,而且會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的下降,為疾病的侵蝕創造條件。青春期少女應多學習一些保健方面的知識,切不可因無知而損害自己的身體。

如果有的女性月經量偏少,屬於正常範圍內的偏少,而其卵巢的排卵功能和分泌女性激素功能,均在正常範圍內,因此,這些女性仍具有生育能力。另外,有的女性月經量過少,是由於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營養不良、貧血等,或精神因素如緊張、憂鬱、恐懼等以及勞累、環境改變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引起的月經量過少,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也是可以生育的。當然,如果是由於內分泌功能低下、腫瘤、子宮發育不全等疾病,導致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其不育率則會大大增加。

月經量少黑的原因

月經過少多由於腦垂體功能低下,導致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宮內膜增生不夠引起;子宮內膜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結核以及粗暴刮宮損傷了子宮內膜也可導致行經期短及月經過少。另外,也與精神緊張、藥物、貧血等因素有關。月經顏色黑深多與子宮後位影響經血排出有關,月經色黑多是氣滯血淤,經血在宮內淤積時間長所致,其次慢性子宮內膜炎也可出現這個症狀。

1、月經量少主要與性刺激或者環境的改變有關係不能單純的認為是疾病的原因。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的表現,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是由卵巢周期性變化引起的,月經周期受複雜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由中樞神經系統、垂體、卵巢及子宮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月經,比如情緒緊張、環境改變、飲食藥物等都會使月經周期和月經量發生變化。

2、如果卵巢功能的衰退也會使月經量減少;子宮內膜疾病,如內膜結核、人工流產後宮腔粘連、人工流產次數多,都會破壞子宮內膜,使子宮內膜的功能層變薄、減少,直接導致月經量減少,另外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會導致月經量減少。專家指出月經量如果持續過少的的話可能是女性子宮內膜受損的表現。子宮內膜受到損傷後月經量減少是最為直接的表現。

月經量少發黑

1、是在月經到來的時候,每天喝一杯紅糖泡的開水,記得每天都要喝喔!

2、是在月經來時要注意休息,最好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不要乾一些重活以及激烈的運動。

3、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千萬不要有壓力,因為心情和壓力都會影響月經的正常,所以有壓力的話要學會釋放,千萬不要讓自己過得太壓抑。

4、是來月經的時候不要洗冷水,不管是洗衣服還是洗澡洗頭,都儘量用熱水或者溫水。

正常的月經周期

而月經周期則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人少至20天,還有人多達36天,這期間都算正常。據有關調查統計,被調查者中真正每次都能在28天至30天來一次月經者大概只占10%。只要每次月經的間隔周期都是一樣的就正常。不規則的提前或延後都是不正常的,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