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推薦
《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處於從中期對話錄向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儘管在形式上它與早期對話錄有相似之處,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義,採用蘇格拉底式的辯駁論證,以無結論的方式結尾,等等。《泰阿泰德》這篇對話錄由兩場談話組成。前一場是歐幾里德和特爾普西翁兩人簡短的鋪墊性談話。這兩人都是麥加拉人,也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在後者臨死的時候,這兩人都在場。歐幾里德在這段簡短的談話中讚美了泰阿泰德,並說他曾經聽蘇格拉底向他轉述了一場涉及泰阿泰德的談話。歐幾里德自稱把這場談話記錄下來了,並且讓僕人為特爾普西翁朗讀出來。這讀出來的內容就是《泰阿泰德》的主體部分,它是蘇格拉底、塞奧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間的一場哲學談話,其主題是探究“知識”的本性。在結束談話之時,蘇格拉底說自己將去對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作者在此無疑暗示了蘇格拉底的臨死。這樣,整篇對話錄實際上處在臨死的泰阿泰德和臨死的蘇格拉底之間;不難看出,柏拉圖創作這部作品同時隱含著對這兩人的紀念 。
作者簡介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
部分章節試讀
但是,對於把什麼設定為對城邦有利或不利,在這個方面,普羅泰戈拉還是會同意有的議事人比別的議事人更優秀,有的城邦的信念比別的城邦的信念更接近真理;他怎么也不敢說,(172b)一個城邦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想法無論設立了什麼樣的法律,總是能夠完全達到這種效果但是對於我剛才所說的東西,正義和不正義,虔敬和不虔敬,他們會固執地認為,這些東西中沒有任何一個本然地擁有它的“所是”,相反,只要公共的信念得以確立而且在一個時間段還被認信,那么它就成為真的。哪怕是那些不完全支持普羅泰戈拉的學說的人,也對智慧大致持有這個觀點。但是,塞奧多洛,我們已經捲入小論證引申出來的大論證當中了。
塞:(172c)蘇格拉底,我們有空閒,不是嗎?
蘇:我們顯然有。我過去常常想,這時又想到,那些把很多時間花費在哲學方面的人一旦走進法庭,會表現為可笑的演說者,這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塞:你怎么這么說?
蘇:那些從小就在法庭和這類場所混跡的人相比於那些在哲學和這類消遣中成長起來的人,(172d)就像以奴隸的方式成長起來的人相比於以自由人的方式成長起來的人。
塞:怎么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