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

河西學院

河西學院,位於甘肅省中部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市,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高校,是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高校之一。學校是教育部推出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畫的高校,復旦大學對口支援。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河西五市共建,也是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8國47所)成員之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高校。截至2015年,學校有兩個校區(主校區,醫學校區),校園土地面積約4000餘畝,有2所附屬醫院,館藏紙質圖書110萬冊,電子圖書100萬冊,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20000餘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河西學院河西學院
河西學院位於絲綢之路黃金段、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市,是蘭州至烏魯木齊近2000公里範圍內唯一一所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70多年,學校先後為教育、農業、衛生三大民生事業輸送各類畢業生10萬多人,其中湧現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李燦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校友(李燦院士擔任學校名譽院長、兼職教授);他們在基礎教育、農業生產、醫療衛生及各條戰線上做出了突出貢獻;2014年3月,教育部批准將張掖醫專、張掖市人民醫院併入河西學院,拓展了醫學教育。河西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設立的張掖師範學院,1959年改辦為張掖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成立張掖師範專科學校;2000年9月,張掖農校、張掖職業中專先後併入;2001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河西學院。2014年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併入河西學院,學校校園面積1515畝,實驗農場面積1706畝;建築面積37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億元,儀器設備總值6464.66萬元;學校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占地面積1515畝的校園,布局合理,景色優美,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人文自然相得益彰,被譽為甘肅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校舍面積48.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億元,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
學校立足於自身的辦學歷史傳統與學科專業優勢,立足於河西經濟發展和自然人文資源,堅持固本拓新,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現設有16個二級學院,46個本科專業和9個醫學專科專業,涉及文、理、農、工、史、法、醫、經濟、管理、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已建成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種子科學與工程),博士後工作站1個(微藻工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小教育、旅遊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化學),省級重點學科3個(歷史文獻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有省級精品課16門,校級精品課60門。學校實施“祁連學者”工程,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現有教職工113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66人;碩士493人,博士33人。先後有60餘人獲得甘肅省園丁獎、優秀專家、教學名師、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0014人,其中普通本科13719人,專科6295人。
學校加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重視科研平台建設,努力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現設有14個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肅省套用真菌工程實驗室、甘肅省食用菌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中心、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省重點實驗室、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甘肅省河西史地與文化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會等教學科研平台。學校先後被省委組織部確立為甘肅省農村人才教育培訓基地,被省農牧廳確立為甘肅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全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甘肅省“全科醫學”培訓基地和鄉村醫生培訓基地。近3年,先後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甘肅省科技計畫、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24項,地廳級科研課題51項;出版著作和教材48部,發表論文1164篇,其中發表在SCI、SCIE來源期刊上的論文64篇,有37項成果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和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
學校牢固確立教學中心地位,突出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學生在全國、全省學科技能競賽中屢屢獲獎,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內涵發展,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已與英國、法國韓國、紐西蘭等國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復旦大學對口支援西部高校,並與天津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定期選派教師進修提高,選拔優秀學生到以上高校學習深造。
在54年的辦學歷程中,全校上下同心協力,克服地域偏僻、經濟欠發達、人才難留、經費短缺等諸多困難,發揚“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艱苦奮鬥作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改善辦學育人條件,已建成具有千畝校園、萬人規模、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地方本科院校。
學校繼承優良辦學傳統,加強套用型大學文化建設,特別注重把長期形成的重視基礎、為人師表的師範教育文化和強調實踐、腳踏實地的農業教育傳統融為一體,形成了“明德尚美、求真篤行”的校訓,“文理兼修、德才並重”的校風,“務實創新、學以致用”的學風。特別是升本以來,學校致力於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凝練提出了“轉型、提升、發展”的工作方略和“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使命,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套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確立了“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爭同類一流”的辦學發展目標。
學校堅持以科研促教學,加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現設有14個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肅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河西歷史與文化省級重點學科、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高等學校河西史地與文化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3年,先後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甘肅省科技計畫、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24項,地廳級科研課題51項;出版著作和教材39部,發表論文924篇,其中發表在SCI、SCIE來源期刊上的論文54篇,有18項成果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和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學校先後被省委組織部確立為甘肅省農村人才教育培訓基地,被省農牧廳確立為甘肅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甘肅省文明單位”、“甘肅省誠信單位建設示範點”、“甘肅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和“甘肅省引智工作先進單位”。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河西,面向甘肅,輻射周邊,以創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培養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套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為發展方向。著力在教育教學、學科專業、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等四方面進行轉型;著力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創新水平與服務社會能力;著力推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民滿意的教學型、地方性、套用型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

河西學院河西學院

1915年,受新文化思潮影響的張掖縣縣長高鏡寰積極倡議開辦師範教育,張掖有了第一所官辦師範學校——縣立師範乙種講習所,學制一年。
到1918年,乙種講習所改制為甲種講習所,學制兩年,增設了歷史、地理、博物等課程。
1921年,張掖師範甲種講習所停辦。乙種講習所和甲種講習所積累的經驗,為後來張掖師範學校的創建起到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作用。
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新疆教育司擬在甘肅設立多所師範學校,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同年秋,甘肅省教育廳決定成立“甘肅省立張掖師範學校”,並於當年開始招生
1942年,學校由文廟遷往木塔寺,學制四年,招收國小畢業或同等學歷者,稱“簡易師範班”。
1945年增設三年制普通班,招收國中畢業生。
1942年8月,蔣介石視察張掖,曾巡視張掖師範學校,並撥款維修。至1949年,累計培養國小教師410人。
1949年9月,張掖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張掖師範學校。
1950年4月,張掖師範學校與張掖農校、張掖中學三校合併成立“省立張掖聯合中學”,內設師範部、農校部、中學部。
1955年春,甘肅省政府決定恢復張掖師範建制,在張掖縣城北郊清明壇(現體校址)重建校舍。
1956年8月學校正式招生,並逐步形成了三年制中師(招收國中畢業生)、三年制初師(招收國小畢業生)和三年制幼師並存的學制格局。這所學校即可視為後來張掖師範學院的前身。
1958年設立為張掖師範學院。
1959年改辦為張掖師範專科學校,
196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成立張掖師範專科學校。
1992年更名為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9月,將張掖農校、張掖地區職業中專併入張掖師專。
2001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原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升格為河西學院。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同意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併入河西學院,組成河西學院醫學部。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河西學院是甘肅西部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有150多個教學實習實訓基地和1個占地1700多畝的實驗農場。

師資力量

河西學院河西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113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66人;碩士493人,博士33人。先後有60餘人獲得甘肅省園丁獎、優秀專家、教學名師、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教授占專任教師數的10.3%;副高職稱教師165人,占專任教師數的29%;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25人,占專任教師數的57.2%,外聘教師103人,外籍專家10人。30餘人先後獲全國勞模、全國優秀教師、全省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獎,2人被評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被評為甘肅省優秀專家,3人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3名外教獲甘肅省外國專家“敦煌獎”,8人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16人獲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2人獲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2人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6人獲甘肅省“園丁獎”優秀教師。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有:1.教師教育學院(教育學院)、2.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3.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4.化學與化工學院、5.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6.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7.經濟管理學院、8.政法學院、9.文學院、10.數學與統計學院、11.外國語學院、12.音樂學院、13.美術學院、14體育學院、15.土木工程學院、16.醫學部,3個教學科研服務組織:河西生態與綠洲農業研究院、信息技術中心、理工實驗實訓中心。3個省級重點學科,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研究所(中心)。現有46個本科專業,9個專科專業,涉及文學、理學、農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被教育部遴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省級精品課程16門。
河西學院院系設定及專業分布(截至2014年6月)
二級學院 專業(帶*為專科專業) 二級學院 專業(帶*為專科專業)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歷史學(基地班、輔修地理) 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旅遊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酒店管理 教育技術學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 廣播電視學
金融數學 數字媒體藝術(藝術類,招收美術考生)
政法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
法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音樂學院 音樂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音樂表演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外國語學院 英語(翻譯) 能源與動力工程
英語(旅遊英語)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英語(英語教育) 人文教育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體育學院 體育(體育教育)
農業水利工程 體育(體育與藝術)
工程管理 體育(社會體育)
美術學院 美術學 教師教育學院 國小教育
繪畫 套用心理學
藝術設計學 學前教育
經濟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理學)
經濟學 套用化學(理學)
醫學部 *臨床醫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工學)
*醫學影像技術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生物科學
*護理學 園藝學
*助產 種子科學與工程
*藥學 生物工程
*針灸推拿 農學
*康復治療技術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口腔醫學技術 食品科學與工程
*中醫學

祁連學者

姓名 職務/職稱
張勇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張有明 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高榮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
祖庭勛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河西學院省級、校級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名稱 學科帶頭人 所在學院
1 歷史文獻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高 榮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2 農業資源與環境(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張 勇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3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王大順 教師教育學院
1 區域經濟學(校級重點學科) 王丁宏 經濟管理學院
2 英語語言文學(校級重點學科) 董家麗 外國語學院
3 有機化學(校級重點學科) 岳國仁 化學化工學院
4 基礎數學(校級重點學科) 馬統一 數學與統計學院
5 套用化學(校級重點學科) 金淑萍 化學化工學院
6 理論物理(校級重點學科) 羅均華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7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校級重點學科) 劉振來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
8 漢語言文字學(校級重點學科) 黃大祥 文學院
9 企業管理(校級扶持學科) 紀金蓮 經濟管理學院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學校已先後建成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精品課程8門,3個甘肅省高校實驗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種子科學與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小教育、旅遊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學前教育、化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
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朱衛國)、有機化學及其實驗(岳國仁)、高等代數(徐兆強)、原子物理學(孫桂華)、大學計算機基礎(趙柱)、化學教學論、無機化學(吳冬青安紅鋼)、物理化學(徐新建)
甘肅省高校實驗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旅遊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學校先後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甘肅省科技計畫、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24項,地廳級科研課題51項;出版著作和教材48部,發表論文1164篇,其中發表在SCI、SCIE來源期刊上的論文64篇,有37項成果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和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學校有省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3個。
省部重點實驗室:河西綠洲農業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食用菌遺傳育種重點實驗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人文社科基地
高校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
校級重點實驗室:西部環境化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高等學校河西史地與文化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圖書館擁有館舍面積27600平方米,收藏紙本圖書100萬冊;館藏電子書刊累計當量達到700296冊,訂購了以CNKI期刊和超星系列資料庫為基本保障的數字資源。
學術期刊
《河西學院學報》為雙月刊,A4開本,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河西學院主辦,被維普期刊收錄,河西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發行。其中,第1、3、4、6期為哲學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的論文和研究報告;第2、5期為自然科學與技術版,主要刊登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學科的論文和研究報告。
2003年獲《CAJ-CD》規範執行規範期刊。

文化傳統

河西學院河西學院
校訓:明德尚美、求真篤行
校風:文理兼修、德才並重
學風:務實創新、學以致用
學校精神:追求卓越、自強不息
校訓含義
明德尚美”意即“追求美德與至善,推崇行動與實踐”。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罰”的觀念。《大學》一開篇就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篤行:此語出自《中庸》。“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社團建設
社會科學類社團:長城保護協會、法制促進協會、心理衛生協會、歷史鄉土學社
學術科技類社團:計算機愛好者協會、武術協會、美術愛好者協會、、新聞協會、旅遊管理協會、無線電愛好者協會、攝影協會、影視協會、數學建模協會、市場行銷協會、體育愛好者協會、排球協會、園藝協會、心理衛生協會等
志願服務類社團:大學生生態保護志願者協會、大學生宣傳與長城保護協會
文學藝術類社團:文學社師苑社
主要事例
2014年5月10日,河西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開展“點滴春雨情,匯聚正能量”——百校送溫暖愛心公益活動。此次活動由河西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發起,得到西部愛心公益社甘肅站、肅南裕蕾愛心助學協會等社會各界團體和愛心人士大力支持,共為肅南縣泱翔國小送去書包、文具、體育器械及投影儀等用品千餘件,價值16600多元。

傑出校友

李燦院士:中科院院士、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國際催化獎”獲得者
文潔博士:研製出SARS疾病診斷試劑、“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韓正明,男,漢族,甘肅民勤人,1969年10月出生,1991年07月參加工作,1991年0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現任張掖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高萬有,2008年奧運會甘肅火炬手之一的,河西學院1958年體育科首屆學生,有著“隴原鐵騎締造者”和“甘肅隴原鐵騎之父”的美譽。
火榮貴,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甘肅景泰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8月參加工作。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甘肅省武威市委書記。
包文平,1987年生於甘肅岷縣,第四屆人民文學詩歌新人獎獲得者。

學校領導

姓 名 職 務 職 稱
李 燦 名譽院長 院 士
黎志強 黨委書記 教授
劉仁義 黨委副書記 校 長 教 授
張曉舟 黨委副書記 研究員
張漢燚 副校長 副教授
周均發 黨委常委 副校長 副研究員
張 勇 黨委常委 副校長 教 授
張有明 黨委常委 副校長 教 授
徐德禎 黨委常委 紀委書記 研究員

所獲榮譽

河西學院河西學院
2005年6月通過省政府“河西學院首屆本科畢業生教育質量考核驗收”和省學位委員會河西學院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審核。學校高度重視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已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廳級教學成果獎15項。
全校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200多項,編撰著作和教材100餘部,發表論文3000多篇,其中發表在SCI來源期刊上的論文50多篇。先後有140多項成果和論文著作獲省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和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省高校社科成果獎及省“五個一”工程獎。凱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發的鎖陽、靈芝等五個螺鏇藻產品獲國家發明專利。河西歷史與文化已成為甘肅省重點學科,“胡蘿蔔斑枯病研究”課題經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認為“該項目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推廣套用價值,填補了國內外研究空白”。“玉米頂腐病研究”課題通過專家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學校牢固確立教學中心地位,突出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計算機、“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2008年河西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研究生報考上線率達到40%以上。
學校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堅持開放辦學。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出國進修、訪問;積極選送學生出國留學。已與英國法國韓國紐西蘭等國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與復旦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選送優秀學生到天津師大插班學習。
“十一五”期間,學校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創新和特色的旗幟,立足河西,面向甘肅,服務西部,繼續發揮教師教育優勢,積極發展非師範教育,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全面增強辦學實力,把學校建成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在同類院校處於領先,辦學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多科性、套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成為河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創新基地和文化信息中心。

甘肅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