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縣

張掖縣

張掖縣位於張掖地區中北部。其東與民樂、山丹二縣相連,西接臨澤縣,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張掖縣地處祁連山東北麓,縣境北部為河西走廊北的龍首山,中部為河西走廊平原。

張掖縣位於張掖地區中北部。

基本簡介

其東與民樂、山丹二縣相連,西接臨澤縣,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張掖縣地處祁連山東北麓,縣境北部為河西走廊北的龍首山,中部為河西走廊平原。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河西四郡時,張掖縣為觚得縣,為張掖郡治,以“張國臂掖”得名。明朝時,張掖為甘州衛,據《明史·地理志》載:“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十二月置甘州左衛。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置甘州中、右二衛,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置甘州前、後二衛”。1臨澤縣,在張掖縣西,其大部分地區位於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綠洲區。縣西北部有自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沙漠延伸過來的一條沙漠地帶,直到黑河南岸。 發源於祁連山地的黑河呈東南、西北方向橫貫全縣,長城即修於黑河北岸。 長城在張掖縣的基本走徑為:入境後向西,經東山寺口,至人峻口。由人峻口向西北,經靖安北繼續向西北延伸,至海拔一千九百九十二米的北大山,出張掖縣境而入臨澤縣界。張掖縣轄長城長約九十華里,基本上利用山險未築牆,只是在山口險要處設有關隘防守。在東山寺村東北約十華里,觀音山口內築有紅泉堡,據《甘鎮志》載:“虜自東北來,率止其地,入犯太平、草湖、瓦窯諸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巡撫都御史楊博委官築堡,內設防守官兵,虜不能至,東北諸塞始寧。”2從人峻口向北至古三墩之間,至今仍有一些夯土墩台殘存。靖安堡,在山南平地之上。據《甘州府志》載,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巡撫楊博所建。城堡圍牆早已被人拆毀。靖安堡北的小姑子山上尚殘存一座夯土墩台。

參考質料

http://www.chinagreatwall.org/detail/news_detail.jsp?info_id=1100046658&cust_id=greatwal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