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始建於1950年8月,初名為張家口技術學校,1951年定名為察哈爾工業學院,1952年12月改為華北行政委員會領導的華北工業學校。1954年5月起成為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1958年6月劃歸河北省,先後更名為張家口工學院、張家口建築工程專科學校和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普通高等學校,定名為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是河北省唯一的 專門培養建築工程高級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學院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市,占地16.24萬平方米(243.6畝),校舍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8萬平方米,圖書館3805平方米 ,藏書共28.5萬冊(件),訂有國內外期刊1300多種。學生公寓2.2萬平方米,學生食堂4174平方米。學院現有教職工646人,其中專任教師385人,有高級職稱教師214人,中級職稱199人,有碩士 、博士 、博士後學位的100多名,學院還長期聘請外籍教師來 院任教。學院現有學生1.2萬人,其中國家計畫全日制在校生總數8000餘人。
歷史沿革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創建於1950年9月,座落在河北省西北部的張家口市,距北京200公里,起始校名“察哈爾省張家口技術學校”,屬察哈爾省政府領導,同年11月1日在堡子里察哈爾省水利局小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第一屆招水利專業學生40人,第二屆招生45人,學校建築面積達到15000平方米。1951年8月學校更名為“察哈爾工學院”,省長張蘇兼任院長。這時教職工達到140人左右,招生1345人。1952年大行政區撤消後,院系調整,招生218名,其中在廣州招生144名。
1953年2月更名為“華北工業學校”,招收首批調乾學生50名。
1954年5月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學校隸屬於國家建工部領導。當年招生兩個專業176名。1955年招生340名,1956年招生623名。
1958年7月學校更名為“張家口工學院”,由河北省建築工程局和張家口市行政專員公署雙重領導,國家計畫任務為320人,另為張家口地方任務擴招300人,其中機電、冶煉和採礦三專業各100人,總計招生620人。除工民建專業招五年制專科國中生80人外,其餘均為三年制中專生。
1959年9月學校更名為“河北省張家口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由河北省建築工程局領導。招生546名,到1960年上半年全校學生達到1698人。
1960年至1962年國家處於特別困難時期,學校機構壓縮,精簡下放師生員工,1961年沒有招生,1962年學校停辦,教工留編40餘人。
1964年7月省政府決定恢復招生,更名為“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
1965年2月更名為“河北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隸屬省建築工程廳領導,恢復正常的招生及教學活動。1964及1965年每年招生160人。
1966年5月,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使剛剛恢復教學秩序的局面再次遭到嚴重破壞,1966—1970年沒有招生。直到1971年8月開始招收首批“工農兵學員”,工民建、供熱通專業各一個班,每班40人。1972年未招,1973年招收兩個專業共200人,以後招生及教學逐步正常。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高等學校建制,國家高教部(1427號檔案)將學校升格為本科高校,校名為“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並確定由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領導,由河北省建築工程局代管,此時有教職工200人,到1981年教職工達到333人。1978年8 月招收了第一個本科班——工民建781班,41名學生(含委培生1人)。1979年招收85名學生,工民建、供熱通風專業各一個班。
1982年河北省政府(125號函)決定學院由省高等教育局管理(以後又稱河北省教育委員會、教育廳)。1978年恢復為本科院校後,隨著國家全面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學校的各項事業也恢復生機,穩定正常發展。學校逐步擴大本科、專科招生,保留中專部,處理過渡事宜,縮小中專招生,直至1987年停止中專招生。
1997年11月,順利通過了原國家教委對我院本科教學合格評價。
2004年10月,新校區建設項目意見書得到批覆立項(冀發改社會[2004]1405號文),新校區規劃用地面積9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275400平方米。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有教職工651人,其中專任教師44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0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288人,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高、發展潛力大的教學科研隊伍。院部設定
學校設有土木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系、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理學院9個二級學院和社會科學和體育兩個教學部以及成人教育學院。有50個余教研室,20餘個實驗室、實驗中心以及87個教學實習基地,1個教學科研基地,3個研究所。學院不斷調整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與布局,形成了以建築類學科為主體,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工、管、理、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下設機構 | 院長 | 黨委書記 | 副書記 | 副院長 | 院長助理 |
---|---|---|---|---|---|
土木工程學院 | 張立群 | 酒正剛 | 李章珍 | 畢全超(正科) |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陳忠海 | 郝桂珍 | 孫勇 | 孫勇(兼)劉春蕾 | |
機械工程學院 | 梁建明 | 張文海 | 王占英 | 劉春東(正科) | |
電氣工程學院 | 桂垣 | 李國明 | 楊曉晴 | ||
建築與藝術學院 | 郭曉君 | 崔英偉 | 副書記:林大岵 | 林大岵(兼) | 姜乖妮(正科) |
經濟管理學院 | 張國興 | 李傑 | 副書記:葛立傑 | 葛立傑(兼)李春曉 | |
信息工程學院 | 劉曉群 | 趙寶新 | 副書記:狄巨星 | 狄巨星(兼)溫秀梅 | |
外國語學院 | 徐丕青 | 何飛 | |||
理學院 | 孫宏凱 | 曲蛟 | 楊海軍 | ||
成教學院 | 侯致軍 | 侯致軍(兼) | 吳佺 | ||
社科部 | 方合林 | 劉建軍 | |||
體育部 | 趙連成 | 閆磊磊 | |||
研究生部 | 馬立山 | 李雲翔 | |||
圖書館 | 杜占江 | 王金娜 | |||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 劉曉群(兼) | 呂 國(正科) |
專業設定
截至2011年,學院共設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城市規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管理、英語、信息與計算科學、風能與動力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財務管理、工程管理、焊接技術與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等27個本科專業以及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等七個專科專業。2013年學校新設定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教學科研
教學成果
2008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9年以來,土木工程專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先後順利通過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業教育評估。2013年順利通過碩士學位授權單位驗收,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和建築學2個一級學科具備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科研成果
學校現有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結構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2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土木工程、建築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4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環境教育創新高地、建築建材創新教育高地和電子信息教育創新高地3個省級教育創新高地,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風能與動力工程)、物聯網工程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全校共有20餘個實驗室、試驗中心,22個實習基地和一個實習工廠,其中結構工程實驗中心是河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的內涵發展之路,注重科研促進教學,2008-2012期間鑑定水平為國際先進的項目總計40項。2008-2012年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8項。2008-2012年共取得國家專利達14項。
學報
《河北建築工程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是河北建築工程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主辦的以建築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繁榮科技文化,培養科技人才,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服務。歡迎校內外廣大老師及科技人員不吝賜稿。該刊主要刊登:建築科學、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建築環境與設備、智慧型建築、建築材料、市政與環境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建築經濟與管理等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套用研究及科技開發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報告、綜合評述等。為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範圍,該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中國數位化期刊群》,該刊所刊論文均被全文收錄。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王海龍,男,漢族,1965年10齣生,山西省襄汾人,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81年9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書記。劉叢,男,漢族,1956年8月生,北京市人,1986年加入中國共 產黨,1971年參加工作,河北機電學院(現河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畢業,大學學歷,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工學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院長。
王英,男,漢族,1965年12月出生,河北省蠡縣人,1993年3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2006年分獲河北大學教育學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
麻建鎖,男,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河北省望都人,1986年3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教授,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校長。
師涌江,男,漢族,1964年2月出生,河北省陽原人,1990年6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熱能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副教授,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校長。
楊江,男,漢族,1957年8月出生,甘肅武都人,中共黨員,1978年12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經理管理專業學歷,現任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第三屆工會委員會委員、主席。
湯志江,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河北省魏縣人,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書記。
陳繼飛,男,漢族,1958年1月出生,河北陽原人,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 產黨,1975年12月參加工作,河北省委黨校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文學學士學位,副教授。現任中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
歷任領導
顧文郁——張家口技術學校副校長(1950.8—1951.8)張蘇——察哈爾工業學院首任院長。(1951.8—1952.4)
孫敬文——察哈爾工業學院第二任院長。(1952.4—1952.10)
李應——察哈爾工業學校,華北工業學校、建工部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校長、黨總支書記。(1952.11—1956.7)
駱侖——建築工程部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黨總支專職副書記、代校長。(1955.3—1958.7)
顧文郁——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黨支部書記。(1957.3—1959.6)
鬍子奇——張家口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1959.6—1960.3)
肖喚民——河北省張家口建築工程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1960.3—1962.3)
顧文郁——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總支書記兼校長。(1963.8—1965.3)
符洪江——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主任。(1968.1—1968.2)
溫仲吉——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主任。(1968.2—1970)
顧文郁——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主任。(1972—1977)
劉靜濤——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革命委員會革委會主任。(1977.6—1980.1)
江櫓——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兼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80.1—1983.8)
王慶堯——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院黨委書記。(1983.8—1992.12)
馬獻琨——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院長。(1983.8—1990.12)
張罡柱——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1990.12—1992.12)
王大銘——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任院長(1992.—1994.12)
張玉波——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1994.12—2003.4)
趙三元——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1994.12—2003.4)
龐富忠——河北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2003.4—2012.6)
王海龍——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任黨委副書記、院長。(2003.4—2012.6)
王海龍——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任黨委書記。(2012.6—至今)
劉叢——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任黨委副書記、院長。(2012.6—至今)
校園文化
校風
艱苦樸實,勤奮進取校訓
求實進取精神
善建不拔,立身有體學生文化
學校本著“育人”宗旨,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用優秀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高尚情操、優良品行、高雅文化的薰陶和影響。經過多年努力,學校已形成“上半年舉辦社團節、下半年舉辦金秋科技文化藝術節”的校園文化運行模式和“符合時代特徵,適應青年特點,具有特色”的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的完整體系,即以“大學生科技節”為基礎,遵循“創造、創新、創業”的精神,打造“大學生科技學術園”;以“大學生才藝大賽”為依託,遵循“繁榮、交流、展示”的原則,構建“大學生文化才藝台”;以“五四杯足球賽”為龍頭,遵循“合作、健身、快樂”的思路,活躍“大學生體育競技場”;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平台,遵循“實踐、奉獻、鍛鍊”的主題,推進“大學生志願者行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為學生參與素質拓展搭建平台,創造條件。
同時學校還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校園文化的新途徑、新方法,並使校園文化能向縱深方向發展,努力創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既能體現時代精神,又擔負起培育新人任務的校園文化體系。
教工文化
在教職工文化活動方面,一貫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緊密圍繞教學工作為中心,積極探索,努力營造具有時代特色的高雅文化氛圍。經過幾年的努力,學院教職工文化活動應經形成了“經典活動常有,特色活動不斷”的良好局面。通過高質量、高水平的文化活動,使教職工在繁重的工作中得到放鬆的同時也使思想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他們逐漸成為校園文化的排頭兵,為推進我院和諧校園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