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冀中職業學院是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國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學院現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250畝。設有“四系一部”的專業體系:信息技術系、機電系、套用藝術系、人文管理系、公共教學部,面向全國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設定的19個專業涵蓋保定市及環京津地區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套用型高技能人才。學院積極改善辦學條件,2009年建成6248平方米學生公寓樓,2010年建成12492平米的圖書教學綜合樓,建成高標準陽光學生餐廳等。學院建有校內實訓基地37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1個(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46個。
學院確立了“與時俱進、厚德博學”的校訓,“合作創新”的校風,“言傳身教”的教風,“德能雙修”的學風,明確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
學院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人文與技能相融合”,“產學研相結合,校企對接”的辦學原則,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以製造類專業為主線,財經與計算機類專業為兩翼,輻射相關領域的專業布局和結構。
學院被授予“全國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基地”、“中國軟體專業人才培養工程職業訓練基地”、“全國信息化套用人才培養基地”、“河北省旅遊科研協作基地”、“IT職業技術教育合作院校”;獲得“全國高職高專支持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和“保定市對接京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目前,全院幹部教工正在同心同德,搶抓機遇,銳意進取,走向輝煌。
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
冀中職業學院坐落在定州文廟西側,與文廟比肩為鄰。文廟始建於唐朝大中二年(848年),定州州帥盧簡求廢除天佑佛寺創建文廟。其功能是供官民學子祭奠至聖先師孔子,倡導尊孔尚儒、尊師重學之風。宋代皇佑二年(1050年),定州知州韓琦在文廟西側創建廟學(即書院)。建明倫堂為書院的正殿。據說該明倫堂是我國北方最早的儒家講堂。其功能是研究、講授儒學經典,培養科舉應試學子,進行人倫教化。韓琦轉任之後,蘇軾任定州知州,也曾在書院明倫堂講學,並在院中栽植古槐,至今仍然枝疏葉濃。據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李景漢先生考察,古代的官辦學校,大多設在文廟旁邊,稱之為“庠序”,“辟雍”或廟學、書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其布局一般為左廟右學。明倫堂所在之處就是當時定州的官辦學校,稱之為“中山郡廟學”或“定州書院”,因定州是直隸州,故書院是一所府級學校。“明倫堂”雖歷千年,如今卻依然矗立在冀中職業學院院內。興盛時期
元朝時期,州級以上官府所設學官稱“學正”,縣級所設學官稱“教諭”。定州書院始設“學正”一職,不僅管理本院學務,還掌管一州的教育。明朝時期,書院增設了“訓導”一職,負責學員的日常行為管理。學員分為“廩生”、“增生”和“附生”三個等次,後又設佾生,佾生又稱樂舞生,除學習儒學外還負責文廟祭祀儀式的音樂和舞蹈。國家每年下達給定州30個“廩生”、30個“增生”定額指標。“廩生”月領膳銀,由國家供應一伙食費,如果出現空缺,就通過考試擇優在“增生”中選補。資深而優秀的廩生,可貢入太學深造。“增生”出現空額,就考試擇優在“附生”中選補。“附生”沒有定額,也不享受國家的一伙食費補助,但“附生”也都是在州屬各縣選拔的品學兼優、好學上進的文童或武童。書院的經費由州府劃撥學田租賃費所供。
明朝時期,定州書院的學員經科舉考試,中進士者13人,其中文進士9人,武進士4人,狀元1人。中舉人者48人,其中文舉人38人,武舉人10人。貢生86人。定州書院因文教興盛,人才輩出,學子嚮往,聲名鵲起,被社會譽為“中山郡廟學甲天下”的美名。因定州曾是古中山國都城,故定州書院又稱之為中山郡廟學。
清朝初期,進一步強化了科舉制度,定州書院愈加興盛,美譽遠播。順治二年(1645年)定州州署對文廟和書院進行了維修擴建。乾隆三年(1738年),為了方便士子科考創建了定州貢院。之後又新建了定武書院(定州中學的前身),文教事業進一步昌隆。清代定州生員經科舉考試,中進士32人,其中文進士16人,武進士16人,武狀元2人;中舉人227人,其中文舉人80人,武舉人147人,貢生259人。這些生員大多數出自定州書院。
變革發展時期
清光緒末年,隨著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全國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取士,成立學會,創辦報紙,興建學堂。定州書院於宣統初年,改建為定州官立學堂。民國3年(1914年)縣知事孫發緒熱心教育,力倡“毀廟興學”,廢除文廟祭祀功能,與定州學堂合併一處,改建為“縣立女子高等國小”,首開興辦女校新風。民國5年(1916年)縣立女子高等國小改建為直隸定縣女子師範學校,與當時的天津女子師範、保定女子師範齊名,培養了大批女教師、女幹部,為推動婦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37年9月,日軍占領了定縣縣城,各類學校停辦。直隸女子師範學校的部分教師撤離縣城,分別創辦定南縣師範學校(在油味村)和定北縣師範學校(在北渠河村)。
1947年,定縣解放,師範學校遷回城內,創建了冀中區第一師範學校。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河北省立師範學校。1986年易名為河北定州師範學校。2002年與河北定州市計算機師範學校合併升格為保定師專定州分校。2006年7月經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建為冀中職業學院。近百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共培養教師28000多名,職業技能人才7500多名,其中2600多人擔任各級各類校長,獲得工程師以上職稱者10000多名,縣級以上領導幹部230多名。1957年畢業生王國璋曾擔任國家外交部紀委書記(副部級),安國政曾擔任國家外交部辦公廳主任,曾出任利比亞、薩伊等三國大使。如今,學院已發展成為擁有3000多名在校生,20多個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該校設有信息技術系、機電系、套用藝術系、人文管理系、公共教學部共5個教學單位,開設23個專科專業。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年限 | |
1 | 540601 | 工程測量技術 | 3 |
2 | 550208 | 新能源套用技術 | 3 |
3 | 560301 | 建築工程技術 | 3 |
4 | 560403 | 建築電氣工程技術 | 3 |
5 | 560502 | 工程造價 | 3 |
6 | 580107 |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 3 |
7 | 580108 |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 3 |
8 | 580201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3 |
9 | 580202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3 |
10 | 580402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3 |
11 | 580405 |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 3 |
12 | 590101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3 |
13 | 590102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3 |
14 | 590109 | 圖形圖像製作 | 3 |
15 | 590110 | 動漫設計與製作 | 3 |
16 | 620204 | 會計電算化 | 3 |
17 | 620402 | 市場開發與行銷 | 3 |
18 | 620505 | 物流管理 | 3 |
19 | 640101 | 旅遊管理 | 3 |
20 | 640106 | 酒店管理 | 3 |
21 | 660214 | 學前教育(師範類) | 3 |
22 | 670107 | 裝飾藝術設計 | 3 |
23 | 670112 | 廣告設計與製作 | 3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該校有教職工268名,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58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 第三層次人選2人,保定市新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1名,保定市教學名師6名,雙師型教師占85%。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該校有中央財政支持專業3個、校級精品課程6門。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會計電算化,計算機網路技術;校級精品課程:資料庫原理與套用、計算機網路工程、卡通設計、旅遊社交禮儀、金屬材料與製造工藝基礎、網站設計與開發;學術研究
學術資源
截至2014年,該校圖書館收藏各類文獻15.56萬冊。科研成果
2013年,該校教師共發表科研論文75篇, 結項課題12個,在研課題6個,參加論文、課件大賽、說課比賽、科研評比等獲獎29項,出版教材2項,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 任振焦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張心淼 |
黨委副書記 | 李衛東 |
副院長 | 李躍生、張舉勝、黃國雄 |
紀委書記 | 賈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