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鎮[廣州市番禺區]

沙灣鎮[廣州市番禺區]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是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因位於古海灣半月型的沙灘之畔而得名。鎮域面積37.45平方公里,轄14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9.3萬人。近幾年,沙灣鎮分別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省教育強鎮等榮譽稱號。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1.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1939元,工農業總產值62.9億元,財政收入2.4億元,稅收4.2億元,社會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18565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0035元。

基本信息

概況

沙灣鎮沙灣鎮地圖

沙灣鎮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內。總面積52.7平方公里,人口12萬,毗鄰穗港澳

沙灣鎮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璀燦的文化。沙灣自古以來文風鼎盛,名家輩出,文化積澱豐厚。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廣東音樂的代表人物“何氏三傑”,涎生了《賽龍奪錦》《雨打芭蕉》等傳世名曲;沙灣留耕堂、寶墨園、三善古廟群堪稱嶺南建築藝術的傑作;沙灣飄色不愧為名聞遐邇的民間藝術瑰寶;還有醇香誘人的傳統小吃——姜埋奶……。沙灣因此面享有“文化之鄉”的美譽。1998年以來,沙灣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廣東醒獅之鄉、廣東飄色之鄉、廣東省體育先進鎮、廣州市高標準文明示範鎮、廣東省文明示範鎮和2000年廣東農村綜合實力“經濟強鎮”。

經濟概況

沙灣鎮,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歷史優勢,合理的城鎮布局,快捷的交通網路,優越的投資環境,精心打造著一個適宜人們居住和創業發展的環境。

沙灣鎮經濟建設

2001年10月,沙灣鎮被中央宣傳部等5個單位聯合授予“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稱號。2003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00億元,工農業總產值89.1億元,國內生產總值28.8億元,財政收入1.36億元,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幅,稅收4.02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沙灣鎮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得益於對外招商引資和民營、私營隊伍的壯大,到目前止,全鎮有私營企業440家,外資、合資企業137家。投資金額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美國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佳口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廣州港陸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沙灣珠寶產業園等大型企業,是沙灣的重要經濟支柱

農業生產、水利建設,為沙灣奠定了經濟基礎,大力推進農業“四、五、六”工程,積極發展水產、蔬菜、畜牧、花卉、園林綠化等項目,形成了“三高”農業生產的格局。

房地產、旅遊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番禺奧林匹克花園、德寶花園、荷景花園金沙灣花園、新世紀花園等大型住宅,為人們提供了安居樂業理想的地方。“廣東音樂”、“沙灣飄色”、“沙灣醒獅”、“沙灣蘭花”和沙灣姜埋奶飲食文化已成為文明古鎮的五大品牌。

農業發展

沙灣鎮農田水利

沙灣鎮生產布局合理,各項農業均衡發展。到2002年為止,全鎮農業生產布局為:早稻面積2410畝;常年蔬菜面積8764畝(其中韭菜3337畝,由於種植年限及土地肥力問題,面積還將有所縮減);花卉面積4884畝,是2000 年的4倍(其中蘭花約占10--15%);

其它經濟作物2765畝(以檸檬、甘蔗香蕉為主);水產養殖面積8727畝(其中四大家魚面積占56.5%,鰻魚面積占19.3%,優質魚例如:叉尾、桂魚太陽魚甲魚等占24.2%)。

沙灣鎮將花卉業作為農業經濟的新增長點,大力推廣花卉種植,花卉業得到發展的有利契機,種植面積比往年大幅增加,蓬勃發展。沙灣鎮於2002年9月15日在區農業局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登記註冊成立了“沙灣鎮花卉協會”,現已擁有在冊會員350多人,輻射市橋、黃閣和化龍等鎮。在此基礎上,沙灣鎮加強了對花卉業巨觀調控的力度,及時根據市場信息進行生產調整,主動適應市場,使花卉業得以迅猛發展。2002年是沙灣鎮蘭花大豐收的一年,蘭花生勢好,發展快,價格上揚,蘭戶增收,起到了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並在眾多大型的比賽中屢獲殊榮,得到外界的一致好評。專家估算沙灣鎮蘭花價值達8000萬元,沙灣鎮被外界譽為“蘭花之鄉”。

在大力發展花卉業的同時,沙灣鎮不斷發揮禽畜業原有的優勢,挖掘市場潛力,加強進入、流出管理,建立多層次的檢測、監控制度和規程,將禽畜業進一步市場化、產業化和規範化。鎮密切聯繫、關心、扶持、指導禽畜養殖大戶的同時,又注意發揮他們的輻射示範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禽畜業的發展。還根據各村的有利條件,開展夜遊鶴、火雞、孔雀珍珠雞、良種乳鴿等禽畜養殖試驗。力圖創出新的農業品牌,帶動農民增收。

基礎設施

沙灣鎮沙灣供電所

沙灣鎮的北面與番禺市中心城區僅一河之隔,有市橋一橋、二橋、三橋與沙灣相連線。市南、市良公路縱橫鎮境而過,

鎮內各村路網如今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暢順。沙灣距廣州27公里,佛山21公里,距深圳130公里,距香港、澳門均為64海里。番禺市變電站、自來水廠均座落在沙灣。沙灣有自來水廠兩間,日供水量80萬噸水廠,高低壓電網,大小水管遍布全鎮各地,大大地超出全鎮經濟發展和居民主活的需要。

沙灣水鄉特有的路堤,既是抗颱風、防洪水的大堤,又是沒著江畔通往各村的公路,人們都稱它是“水鄉長城”。

沙灣大橋是廣州市地區的重要橋樑之一,全長1168米,是廣州市至國家級的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番禺至東莞、深圳,廣州經番禺至珠海的必經之路。

沙灣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銀行電信、醫療、供水、供電、公安等,滿足工農商各項生產和事業動作的需求。

教育事業

沙灣鎮教育強鎮

沙灣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的生活待遇,全鎮上下形成尊師重教、大力發展教育的良好風氣。三年來全鎮各級對教育的投入達1.5億多元,先後新建象駿中學、中心國小、沙坑國小、中心幼稚園等10間中國小校及幼稚園,對象賢中學、象達中學等一批中國小進行擴建改造,大力改善教師居住條件。鎮政府在1997年被評為廣東省“雙基”工作先進單位,1998年被評為廣州市尊師重教先進集體。1998年有一批中、國小評為廣州市及番禺市一級學校,象賢中學高考成績連續三年居全市鎮級學校首位。1999年被省教育廳定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十個試關之一。2002年6月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評估,成為番禺區乃至廣州市首個“廣東省教育強鎮”。

象賢中學位於自然保護區滴水岩旁,占地面積103畝。學校依山而立、樓宇鱗櫛、氣勢雄偉、亭榭雕塑、芳草如茵,一派園林景色,不愧為讀書求學的好地方。辦學六十載,桃李遍天下,湧現出有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大學校長、市長、鎮長等一批治學興邦之士。近十年來,學校教育質量連翻六番,兩次獲廣州市高考工作一等獎,四次獲二等獎,四次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輸送合格學員,2000年高考象賢考生劉健鵬獲全國地理科狀元,高中升學率達到85%。參加全省高中畢業會考科科合格率、優良率超省平均。

象賢中學擁有一支師德高尚、觀念現代、底蘊雄厚、業務精、素質高的幹部教師隊伍,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目前有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2人,中、高級職稱教師56人,省“名師”培訓對象1人,廣州市“名校長”培訓對象1人,番禺區“名師”培訓對象1人,番禺區教師中級職稱評審5人,還有一批在廣州市和番禺區有影響的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

旅遊景點

寶墨園

沙灣鎮寶墨堂

始建於清末民初,當時只占地3畝。現擴建至160多畝,以弘揚包公清官文化為主線,特具嶺南園林建築風格,南國水鄉特色。藝術精品琳琅滿目。昔日廣州荔枝灣風情、清代珠江紫洞舫等佳景的縮影再現園中。

何氏大宗祠

(即留耕堂),始建於元朝正年(公元1275年),距今700多年。最大規模擴建重修是清代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總占地面積3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由青磚、石、木、牡蠣構成的古建築清代最後一次重修也比廣州陳家祠還早170年。是番禺區年代古、規模大、藝術精、格調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其特點:以柱多而聞名,一共112條木、石柱,它匯集了元、明、清各個時代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加上高超的磚、木、石雕手工藝,閃爍著東方古代建築藝術的光彩。1986年,重新修茸,恢復原貌。1989年列入廣東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至今一直對外開放,讓遊人參觀。

牌坊正面“詩書世澤”,背面“三鳳流芳”,是明朝理學家陳獻章(陳白沙)書寫。“留耕堂”、“大宗伯”木牌匾分別由陳白沙及明代廣東省中書參知政事鄭允成書寫。

魁星樓

沙灣鎮魁星樓

沙灣“魁星樓”,又稱“水綠山清閣”。這是源自“鯉魚躍龍門”、文魁”獨占鰲頭“傳說構想建築的。始建於康熙60年,距今二百八多年。何氏先祖以此激勵後人發奮圖強、勇奪頭標。

《棟樑》——留耕堂建築以多棟樑聞名於世,也許是寓意祈望何氏多出棟樑之材。

鰲山古建築群

位於沙灣鎮三善村鰲山腳,由報思祠、鰲山古廟、社稷神廟、先師古廟、神龍古廟、觀音廟等組成,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古廟群,屬清代建築,保存完好。報思祠是為紀念清初巡撫王來任上疏力陳遷海之弊,主張解禁復民,挽救了無數生靈,百姓感恩而建的。先師古廟,俗稱“魯班廟”,曾有魯班等許多手握規、矩、斧、尺塑像,反映當地村民多從事建築行業。其它建築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築布局極有嶺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畫藝術,無論是花鳥、山水還是人物畫都栩栩如生,美倫美奐。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行政區劃

番禺區位於廣州市中南部,總面積786.15平方公里,處於北緯22°45′~23°05′、東經113°14′~113°34′之間。東面是珠江,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及中山市相鄰;北是廣州市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南面是南沙區。區人民政府設在市橋街清河東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