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鎮[咂酒之鄉--墊江永安鎮]

永安鎮[咂酒之鄉--墊江永安鎮]

墊江縣永安鎮位於重慶墊江縣東北角,距縣城28公里,東與忠縣一山之隔,南與高安鎮接壤,西與曹回鎮毗鄰,北與周嘉鎮相依,距渝宜高速路周嘉出口9公里,距滬蓉高速路高安出口13公里,省道開綦路橫跨全鎮,進縣城現有6條通道,最遠28公里,最近17公里。全鎮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海拔387—1164米,主產水稻、玉米、薯類及多種水果,適宜種植桑樹和畜牧魚禽養殖,是墊江縣“萬擔蠶繭基地鎮”,素有咂酒之鄉的美稱。全鎮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05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4078人,其中農業人口42769人, 有耕地面積32789畝。主產水稻、玉米、高粱、薯類及多種水果,適宜種植桑樹和畜牧禽養殖,是墊江“萬擔蠶繭”基地鎮,畜牧產業化建設基地鎮,白柚生產基地鎮,優質糧油生產基地鎮,素有“咂酒之鄉”的美稱。2005年全鎮國民經濟生產總值2.01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0.98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922 萬元,全年財政收入254.5萬元,糧食總產量26100噸。

基本信息

概況

全鎮有中學1所,國小2所,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4500人,教職工191人。正規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13個,衛生技術人員80人,村村實現了光纖、電話、公路三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蓬勃發展。

永安鎮基礎設施齊備,電信、郵政、金融、供水供電、飲食娛樂、商業一應俱全。全鎮14個村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龍溪河縱貫全境,流程27.8公里,水上通航21公里。全鎮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05個村(居)民組,總人口44709人,耕地面積70238畝。
永安鎮生態環境優良,金華山至寶鼎山環東而去,森林面積26000畝,10里林海,蔚為壯觀。境內山嶺起伏,層巒迭嶂,空氣清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回龍河、桂溪河、龍溪河三條河流交匯於三河口村,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是打造休閒觀光旅遊的絕好聖地。千古永安,咂酒傳情,獨具特色的咂酒遠銷市內外。
2012年永安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確立了打造“中國咂酒之鄉、休閒養生之源”的總體定位,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鎮”總任務,凝心聚力,穩中求進,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著力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3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89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8萬元。

一、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實現工業產值2.49億元,增長29.6%。新建工業項目5個,微型企業18家。“墊江咂酒”地理標誌成為我縣繼“墊江白柚”、“墊江丹皮”、“墊江牡丹”之後獲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的第四件地理標誌商標。林越米業打入重百、新世紀等超市,年產值突破3000萬,成功晉級規上企業。全年洽談項目8個,協定引資3.475億元,到位資金1.64億元,超額完成任務。
二、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雙橋、建興、尖岩等村3000畝高梁基地,石口子、中豐、永興社區等村2000畝中藥材基地,中心、建興、清水等村1000畝榨菜基地、三河口1000畝生態魚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規模擴大、特色效益顯現。
三、村鎮建設上檔升級。硬化村社公路38公里,啟動三河口村桂溪河中橋項目,規劃落實三河口村小農水項目,建成中心農民新村,改造危房107戶。完成第一批農村建設用地復墾150餘畝。啟動咂酒文化廣場和過境大道建設。完成了場鎮總體規劃修訂,場鎮新增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投入50萬元,大修公廁1所、新建垃圾收集轉運站1個。
四、民生事業亮點紛呈。鎮中學中考達到重點分數線17人,居全縣鄉鎮中學第一,永安國小和五龍橋國小完成校舍改建並投入使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3000餘人,養老保險擴面1451人,小額擔保貸款60戶。全鎮670戶低保戶1573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改造貧困戶危舊房4000㎡。完成社會撫養費徵收321萬元。
五、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半月排查整治制度,各村(居)委、職能部門和單位盡職盡責,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鎮11個高危安全領域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779萬元,比2004年增長170%,其中工業總產值3210萬元,比2004年增長80.4%,本級財政收入實現228.3萬元,比2004年(剔除農業稅118萬元後為109萬元)增長10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00元,比2004年增加974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一億一千五百萬元,比2004年增長76.6%。

2006年,蠶桑產業實現繭款收入262萬元,比2004年增長30%;畜牧產業實現產值5935萬元,比2004年增長29.8%;優質糧食產業增收150萬元;林木產業實現產值570萬元;水產產業實現產值510萬元;勞務產值實現收入6477萬元。六大產業產值139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8%,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到2006年止,全鎮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18個,企業總產值實現4150萬元,企業入庫稅金68.9萬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84%、40%,實現納稅“小巨人”企業9個,比2004年增長2個。

2005~2006年,新建集鎮各類用房21000餘平方米,2006年,城鎮化率達到了16.4%,比2004年增長近5個百分點。2005~2006年,共投資180餘萬元硬化建新、石口子村的村級公路12.4公里,村級公路硬化里程達到了22.4公里。

2005年,投資10餘萬元整治了病險塘庫和修復提灌站一座,2006年又投資50餘萬元,排除了先鋒水庫的險情和修復渠道500米,使水利設施得到有效保護。在2006年特大幹旱期間投資5萬餘元再次對水廠進行了擴能技改,使水廠的日產供量由2004年的600噸增加至800噸。

2005年,完成了3個村的農電網改造,使40%的農戶實現了城鄉用電同價的目標。

2006年,又啟動了居委多功能活動室、集鎮公廁、水廠擴能技改、全面實施農電網改造、三河口公路大橋和“永鋒”路硬化等六大民心工程。

社會發展

2005~2006年,永安鎮投資60餘萬元新建學校教學樓1500平方米,投資30萬元改造學校危房600平方米,投資53萬元建立了教學城域網,不僅鞏固了“雙基”達標成果,而且還促進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2006年,農村居民享受到了醫療衛生保障,全鎮75.47%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06年,投資15萬元,新建占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318平方米的“五保家園”一個,全鎮應享受“五保”待遇的222名老人全部享受到了“五保”供給待遇,87名城鎮無業居民享受到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僅2006年,全鎮就發放救災救濟、“五保”城鎮居民低保金等9.8萬元。

2005~2006年,永安鎮投資120餘萬元,添設了醫療設備,為16780名生育人群進行了生殖健康免費檢查,落實兌現了74人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扶助金22200元。2005年,永安鎮獲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二等獎,200年,永安鎮獲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

三峽移民安置

2005年,按照移民安置“五到位”標準,移民安置63戶、254人,實現了移民人平25平方米安置房到位、人居環境的水、電路配套設施到位、214畝移民土地落實到位、移民入駐前的土地、房屋等各種合法手續辦理到位。

特色

咂酒地理標誌

1.

咂酒地理標誌

咂酒,古稱筒酒、咂嘛酒、鉤藤酒、竿兒酒等,因其用竹管咂飲而得名。是我國西南地區貴州、雲南、湘西和川東等地羌、苗、彝、土家等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廣為流行的一種獨特的飲酒方式。
咂酒作為少數民族酒文化百花園中璀璨的一朵奇葩,最早出現在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生活中。是一種已有近3000年歷史的低度醒糟酒,是當時少數民族的酒文化由於受民族性格、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農業發展水平、釀酒技術、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來的一種鮮明的民族特色。
咂酒,是世界最古老的飲料酒之一。酒度為15度上下,屬低度酒,老幼皆宜飲用。咂酒,不經蒸餾,富含多種胺基酸,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舒筋活血、健脾開胃的作用,又是一種綠色的飲品。
墊江咂酒,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墊江人民把頗具地方特色的墊江咂酒打造成了特產品牌——“梅咂酒”、“清水咂酒”、“巴人咂酒”等。其中以產於墊江縣永安鎮的“梅咂酒”歷史最長,“梅咂酒”以墊江高粱為主要原料,配以精華山甘冽泉水,採用梅氏獨創的“窖中窖”複式發酵釀酒工藝精心釀製而成。由於工藝獨特,發酵、釀製時間充足,蛋白質、胺基酸轉化充分,產生人體所的蛋白質和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香味濃郁,滋味鮮美,原汁原味,甘甜爽冽,營養豐富特品質。適當飲用此酒,可以清熱解渴,舒筋活血,健脾開胃,醒腦提神,有益健康,已經被批准成為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咂酒”等咂酒品牌投放市場以來,頗受顧客青睞,逐漸走上了酒家賓館的宴席,或被當作饋贈親友的珍品,產品已銷售到四面八方。
如今永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墊江咂酒產業的發展,把墊江咂酒產業列為永安“四大經濟板塊”的首選產業,把墊江咂酒產業被確定為永安鎮經濟發展的“一號產業”。為全面提升墊江咂酒產業整體素質和效益,提出了把永安鎮打造成“中國咂酒之鄉”的目標,墊江咂酒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41035
21715
19320
家庭戶戶數 12381
家庭戶總人口(總) 41017
家庭戶男 21703
家庭戶女 19314
0-14歲(總) 8789
0-14歲男 4792
0-14歲女 3997
15-64歲(總) 28536
15-64歲男 15049
15-64歲女 13487
65歲及以上(總) 3710
65歲及以上男 1874
65歲及以上女 183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0691

黃河入海口

東營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之黃、草原之綠、大海之藍,共同繪製了一幅多彩畫卷。這裡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天堂。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廣西玉林博白縣的鄉鎮

博白縣,古稱白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屬於玉林市。東接廣東省湛江市,南依北海市,西鄰欽州市,北靠玉林市。 地處東經109°38′-110°17′北緯21°38′-22°28′.屬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9℃,年均降雨量為1756毫米,全年無霜期一般長達350天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