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莊鎮[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

陳莊鎮[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

陳莊鎮位於利津縣東北部,北緯118°04′-118°02′,東經 37°04′’-37°05′,版圖總面積224.98平方公里,南靠黃河,與墾利縣隔河相望,位於墾利縣、利津縣、河口區的中心地帶。鎮駐地距縣城27公里,距東營22公里,距東營海港65公里。境內濟東高速、榮烏高速、東營港疏港高速穿境而過;是勝利黃河大橋和和東營黃河大橋的橋頭堡,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條件,是通往京、津、唐地區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勝利油田重要石油產地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鎮、國家縣域副中心試點鎮、山東省中心鎮、東營市重點鎮。

基本信息

地區簡介

陳莊鎮隸屬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居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地理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與黃河經濟帶的交匯點,素以“黃河尾閭中樞重鎮”冠稱。鎮域面積226平方公里,轄96個行政村,人口5.6萬。現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國家級生態鎮、全國重點鎮、縣域副中心規劃試點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百強示範鎮、省級中心鎮、全市擴權強鎮試點鎮、省首批特色小鎮、省級文明鎮。

陳莊鎮境自唐、宋時期相繼成陸,歷經800餘載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1968年稱陳莊人民公社。

1984年7月改稱陳莊鎮。

2001年2月集賢鄉、付窩鄉併入陳莊鎮。

行政區劃

陳莊鎮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 ,下轄韓中一村、韓中二村、韓北村、韓南二村、韓南一村、陳中村、陳東村、北壩村、立新村、薄窯村、老嶺村、莊科東村、莊科中村、莊科西村、崔東村、辛西村、辛中村、新韓一村、新韓二村、新韓五村、新韓六村、治河二村、治河三村、四隊村、雙灘村、薄家村、涯西村、郭屋村、集賢村、中古店二村、二選村、公茂村、皂壩頭村、付窩村、卞家莊村、季家村、姜家村、崔范村、前橋村、東三村、四段村、臨河村、索鎮村、新立村、薄扣村、崔莊村、愛國一村、聯合村、一千二村、前進二村、愛林一村、東新村、新興村、陳南村、陳西村、韓中一村、陳北村、韓北村、草窪子村、莊科東村、莊科中村、南淤西村、南淤東村、辛東村、順興村、新韓三村、新韓四村、治一西村、治一東村、治河四村、韓中二村、清河村、三合村、涯東村、李家埕子村、新農村、中古店一村、蔣合村、六百步村、駕屋村、前郭村、二段村、頭段村、後郭村、汪二河村、後橋村、西三村、勝利村、太陽升村、新發村、道口村、肖聖廟村、新建村、愛國二村、灶劉村、新勝村、前進一村、愛林二村、東方紅村、崔西村。

經濟

2002年,陳莊鎮國內生產總值3.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3元。

全鎮擁有耕地13.58萬畝,糧食總產25246噸,棉花2584噸,油料675噸,瓜菜6.66萬噸,種植業產值11200萬元;片林面積1.69萬畝,其中果園面積1萬畝,林業產值47萬元;存欄大牲畜19196頭,存養家畜131.6萬隻,畜牧業產值6492萬元;水產品產量1.41萬噸,漁業產值7898萬元;個體私營企業總產值22億元,利潤1.02億元,上繳稅金1120萬元。

社會事業

交通

勝利黃河公路大橋和東營黃河高速公路大橋縱穿陳莊鎮城,利津黃河公路大橋打開了墾利陸路交通的“西門”,形成“三橋飛架黃河天塹”的格局;東青高速公路零點就在墾利經濟開發區,青墾路、辛河路、永莘路3條省級幹線公路在縣城交匯;飛機場距縣城僅15分鐘的車程。

電力

電力設施完備,全縣高低壓輸電線路達892公里,輸變能力63800千伏安,生產及生活用電極為便利。

通訊

通訊網路先進,信息傳輸快捷,程控交換機容量6.5萬門,全縣城鄉電話普及達66%,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覆蓋各鄉鎮的數字交換、寬頻網、傳輸移動、通訊電信網和布局合理、種類齊全、投遞便捷的郵政網路。

水力

陳莊鎮境內有大小水庫1000多座,總蓄水能力2.72億立方米,是山東省有名的“千庫縣”,中國第二大河—黃河流經墾利,總長101公里,年均入境水量458億立方米,為全縣工農業發展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縣內有日供水能力4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一座,能滿足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需要。

教育

陳莊鎮形成了融學前教育、國小、中學、高中、職業技術教育於一體的教育體系。2002年,全鎮有3所中學,學生4094人;國小12所,學生2851人;幼稚園43所,入園兒童1700人。有利津二中(高中),陳莊鎮中學(國中),陳莊鎮中心國小,陳莊鎮中心幼稚園等,其中利津二中教育設施,建有可容納近3000人的高標準的教學樓,另外,圖書館、實驗樓、宿舍樓、食堂等配套設施齊全。

衛生

衛生方面有利津縣第二人民醫院,陳莊鎮衛生院,陳莊鎮養老院;擁有鄉村衛生室、服務站132處;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60%,已形成了衛生防疫、保健、醫療為一體的完善的衛生格局。

地方特產

農產品

西瓜、葡萄、麥子、玉米、棉花、家禽、水產、肉雞、對蝦

小吃

利津水煎包

礦產

石油

著名人物

古代

李竹如(1905—1942年),原名李貽萼,字世華,又名一凡,利津縣城區莊科村人。南京中央大學肄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利津縣最早入黨的共產黨員。

1922—1925年,他在山東惠民第四中學讀書時,積極參加進步活動。1925年春節,他在自己家的大門上貼了“馬列傳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對聯,在本村和鄰村民眾中影響很大。1925—1927年,他先後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和濟南正誼中學高中就讀。1928年濟南發生“五·三”慘案時,他目睹日軍暴行,悲憤地離開濟南,回到利津。在利津期間,發動民眾,宣傳抗日救國,宣傳打倒土豪劣紳,團結一批青年,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活動。國民黨反動派緝捕李竹如,他在鄉親掩護下離開利津。1928年夏,李竹如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政治系。1931年積極參加“九·一八”事變後的抗日救亡運動,任中央大學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1932年暑假至1935年初,他在山東平原第五鄉村師範任教時,利用學校講壇,給學生講解《資本論大綱》等馬列主義基礎理論課,並在同學中組織讀書會,指導學生閱讀馬列著作及其他革命書刊。還多次組織學生排演富有革命內容的戲劇。1935年他在濟南創辦了《新亞日報》,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蔣介石的黑暗統治,喚起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鬥爭。1936年7月,在上海創辦並主編《文化報》,他寫了大量的文章,介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進步作家,揭露國民黨的反動黑暗統治,宣傳抗日救亡。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晉東南歷任中共晉冀豫區黨委機關報《中國人報》社長兼總編、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副總編。1939年5月,隨八路軍第一縱隊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先後任第一縱隊政治部民運部長、中共山東分局宣傳部部長、山東省文化界救亡協會會長、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李竹如在黨的宣傳和理論戰線上作出了貢獻。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帥題詞讚頌“李竹如同志是我黨宣傳、新聞戰線上的一位傑出的組織者和活動家”。1942年11月2日,李竹如在沂水縣對崮峪反掃蕩突圍時壯烈犧牲。年僅37歲。

現代

楊加深,男,1969年9月出生,陳莊鎮韓中村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書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先後獲(英美語言文學)文學學士學位、(漢語言文字)文學碩士學位、歷史學(書法文化史)博士學位。

楊嘉偉,男,1984年生,陳莊鎮韓中村人,客居江蘇連雲港,中共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兼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兼隸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連雲港市連雲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連雲港市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兼發言人。

黃河入海口

東營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之黃、草原之綠、大海之藍,共同繪製了一幅多彩畫卷。這裡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天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