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允肅

歸允肅

歸允肅(1642—1689)清代官員、學者。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康熙十八年進士第一,狀元。授修撰,官至少詹事,與議政事,持正不阿,以疾告歸。工詩文,簡質厚重,有《歸宮詹集》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蟾宮折桂

歸允肅,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生於封建官宦之家,歸起先第三子。其父歸起先,字裔興,號律庵,晚年又 號易民,崇禎朝進士,官至刑部主事。後因父疾而乞告歸鄉,適逢清兵入關,他從此避跡鄉里,杜門不出,著書為樂。受其父教誨,歸允肅自幼形成處事穩重,為人謹厚的性格。經多年苦讀,歸允肅於康熙十八年(1679)參加己未科殿試,榜發,狀元歸允肅,榜眼江南宣城人孫卓,探花浙江長興人茆存馨。歸允肅也因此成了清代第十六位狀元。朝廷授官歸允肅修撰,留京為官。

持正選才

歸允肅 歸允肅

兩年後,歸允肅被委任為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順天鄉試主考官。自康熙初年以來,狀元及第後,就被任命為下一科鄉試主考官,幾乎已成為定製。所以,歸允肅未出任主考前,欲參加順天鄉試者即紛紛拜謁他,投上行卷,希冀歸允肅為考官後,能與之通關節,得到關照。但是,清代科場條例細密嚴厲,主考通關節舞弊,一朝揭露,必遭酷刑殺戮。順治時期嚴厲處治的數次科場案,已是前車之鑑。所以考官多有潔身自好者。歸允肅接受君命後,糾集眾同考官撰文向神立誓:“允肅等素著清貧,謬叨榮遇,期為朝廷遴選真材,不為身家營謀私窟,期諸同事各矢此心,倘或為己營私,徇情欺主,明正國法,幽伏冥誅,甘受妻孥戮辱之慘,必膺子孫滅絕之報。”又言:“毋奪子威,毋誘於利,毋牽前恩,毋邀後報。”對神起誓,意在昭明清白純正之心。主考期間,歸允肅言必信,行必果,未與考生通關節,表現公正無私。但榜發後,落第者誤以為中試者與主考有關節,非議鵲噪,欲朝廷興獄懲治。經當時著名的直巨大司寇魏象樞嚴查,證明歸允肅無貪贓受賄之事。為了平息謠議,享有品學碩望的魏象樞帶一僕人,攜紅褐墊,步行到允肅居宅門外,看見歸允肅的大門上對聯:“絕夤緣奔競階,務專求實學;杜浮言誇張習,要不採虛聲。” 魏象樞對歸允肅行四拜禮,並頌揚允肅說:“我為國家得人而慶賀!”事後又為此賦詩紀事,遍示朝廷內外,歸允肅持正不阿的本色方顯揚朝野。故後人評價他“辛酉主順天鄉試,所拔皆真才,一革從前諸弊。”鑒於以前一甲一名充任順天主考而生出的科場是非,自歸允肅後,清代科舉考試中基本上廢除了新科狀元任順天主考的慣例。

經筵日講

歸允肅為人凝重謹厚,為官秉公辦事,朝野延譽,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康熙皇帝重視學習漢民族傳統文化,其時設有經筵講官和日講官,為皇帝講解漢文經典,回答聖上治詢。據載,康熙時曾有一段時間日講官缺,翰林院掌院學士多次列名舉薦日講官,皇帝均未批允。一日,康熙帝突然從袖中抽出片紙,上書寫歸允肅名。由此歸允肅以修撰兼日講官。日講官一般是翰林院舉薦,經皇帝慎重選擇,皆是德才兼備、學識超群之士。歸允肅勝任其職,進講《周易》、《毛詩》,舉止端詳,敷奏明暢。時人贊曰:“講筵得正人,天下有賴矣。”講解漢文典籍,向皇帝傳播漢民族文化頗有功效,官遷少詹事,參與商議朝政。後來,歸允肅因有疾,告歸鄉里。康熙二十八年(1689)卒於故鄉。

文學成就

歸允肅蘇州石刻像 歸允肅蘇州石刻像

歸允肅為官理政之餘,勤於屬文,後人稱其詩文皆有法度。其著作有《歸宮詹集》4卷、《筆詮》2卷。《江蘇詩征》和《清詩紀事初編》收有其詩詞。他的《蠶箔詞》最有鄉村韻味,耐人研讀。“二月桑條青,三月桑陰綠。風定日初長,吳蠶生簇簇。麥隴雉爭飛,樓頭蠶欲齊。辛勤護簾箔,早起摘芳菲。蠶眠時正暖,陌上行人緩。門巷寂無聲,日午炊煙散。桑拓已稀蠶作繭,寒暄更測陰晴轉。少婦持筐日苦飢,手中軋軋繅新絲。”詞的用字平凡,意蘊清新,洋溢著種桑養蠶的農家生活情趣,流露了作者對桑女辛勤勞動而生活艱辛的同情。讀後使人仿佛置身江南桑蠶之鄉。他如不在農村經久體察,是寫不出情景交融的《蠶箔詞》的。

清代狀元榜

狀元或稱狀頭,這個名稱起於唐朝武則天做皇帝時,但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已無可考。清朝自順治三年丙戌開始,至光緒三十年甲辰末科止,正科恩科總計一百一十二科。恩科為前朝所無,起於康熙五十二年聖祖六十萬壽時;此後遇皇帝、皇太后整壽,以及其他慶期,皆開恩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