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林孔湘,1910年5月12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一個農民家庭。1923年,先後到福州格致中學和廈門集美中學就讀,他只用4年時間讀完全部6年中學課程。後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回鄉執教。1929年考入福建協和大學,1934年畢業,即回閩侯縣鄉村師範中學教書。1936年獲公費出國留學,先到美國亞力根尼學院學習,一年後轉入康奈爾大學,受業於世界著名植物病理學家H.H.懷梭(Whetzel)教授,主讀植物病理學,副修植物生理學。1941年春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並即受聘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任副研究員。由於祖國多難,海外遊子報國心切,遂於同年9月辭職回國,受聘於廣東嶺南大學。1943年先後轉於四川大學、雲南大學和金陵大學任教,同時還兼任過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結束後回嶺南大學任教,1947年嶺南大學建立植物病理研究室,他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院系調整,林孔湘任華南農學院教授兼植物保護系主任,直至1985年6月6日病逝。
林孔湘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廣東省委委員、省委顧問,廣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委員、常委。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和廣東分會理事長。全國柑桔黃龍病和其他病毒病害防治研究協作組顧問,廣東省柑桔黃龍病研究小組組長等職。
個人簡歷
1910年5月12日 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
1925年-1927年 在廈門集美高級中學畢業。
1927年-1929年 回閩侯縣教書。
1929年-1934年 在福建協和大學畢業。
1934年-1936年 在閩侯縣鄉村師範中學教書。
1936年-1937年 在美國亞力根尼學院研究生。
1937年-1941年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
1941年-1943年 任嶺南大學副教授、教授。
1943年-1945年 任四川大學教授,曾兼任私立金陵大學教授。後任雲南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5年-1952年 任嶺南大學農學院教授,兼任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植物病理學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教授(兼任);廣東省農林廳農林設計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農林廳病蟲害防治站副站長。
1952年-1985年 任華南農學院(後改為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1985年6月6日 病逝。
成就貢獻
一、首次證明柑桔黃龍病病原為病毒
柑桔黃龍病是中國華南地區毀滅性病害。僅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區)到80年代已損失柑桔樹1000萬株以上。該病在江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浙江等地也有發生。據了解,柑桔黃龍病在中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有文獻可查的是1919年萊金(Reinking)的報導。1930年以後在廣東開始迅速蔓延,隨後便有許多人開始對它進行研究,但對其發病原因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是水害,也有的認為是栽培失當,或鐮刀菌、線蟲等侵害所致。雖然也有人提到可能是病毒侵染,但未能提出證據。其分歧點集中在此病是傳染性還是非傳染性上,因此在防治上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嚴重地影響了柑桔業的發展。
林孔湘從1941年開始,數十年堅持不懈地從事柑桔黃龍病的研究。1941年12月他乘木炭公共汽車從粵北坪石出發,途經粵、閩、贛三省20多個縣,歷時2個月,行程2600公里,進行柑桔病害調查。他首次在福建幾個果園發現柑桔枯黃病(後來稱黃龍病)。由於抗日戰爭,柑桔產區均已淪陷,研究工作無法開展。直到1947年開始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前後無數次深入江西贛州、南豐,福建龍溪、福州,四川趙家鎮、成都,台灣新竹、員林,廣東潮汕地區、新會、化縣,廣西南寧、柳州等地調查黃龍病的發生和發展情況,積累了大量資料。在此基礎上,他進行了水害(田間、鐵桶)等多項試驗,還進行了線蟲、鐮刀菌、病毒接種和帶病苗木傳病、蔓延試驗。通過大量試驗結果,排除了水害、栽培失當的原因,也排除線蟲、鐮刀菌侵染的原因,證明病毒是黃龍病的病原。1951年-1953年林孔湘連續三年,每年都用蕉柑、椪兩個品種接種病毒,接種樹總計292株,對照樹501株,接種樹發病率為64%,對照僅為1.6%。苗木帶病和蔓延的試驗結果:少數先發病,繼而逐漸蔓延,後來則迅速發展,這完全符合侵染性病害的蔓延規律。這項成果1956年為農業部組織的考察團認可,其後又為許多柑桔工作者重複試驗所證實。1990年聯合國糧農組東南亞防治柑桔黃龍病地區性協調員B.奧爾貝(Aubert)教授建議,將林孔湘1956年發表的“柑桔黃梢(黃龍)病研究Ⅰ.病情調查”、“柑桔黃梢(黃龍)病研究Ⅱ.關於病原的探討”兩篇突破性論文譯為英文向世界發表。隨著科學的發展,誠然現在已知黃龍病病原體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病毒(Virus),而屬於薄壁菌型細菌(Gracilicutelike Bacterium);但這並沒有影響林孔湘的結論。
二、首創繁殖材料熱處理方法
林孔湘證明了病毒為柑桔黃龍病病原,為防治該病提供了科學的根據。1956年他率先提出了完整的五項防治措施,即實行嚴格檢疫、培育無病苗、早挖除病株、加強防蟲和加強栽培管理。其後,為了更好地保證無病苗木的培育,他又率領助手進行繁殖材料消毒的熱處理試驗,於1964年-1965年發表了試驗結果:用49℃的蒸汽處理帶病毒的芽條和苗木或幼樹50分鐘,以及用56℃熱水浸柑桔類種子60分鐘,均可有效地消滅組織內的病毒。這些熱處理消毒方法,後來被美國植物病理學界譽為柑桔病毒學上的一個創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教授C.N.羅斯泰徹爾(Roistacher)1972年發表的柑桔芽條的消毒方法,就是採用林孔湘的方法。1982年這位美國柑桔病毒專家到華講學時,專程到廣州拜訪了林孔湘,當面說:“我看到你那篇柑桔接穗熱處理的文章,受到極大鼓舞,因為那時我們使用過的種種熱處理方法都失敗了,佛羅里達州的一些病毒學工作者也同樣遭到失敗,並斷言用熱處理方法消毒是不可能的。看到你的文章英文摘要,我頓時感到又有了希望。後來按你的方法試驗,果然獲得了成功。現在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還通過法律,規定柑桔苗木沒有使用這種消毒方法處理的不準出售。”實際上60年代中期,林孔湘發表的論文,已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1966年國際柑桔病毒學會第四屆會議曾來函邀請他參加會議。
三、推行柑桔無病蟲栽培技術
近代國際上推行柑桔無病化與良種化結合,實行采穗母本的登記註冊制度。這一工作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十分繁瑣。林孔湘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於1975年發表了“根除黃龍病及其它柑桔危險性病蟲的途徑和方法”。後簡稱“柑桔無病蟲栽培”。這項技術措施是以“隔離、消毒、防疫”為核心,把無病化與良種化結合在一起,來促進柑桔生產。其內容包括無病良種苗木的培育、新區果園的開闢定植和老病區果園的更新改造三部分。林孔湘認為“柑桔無病蟲栽培”是柑桔病蟲害防治上一項革命性措施,是振興中國柑桔業的必由之路。1976年有關部門按照林孔湘的理論和整套技術,培育出第一批無病蟲柑桔苗木,經過示範種植,取得了預期結果。198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派來亞太地區考察柑桔黃龍病的專家H.D.卡特林(Catling)博士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這項工作在國際上是領先的。
四、 為人坦誠,堅持科學真理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在學術上不同觀點的爭論中摻入了一些不正確的思想,他的科研道路變得嚴峻而崎嶇。關於黃龍病就經歷三次大的爭論。第一次是始於1952年對於病原和防治立足點的不同看法,有一批年青的從事柑桔栽培的園藝工作者,他們認為黃龍病是栽培技術不當所造成的,只要搞好栽培問題就可以解決。林孔湘據理力爭,就被看做是打擊新生力量。尤有甚者,當時來了一位蘇聯植物生理學家,到中國後只跑了幾個地方,看了幾個柑桔園,就斷言黃龍病是水害造成的。在當時環境下,蘇聯專家具有權威性,但林孔湘堅持己見,毫不退讓。因此,他又被看為“狂妄自大”。第二次爭論則是與從事柑桔生產實際工作的人,他們認為只要通過加強栽培管理就可以治好黃龍病。林孔湘同樣據理辯駁。這一次他又被認為是打擊土專家。第三次是植物病理學界的辯論,他們認為,“黃龍病是國外的佇立剎(Tristeza)病,並認為佇立剎病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同時推斷黃龍病在中國各柑桔產區也一定普遍,其危害程度取決於生態環境因素,因而檢疫是不必要的”。還有人認為,“傳播媒介是蚜蟲”,等等。林孔湘根據大量調查資料和所做過的試驗,明確指出黃龍病毒侵染力非常強,柑桔樹發病與否和環境營養條件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是否帶毒;並指出黃龍病和佇立剎病根本不同,傳播媒介不是蚜蟲而是木虱。在三次辯論中,當然林孔湘都是正確的;但林孔湘堅持真理的精神更值得後人學習!
林孔湘在40多年的教學中,有一套獨特的教學方式,把課堂講授、學生自學並作專題報告、實驗等教學環節融為一體,以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認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不在於他能記得多少東西,而在於他有異常的思考分析能力。
林孔湘一生奉獻給了柑桔黃龍病研究事業。1972年他患了癌症,在動了兩次大手術,把整個胃被切除的情況下,為了防除柑桔黃龍病,他靠著用腸做的假胃,帶著極度虛弱的身體,還奔走於粵、桂、閩三省區柑桔產地。1983年他還預立遺囑,抱病趕到廣西推廣“無病蟲栽培”技術。1984年5月,即林孔湘逝世的前一年,他還帶病主持了有幾個省(區)人員參加的“無病蟲栽培”訓練班。1985年6月5日臨終時,還留下遺囑,把骨灰葬在福建閩侯縣他家鄉的一個無病蟲果園旁,繼續守護果林,以示其生前不根除黃龍病,死不瞑目的堅強意志和精神。
主要論著
1、林孔湘:《閩贛柑桔病蟲調查報告》,《嶺南大學柑桔研究叢刊》,1944,Ⅰ:1-11.
2、林孔湘:《柑桔黃枯研究簡報》,《華南農學院第一次科學討論會論文彙刊》,1955,1-3.
3、林孔湘:《柑桔黃梢(黃龍)病的診斷和防治》,《華南農學院第二次科學討論會論文彙刊》,1956,89-92.
4、林孔湘:《柑桔黃梢(黃龍)病研究(Ⅰ)病情調查》,《植物病理學報》,1956,2(2):1-11.
5、林孔湘:《柑桔黃梢(黃龍)病研究(Ⅱ)關於病原的探討》,《植物病理學報》,1956,2(1):13-42.
6、林孔湘:《柑桔黃龍病問題的十年爭論和今後的處理途徑》,《南方日報》,1962,3月29-31日.
7、林孔湘:《國外培育無病毒柑桔苗木的經驗》,《植物保護》,1963,1(3):124-125.
8、林孔湘等:《柑桔無病蟲栽培試驗初報》,《植物保護學報》,1982,9(1):1-8.
9、林孔湘:《有病蟲的柑桔苗圃和果園及果區的改造》,《柑桔無病蟲栽培通訊》,1983(1):16-18.
10、林孔湘等:《柑桔無病蟲育苗的種子、接穗及苗木的消毒》,《柑桔無病蟲栽培通訊》,1983(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