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天雲村、粉房村、小街村、樊樓村、南河村、沙石村、獻房村、漆樹溝村、鍾店村、蓮花村、板山村、大青村、瓦房村、上樓村、松河村、松東村、華山村、華陽宮村、小余坪村、余坪村、兩河口村、陽湖村、白河村、胡柱村,(198個村民小組)。
歷史文化
板山坪屬深山區,總面積3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16公頃,人均不足半畝,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大理石、花崗岩、板栗、山萸肉、杜仲、天麻等自然資源豐富。大理石有芙蓉紅、晚霞紅、豫宛黑等名貴稀有品種,中央民革副主席彭清源視察之後,讚嘆不已,欣然題下“板山奇石,國之魂寶”八個大字。板栗栽培共有400餘年的悠久歷史,板山坪由此得名,出產的板栗個大、味美、營養豐富,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組織下,全鎮大力發展板栗,現已建成五個萬畝板栗基地,年產板栗15萬公斤。柞蠶坡資源豐富,年產柞蠶繭萬擔以上。林木資源豐富,香菇年產14000公斤,黑木耳年產1200公斤。年出欄牛、羊平均5000頭和9000隻。板山坪境內豫西主幹公路貫穿全鎮,距南陽火車站75公里,南陽機場65公里,南召火車站55公里,交通便利,全鎮24個村村通上了程控電話,可國際國內直撥。3.5萬伏變電站已投入使用,村村架上了高低壓線,白河、松河兩條大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正在開發的大墁山風景旅遊區,已納入省旅遊開發計畫,大墁山主峰海拔1400米,相傳是唐代巾幗英雄樊黎花紮寨之地,山上有石柱峰,45里跑馬嶺、黑石崖、石梨等30餘處風景名勝,與道教名山“北頂”五垛山遙遙相望。境內有《封神榜》中所描述的趙公明出生地“七丈崖”、碧霄三姐妹居住地“三仙垛”,以及“娘娘潭”、“黑龍潭”等,迷人的神話傳說與壯麗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板山坪旅遊業充滿了巨大的潛力。經濟發展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極大的發展。農業上,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產量穩步增長,並形成了板栗、香菇、柞蠶繭、杜仲、特種動物,山綿羊、山萸肉七大商品基地。工業上,大理石加工業發展迅速,沿召內線兩側建成長7公里的大理石工業長廊,形成以華陽石材一廠為龍頭的大理石企業。南召唯一一家山野菜綠色食品廠──板山坪鎮山野菜綠色食品總廠,年產珍珠花、拳菜等野菜品種14個,年產4萬瓶,“伏牛山特別動物養殖廠”養殖有蛇、錦雞等特種稀有動物9種,是板山坪養殖特種動物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經濟林、大理石、食用菌三大產業為支柱的工農業生產格局。板山坪鎮是南陽市確定的改革開放“試點鎮,投資環境優越,投資政策優惠,熱忱歡迎各界有志之士前來投資開發。2007年,是板山坪鎮經濟社會事業快速全面進步的一年。全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公路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全新的突破,以礦產和林業為重點的資源管護有了突破性進展,以特色經濟專業村和文明新村建設為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2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8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完成2800元,鎮級財政收入完成265萬元,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礎建設
一是公路建設。公路建設是板山坪鎮200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共完成投資2800萬元、里程為62.6公里公路建設任務。其中,村村通遺留任務共11.7公里,總投資400萬元,國家投資117萬元,鎮財政投資160萬元,各界民眾捐款123萬元,即:華陽宮、洋湖、兩河口、余坪、板山等五村“村村通”道路5條2.5公里的補修任務,以及4.5公里的沙石和4.7公里的天雲兩條“村村通”遺留任務,24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同時,承擔了總投資2400萬元的三條交通幹線的建設任務,即:24公里的省道S248,15公里的縣道X001,11.9公里的鄉道Y022,三條交通幹線在鎮黨委、政府努力下,未出現一起影響施工的事件,全部順利完工,板山坪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得到初步構建,我們祖祖輩輩盼望改善交通條件的願望一朝得到實現,為今後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城鎮建設,新建文化路一條長130米,延伸了松河路,硬化街道1160米,拉大了鎮區框架,完善了城鎮功能,提升了城鎮檔次。三是強基富民建家園工程開始啟動。一期參與建設的鐘店、松河、南河等村的村部基建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國小樓房化工程。完成了獻房、沙石兩所國小的改造任務,24個行政村學校改造完畢,教學樓全部消滅了危房,為教師、學生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教學、學習環境。資源整合
在礦產資源管理上,成立了由鎮長任隊長,由鎮政府幹部、公安、國土等部門人員40名組成的清山工作隊,由成立初期的半年清一次山,發展到不定時清山,對那些無證、證照不全的礦山和以采代探、越界採礦等不法行為,沒收採礦設備,按規定頂格處罰。為防止死灰復燃,在非法採礦點入口處設定起由水泥、石塊砌成的障礙物,切斷了進山道路。在礦區出口處設立資源計量站,對過往礦產品進行計量的同時,對非法運輸、私采亂挖進行經常性管理,對礦山生產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監控,實行有獎舉報制度,發動民眾舉報非法採礦行為,共同參與礦產資源的管理。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地制止了對礦產資源的掠奪式開採、違法生產等現象。關停了8家選鐵廠,炸毀了兩個小石灰窯,取締了24家非法採礦點,礦產資源的無序開採現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林木資源的管理上,成立了由56人組成的三個工作隊,分別由正副鄉級領導帶隊,深入林區進行宣傳,共印發6600份通告,發動動員民眾揭發盜砍、偷運木材的非法行為,同時規範全鎮香菇種植行為,使林木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管護。
在旅遊資源管理上,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以保護為主,提高標準,擇商開發,關停了大曼山景區,拒絕了楚長城、松河漂流等項目,為我縣突出石人山、五朵山、寶天曼三大重點景區建設做出了必要的犧牲,為全縣旅遊儲備了後備資源。
招商引資
在項目建設上,依託豐富的大理石、方解石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引進由南召清益有色礦業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鐵銅礦開採項目1家,100萬元以上鈣粉加工項目4家,50萬元以上大理石加工項目5家。重點對兩大園區進行了充實提高:一是板山石材工業園區。引導園區內的大理石和鈣粉加工廠進行技術改造,改進工藝,提高科技含量和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益,新入駐企業3家。二是小街農業生態示範園。該園區在天麻野生種植、石磨麵加工、金魚養殖的基礎上,新上了家豬與野豬混養試驗項目,目前,存欄雜交瘦肉型家、野豬162頭,園區總投資達到1000萬元,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農業生態示範園。
支柱產業
特色經濟專業村建設。面向市場,突出特色,調整產業結構,狠抓林果業、食用菌、柞蠶、石材四大支柱產業。全鎮新發展經濟林5000畝,利用四荒發展白楊等用材林3000畝,發展袋料香菇350萬袋。新上方解石開發、鈣粉加工、鐵礦開採項目10個。蠶籽放養量達到3000斤,產量達到7000擔,特色經濟占農村經濟比重達到80%以上,特色經濟專業村建設邁出了一大步,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
文明建設
文明新村建設。融資64萬元,對小余坪、松河兩個文明新村進行了完善提高;整體推進了小街文明新村,硬化主幹道路800米,硬化入戶道路4800米,修橋兩座,該村6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莊的進莊道路全部硬化,建文化牆3500米,新建沼氣池26戶,安裝太陽能3戶,建文化休閒廣場1處。移民新村建設。總投資589萬元,占地30畝,可入住144戶的松河移民新村已扶貧搬遷完畢。